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所有中國人都是如此,因此增加一個限定詞以使問題更嚴謹。


因為他們是單身


所有不放假的節日

都是耍流氓


文化是民族的,不是世界的。

魯迅說: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 - 嗯,這真是他說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結合上一句確實可以推理得出文化是世界的,但是歸根結底,它首先是民族的。對於一個民族來說,保留自己文化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人容得下各種洋節日,前提是自身的文化基本不被破壞。


大概是因為另外一部分人眼裡只有洋節日。


好,我來嘗試對這個問題從我的認識來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洋這個字,本身是一個對立性的字。洋的反義就是土,你對一個人說你長得真洋氣,人家會很開心,而你只能在心裡說你長得可真土氣。

洋有很多都是讚美之詞,土很多都是貶義之意。

為什麼?

我的理解,從1840年之後,中國人逐漸逐漸逐漸的失去了以天朝大國為自居的心態,多少學子求學海外,對國外的事物、文明、科學真的是嘆為觀止,回國後廣為傳播。

這就是不對等的,如果是一個中國人在中世紀的時候去巴黎大街看到遍地的糞便、潮濕的環境和奇怪的宗教禁錮思想,估計不會產生什麼媚外的心理。反倒那時候歐洲對東方的崇拜和嚮往,是值得說道的。

所以,凡事成了對立,就有反抗。你看大多數人特別喜歡說一句話:農村人怎麼了?我就是農民怎麼了?用這樣的豪言壯語給自己心裡都不認同的「卑賤」出生打氣。

中國有很多對立面,城裡人、鄉下人。上海人,蘇北人。中國人、外國人。

很多人會憤世嫉俗說一句:西餐到底有什麼好喫?哪裡有我中餐那麼的香。你要是問他到底哪裡香,他反倒不好說點什麼。

很多人就喜歡擡槓,你是土的,他就喜歡嘲笑你。你是洋的,他就喜歡鄙夷你。因為對立、因為各自不能理解各自的生活。

根在哪裡?

因為我們的街區混搭在一起。信菩薩的和信基督的可能住對門,你在屋裡天天早上放大悲咒,擾民不說,反倒似乎在給我傳教一番。你若上門和他理論,他反倒說自己在傳播傳統文化。

張村和李莊可能一個是煉丹的,一個是信天主的。你這天天教堂裏敲鐘,還真影響全村人修仙。

熔爐而已,雜燴而已。所以這亂鬨哄的聲音誰都過不好。

你信你的就得了,為什麼要傳呢?為什麼要告訴別人你信這個呢?土的、洋的、中國的、印度的、地中海的、歐洲的。大家各自關起門來拜各自的神得了。


中國人過節,不論什麼節,都是給「改善」一下找的藉口。所以節不怕多,天天過節纔好。

容不下洋節日的人,很可能也不能容下所有的「土節日」。當領導的,其任務就是讓手下人不能舒服。手下人舒服了,這個領導就沒當好,以後晉陞就沒希望。當然不願意你們天天過節!趨炎附勢的人當然要拍領導的MP,也一樣跟著容不下,堅決容不下。


當全球化有利於美國時,美國說自由經濟好;當不利美國時,美國說我退羣,美國利益優先。這世道,連陽光都不是世界的,更何況人文,該有多幼稚才會相信這種鬼話。


說得好,讓歐美日一起和我們過國慶節吧?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世界!


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五一國際勞動節都是洋節日。


無神論怎麼能容下有神論的節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