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校把它歸為計算類專業,怎麼是坑呢,但是因為複雜的原因吐槽也不少。

物聯網不應該,也沒辦法成為一個具體的專業

很多院校在專業設置方面存在盲目、浮躁,喜歡抓熱點的誤區,經常性的把一些熱門行業,熱門方向,甚至沒有明晰框架和概念的情況下就設置成專業,以此來吸引生源和研究資金,比如大數據、機器人、人工智慧、電子商務等專業。

準確來講,物聯網是一個龐大的行業,一個複雜的交叉學科,涉及通信(信號)、電子(感測、射頻、電子標籤)、計算機網路、單片機、嵌入式系統技術等多項技術知識,每一個細分方向都是博大精深學無止境的,現在妄圖通過一個物聯網專業把這些都掌握無異於癡人說夢,所以在現實中很多學也被迫側重某個方向,比如嵌入式開發、比如感測器,但是對外都說是物聯網。

看主要課程,基本上就是電子類+計算機類+通信工程類。

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概論、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工程電磁場、通信原理、計算機網路、現代通信網、感測器原理、嵌入式系統設計、無線通信原理、無線感測器網路、近距無線傳輸技術、二維條碼技術、數據採集與處理、物聯網安全技術、物聯網組網技術等。

學物聯網和做物聯網是兩碼事

物聯網和人工智慧和金融很像,沒有具體的、統一的概念,沒有具體的指向。就像一個金融業人士自我介紹,如果是對非業內人士一般就說我是做金融的,對業內人士一般會說我是做量化的、做風頭的、做私募的、做基金的、做行研的、做櫃員的、做大堂經理、做理財的、做風控的……為什麼,因為非業內人士聽不懂,說了白說,何必費口舌呢。

人工智慧也是這樣,對非業內人士一般就說我是做人工智慧的的,對業內人士一般會說做演算法優化、做運籌控制、做計算機神經網路、做自然語言處理(比如語言識別、自動翻譯)、做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做計算機影像學(比如人臉、虹膜和指紋識別)……為什麼,還是因為非業內人士聽不懂,說了白說,何必費口舌呢。

物聯網也是如此,對非業內人士一般就說我是做物聯網的,對業內人士一般會說做嵌入式開發、做信號處理、做感測技術、做網路技術、做RFID技術……為什麼,還是因為非業內人士聽不懂,說了白說,何必費口舌呢。

所以物聯網能包含的範圍太大,而且作為一項新興科技是不斷變化和延伸的,根本不是固有的、靜態的。以上任何一個方向、崗位都是博大精深探索無止境的,跟很多崗位都是有密切關係的,很多專業都可以從事的。想從事物聯網相關崗位,碩士是標配,很多崗位博士才能做,想本科畢業就做這個基本不現實,或者做個皮毛。

所以這些工作根本不是你學了物聯網就可以做的,學物聯網和做物聯網是兩碼事,學很多專業都可以做物聯網,學物聯網的反而因為學的多而雜不知道怎麼定位自己了。比如你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嵌入式開發、信息工程(信息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電波傳導和天線、電磁場與無線技術、自動化都可以從事物聯網相關工作,畢竟物聯網的範圍太大了,涉及的專業、行業、崗位、工種太多了。

就像金融業一樣,太多非金融專業的學生做了金融,學金融的反而把自己侷限了。就像很多互聯網金融P2P公司跑業務拉單子的也說自己是金融業人士一樣,初中生都可以幹。

那這個專業好嗎,還能學嗎?

仍然屬於好專業系列,因為每一個方向都算是熱門,缺點是學的雜而多,就非常需要自己有一個明確的定位,選一個具體的方向去努力,否則就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稀鬆。目前來看還是做程序員(尤其是嵌入式軟體開發)的比較多,和計算機和軟體工程的就業方向和熱點沒有本質的區別。

電子信息、計算機、IT、互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是什麼概念,有沒有什麼聯繫


小米做的根本不叫物聯網好吧!第一,小米的定位根本不是物聯網,而是消費電子。第二,小米做的那些智能產品也不是物聯網

第二屆物聯網「填坑」人回答這個比較接地氣。

某211本科,計算機學院下設物聯網專業,所學內容完全覆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除了一門編譯原理)其他培養方式與要求完全一致,然而,還得學網路、通信、自動化、無線感測器…

個人認為並非是坑:

1、不坑之一,本科多數為通識教育,觸類旁通的泛學個人覺得面很廣,至少給你更多學科你去試著去選擇興趣點所在;

2、不坑之二,本科結束了要麼深造要麼就業。深造可謂信息類的方向你都可以插一腳;就業也是,信息類的可以去瞧一瞧。至少,給你哪個方向的都機會都多;

3、不坑之三,本科那麼多時間,花近乎同樣的錢聽更多的課,多省錢啊還少虛度了點光陰,當然,虛度一詞不包含方向感和目標很強的「他們」;

差不多就這三點不坑。

實話實說幾點:

1、物聯網真不該成為一個專業,萬物互聯?wt…學哲學的?啥都研究嘛,從硬體電子模電數電你得學,人家是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通信加網路吧,人家是通信工程和網路工程,學各種計算機語言吧,人家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控制原理吧,人家有電氣自動化…你說你物聯網到底屬於哪一家子人呢?

2、反正學下來對網路感興趣點,最終還是幹了網路+通信的活。所謂的物聯網,還是停留在概念而已,或者就是火鍋一鍋啥都有。難道你能說物聯網特色是啥?最終還不是要來個牛肉火鍋、海鮮火鍋,顯得更為專註…

3、啥都學的物聯網學得真的累,但是物聯網人其實很適應信息化的時代融合複合型人才,建議是由所學的面匯聚到自己興趣的點,由喜歡的點發散到自己深造或就業所涉及的面。既不陌生,卻很從容。

順便調侃下曾經找工作的真實寫照:

Boss:介紹下專業。

我:物聯網。

Boss:啥?物流?

我:萬物互聯。

Boss:萬物物流?我們不招物流…


我的天。。。國內這專業開的也太有意思了。。。

你要說大的概念下,小米做的智能家居/智能家庭也算是物聯網的一部分。我就說說在智能家庭這塊吧:

1. 目前整個行業都還在早期,還沒存在誰做的好或壞。大家都在佈局,方向和重點各有不同。

2. 到真正的智能家居還有很長很長的路需要走,無論是標準、生態、技術及服務,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的認知度還很低。利益相關,不方便評論小米,但小米的確是在做一些有意思的佈局和嘗試。

2018年杭電停招了物聯網專業,官方敘述如下:

杭電此次叫停部份專業,除了大數據上的表現,從優化專業結構角度,也分幾類情況。有的是在相似專業中做出取捨,如通信工程學院有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專業,在這倆「太相似」的專業中,根據大數據表現權衡之下砍掉了信息工程。也有的缺少優勢、特色不鮮明,如應用物理學專業。「拿掉沒有優勢的,可以把資源聚焦到更強的專業上來」。

還有的是深化對專業的認識後的主動取捨。如物聯網工程在各類權威排名中,杭電的這一專業表現都不錯。徐江榮說,設在計算機學院的物聯網工程,雖然在省內乃至全國排名都很靠前,但這些年來越發發現「國內這個專業的知識體系很不健全」,「同在計算機學院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很強,完全可以把物聯網的內容納入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培養,物聯網工程的師資資源也可以充實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中去。」

2018,哈工程也停招物聯網專業。其他學校未查詢。

坑不坑不好說,比不上計科是肯定的。


物聯網是扯淡的,家裡只有智能硬體
從自身體驗狀況講,應該還是有前景的。只不過感覺現在做物聯的都有點散沙狀,核心的硬體還沒有出現,或者說表現的還不明顯。再說小米,確實也撒沙子了,撒的還挺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