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會將老歌與新歌區別,為什麼?


這個問題得從至少作詞、作曲、編曲三個主觀方面,還有市場這個客觀方面去看。

首先主觀上這三方創作者的時代背景不同了,文化教育涉獵的層次還有信息爆炸的激烈程度,不說青出於藍,至少也是質變。

這種變化有利有弊,老一輩的更純粹,他內心慢慢積蓄積累融合出自己的創作靈魂。

新一代被動接受的太過複雜,難免讓人亂了心境。

要知道創作的作品都是有特殊烙印的!

作者心中是什麼世界,他所看到的就是什麼世界,他做出來的作品自然包含了他的世界。

老一輩的作者做出來了他獨特世界烙印的作品,新一輩因為不再純粹,創作出的便斑駁了。

新一輩推陳出新,好與不好就是市場來檢驗。市場在當下覺得好,那新一輩就脫引而出,但更多的是不能被市場所接受,便死在了浪尖上。

眾所周知的例子就是有很多一二十年前的歌曲,當時被埋沒了,而現如今再聽卻不小心大火特火。

再者個人認為,圈子裡太複雜了,難得有人認認真真做事,都是為了利益行事,什麼垃圾都敢拿出來圈錢。

市面上的音樂人和其作品,大部分都是垃圾!一張專輯就一兩首能聽,其它都是濫竽充數。

看知乎上被粉絲拉出來各種問的那些音樂人或者偶像,十足倒人胃口。


因為你沒有放在足夠的時間維度/空間維度/知識維度去看這件事:

時間維度:

每個時間段(或長或短)會有自己的印記,但凡和當前的印記(新歌)不同的都是老歌。

2008年覺得2005年前的歌是老歌;

2018年覺得2008年和2015年的歌都是老歌。

人們在長大,這個時代的話事人在變化;但是刻舟求劍的故事依然在上演。

空間維度:

很多年前的磁帶,後來的CD,再後來的MP3,然後是手機和電腦。人們接受歌曲的空間在不停變化,分享的人也在不斷變化。

知識維度:

舉例:沒有周傑倫以前,他的風格(包括中國風)是開創;

有了周杰倫,大家對音樂的認知也有了變化,知識庫的不斷增加,讓老哥經受的考驗近乎嚴枯。

從這幾個方面看老歌和新歌的不同就不難理解了。

僅供參考。


其實沒有太大不同,老歌能流傳下來的都是特別經典的,大多數人接受而且喜歡的。而新歌,作品太多太多,推送的也很多,我們聽到的基本上都是沒有經過篩選和淘汰的歌,所以聽到了很多不如人意的作品,所以才會覺得有不同。另外一個方面,歌曲在不斷創新,嘗試很多花樣,要大眾接受他們需要一段時間。


瀉藥。我覺得,很多老歌的詞作者都是很有文化的,歌詞很有味道,歌手同樣傾注了自己的感情。使得這些歌曲經久不衰。縱使是《奇妙的約會》這樣的神曲,也提現了歌手深厚的功底。

而新歌呢?歌詞文化水準直線下降,個別歌詞甚至讀都讀不通。歌手水平參差不齊,很多都是低水平的口水歌。


認為歌曲總會訴說一個時代的環境、里程、信念,所以會有新老之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