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元遺山集》趙翼

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

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德]雅斯貝爾斯《歷史的起源與目標》認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當時古代希臘、古代中國、古代印度等文明都產生了偉大的思想家,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文化傳統,並一直影響著人類生活。這也是個很有趣的現象。

類似工業革命以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先秦思想文化應該也是積澱之後的飛躍。


其中一個原因是西周禮樂秩序的崩塌,華夏人一時失去了之前生活意義賴以存在的秩序,因此開始思考人何以安身立命、社會理想與宇宙秩序。儒家的仁、道家的自然、墨家的尚鬼兼愛,都是試圖重構人生意義與社會秩序。



大家要注意一下

周王室在春秋中早期的時候發生過一次內亂

王室圖書在此亂中大量外流

是不是王子頹之亂我有點記不清了


混亂,沒有大一統思想的鉗制,士階層崛起後活躍


《中國古代史》里對此的解釋是:春秋時代是奴隸制逐漸解體,封建制逐漸形成的時代。

也就是說,諸子百家所處的時代是兩個社會形態之間過渡的階段,它是政治經濟劇變所導致的結果。那麼同理可證,從封建時代向資本主義時代轉變的過程當中,也應當會出現這樣的思想家。如果你不抱偏見的,民國時代的大師們可以被看作是封建制向資本主義轉變過程中出現的思想家們。

我這樣認為,出生的時間越早,就越容易成為大思想家。比如輕天重民思想、比如老子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又或是法家思想,你只要在當時提出一個,那麼你在後世可能就是大思想家。而如果是你現在提出這些思想,哪怕是獨立提出的,對不起晚了,現在資訊越來越豐富,人們的認識層次都比古人有了很大提升的基礎之上,你必須要提出古人思想之外的思想。

這就像英國物理學家威廉湯姆森說過的那句話:「物理大廈已經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飾工作。」所以你要在近現代還能提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思想理論,是比以前要難的,雖然不是沒有可能,應該會出現在社會形態交替的時期。

【更多精彩,歡迎關註:鼓樓博牛志(頭條號)】


我就隨便說一下吧,因為我不是專業,所以說的可能有點問題。

1.因為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諸國混戰的時代,然後諸王的目的就是稱霸,這樣就會有很多學子為了一展抱負或者說為了名留青史而去研究當時的社會情況,並根據研究情況提出自己的主張(張儀蘇秦的合縱連橫,商鞅變法,李斯入秦應該也算),來輔佐君王稱霸。也有為了勸說各國安定,幫助百姓安居樂業(墨家,道家)。

2.時代的機遇,就像韓愈所說的,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百家的思想有共通,彼此交流自己的學說,從而更進一步。

3.沒有外界約束,自漢武帝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人們的思想開始被限制。朱熹提出了三綱五常,並被君王採用,以及明朝開始的八股文完全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的是四書五經),導致只有大儒的出現了

4.君王為了更好的統治百姓而宣揚儒家思想。限制了各種學說的發展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如有不當,情指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