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不下20個評測以及介紹,微軟mr的價格優勢,vive pro高級的配置,或者是oculus合適的定價,若是隻想買一個vr設備的話,應該怎麼選擇呢?


重複一下另外一個回答:

首先,頭顯有2個指標,一個是屏幕,一個是定位系統。

屏幕方面,解析度就不解釋了,VR因為屏幕距離眼睛近,解析度不夠高看不清,重要程度很高。刷新率除了PSVR因為主機性能不足會縮水,其他基本都是80-90hz之間。另外屏幕還分LCD和OLED,AMOLD色彩更鮮艷一點,而且刷新頻率快,但三星P排屏幕的緣故,會有菱形的晶格和紗窗效應,看字不太清楚。LCD以前刷新率跟不上,會有拖影,但最近迎頭趕上已經沒有了,解析度優勢晶格紗窗都比較好,但色彩沒AMOLED好。

另外一個是定位系統,類似顯示器的幀數,定位越精確、每秒定位次數越多,玩家的動作就能越準確及時地映射到虛擬世界(而不會拖慢或者飄),看片啥的定位只要不爛到手機盒子的地步,都沒啥問題,但玩起動作遊戲差距就出來了。

排序是V社燈塔&>OC星座&>MR/其他由內向外&>&>PSVR&>&>&>&>&>&>(正經VR之壁)&>&>&>&>&>&>&>&>手機陀螺儀。

最差的PS VR手柄跟蹤精度低,容易丟,用顯示器比喻的話,就是勉強20幀還能玩。最好的V社燈塔,精確度高到毫米級,全身房間跟蹤,就是240hz電競顯示器,拿來玩遊戲都有點屈才了。

所以現在的話,基本上可以按照屏幕和定位系統來劃分等級。

2019梯隊

Vavle index:

V社(STEAM東家,也是燈塔定位的開發公司)的頭顯。

1600*1440 快響應LCD,120hz(最高144幀,可以減少長時間佩戴的疲勞感),還有一些雙元素透鏡(減少因為三原色光波長不同,通過VR鏡片時會折射角度不同,而導致的模糊),5度傾斜屏幕(提高一點FOV,配合其他一些改進,根據宣傳可以到130度FOV)之類的小改進。

附帶跟功放一樣不貼耳朵的特殊耳機,以及很受國外VR玩家期待的,可以跟蹤手指動作的指虎手柄,還有一些歡迎DIY的設計(比如眼罩可以很方便的開孔散熱,解決長時間佩戴的悶熱問題,前方也有預留的DIY模塊介面),一副要搞創意工坊硬體版的樣子。

相比下面介紹的那兩款,點數全加單項指標的VR,index走的是平衡加點路線,大概是2018代的VIVE PRO全面提升半代。

解析度提升並不算大,但RGB排列的LCD,實際應該會比三星P排要銳利不少,尤其看字什麼的(找個1080的電腦屏幕,把眼睛湊近,到餘光才能看見左右邊框的距離,能大概體驗到效果,可能會看到小格子,但是看字什麼的邊緣銳利,不像三星P排是邊緣粘在一起或者晶格狀)。

但在玩遊戲的體驗、舒適度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基本上就是完全為遊戲優化,一副半條命VR有在做了的樣子。

暫時只面向美帝+歐盟出售,天朝要買,需要註冊美區小號+轉運。不過不太好搶,5月1日開放預購,20分鐘套裝就搶空了,其他配件也在不到1小時的時間裡全體斷貨。下一批要到7月31日才發貨了。

全套999美元,不過實測可以使用STEAM錢包購買,也就是可以用淘寶75折左右的充值卡買,實際可以749美刀搞定,算稅+運費,到手可能全套都沒VIVE PRO單個頭顯貴。

2019代高端VR的標杆沒跑了,下半年強烈推薦。

小派5K+/8K/5K BE:

眾籌成功的產品,今年2月開始發貨,3款都是燈塔定位系統,獨有優勢是170-180度左右的超大視角(最高200度但可能視角邊緣有畸變),可以包裹整個視野包括餘光。

5K+最成熟,2160*1440單眼LCD,90HZ。價格單頭顯(不含基站手柄,需要額外買VIVE的)5399 RMB

8K,3840*2160單眼LCD,不過實際輸入信號是2160*1440強制拉伸的,80HZ,另外是P排LCD,所以有點晶格。單頭顯6000+RMB

BE,2160*1440單眼AMOLED,82HZ,基本就是加強版的VIVE PRO,單頭顯7000+ RMB

定位高端,土豪的選擇。

HP 4K MR:

宣傳4月出,微軟MR定位,2000*2000左右單眼LCD屏,114度視角。屏幕確實強,定位一般,售價預計600美元。也是定位高端,估計看電影、虛擬投屏玩遊戲之類的會比較好。

OC rift S:

說要今年出,類似MR的圖像識別定位。1600*1440 LCD,80HZ,低端路線吧,價格預計399美刀。

2018梯隊

VIVE PRO:

燈塔定位,1600*1440單眼,AMOLED,90hz,綜合性能最好,2018這一代旗艦級VR的標杆,但性價比不佳,HTC定價太坑爹。單頭顯6488,1.0定位套裝(帶基站和手柄全套)8888,2.0套裝11888。

三星MR+:

微軟MR定位,1600*1440單眼,跟VIVE PRO同一個屏幕,但MR+多了一個模糊濾鏡降低紗窗效應,海淘性價比最佳,日常399美刀,打折只要299美刀,到手不到3000RMB,國行要4000+。

其他微軟MR:

微軟MR定位,1440*1440單眼LCD,但貌似有拖影那種舊版,主打便宜,最便宜的HP MR日常199美刀以下。

2016梯隊

VIVE原版:

燈塔定位,1200*1080單眼AMOLED,90hz,2016代旗艦VR的標杆。全新4888,二手3000+左右,玩動作遊戲的性價比之選。

OC rift:

星座定位,1200*1080單眼AMOLED,90hz。

PSVR:

可見光定位,不是很準,980x1080單眼AMOLED,刷新率宣傳說是有90甚至120,但貌似因為主機性能問題,經常實際跑個60左右。


都9102年,還有人說Oculus 快掛了,HTC吊打所有。不知道坐井觀天還是自閉自大,還是怕被打臉匿名了?


硬體參數上目前是小派VR最好,擁有最大的視場角和最高的解析度,相對性能來說價格很低,就是不知道對各種VR平臺的兼容性如何。


首先說各種MR,如果預算足夠買其他的就不要買各種MR。各種MR的普遍問題:

1. 如果藍牙接收器沒正對著手柄(例如插在機箱後面對著牆),大概率導致手柄隨時丟失連接。這種丟失連接的頻率很高,會導致VR遊戲完全沒法玩。

2. 對光線有要求,如果光線較弱效果也會變差。

3. 手柄的可追蹤範圍仍然不夠,稍微隨意一點就丟定位。

然後是Oculus Rift CV1(帶2x手柄和2x基站的捆綁包)和HTC Vive,這倆的定位追蹤能力是差不多的,顯示效果也是差不多的。HTC Vive減重版的重量與Oculus差不多。

Oculus Rift CV1比較便宜(美亞349美元),但是各種軟體更新等需要翻牆。因為沒有國行,所以也沒有國內的保修。而且Facebook疑似把Oculus的PCVR部門解散了,CV1可能就沒有後續了。

HTC Vive/減重版比較貴;手柄沒有Oculus的Touch手柄舒服好用,也沒有Touch手柄結實耐用。有國行保修。

如果後續要上全身追蹤的話,HTC是唯一選擇。

然後是HTC Vive Pro,光價格上看也是自己一檔了,如果有錢就直接Pro。


沒啥實用價值. 有這錢還不如 n3dsl, wii,switch,ps4,ps3,xbox one...來一套呢.

VR的東西註定50年內沒啥大出息.很多VR開發組 炒VR概念是為了騙錢,讓自己財務自由.

而真正能做出來好玩的產品...早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