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精神到底是什麼,平時走路說話都是有一個自我意識這個是什麼,是靈魂麼?是怎麼產生的?精神可以修鍊麼?


這個問題如果說玄學貌似也可以,但客觀得講,生物學歷這樣的情況是存在的,即身體控制精神。

這個大自然很神奇,每個動物都有屬於自己的循環,甚至即便貴為萬物之靈,我們人類也擁有屬於自己的那份無法置身事外的循環——生、老、病、死。

據國外媒體報道,波蘭弗羅茨瓦夫大學生物學家託瑪斯-維索羅夫斯基通過研究證實,一種可以寄生在蝸牛體內,名為「雙盤吸蟲」的寄生蟲,在寄生宿主時不僅僅會攝取宿主的營養成分壯大自身,甚至還可以反客為主,強行控制被寄生蝸牛的大腦。

對於蝸牛來說,最痛苦的酷刑莫過於被鹽水澆到肉身上。這是一種致命的酷刑,鹽水會導致蝸牛肉身脫水,直至死亡。

被控制大腦後的蝸牛不僅行動能力有明顯提升,且不畏死亡,肉體更是完全受寄生者控制,如同行屍走肉。

「雙盤吸蟲」在寄生到蝸牛身上後會迅速侵入蝸牛的眼柄(就我們所看到的蝸牛觸角,一碰就縮回去的那個),並形成一種像不斷跳動的毛毛蟲的外觀。

這在生物學上被稱為攻擊擬態,即一種器官假扮成另一種器官以引誘獵物。接下來,雙盤吸蟲會控制蝸牛的大腦,並使蝸牛在白天暴露於植物頂端,從而引起飢餓鳥類的注意。

鳥類在觀察到這種「喪屍蝸牛」後會把其當成味道鮮美且營養豐富的新型毛毛蟲,並對其進行捕食。「喪屍蝸牛」被鳥類喫到腹中後,雙盤吸蟲又會在鳥類內臟中繁殖,蟲卵隨鳥糞排出。

簡單說,身體裏有什麼,就會讓你精神上需要什麼。你缺維生素C,你下意識就會覺得這幾天想喫橙子一樣。


精神,也就是思維,是通過人類進化慢慢演變出的感知程度。是在身體被充分滿足下的額外需求。

當你物質程度還未飽和的時候,自然只會想著身體是否符合活著的需求,但是,當物質程度達到一個飽和狀態時,對於精神上的嚮往總是越來越多的,人的欲求通常決定了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取決於你是否還活著。

這就是為什麼人類在遠古時期並未產生什麼文明,因為文明本身就是物質豐沛的產物。而人活著也越來越不僅僅是追求身體上的愉悅那麼簡單就可以滿足的。高等生物的生活方式總是充滿著精神上的追求,精神當然可以修鍊,舉個例子這也是為什麼人要自律。自律帶來的延遲滿足正是違背身體慾望的即刻滿足感。而結婚更是忤逆人性,科學顯示,男性在生理方面只會想著和更多的女性發展關係來達到自身繁殖的慾望,這是身體讓他這麼做,但是婚姻代表著更多的是個人的責任感,正是這種責任感才能帶來幸福感,幸福感也是人活著的基本支撐,如果單純只是身體控制精神,那麼還要大腦有何用,那不就是一副行走的皮囊嗎?


水動花梢動,花搖水影搖。不知各無意,為復兩相招。


想起了姜文說彭于晏的一個評語,這個人很厲害,他能用靈魂來控制身體。

從生理角度說,身體代表的是我們身上的器官,而精神其實就是指導器官活動的信號,而信號是由大腦這個身體器官來做指令的

所以你說可以修鍊嗎,身體器官是可以修鍊的,精神也一樣,就好比有些人的反射神經快很多很多,其實也是練出來的。

如果我們說點玄學,精神可能代表的是一種虛幻的光,他帶給了人們身體的活動指令


彼此控制吧。

看某個階段誰更強勢,哈哈。

比如:身體疲憊了,飢餓了,自然脾氣就不大好,氣就不大順。這個時候身體控制精神。

又比如:地震中幾天沒喫東西了,有的意志薄弱的就放棄自己了,有的仍充滿信念自己會獲勝,所以最終堅持下來。這個時候精神控制身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