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從商業,經濟角度這些來看,就以我本人經歷來說吧,我小學的時候是個不愛說話的女生,有點內向性格,在我爸的指引下去學了跆拳道,初中三年,堅持了下來,參加了很多比賽,拿了很多獎盃獎牌,可以說跆拳道改變了我的體格和性格,後面運動會800.400米都是第一名,性格方面開朗了非常多,而且學跆拳道的時候記住的最深刻的東西就是,流血流汗不流淚這幾個字,就在道館上面貼著,遇到問題也會迎難而上。

如果不學跆拳道,我可能還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子,戰戰兢兢的學習,性格內向,不爭不奪,隨和,未來也可能只是考一個普通本科,平平淡淡;跆拳道我一直堅持到了黑帶,那時候只達到了黑帶一段的年齡要求,後面高中就因為學習沒有再去練了。

雖說因為練跆拳道讓我變的挺壯實∠( ? 」∠)_但是嘛,它真的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性格和處事方面,所以我絲毫不後悔去練跆拳道。

我高中變的外向,會主動承擔班級活動,工作任務,對自己的要求也更加嚴格,也沒什麼好驕傲的,它的確能磨練你的意志力,自制力和精神強度體格各方面,實不相瞞,我高考成功考上了985.本科保持專業第一,保送研究生,現在研一。哪怕現在不練了,但初中三年的淬鍊已經刻進了骨髓,已經養成了自控力,況且初中打比賽,也需要戰術,腦力,反應力等等,我的青春中也有遊戲,網路,手機,但是更多的是汗水,堅持和變的更優秀,那時候初中我都不知道什麼是叛逆,因為我知道什麼該堅持,什麼不該觸碰。

人生總有許多岔路口,我覺得如果它能改變你,讓你變得更好,又何嘗去糾結這個運動有什麼爭議呢?


跆拳道普及率高,不管大小城市,或者一些鄉鎮都有道館,有些一個鎮上就有十多家跆拳道館。為什麼有那麼多道館?因為有市場需求啊,這時候就需要大量的跆拳道教練,所以有些培訓幾天或者練了幾個月的也能搞個黑帶授課,教出的學生水平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學跆拳道的人太多了,有一些學了一個月幾個月,基礎腿法都踢不好就聲稱自己是練跆拳道的,讓人笑話。。

還有就是很多人覺得跆拳道花拳繡腿,因為市面上的跆拳道(wtf)只是跆拳道的一部分,個人認為它只是一項體育項目,在保證運動員的安全下進行對抗競技,所以規則限制多,需要佩戴護具,腿只能踢腰部以上,拳不能上頭只能擊打護具。可能很多人會拿wtf跆拳道和其它搏擊項目比,沒什麼好比的,不管練什麼,跨界比肯定比不了,怎麼不拿跳水和游泳比。。

確實,規則所致,絕大部分wtf跆拳道習練者步伐輕盈飄逸,抗擊打差,拳法差,低段腿法差,膝肘摔地面就更不說了(可能有人會抬杠說這些都學過,或者說品勢里都有。我想說有或者學過不代表實戰中能用的出用的好。就怕又有人會說,我們館經常會把這些技術運用在平時練習實戰里,那我只能說句我這裡說的是絕大部分wtf跆拳道館,不包括全部,畢竟世界那麼大我也不可能都見過),橫踢相比掃踢重擊力度小,但是對於中高段腿法,和一些轉身腿法的掌控和運用,還有時間差的把控還是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個人覺得作為愛好者,習練者與其一味去詆毀抹黑其它項目不如去多了解它,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認知!

我是練習跆拳道和拳擊的業餘票友,菜鳥一枚,現在仍然堅持學習,平時也會去學習了解下其它項目(空手道 泰拳 散打等),以上僅是個人觀點,人都是有自己的思想,可能有很多人有不同意見,可以討論勿噴!


聽說跆拳道來自於華夏武術,漢語拼音方案借用了26個英文字母,我們卻從來沒有說漢語是來自於英語是不是;而很多現代片語是直接引用的島國語,比如經濟和教育這些現代辭彙,我們也沒說過漢語是來自於島國語是不是;一個體系和另一個體系相互會有借鑒或者交集,這也是華夏武術和日韓武道之間的相互關係。

跆拳道的原型版本,是空手道(也叫唐手,唐手的技術構成,主要是島國琉球等當地的技法,不排除也存在一些來自華夏的技法),後來,崔泓熙等人(當時空手道在韓很多習練者,崔是松濤館流二段),又將空手道龐大繁複的體系刪減簡化,比如松濤館流有26個以上的型(套路),WTF版跆拳道17個品勢(8個入門品勢(套路)和9個入段品勢),ITF版24個特爾(也是套路),再次融合了一些當地(朝鮮半島)原有的跆根腿法再次改版成為WTF體系;所以,日韓武技都是將當地武技和外來武技進行系統重構,使之更加適合自己的硬體系統和人員組成,所以倒不如說是一個三合一的東西,精神內核則借用了東方文化,比如儒家思想。

聽說跆拳道很商業化,有商業的推廣普通大眾才能購買得到,商業化並不是問題,明碼標價或者說等值交換,換句話說,父子相傳或世代相傳的獨門絕技也傳不到你手上,遲早哪天埋沒於世是不是?按照傳統教學模式,徒弟做錯了師傅可以打可以罵,現在商業化了,不會打罵了,因為你是顧客,對的,是客人,而不是我家的一員,你給一塊錢,我給你一塊錢的服務。

聽說跆拳道師承比較混亂,跆拳道的推廣很接近計算機軟體開發上的開源,聯盟協會的宗旨並不是壟斷技術體系,相反是全面推廣發展,不恰當的說,有點像是賺教練員和館主的學費,而不是賺普通學員的學費,ITF和WTF研究開發並公布了各種考核條件和課程標準,制訂了各種競賽規則和打法;又有點工業化模塊生產的味道,教你腿法的可能是某位教練,教你品勢的可能又是另一位教練,所以師承這種說法在這裡就不那麼合適,你用的是密碼鎖的時候,又怎麼和別人解釋你不帶鑰匙呢?那就會變成,我既有鑰匙也沒有必要有鑰匙。

聽說跆拳道沒有練手的(聽說只有一種直拳這麼一種拳法,聽說實戰很雞肋),跆拳道的手部動作相當豐富,手部動作的技術是歸類在品勢模塊的,而品勢類的各種手法是很多的,各種手刀(掌根)技法,各種方向的格擋。

跆拳道的體系包括腿法競技和品勢演練,競技賽上,在電視屏幕上會聽到解說,賽場上只能用拳;的確,奧運場上的競技比賽,只允許使用中段直拳;但在比較正統的習練者來說,使用拳法會讓圈子內的人看不起的,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你在拳擊比賽中出腿法,把對手踢了,然後僥倖得勝一樣,直拳一般只是用來拉開距離,所以在競技中使用腿法以外的手段去取得獎牌,有違於圈內人的契約精神,但是競技場以外我們不管這麼多。

聽說跆拳道只練高踢,哦,我還聽說只腿不練手,踢高不踢低,人的腿又不是火箭,踢得了高踢不了低這符合常理嗎?他們把腿踢到天上去的意思是,我想踢你只不過是降維打擊。

聽說表演用的都是假木板來唬弄人,表演也不盡然是踢木板,有時候也踢玫瑰花,而表演的完整流程,到最後都會邀請一兩個吃瓜群眾上去,把木板(表演板,也就是薄木板)沖拳打破之類的,如果踢木板是在炫耀自己的手腳夠硬,這豈不是在打臉自己,喜歡拿木板的質量說事,這跟買櫝還珠的道理差不多。

木板分為厚木板和薄木板,厚木板有時能達到6厘米厚度,因為這是考驗功力的,沒有專門系統的練習是踢不破的;薄木板的重點在於踢打的動作,和踢玫瑰花是一個道理,但是木板可以存放很久,也比花便宜得多,但踢出來就是為了那種把一個東西踢開花的的效果。

聽說跆拳道習練者普遍底盤不穩,這不還是看電視得出來的結論(成也奧運敗也奧運哪),奧運的(或者民間的)大眾WTF的競技賽了,一方面規則不限制雙方有倒地動作,二則那個墊子很滑很滑很滑,為什麼會滑呢,材質屬性是這樣的(新的墊子更滑),如果有粗糙度的話,光腳在上面長時間練習,支撐腳容易破皮(具體不詳細說了,有去練過就知道),三則誰上去進行踢腿運動,都是很容易摔倒,就算是以扎馬步為常規訓練的XX術,上去打也是一樣的(或者說更容易摔,因為更不適應)。

不過,現在少有哪個門派這麼說了,因為各大武館俱樂部都引進了跆拳道的墊子了,這種墊子容易讓踢的人摔倒,但是,摔得多厲害拍一拍屁股還是站得起來(也不像武術軟毯那麼貴,又不好清洗,所以,已經變成了香,真香了)。

聽說大學協會收費很便宜,別說很便宜,除了交幾十塊某寶買套道服,其它根本就不花錢好吧;我作為一個道館出身的發燒友,每次遇到有說TA是在大學(學生協會)學的跆拳道,我就知道,我大概率和TA不在一個頻道上(好比大家都喜歡動畫片,你看《小豬佩奇》我追《火影忍者》),作為一個小學沒畢業的閑人,咱也不敢說校內票友的都是怎麼高興怎麼來的,反正道不同,不以為謀。

聽說考級是在騙小孩子的錢,晉級考級那根帶子幾塊錢就可以在淘寶上買到了,然後道館反手幾百塊錢賣給學員嗎?不是的,這中間附加了很多人工的教學價值,一系列的教學服務和配套的硬體支撐,你說,傳統武館上沒有考級這件事,潛規則你更能接受嗎,就是那種當你想技術升級了,就去給師傅送紅包加禮金(聽說太極宗師楊露禪,當年為了學藝,花了多少時間多少禮金)。

聽說某某冠軍又雙叕被殺了,各省跆協每年批准的大眾賽有多少場次你知道嗎,每個場次有多少個冠軍誕生你知道嗎,但是這些冠軍不等於長期習練者,更不等於有成就者,甚至不等於入門者,甚至不等於練過(的確有不少得獎者,是練其他項目而來客串大眾賽的,反正也沒有審核資質這道門檻),退一步說,習過武就不會死,古代戰場上存活量會是怎麼樣的呢。

「聽說不能自學,但我偏偏要自學」。退一步說,好吧,但你充其量可以自學一個動作,卻不可能自學一套體系,一個動作就夠你鑽研幾個月了,更別說各種來源得到的資料常常相互打架,在道館報班是最為高效快捷的學習途徑了,說因為沒時間,所以要多浪費幾年去自學,到底是划不來的。

聽說開道館的很賺錢,同為教學類別的,道館收益沒有英語培訓業績大,也沒有舞蹈中心業績穩定,也沒有駕校那麼剛需;而同樣投入20萬本金,辦一個餐館一年的業績可能是道館的十倍,餐館基本每天有生意,而道館的空置率高得嚇人,一年365天,可能只有150天是開課的,那些相當於白交的年租金,是每個館主心中的疼,再優秀的道館也不是每一天都湊得齊學生,周末和寒暑假滿課,就已經是平時付出了許多努力的結果了。

聽說某個教練比較專業,跑到一個場館去參觀一場教學活動,場地上排成3個縱隊,每個縱隊一個固定的人拿靶給別人踢,你看到有的學員在練這個橫踢腿法,有的學員在練那個後旋腿法,還有的學員在另一邊練套路,中間還有的人在討論什麼事情,什麼聲音都有,你覺得好混亂啊,像一個市場一樣,於是你搖著頭帶著孩子走了。

作為吃瓜群眾和當事人的想法常常是想悖的,比如說,你又跑到了另一個場館,看見幾十號人站在那裡,聽著教練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聽一邊的吃瓜群眾說這個教練太專業了,你看大家整整齊齊的多規範啊,但是你交了錢去學習了(或者讓孩子去學習了),最後又發現,這個教練都不因材施教的,我喜歡腿法他天天教拳法,呵呵,所以你又要看起來很規範很專業,又要因人而異,這又如何兼顧呢。有時候所謂專業,也許意味著更枯燥,更大的代價付出,意味著目標更抽像,意味著那個體系更加封閉而己。

聽說黑帶很厲害,跆拳道是一種室內運動(至少絕大部分是),室內運動的固有局限我們不能迴避,也就是說接觸不到更多的陽光照射和新鮮空氣,也就是你的皮膚不是古銅色的,你的骨胳也沒有經常在戶外打球的朋友那麼強壯;像足球愛好者那種滿地球奔跑的能力,我們沒有;像跑酷愛好者那種飛檐走壁的能力,我們沒有;像某些傳武十八般兵器(刀槍棍棒等)都能上手,節慶日能舞獅舞龍,在梅花樁上蹦來躍去的技能,我們也只有羨慕妒忌恨的份兒。

聽說黑帶九段最牛(聽說證書多的就最牛),一至三段是技術段,從技術上說,三段就是身體極限了,四段以上是一種資歷段位,也就是在協會聯盟中擔任各種職位的資歷,證書多,說明花了很多時間和金錢,去參加了各種培訓班以提升業務技能。

最後,如果你掌握多個專業體系的知識,就會知道每個專業領域都充斥著各種不實誤解,這些誤解有的來源於對專業概念的望文生義,比如說空手道就是練空手博擊的(其實也有武器系統);有的來源於管中窺豹(以偏概全),比如跆拳道只練高踢;對於這些誤解,我們不必辯駁,不必爭議,特定的東西屬於特定的階層,就好比古代一般是窮文富武,所以,對於那些吃不到的葡萄,或者我們應該善解人意的附和一些人說酸,真酸(而不是香,真香)。


格鬥類武技本質是技擊,有很多人學習就是為了防身,可是跆拳道卻弱化實用,傾向健身,所以才飽受爭議。

跆拳道主要分國際跆拳道聯盟(ITF)和世界跆拳道聯盟(WTF)兩個體系。前者提倡拳腳實用的跆拳道也就是為了防身功能。後者是奧運會競技體育項目。是體育,既然是體育那麼一切都要以安全為前是,所以跆拳道為了進入奧運會,為了區別拳擊與摔跤,拳法只保留一個直拳可以擊打鎖骨以下,腰部以上,用腿攻擊。這種打法使腿法非常華麗,大量高腿法和轉身腿法,具有很高欣賞價值。而且有裁判監督下安全係數非常高。

街頭實戰完全相反,百分之八十的擊倒都用手擊打頭部產生效果。很多人並不理解跆拳道的制定的發展方向,送孩子去學習跆拳道就是為了防身,結果不實用。


因為這個行業魚龍混雜的,阿貓阿狗在網上買條黑帶都等當教練了

現在的很多道館教教品勢,踢兩個腿也能開館,說白了就是商業氣息太嚴重,還有就是莫名其妙搞出了跆舞,這跟舞蹈有什麼區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