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克氏原螯蝦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小龍蝦,養殖一度火熱,價格一度攀升,刺激了大量的養殖戶對其進行的養殖。精養、蝦蟹混養、稻田養蝦各種養殖模式也應用其中。

可盛極必衰,就在2019年,小龍蝦終於因為養殖量過大導致價格極速下跌。很多剛開始養殖/轉養殖小龍蝦的養殖戶血本無歸。

以往因為小龍蝦利潤可觀,並沒有考慮養殖成本的問題,36甚至40蛋白的飼料都可以用來投喂。現在小龍蝦利潤空間變小,許多人的沉沒成本也很大,顯然如何降低飼養成本成了養殖中的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在這樣的背景下,被表哥得知我是水產相關專業的人以後,詢問我自己做飼料的可能性。

大學裡雖然覺得營養與飼料方面有些枯燥,卻也在老師的督促下認真的學習了理論知識(忘了許多),還進行了實踐(實驗室做飼料)。覺得有機器和配方基本上這事就算成了,機器很好買,對於飼料配方這一點我有些疑惑。

我在淘寶上詢問飼料機器的價格與效率時,店家就給我了飼料配方。

百度一下也可以出現不少飼料配方。

百度學術的文獻里(沒去谷歌學術查。)也有不少科研前輩給出的配方。

表哥也給我算了筆賬,自己做飼料確實可以省下不少錢。

我很疑惑,配方與機器都如此容易得到,為什麼許多機智的養殖戶不自己做飼料呢?(我實習的地方養殖業很發達,但是還是沒發現有自己做飼料的養殖戶。)

難道自己做出的飼料真的與飼料公司賣的飼料有很大差距嗎?(表哥和我說當地也有一個人開始自己做飼料了,自己瞎弄的,效果似乎還不錯?)

誠心提問

請各位相關行業的前輩為我解惑,不勝感激!


11個評論,我逐行逐字閱讀,發現,只有一個貴州養豬的說的比較靠譜,但也不絕對。作為從業八年的養殖戶,我詳細分析下其中利弊。

第一條:自配料的目的之一→生態養殖(無抗飼料)。

千萬不要說,市面上的商品飼料都是安全的,無抗的,生態的,環保的。如果是,那麼為啥國家會出台紅頭文件要求2020年7月1日後,市面飼料必須達到無抗標準。而,這僅僅是對抗生素的要求,那麼激素呢?化工合成的製劑呢(俗稱添加劑)?色素呢?等等等等。

第二條:自配料的目的之二→降成本。

以肉食雞成雞商品飼料市價大約在1.25-1.65元/斤之間(廠商品牌價差)。自配料的成本在1.05-1.35元/斤之間(公母雞分料,各成長階段配方不同)。

第三條:自配料目的之三→規模小易變動和調整。

大規模養殖,不建議自配料,直接商品料就好。小規模,附近糧食資源豐富,牧草資源豐富,可根據養殖期的不同適當調整配方,以此降低不必要的浪費。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散養公雞,最重要的三個養殖階段——育雛階段(1-35天)、撐骨架階段(50-80天)、長肉階段(90-120天)。

育雛階段,主要是預防各種疾病,做好各種防疫,尤其是呼吸道,腸道疾病,一定要預防到位,否則直接影響後期的發育成長(為啥大群雞群里會有個頭特別小的)。

撐骨架階段,這個階段對於人來說就是長個子的時期,這個時候喂料配方,一定要配比足夠的鈣粉和維生素,其他配料可以相應比例降低。

長肉階段,這個階段已經不需要太多的鈣粉(喂再多也不長個了),而是需要配比足夠的蛋白質(植物蛋白,動物蛋白)。

我的養殖場日常勞作看圖:

牧草打碎

要麼晒乾,打成粉末儲備

要麼跟玉米用攪拌機充分混合均勻

再用顆粒機壓製成顆粒儲備

下圖是壓制好的顆粒,晶瑩剔透,色澤誘雞。

這種牧草,我這養殖場四周全是,非常多,一個人半個小時可以採集一百多斤,基本屬於無成本的。再加上顆粒機屬於研磨壓制型的,所以,處於運行箱中處於高溫狀態使,糧食經過半熟化,家禽能夠更好的消化吸收,提高利用率。

唯一的弊端就是,養殖量大了製作量跟不上(機器屬於中小型,適合小規模養殖戶採用)。


除了玉米主產區的養殖戶,其他地區的小規模養殖者自己生產飼料不划算,成本和品質很難保持穩定。

而且玉米主產區的養殖戶,除了玉米,濃縮料或者核心料也是外購的,自己買所有的原料生產飼料實際上甚至是價格更高的。

自己購買原料,自己生產飼料對於大型養殖企業是必然的選擇。因為飼料成本佔據養殖成本的65%以上,大企業用量很大,自己生產飼料,能省一點是一點,大企業也有動力和實力去建設自己的飼料廠。

飼料生產是技術和資本很密集的行業,大企業可以通過大宗採購和期貨手段壓縮成本,規模夠大的話也可以利用起來很多其他原料,這些也是小養殖企業不具備的。

總之,自配料對大企業是必然的,規模不夠大就不要去做了。


本人畜牧獸醫專業對水產不是很了解,說的不對題主見諒。

主要以養豬來說,希望題主能夠由此及彼。先說自己的觀點

自己配的肯定沒有飼料公司賣的飼料好,但是這是一個雙選題,你選擇成本還是質量。我個人觀點是自己配的在天時(行情,豬價高時飼料成本也會上升)地利(周圍種植飼料主要成分比較多的情況下)合適情況下性價比是比買飼料高的。

下面回答題主問題

1.室友家養殖場年出欄500頭育肥豬,地址在貴州農村,貴州農村種植玉米比較多,飼料就是自己配的,確實沒有飼料公司的好,但據說成本比買的話可以節省30%左右,今年可能更高。而且配方可以邊養邊改善。

2.為什麼沒多少人自己配?

我個人觀察加上周圍從事養殖行業的同學朋友來說

只要自己懂這方面的知識,養殖規模合適的都會自己配。

而題主所說的沒多少人自己配的原因我個人觀察及了解來說主要原因是:很多養殖戶都不懂這方面知識,他們大多都是從其他行業轉來的(以前做房地產的,做其他生意的小老闆),我身邊有很多這種例子,總覺得養豬很簡單,看著國家政策好或本身做的行業處於夕陽狀態不好做的原因,拿著錢就來了,然後大多都以失敗退場。熬過了的,了解了後,規模合適的也有很多人會開始自己配飼料來用,總得來說,在我看來,從事這個行業的有很多人文化可能不高,沒有專業知識,也沒有正確的資料搜索和獲取能力。這些老闆大都在30多歲以上,文化可能不高。這就造成了題主所說的沒多少養殖場自己配飼料。

而缺點大概有以下4點

1.不穩定,採購成本受影響因素很多。採購渠道需要勞心費神去經營。

2.品控,可能存在霉變,採購原材料質量也不穩定。

3.資金一次投入較大,硬體軟體設施投入,資金周轉麻煩。

4.生物安全可能有影響。

5.增加工作人員工作勞動內容。所以規模不大,飼料成本不高不建議。

以上觀點是只是大概,建立在貴州,養豬行業來說,很多繁瑣的沒仔細查資料,水平有限請見諒。


就跟可樂一樣,促銷價:2.5升可樂賣6.5一瓶。換算一下就是2600元/噸。還沒有加上包裝、運輸、各級渠道分成。自製的成本比這個貴多了。

自製飼料性價比很低、很低。

你只看到了配方成本。卻沒看到生產成本、機器維護、電費成本、採購成本、採購優勢、倉儲成本、原料價格波動帶來的配方替代技術、原料質量監控、成品質量管控。

一旦形成規模,所有看起來簡單的事情,如果考慮效率了,都是問題。

以上所有的專業的事情都可以全部交給最專業的企業去做,這是最合理也合算的交易。

如果你需求量一年超過1萬噸,那可以自己僱人去生產。但是如果如此,這豈不是又是一家飼料公司?

我這樣來說吧,如果你家閑人很多,原料採購很方便,原料質量一直保持穩定,天氣穩定、原料不發霉、批次沒有差異、價格也很便宜、你有空餘的廠房放機械、機器不會壞、壞了也有人修,修了還必須馬上有零件、有零件馬上可以修好、三相電也接到家裡了、村裡沒有投訴氣味等等一切順利的情況下,就可以生產啦。

對了,你的生產能力跟使用量要匹配,使用量太低了,所有的成本都會增加。以上所有的操作你要考慮人工成本。

考慮到你是專業畢業的,配方問題應該不是壓力。生產問題是大問題。你可以做100斤飼料,隨便混合,但是如何保證1噸原料下,預混料還能混合均勻?要不要額外再去買攪拌機?如果配方上再加上豆油、魷魚膏之類的原料,混合會更麻煩了。諸如此類的問題用excel解決很簡單,但是都是生產實際中都是很專業、也很頭疼的問題。


自己做太費勁,各種玉米豆粕混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