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不了的過年飯桌敬酒,比自己小的弟弟都比自己會敬酒會感覺也有點臉上掛不住,感覺不會做人


是啊。

不會敬酒,不想敬酒,本質上說不是你不想,是你面對這樣的社交模式無所適從,想要逃避。當然你可以說這樣的社交模式落後,沒勁,低俗,但是生活不是理論,這是你必須學習,熟悉適應並最終必須遵守的社會規則。

其實這些規則也沒啥複雜的,多看看別人怎麼做的,自己心裡多揣摩,再找合適的場合勇敢嘗試一下,這就是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重要的是你的心理那一關。


不會吧,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

我也不喜歡那些人互相吹捧,互相恭維。聚會本來就是大家團聚一下,開心一點。

但大多數人在這樣的場合都表現的過分熱情,讓人覺得很虛偽。

朋友,親戚之間不需要這樣的虛偽客套。

送你一句陳奕迅《兄弟》的歌詞

難道虛偽不是大奸大惡


我理解的敬酒,就是拿飲料或者酒都算敬酒,然後去敬酒。。。我是非常尷尬的,我覺得沒意思,後來。。我自己就每頓飯父母帶我出去,我都不敬酒,後來長輩們也就大概只覺得我只知道吃吃吃,憨憨的,我就埋頭吃飯。別人喊我我就憨笑,哈哈哈不太聰明的亞子,切記,一定要不敬酒都不敬酒,別留下把柄哈哈哈


可能是經歷的這樣的場合少了,不太習慣吧?酒桌上過分熱情的角色是有固定人的,如果你只是蹭飯的那種角色,就負責微笑看著說話的人,時不時吃口不影響形象的菜就好了。不用跟你弟弟比,如果他不擔任那個暖場人,卻顯得過分熱情的話,也是不成熟的表現。

不過可以通過觀察刻意學一學,總結一些方式,因為總有用到的時候,最關鍵的是,在公開場合,要用儀態表現出自信。


拒絕糟粕文化。


對於一些人來說,可能是吧。但因為別人不會敬酒、不想敬酒就藐視別人,自己也不見得有多成熟吧。想學禮,不是說擺個姿勢就學到了精髓,禮儀本身是為了讓別人感覺到舒服,而不是一味追求客套和恭維,更不是為了顯示什麼優越感。

敬酒感覺起碼是工薪階層以上群體中都會的一種禮儀。

他們的小孩從小出入各種飯局,見多了,學多了,自然應付自如。

我第一次接觸到需要敬酒的場合,是在大學時和老師吃飯的時候,看著其他同學都能應付自如,熟練地說一些客套話,相比之下我真的感覺無所適從。甚至感覺老師看我的眼神都有點怪怪的。

敬酒時握杯的姿勢、舉杯的高度、站著還是坐著都有講究。有的時候通過這個,可以判斷一個人家庭情況條件如何。我父母都是農民階層,從未教育過我酒桌上的文化,就算大家一起出去吃飯,也是以輕鬆隨意為主,不會拿這些複雜的禮儀去要求別人。所以我也從來沒有在意過敬酒這件事情。

這幾天在第一次上男朋友家,跟他們家的親戚朋友吃飯。有的人我才剛認識,都沒有見過幾次面。男朋友就拉著我給他們敬酒,說一些比較違心的客套話。因為我不是很懂這方面的禮儀,男朋友怎麼做我就怎麼做。本來也沒什麼大問題,後來搞到我有點煩躁和惱怒。有好幾次,本來我以為坐著敬酒就好,他會突然拽我胳膊硬把我拉起來,還要我彎腰給長輩敬酒,十幾雙眼睛齊刷刷地看著我們,顯得我像一個傻逼。再有一次,一個長輩敬我酒,我主動站起來,大家又開始用詫異的眼光看著我,男朋友偷偷在我耳邊說:坐著就行。

如同我自己是一個異類。

無論坐著還是站著,我對那些長輩都沒有不尊敬的意思,我覺得,第一次認識,真誠點就好,做這些客套的表面功夫真的會讓人無所適從。一來,我覺得有點造作,心裡感覺不太舒服;二來,我本來不太懂這些,但我願意學一學,可最後怎麼好像變成了,如果我做不好的話,好像我犯了什麼不得了的錯誤一樣。雖然他們都沒有說出來,但是那種眼神,好像已經把我這個人看穿了一樣:這個人跟我們不是一路的。


祝老人身體健康,祝中年工作順利,祝孩子學業有成,我認為家宴足夠了。


我覺得不是.. 敬酒目的大概一熟絡彼此二表示敬意感謝

目的一完全可以通過坐著聊天

目的二 在酒桌上隨便說說就能表達的太輕浮 大恩不言謝

我是真的不喜歡一群人根本不認得非要通過敬酒來實現什麼禮貌 說實話這樣也不會讓我覺得和對方親近了 敬酒對我來說就是不被對方詬病不懂規矩二不情願完成的任務而已 沒有任何內涵..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