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抱負,有理想,有意志力的底層社會青年如何逆襲,難道這個社會真的不給底層人民逆襲的機會嗎?真的要逼迫他們去狼狽為奸,販賣一些物品嗎?走小路,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嗎?白手起家真的好難,流下窮人的淚水。當然是我人的問題,也也想飛黃騰達,揚眉吐氣,說話能立起腰杆子來。

現在愁的是怎麼樣才能脫離現狀,走進文明世界!怎麼去選擇一個項目,紮根一個地點,博取第一桶金。哪些城市適合一窮二白的底層社會青年創業,促使降低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


李白曾說自己是李暠九世孫,郭沫若對此考證一番之後,認為李白在吹牛。先不說此事真偽,單說李暠,他是李廣十六世孫,東晉年間在敦煌酒泉一帶稱王,他的兩個兒子先後繼位後一個戰死,一個戰敗自殺。後來,李暠七世孫李淵建立唐朝。

很多改變歷史的大人物的出現不是因為祖墳冒青煙,他們做成的那些大事可能是一個家族幾代人、十幾代人乃至幾十代人奮鬥不息的結果。

有些事,即使你選對策略,竭盡全力,直到死你也做不成,你兒子也做不成,直到你孫子長大成人了才有可能做成。也有可能還是做不成,需要你孫子的兒子、孫子們繼續為之奮鬥不息... ...

一件可能至少要三代人才能做成的事,你家上兩代人幾乎沒有給你打下任何基礎,你想靠自己的努力奮鬥在短時間內完成,結果很可能是把你自己活活逼瘋。

底層青年如何逆襲到中上階層:什麼是命?如何革你的命?

很多年輕人今天想做這個,明天想做那個,少年頭轉眼就白了,人生就這麼蹉跎了。只是這蹉跎也是因人而異的。例如有些人出身於上層社會,他們出生後直接就在所謂的馬斯洛需求第四層嬉戲玩耍,他們縱使蹉跎,只要不犯大錯,最後直到死也還是會停留在上層社會。而社會最底層的年輕人,可能一直很努力,但卻始終只能在社會最底層垂死掙扎。

盲目的努力,其實也是一種蹉跎。只是這盲目可能並不是盲目者的錯。如果按過去的說法,他們盲目是因為盲目就是他們的命。如果按現在的說法,他們盲目是因為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是萬惡之源。

如果將上述兩種說法綜合一下,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一個人所謂的命,很大程度上是他接收到的信息以及他是否擁有善於甄別、利用重要信息的能力所決定的。

什麼是命?看過一個紀錄片,介紹一種海鳥,雌鳥下了倆蛋,孵出兩隻小鳥。其中個兒大一些的小鳥猛啄個兒小一些的小鳥,並將後者推出媽媽的懷抱。其實後者也沒被推出多遠,只是被推出二三十厘米遠,還在它媽媽眼皮底下。但它媽媽對它完全視而不見,任由它活活餓死在自己面前。而那隻個兒大的小鳥則得到了很好的餵養。動物的命就是這樣,人類的命亦大抵如此。人類不過是所謂的高級動物而已,而這個「高級動物」的稱號還是自封的。

什麼是命?杜甫說文章憎命達。其實在杜甫生活的那個年代,一個人能寫文章,這已經不是一般「命達」了,這可能是其祖上幾代人努力奮鬥的結果。在那個年代,大多數人都是文盲。李白如果出身於唐朝平民家庭,他可能連認字的機會都沒有。李白一生到處漫遊,你知道那要花多少錢嗎?很大程度上,物質基礎決定了精神境界。而所謂的精神境界,某種意義上,其實亦是一種善於甄別、利用重要信息的能力。

什麼是命?陳勝曾問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勝可能不知道,他要乾的事,需要他的上幾代人為之蓄勢。蓋世功名恰如絕世美人,均在雲端之上,從來都是有勢者得之。無勢可依者欲得之必須謀勢,而謀勢之術可能同樣需要至少兩三代人學習摸索並且傳承給子孫。當然,肯定也有人用幾年或十幾年的時間通過自學慢慢學會了謀勢之術,只是這需要大量閱讀史書或其他領域的經典,同時也需要他們在青少年時代得到過相對較好的教育。也就是說,他們要有條件做很長一段時間的有閑階層(這個條件通常需要其家庭或家族直接給予或間接給予,這個條件就是所謂的「種」,或者也可以被稱之為「命」),進而充分學習,充分嘗試,然後再去謀求充分發展的機會,即謀勢。而所謂的謀勢,究其本質,同樣需要藉助善於甄別、利用重要信息的能力。

年少輕狂時,不知所謂的「命」為何物。

後來,某種程度上洞悉自己的命以及某些死都無法突破的局限後,比原來輕鬆快樂了很多,大概是因為不再滿腦袋只想未來了,可以從當下眼前發現一些讓身心沉醉的奇妙情境或詩意瞬間。只是還是不甘心,還是想革自己的命。

一個人想要革自己的命,首先要在最大限度上認清自己的命。這就好像一個想要逆襲成功的人,首先要坦然面對自己一窮二白這一事實。坦然承認自己的短處,只是一定不要因此而同情自己,不要自憐自傷,自怨自艾。

所謂認清自己的命,主要就是搞清楚你最想幹什麼,你能幹什麼。全力去干那件你最想干且能幹的事,你可以將其視為你的理想。當你為了干這件事而奮鬥不息,你的命自然而然會發生改變。

除此之外,想要認清自己的命,還需要不斷讀書,大量讀書,大量閱讀經典書籍,尤其是大量閱讀經典史書。大量閱讀經典史書可以讓你更深刻地認清自己的命,讓你知道做什麼事以及如何做才能革自己的命。

想要革自己的命,一定要有超越物質的自由心態。只是這種自由心態,通常需要在很堅實的物質基礎上慢慢習得。還是那句話,很大程度上,物質基礎會決定精神境界。當你的物質基礎有了較大改變之後,你的心胸、眼界、社交圈以及你的一些重要能力自然隨之而改變。也就是說,你會獲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而你甄別、利用重要信息的能力也會不斷增強。

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後,馬克思因異常焦慮而徹夜失眠,他擔憂的不是美國人民的命運,而是擔憂因為這場戰爭的爆發,會讓美國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關心美國國內形勢,不再關注歐洲新聞。這可能會導致馬克思收入銳減,因為他當時是受雇於美國《紐約論壇報》的自由撰稿人,負責為之提供歐洲新聞... ...

很多時候,想要緩解焦慮進而讓內心寧靜,物質財富比精神財富更管用。北京國家圖書館裡精神財富夠多了吧,如果一個年輕人在北京過著極端窮困的生活,估計國圖裡浩如煙海的精神財富也很難讓他獲得內心的寧靜。

物質財富不僅能讓一個人獲得內心的寧靜,也能讓一個人的身心獲得更大的自由。什麼是自由?自由不是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自由是你想不幹什麼就不幹什麼。這也是有錢最大的好處。有錢不能讓你為所欲為,但卻能讓你想不幹什麼就不幹什麼。簡而言之,有錢能讓你自由... ...

怎樣才能不再因為錢而煩惱?有這樣兩個方法:第一個方法是實現財務自由,第二個方法是自殺。

估計你對自殺應該沒什麼興趣,所以我們還是談談財務自由吧。某種程度上,財務自由是所有自由的基礎。如果說自由是能力要比慾望大很多,那麼財務自由就是賺錢能力要比消費慾望大很多。所以想要實現財務自由,可以朝這樣兩個方向努力:一是不斷提高自己的賺錢能力,二是不斷減少自己的消費慾望。也就是說,財務自由不一定需要賺很多錢,如果你能深刻了解消費社會的各種騙局,如果你能擺脫消費社會強加給你的那些虛假慾望,只關注你內心最真實的慾望,那麼你並不需要太多的錢,你就能實現財務自由了。

或者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想要實現財務自由,最重要的不是賺錢,而是修鍊心性,最重要的就是不斷給你的慾望做減法。否則即使你資產過億,你依然會感到心煩意亂。慾壑難填的人永無自由之日。巨額財富不會讓你感到自由,真正讓你感到自由的是虛假慾望很少的生活。

其實一個世人眼中的所謂窮人也能實現財務自由,只要他是一個人格獨立、精神自由的人,只要他能運用自己的獨特智慧超越盲目愚蠢的物慾以及那些讓人付出高昂代價的世俗偏見。事實上,如果你無法超越這兩個無形的敵人,無論你賺多少錢,你都不會感到自由。

想要革自己的命,很有必要做到所謂的「當下不雜」,這可以讓你最大限度上避免自身資源的無謂浪費。因為當下不雜,所以內心寧靜。內心寧靜是最強大的人生之力。

想要內心寧靜,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述的那樣,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則需要一個極簡的人生最主要目標,或者你也可以將這個目標稱之為理想。

你為什麼痛苦焦慮?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你什麼都想要。都說「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其實想讓現實豐滿,很有必要讓理想骨感,最好骨感到只剩一副骷髏骨架,或者只剩一個骷髏頭骨,靜靜凝視著它,在心裡對自己說:怕什麼,你會一直活到死的。

人這一生,能幹好一件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例如專註於研究唐史,研究宋詞,搞攝影,研究哲學,寫偵探小說,寫影評,寫書評,搞營銷,搞設計,做川菜等。什麼都想干,什麼都干不好。趁年輕,嘗試很多事,然後選定一件事,將其干到極致。當然前提是樂在其中,如果感覺很受罪那就算了,感覺很受罪必然會拖延。將一件事干到極致,不是說只干這件事,別的就不幹了。只是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有一個最主要的目標,把大多數時間、精力集中於此。干其他事就當陶冶性情,或是尋找他山之石,或者只是為了放鬆神經。將一件事干到極致之後,必然會有所成就,有所成就後可能會有如賊入空室般的空虛。只是那空虛,是令人愉悅的空虛... ...

對於一個真正的理想青年來說,用遊戲者心態去實現理想是人世間最快樂的事。

還有就是價值觀的問題。如果你獨自生活,想超越世俗價值觀,其難度相對而言要小一些。但如果你結婚生子了,想超越世俗價值觀就很難了。只是如果你想革你自己的命,革你家人的命,為了讓他們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你想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那麼選擇運用超越世俗價值觀的方法,要比選擇運用遵循世俗價值觀的方法更有效。這就是所謂的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這是屌絲青年通過自我革命完成逆襲的必由之路。


社會給你機會逆襲了,就是讀書,讀書是底層最容易翻身的道路,讀書才能增加自己選擇更多工作的機會,學歷到了,很多中層階級職業的大門就開了一半了,剩下的就是靠自己的努力與機遇把另一半的門也打開,至於上層階級,讀書讀到上層很難,但難度也比在這個時代白手起家做到上層簡單。相信我,讀書是最依靠個人努力和個人天賦的途徑,雖然也會受家庭關係和社會資源的影響,但已經是最公平最有希望的康庄大道

我看到你還問「哪些城市適合一窮二白的底層社會青年創業」,那麼我就直接告訴你:

沒有城市適合一窮二白的底層社會青年創業,因為創業本身就不適合一窮二白的年輕人,和在哪個城市沒有任何關係

你現在的心態就是太焦慮太著急了,你自己根本就沒有目標,你只是受夠了貧窮的煎熬又覺得迷茫而在知乎上病急亂投醫而已,你仔細看看知乎上關於創業的回答,你會很容易就明白:真正想要創業的人從來不會在知乎上問該選哪個方向創業,而是已經立志在某個領域創業,然後諮詢一些細節問題。

再說直白一點:你會問這種問題是因為你根本就沒有目標,逆襲不能算作一個目標,任何人都想往上走,都想逆襲,這只是一種欲求而已。

所以我建議你沉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有什麼能力,又能在哪些方面提升,自己真正想從事的又是什麼樣的工作,自己想過的又是什麼樣的人生,社會還在上升期,只要你能腳踏實地,規劃明確,未嘗不能在未來抓住一個機遇,實現階層的跨越和逆襲。


小哥,其實我更多認為這個社會是一個巨大的遊戲場,大家也都在玩同一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做功名利祿。

你可以想一下兒時你和發小玩的遊戲,怎樣保證每一場遊戲你都贏?

好像沒辦法,總有很多意外。

只不過兒時你輸了可以換別的遊戲,而現在你沒得選。


有這三種特質的人不用如何就能逆襲。


和平時代,讀書逆襲。

戰亂時代,軍功逆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