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里面有养育两个孩子的,减税!逻辑:老龄化就是要保障年轻人在国家占一定比重。要鼓励适度多生(比如一家两个)。如果一个国家需要年轻人口,那么是质量越高的人口越好。所谓质量越高,关键就是教育资源投入越高。从这个角度,多养孩子要能减税是好政策。

1富人关注减税,穷人害怕罚款。尤其要鼓励中产阶级生育二胎。

鼓励富人多生最佳奖励就是减税。穷人无太多税可减,对于城市贫民来说,养孩子带来的教育各种成本远远超过减税带来的福利。国内城市普通阶层按现在标准真让他生两个,很多家庭是比较拮据的。但富人不一样,尤其是高收入富人阶级,减税带来的效果非常可观。2养小孩是非常昂贵的。越富有的家庭越昂贵。同样养一个孩子,对于社会需求的增加,富人显然超过穷人。反观中国,长期内需不足。同样是多一个孩子,让富裕阶层多生孩子币穷人阶层生孩子能促进内需。3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在单个小孩教育上的投入显著性超过贫穷阶层。如果是富人多生育,如果富人中产阶级多生育,整个社会小孩教育上的资源将超过穷人多生的社会在小孩教育上的投入。教育投入都是未来生产力的积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越多,对未来的国家越有利。

4这种手段更科学,效率高。和原来计划生育那种相对暴力手段相比,这种文明多了。整个过程没有暴力。


记得前几年希拉里说过,中国的发展虽然很快,但是存在未富先老的的隐患。当时国内各种鄙视,认为希拉里信口雌黄。

我们的某项国策,结果慢慢显现出来,当时只想到人是消费者,并没有考虑到人也是生产者,创造者。现在经济发展到这个程度,基本是处于生不起、养不起、死不起的境地。随著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产生了很多丁克甚至不婚族。对比2016、2017、2018年的新生儿出生率,每年在以几百万的速度递减。

现在要应对老龄化,需要大幅度降低养育成本,还有适当的机动工作时间。毕竟现在小孩子的抚养成本太高了,主要大头在于教育费用,各种补习班的费用。另外就是现在小孩子放学时间太早,不像我们70、80年代,小学放学比较晚,家长不用花这么多精力考虑小孩子放学后这一段时间怎么去看护。不过要做到这两点,短期内估计是很难办到的。

育人,毕竟要一个过程,即使前面的全部做到了,也需要20年以后才能慢慢见到成效。看见有专家说引进国外劳动力,这个个人绝对不敢苟同。感情我们为全世界的发展,严格执行了几十年的国策,最后变成了腾笼换鸟。何况这些年,引进所谓的留学生,爆出山东大学的学伴等问题,也说明朝著这个思路走下去,是很危险的。那时候,占据了一个民族女性的子宫,带来的是加速这个民族的消亡。


放开安乐死合法化,大部分得了绝症的人会选择的,为了不拖累家庭。
不作为。按大帅的说法是不作为而为,就算打了你打得过日本人吗。

为什么要应对呢,目前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中国要依靠移民解决那得移民多少人啊,显然这条不可行。

想像一下如果你老了可以拥有现在一流的生活物品,以及科技产品,还有医疗水平,你还担心你养老问题吗?

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发展科学医学提高生产力,发展几十年后现在的物品早都下放甚至淘汰了。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可能是无解,因为中国是为富先老了。德国和日本先富了,可以有资本接纳移民解决老龄化,中国拿什么资本?养老金都是个大问题。

开放移民是个好例子。日本和德国的经济模式和人口结构很贴近,但是德国由于一直有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和非洲、中东移民,其经济活力和创新氛围在过去20年超过日本(80年代日本的经济活力世界第一,几乎超过人口是自己3倍的美国)

中国虽然没有鼓励移民,但是作为多民族国家本身就有的包容性,其实在1线城市外国移民已经很多了(我公司之前有过不会中文的印度姑娘来上门求职)


我也想知道如何应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