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西藥研發是建立在化學和生物學基礎上的,來源於各種實驗和統計。但是對於中醫藥來說,人體乃至自然物質中的五行目前似乎還沒有找到明確的形態,也難以在實驗中體現,那中醫目前除了從古書裏找現成方子外,是否能憑著理論基礎推理並研發新葯,這種新葯又如何確認有效呢?


目前主要是中藥裏兌西藥


理論上本來應該加入古人沒見過的物種或者某些部位,比如把西紅柿,帝王蟹殼,食人魚骨,紫菜,龍蝦鉗,矛尾魚頭,鴕鳥蛋殼,企鵝嘴,哈士奇鞭,等亂七八糟的全都納入中醫陰陽五行理論體系,加以中醫屬性,稱之為新中藥。可惜中醫自己都編不下去了。

實際上,他們大都只知道在古人說的葯裏排列組合一下,然後往裡面加西藥。


老祖宗的好東西都丟光了

全撿回來發揚光大能起死回生白日飛升了

還研究新葯做什麼

/滑稽


中藥的新葯研發,按中醫的理論嚴格定義,只有以下幾種:

1. 對新植物,動物或微生物的認識,開發利用。國內國外,天上海底還有許多未被認知的中藥儲備。

2. 已知藥材的不同部位對不同病徵的對疾治療,例如艾草的用法大家熟悉,但對其土下根部的用法卻研究不多。

3. 中藥的炮製或提取有效組份的方法研究也屬於新葯範疇。

4. 不同藥材不同部位的配伍復方研究,不同用藥量的研究也屬新藥方。等等。

而研究新葯的途徑無非兩條:

1. 利用易醫易理,以及天干地支等數學邏輯工具推演藥物的生態環境,生長種類和應用部位,以及炮製方法,用藥配伍等。現代青年已經捨棄國學,無人通曉易醫了,自然此路不通。

2. 創建新中醫藥的定量化研究體系,解決中藥在人體中有效靠什麼的問題,這才能真正推動新中藥的研究發展。

我們經過近十年的潛心研究,發現只有利用生命基因組合結構化的工具纔是解決上述中藥研發路徑的唯一出路。純粹利用現有科學技術手段或設備無法突破對生命複雜系統的動態及湧現性等問題的障礙。用通俗的物理語言講就是現有理論無法精確計量生命體的非線性疊加問題,用數學語言講就是對多因果之間的對應問題無解。


陰陽五行,性味歸經這些說白了就是經驗性的總結,然後形成了一套自洽的理論,是找不到明確形態的。實踐結果證明這套理論並不靠譜。

古代中國人平均壽命大概在三四十歲,半坡人也差不多三四十歲,可見中醫在延長壽命上並沒有發揮特別顯著的效果。現代人人均壽命在76歲左右,幾乎提高一倍。當然戰爭和生活條件等因素也很重要。

現代人大部分死因也是由於疾病,所以現代醫學也不是萬能的,但相比於古代醫學,現代醫學能夠提供具體的數據而不是像望聞問切這些主觀性很強的診斷方法。因此現代醫學研究者的目標更加明確,研究性價比更高。

如果要研究的話,最高效的還是拋棄中醫理論的經驗之談,用現代醫學的方法,提取和分析活性成分。

如果一定要用中醫理論,也不存在研發新葯一說,畢竟中藥都是大自然中本來就存在的,只能通過排列組合來選擇藥材和比例配方子。如果每個方子需要招募一組志願者,實際上可行性也很低。


中成藥 屬於爹不疼,娘不愛。

西藥,是通過研發,做雙盲實驗。然後毒理

就是這樣 還有 反應停 慶大黴素 康泰克 發現後遺症大,最終下架。

中醫,大多是在經方的基礎上針對個體病例。加減,比如我有一段時間流汗止不住。 按這樣的癥狀喫玉屏風散。 效果非常微弱。 後來喫森林白朮散。 有一定效果。順便還治療了腹瀉。

後來到老中醫那裡,他將玉屏風散,森林白朮散。 進行了一些加加減減。 還改變了一些成分。 我自己抓回去熬。 大概喫了6副就有效果。 喫到12伏基本上就沒事兒了。

你自己消化不良。 你怎麼知道喫山楂丸還是保和丸。 而對於懷孕的人。 山楂還不能服用。 山楂非常容易上火。 所以呢,我看到中醫根據舌苔比較白的人就可以用山楂。 如果舌苔比較紅。 必須用焦山楂或者用雞內金。

同樣是夏天,腸胃不適,虛汗長流有中暑問題。 到底是用十滴水還是藿香正氣水,相信大部分人是搞不懂的。 藿香正氣水如果不含酒精的話,其效果也是大大折扣。

這裡面門道太多了。 這也是,為什麼中成藥一直受人詬病的原因?

西藥當中也分處方葯。 而中藥目前這方面。不是很規範。

因此。你需要認識一兩個全科中醫。 當你出現一些小癥狀的時候。給對方打個電話,微信視頻,進行一些小的指導。給予一些諮詢費。 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好處。


中藥研發咱不能走歐美的路子 投入資金巨大 動不動幾十億美元 還要那麼長時間的臨牀實驗 一旦通不過那是多少錢打了水漂 多浪費多心疼

中藥方子多如牛毛 排列組合千變萬化 這就是資源一定要利用好。當然了,毒副作用太明顯的還要用那是傻子,療效只要沾邊誰也說不出啥來。

所以說,中藥研發過程沒那麼複雜,所以什麼不良反應的不明確也情有可原,先上市,不良反應重的時間一長不就暴露出來了嗎,這纔是真正的臨牀活體試驗。處理辦法嘛,停用就可以了,還能怎麼樣


如果是西醫裡面的新葯,對應到中醫裏來說應該就是「神農嘗百草」的產物,那麼我只能說中醫已經沒有新葯了,不是找完了,是已經斷了,這方面不會再發展了(是的,可以參考蟲草花,這是現代培養冬蟲夏草的菌得到的產物,已經沒有對其的性味的標註解釋了)

當然,題主想問的應該是中醫如何配藥方,中藥是根據中醫理論指導的用藥,那些陰陽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什麼我是不懂的,如果題主有興趣可以買些藥方的書(名字我查一下),藥方後就有對各個藥材成分使用的解釋,當然是文言文的,比如什麼癥狀是屬於什麼,應該怎麼解決,這味葯屬於什麼,怎麼產生作用的等等都詳細寫著。這就是題主要的。

現在中醫醫院開處方一般是,望聞問切,然後考慮季節天氣,患者的地區,考慮常見癥候,輸入到電腦裏,查詢相應的藥方,這個藥方就是古籍留下來的常用藥方,醫生再進行加減,調整劑量,就得到現在常見的藥方了。

以上是答案,可能會補充。

下面的回答請中醫黑不要看,也不要發評論和我爭辯,我先說我吵不過你。

然後我想說,大家對中醫有很大的誤解,認為中醫自成一套體系,陰陽五行、藥材的性味等等的好像是空中樓閣一樣毫無基礎,感覺背就是了,在以前我也是這麼認為的,直到我更深入去了解,其實中醫建立在了各種古代的理論基礎上,等同於現代常見的自然科學,五臟六腑、奇恆之腑等同於現在的解剖學,天干地支也近似於現代的天文學等等,只不過沒有進行專門的劃分。如果瞭解更多的話會發現像幾年一週期的災難古人會將其與星系運動聯繫起來,快的則以日月運行、動物習性變化來對應等等,會發現其實古人就是拿一些經驗和理論去隨機地碰撞而得到一個新的理論,並通過實踐、優勝劣汰的方式篩選,逐步堆積而形成中醫這個體系,也因此中醫會出現許多流派共存並互相辯論,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分支。之所以出現這種空中樓閣的錯覺是因為我們生活在更現代的習慣下,以前的經驗都沒得傳下來,再看中醫這個整體,當然就覺得像少了幾根柱子。

我支持大家追求現代化的醫學,它的確更清晰,更易理解。個人可以不用中醫,但請不要黑中醫,目前中醫黑已經不是以前那樣被假中醫騙到的而產生的了,而是網路傳播恐懼產生的了。對中醫的未來道路的決定絕不可以讓大多數人投票選擇,必須是業內人士。具體為什麼,看這幾年英國脫歐就知道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