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李自成和張獻忠,那就是羅汝才進北京、馬守應進北京、賀一龍進北京、袁時中進北京。大明已經爛透,怎麼都是個死,差別就是誰來動手而已。

兩線作戰是問題,但絕不是最關鍵的問題,以17世紀動員能力的極限,明朝就算有一個億的大軍,在一次戰役中能集結的兵力撐死也就是十幾萬人。薩爾滸之戰的時候沒有李自成、張獻忠,結果又如何?

正因為有李自成和張獻忠留下的大順軍和大西軍,南明才能抗清,否則南明就只有三年國運了。


沒有內部農民軍起義,滿清最多也只能割據遼東地區,成為一個地方政權。然而正如顧誠先生在《南明史》序言中所描述的:明廷滅亡是歷史的必然性使然,腐化的地主階級上層已經和農民階級矛盾無法調和。至於滿清竊取中原,奄有中華,則是多種偶然性的的重疊。(原文大意)歷史沒有如果和假如,歷史只有結果。


不能~也不看看清軍破關時,明軍的反應,呵呵

李張起義本來就是明清戰爭造成的。除了李張之外,多的很的人參加起義。你是把這些人開除出起義隊伍嗎?


李張起義是明清戰爭的結果


完全可以。明朝內憂更加嚴重,最後也是被內憂所推翻的。外患不足為慮。至少明朝是守得住的。八旗再厲害能飛過城牆嗎?

把明朝比作一個人。農民軍就是癌症,滿清就是有人在扇你耳光。後者可以阻擋,前者無法醫治。農民軍一直在消耗你的氣血,等有一天,你死了,扇你耳光的時候你也擋不住了。就這麼個道理。


既然這麼問了,那題主的意思就是清已經入關了,已經這樣了怎麼抗,全國上下政權不統一,各個地方勢力都擁立一個皇帝,每個權內部政權也不穩固,皇帝也就是個傀儡,真是掛豬頭賣狗肉。


首先,李張的出現是必然,是明朝既不能軍事上戰勝後金,政治上又不願和談,對內剿撫不定,經濟破產,最後在加徵和戰爭之中消耗軍力和財力,惡性循環引發崩潰。

沒有李自成張獻忠,也有羅汝才李定國。只要後金自身不出現重大挫折,軍事壓力不緩解,以崇禎的騷操作,農民軍一樣會殺進北京。


不能,大萌末期已經從上到下爛透了,皇帝爛,藩王爛,縉紳士大夫爛,文臣武將爛。。

連起義軍都爛透了。同樣是平民出身,重八不配給劉邦提鞋,張李不配給朱提鞋。


農民起義之所以能成氣候,是因為明朝政治腐敗,制度與事實已經嚴重脫節,財政各種各樣的困難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如果沒有李自成和張獻忠,則有張自成李獻忠,國內沒有農民起義,說明瞭大明政治運作良好,抗清成功應當不是什麼問題。


明清戰爭中,即使李自成張獻忠消失,明朝仍會走上衰亡的道路,不過將危機拖緩幾年。此時,明朝抗清能否成功,則取決於清帝國本身可否解決自身的矛盾(漢化,統治階級內部問題),如果不成,那麼清帝國便會煙消雲散(自爆),但如果成功,那麼清軍入關便不可避免。

同時我有一個好玩的遐想,那就是假如滿清自爆,明朝在苟延殘喘中又該如何應對準噶爾汗國?


揣測題主是想問滿清得天下是必然麼?

回答:不是。

當時的情況,滿清也好、明也好都是半斤八兩,比爛而已。前者半奴隸半封建,後者封建王朝末期爛到骨子裡。而滿清能得天下,崇禎是最佳助攻。

但凡天啟木匠沒死,繼續從事木匠這個有前途的職業,大明會不會亡國?會!但滿清能不能的天下?不能。

為什麼?因為爛的程度:崇禎>滿清>沒有崇禎的大明。


不可能

1.明朝時期,清軍已經能5次入關大肆掠奪,而明朝沒有解決辦法,其根源在於在明朝滅亡前(某人掛歪脖子樹之前),明軍沒有在任何一場野戰戰役中打贏清軍,因此從長遠來看,明軍根本無法遏制清朝的掠奪行為。

2.明末義軍的問題,不在張李,而在沒有飯喫的千萬餓殍。「不做區區餓殍,效尤奮臂螳螂」千萬流民,哪怕沒有李自成、張獻忠,也會有李過、李定國等人接下義軍大旗。

3.沒有張李死後留下的一干班底,南明也撐不到1667年呀


不能,客觀來說,作為封建社會,明朝的經濟政治環境已經極度惡化,就如同人已經得了癌症一樣,早晚要亡,準確來說李自成張獻忠和滿清只不過是病入膏肓的結果而已。


這大概假設的是沒有流民內亂的大明能否抵抗滿清!

大概率也不能!

大明會重蹈安史之亂與薩爾滸之戰故事!由於沒有關內之亂,明朝注意力高度集中於遼東。當時明朝輕視建州女真為野蠻落後的部族,以為舉全國之力,必然輕易殺滅!

於是皇帝逼迫將領強行與滿清決戰,企圖快速收復遼東,文臣揣摩上意打擊政敵,更是彈劾前線大將畏敵如虎、止步不前、擁兵自重!

前線統帥不得不匆忙決戰以表明清白,結果倉促之間主力陷入伏擊,慌亂中的友軍觀望不前,臨戰自潰,最終大軍全線崩潰!

皇帝為泄戰敗怒火殺死一批大臣,並以《罪己詔》表示小錯在君,大錯在臣,朕勵精圖治,蒼天可鑒!接著就是加派稅負徭役,欲圖再戰!一時之間,君臣離心,民生重創,亂民漸起、、、、

最終滿清依舊建立清朝,問鼎中原,但是傷亡與耗費時間會多一些!


割據東北,內蒙,成為一個區域性大國,幾百年後,像中亞五國,朝鮮,越南一樣,變成獨立的國家,與中國再無關係。


完全可以。的確,明朝到了那個時候已經是病入膏肓,但是沒有兩線作戰的話,收拾後金那種貨色還是綽綽有餘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