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節目以唐詩為線索,主打讓孩子在旅行中感受自然風光的同時領悟到中國文化的魅力,你怎麼看?優劣是什麼(親子教育)


謝邀~看了1、2、5集,這位媽媽是一位偏超理智型的媽媽,孩子超級愛媽媽,媽媽的需求,她基本都回去滿足,但是孩子自己的需求,媽媽基本不會去滿足。

第一集的評論:

親愛的~你看孩子如此的愛媽媽,媽媽的需求她都願意去滿足,但是她自己的需求,只要媽媽覺得不行,她就立刻不再提出了。媽媽可以體驗到孩子的情緒,但是不會傾聽孩子的情緒,而且用了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和講道理的方式,打斷了孩子情緒的流淌。孩子呈現出來的壓力,媽媽都能感受到,但是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給與了孩子一定的支持與力量,所以孩子也成功地滿足了媽媽的需求。希望媽媽更多的看到孩子的需求,並去滿足孩子的需求,而非透過孩子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第二集的評論:

笑笑想要撿石頭,想去看水草,想要上廁所,為什麼?她的需求是什麼?媽媽完全沒有注意到,只是認為笑笑沒有聽她說話,沒有滿足媽媽的需求。

孩子一路與自然連接,感受環境,但是媽媽的語言,不斷地在她的耳邊迴響,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打擾。親子活動要在孩子感興趣基礎上進行,纔能有高質量的陪伴。看到笑笑什麼時候笑的最開心了嗎?媽媽全然的和她在一起盪鞦韆的時候~而不是一遍盪鞦韆,一遍給她描述認知的時候。兒童是通過感覺去學習的,這個活動可以讓孩子去體驗這個人文環境,但是畢竟孩子的認知發展還沒到抽象思維的程度,這樣的體驗,孩子感興趣,可以多多嘗試,不感興趣可以減少體驗次數。

第五集的評論:

笑笑擔心自己不能解釋出空山的意思,所以纔不願意繼續走的。「沒有空。」為什麼笑笑還在說這個空?因為她對媽媽說的,解釋空山這件事,還沒有過去。但是媽媽沒有看大笑笑內心的想法與需求,真的很可惜。

這種方式當中,有實物教學的部分,特別好,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比如:清泉石上流。就是實物教學,讓孩子體驗到什麼是清泉,什麼是石上流。其他部分的抽象思維教學,不適合這麼大的孩子,那都屬於碎片知識的灌輸,孩子能記住,但是無法吸收到自己的內在,因為她不能和實物配對,不能與產生碎片知識產生連接,所以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生命的消耗。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最火的女孩是上海復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飛花令」的出口成章,讓很多粉絲驚呼這位00後美少女,「滿足了對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現場評委拍案叫絕:「這肯定是童子功,從小積累到現在!」據估計,她的詩詞量可能超過2000首。

現在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藝滿腹經綸而不得法,如果此節目真的可以寓教於樂的形式讓孩子學習到更多唐詩,倒不失為一檔好節目,而且國內遊一般高鐵直達,經濟實惠,週末即可出發,也適合全家親子游。


幼兒的記憶力是驚人的,曾經試聽過一節早教課,上完課3歲的女兒就能背下一首唐詩,邊背邊做動作。於是,這種動作記憶背唐詩的方法,成了她與唐詩最開始的接觸。而這也只屬於死記硬背,在苦惱如何繼續培養孩子詩詞方面興趣的時,童遊記給我了很好的啟發--帶她去唐詩起源的地方,帶她去詩人生活的地方,帶她去唐詩的詩境中去看看,和她一起感受唐詩。 誠如那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就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對詩詞熱愛的人,那麼你就做一個熱愛詩詞的人;如果你希望孩子愛上唐詩,那麼你先讓她感受到你對唐詩的喜歡和興趣。


看到蜜思魯給笑笑講文成公主的故事,講楊貴妃的故事,看到雕刻的詩詞就帶著孩子唸的樣子...像極了帶孩子出遊的8090後父母們。 童遊記裏笑笑母女兩人一路旅行,一路學唐詩的感覺,大概是對父母心中真正親子游的最好詮釋。 有位教育家曾說過,幼年時期孩子的興趣,特長,愛好,習慣都受益於父母的「積極關注」。一張白紙的孩子用模仿他們看到的世界來學習,而他們所看接觸到的世界,能受到父母的左右和影響。給孩子更好生活環境有位教育家曾說過,幼年時期孩子的興趣,特長,愛好,習慣都受益於父母的「積極關注」。一張白紙的孩子用模仿他們看到的世界來學習,而他們所看接觸到的世界,能受到父母的左右和影響。給孩子更好生活環境的同時,我們這些口口聲聲不苛求孩子學習的父母,正花樣百出的更高要求養育著孩子。


親子教育最終還是要靠父母自己,不要把希望全部寄託到一檔節目,但是這檔節目確實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我時常聽到許多同學媽媽說:要給孩子報這個班那個班,這周又沒時間陪孩子了,每天上班累得要死,幾乎沒有時間陪孩子等等。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又不聽話了,又頂撞自己了。

其實,孩子在成長,我們自己一樣需要成長,作為一名家長去成長。

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和引導,我們常常不知,在無形中,孩子會學習我們身上的一些毛病。

對那些經常帶孩子外出「看世界」的父母我一般都會默默點個贊。在《童遊記之詩意唐朝》這節目中,孩子對周圍事物的好奇,母親都會一一解答,有歷史氣息的地方,對歷史進行講解,會比平時更容易讓人接受,也更加印象深刻。

節目後期,可以加個雞腿。那些小貼士能讓我們瞭解平時和孩子相處時忽略的那些小細節,原來也是很重要的。

2、學會聆聽孩子的心聲

不懂得聆聽孩子的心聲,或者拒絕聽孩子說,是許多家長都會出現的情況。

小時候我也經歷過,我說要喫包子,我媽非要給我買豌豆餅,因為她覺得豌豆餅好喫。結果是什麼?我沒有喫豌豆餅,也因為我媽的這個舉動生氣了大半天,我媽也因為我生氣,揍了我一頓。

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很多問題,大人小孩都是如此。一遇到小孩哭鬧就胖揍一頓的父母比比皆是。孩子還小,不懂得如何更好的和大人溝通,這點我覺得笑笑媽就做得很好她聆聽笑笑的心聲,知道了笑笑害怕考試,並耐心進行勸導。

3、獨立成長必不可少

獨立,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事情,不管是小孩,還是成人。在《童遊記之詩意唐朝》中,笑笑媽一直陪伴,引導笑笑學習和思考。

但我覺得,如果節目能多幾個小朋友就好了,那樣整個節目的內容會變得豐富有趣。笑笑媽和笑笑相處的過程中,很多細節都做得很好。可我覺得稍微單一了一些,節目大多圍繞著笑笑媽帶著笑笑了解各地風景以及它們的歷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