記得科睿唯安公布2019年SCI期刊影響因子的時候,有17個期刊被其拒絕,也就是除名。

科睿唯安指出:這類期刊存在異常被引行為,包括存在過度自引引文堆積的問題。

說白了還是灌水太多。


不符合收錄標準就要被踢出SCI ,被Web of Science收錄的期刊需要滿足以下四項標準:

1. 出版規範

包括期刊出版的時效性、國際編輯慣例、英文文獻編目信息、同行評議過程和出版倫理等。嚴格的同行評議是保證出版質量的重要手段,非自然的刻意自引或互引有悖於出版倫理,這些都是我們在期刊遴選時重點關注的方面。

2.期刊發表內容

編輯發展部的專業人員會評估期刊的發表內容是否是該領域中高質量的學術成果,是否能豐富資料庫中的已有內容。

3.兼顧期刊的國際性和區域性

對於面向全球的國際期刊,會從作者、編委、期刊的引用者考察其國際影響力;面向特定地區的區域性高質量期刊也會被評估後入選。

4.引文分析

即使目前沒有被Web of Science收錄的期刊, 也可以利用Web of Science中豐富的引文數據及其獨特的被引參考文獻檢索功能, 獲得目前期刊在資料庫中的被引用數據以評估期刊的引文影響力。

對於已被Web of Science收錄的期刊,科睿唯安也會應用上述標準進行持續監測和評估,達不到上述標準的期刊將會被中斷收錄。被中斷收錄的期刊一般可在3年後重新申請收錄,若經評估達到收錄標準將被重新收錄。


還是以影響因子為準,sci影響因子2年評一次

影響因子下滑的期刊,在超出出版社承受範圍後會降級至ESCI(sci的預備役,有新老兩種期刊),此階段是觀察階段,如果下一次評定if回升,那還會回到sci,但是觀察一段時間,反響還是不夠,if還在掉,就會被直接踢出sci


肯定是水刊啊,一般每一期發的文章都很多,文章質量參差不齊,版面費高的都是可能被踢出去的


24日,科睿唯安更新了旗下四大資料庫收錄,本次更新共有93種期刊被踢出資料庫(包含刪除晉級),其中ESCI期刊資料庫刪除的期刊最多,共83種期刊(包含刪除晉級),SCIE期刊資料庫新增期刊最多,共新增57種期刊

具體更新情況請見下表:SCIE期刊資料庫新增57種期刊,刪除2種期刊

註:「新增,晉級」表示期刊從ESCI資料庫進入SCIE/SSCI/AHCI資料庫,以下同。

SSCI期刊資料庫新增28種期刊,刪除7種期刊

AHCI期刊資料庫刪除1種期刊

ESCI期刊資料庫新增9種期刊,刪除83種期刊

*以上數據來源科睿唯安

一種是自引率較高,一旦期刊的自引率一直保持太高,則有被官方剔除SCI名單的潛在風險。一般來說,自引率高於30%就屬於偏高了,自引率高於50%就很有可能在近期被踢出SCI體系。

另一種是高版面費大發文量的OA期刊,也就是所謂的水刊,保不準哪一天會由於發表了巨量的文章,無法再達到較高的影響因子的時候,就宣布期刊結束,或者被動的被SCI系統踢出去。


1.邊緣刊。剛上sci,大量收各類文章準備賺一波錢就等著被踢的

2.水刊。近年來影響因子極其不穩定,差距較大,導致評審不一,水平質疑被踢

3.雜誌社內貪污受賄或是被舉報之類的,導致雜誌被停被踢


其實大部分人都不會判斷什麼是水刊,最簡單的一個方法是上網搜,但是個人覺得整個是不適用於所有的水刊的,期刊太多太多了。

最直觀的一個查看方式,多查詢一下這個期刊往年的影響因子浮動,是比較平穩,還是忽上忽下,還是持續上升。還是持續下降。如果呈持續下降的情況下。切已經比較低了 那未來的一兩年就非常的危險了,被踢出的可能性非常的大,


刊物的質量不被認可了,每四年一評就踢出去了 。


掠奪性期刊,俗稱水刊


自引太高的期刊比較危險,比如自引超過30%


自引率超過20%的就危險了


灌水嚴重,發的文章千篇一律,數據部分雷同或高度相似,中國作者居多,分值不高的。都容易被踢


影響因子低、自引率較高、掠奪性期刊的期刊容易被踢出sci


水刊,價格高,沒有科研價值,掛羊皮賣狗肉,簡單的理解為,期刊版面比較多,書籍比較厚


別聽什麼超過20%就危險,是OA就危險,發文量大就危險之類的,那是巨佬的自我要求標準,不是JCR的標準,每年超過30%的期刊都一抓一大把,SR、PLoS One、Access、MDPI、Hindawi這些也都活得好好的,客觀來說,入選了SCI的期刊如果沒有重大過錯,比如審稿不規範,惡意抱團相互引用,IF降到無人問津,以及常年超高自引率之類的情況出現話,按照JCR的標準一般不會輕易把期刊踢出SCI。除個別情況,比如Bone Research在18年由於惡意抱團互引的緣故被鎮壓了一年,但隨後改正態度良好19年就被恢復了,所以一般而言被踢出SCI都是因為常年自引率超過了40%這種屢教不改的腦癱期刊。

比如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Genetics從11年起連續8年自引率達到了40%,期間更是出現過超過了50%的情況,今年就被踢出了SCI。再比如Fish Shellfish Immunology這本3分1區Top神刊,也是連續5年自引率達到或者超過了40%,並且存在編委惡意抱團的情況,在連續警告無果後今年基本毫無懸念被踢出了SCI。當然也有聰明的例外,比如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自11年起多年自引超過40%,但是這個期刊很聰明,每次被警告之後的一年會降低到30%左右的自引,所以到今年依然活得很好。這個套路其實也被很多期刊或者出版社在使用,比如MDPI旗下的期刊,基本如果第一年超過35%那第二年就會降低到30%或以下第三年又起來循環往複。這樣既能保證平均IF不會下降,也能保證期刊的生存率。Sensors今年更是被選為了Top(雖然感覺被中科院選為Top是一種詛咒(手動狗頭))。當然還有一個極端例子Anatomical Sciences Education,這本神刊第一年自引率就達到了80%,而後主動休刊整頓4年,因而保住了SCI地位,之後於15年復刊,但復刊之後依然每年有30%多的自引,今年更是達到了39%,但是依然沒有被列入關注對象。

所以,一般而言,如果只是有個別年份超過40%的自引率的期刊不用過於擔心,畢竟我也見過很多本期刊在個別年份達到60%以上的自引率但現在依然活得好好的情況,因為從關注到踢出的周期一般在3~6年左右,只要這個期刊有求生欲進行了整改,就不太可能被踢出,但如果一本期刊連續超過3年自引率超過40%的就屬於很危險的期刊了,因為這種期刊要麼編輯部就是想圈錢跑路,要麼就是有想自刷影響力的腦癱編委組,能連續3年以上不降低自引率也可以看出是屬於自暴自棄的期刊了,這種期刊就別投了,雖然不是絕對會被踢出但也是很危險的了。


水刊 發文量大 版面費高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