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用於寫字作畫的材料是紙、絹、綾等纖維材料和絲織材料,如果年工久遠或保存不善,易脆、易斷。 一般說來,書畫最怕蟲蛀、發霉、受潮、水浸、火燒。

書畫易損壞,所以在掛畫、卷畫、存放字畫時,要特別注意小心輕放。古人為我們總結了一些收藏方法:

如懸掛的書畫每天用馬尾掃帚或絲佛軟性的帚輕輕地撣掃畫面,切不可用力拂,以免刺傷畫芯。不要將窗戶全部打開,以免風直接吹指畫面。懸掛書畫的前面一定要放置一張小的案幾來保護它,案幾前不要放擋住畫的東西,只宜放置香爐、琴、硯等。大暑天屋內潮濕悶熱,不宜掛畫,大寒天掛畫屋內要生暖爐,以免凍損書畫。

卷畫時要特別細緻、小心翼翼,邊卷邊注意兩端的裱邊的要對齊,不可用力太猛,以免紙、絹摺痕斷裂。可以用托起畫背來觀畫,否則絹素容易折裂,而且一不小心容易將書畫墜地,造成損壞。字畫平時應安放在較高的櫥頂上,通風條件要好,遠離地面的濕氣。要輪換弔掛,既可觀賞一番,又可讓書畫吹一點風,見見陽光,不至於因長期卷攏而生霉。陰雨季節,要將書畫收存到窄小的木匣中封閉起來。木匣最艱要用杉木板製作裡面不要塗油漆和糊紙,以免受潮發霉。木匣四周的縫隙用紙糊上,不使它通氣,防止出白黴,也可以存放在真空氣袋裡。

安放書畫的櫥中要放置樟腦丸之類除蟲藥劑,勿使生蟲。一般在5月末至8月晴好的天氣,陰曬通風,然後再小心存放,可令書畫的壽命達數百年之久。

書畫的裝裱與修復

寫字畫的材料紙本比絹本要容易保存和修復,收藏舊字畫宜選擇紙本作品。所謂紙本是指寫或畫在宣紙上。紙的質地可分為生紙和熟紙,宣紙多為生紙類,熟紙類又有箋本、金箋、粉箋、臘箋等。一般以生宣質地最好,既容易修復,而熟紙類質地易折斷,修復後也看得出痕迹。選擇絹、綾等材質的作品一定要注意品相的完整性,如芯子發黑或破損嚴重者,想要修復如初是十分困難的,除非是極稀少、極難得的作品,一般不宜收藏。

1.裝裱

中國書畫主要是採用絲絹或宣紙作成。其材料質地纖薄、特性柔軟,歷時較久,易於破碎。古代為了利於保存,便於觀賞,多用麻紙布帛等材料在書畫背面裱褙數層作為裝裱,稱之為「裱褙」爾後逐漸美化,四邊鑲薄型的綾、絹等絲織品以為外緣裝飾。書畫作品經過裝裱,布置於大堂客廳,居室書齋,水閣迴廊,與建築物的空間和諧統一,組成多種美感實體,生色增輝。

2.修復

傳統的修復手段為:揭、洗、接、全色。

揭:是指揭盡原裱的復褙紙和托紙。托紙與畫心直接粘連,起著保護畫心的作用,在整個修裱工作中,揭是最重要的一環,稍有不慎,或揭穿畫芯,或揭傷畫面,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洗:如果畫面發霉、臟污、水漬斑斑,影響觀賞,要根據不同情況洗燙乾淨,使其恢復原先的面貌。

接:字畫補好破洞後,應根據原來缺損前的畫意、字形,接好筆,使其如出一轍,看不出破綻。

全色:這是修復字畫的最後一道關鍵程序。接補後的筆致,要與畫面的原先顏色、墨色統一協調,底子相合,看不出接補的痕迹。


書畫作品如果想長時間保存,一定要注重保護紙張的耐久性何降低紙張老化的速度。

由於紙張中存在易氧化變質的成分使紙張發生變化,如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出現書畫紙張發黃、變脆、邊緣部分被降解、出現色斑等情況致使紙張無法使用、字跡變色消失等,並且隨時問的增長變化更加嚴重。

紙張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素,在結構上均存在老化的可能。纖維素是長鏈高分子化合物,容易在酸、鹼的催化下發生水解,生成水解纖維素,使聚合度降低,導致紙張發黃變脆。當聚合度下降至200以下時,紙張就會嚴重脆化,不能夠再使用了;半纖維素和木素被氧化後會生成有色基團,使紙張變黃。紫外線還可以使木素中的C—C鍵和C—O鍵發生斷裂,使紙張變脆。

紙張在保存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如溫濕度、光線、真菌、蛀蟲、油墨、大氣中的有害氣體等,均會不同程度地造成紙張纖維降解,加速紙張的老化。

1、避免高溫:高溫會加速酸的作用,纖維的破壞程度也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加大,同時利於害蟲、真菌的生長繁殖,使紙張酸化、老化和霉變速度加快。

2、避免長時間在日光下照射,紙張在日光的照射下,特別是紫外光照射能夠使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素分子結構中c-c鍵和C-O鍵斷裂,發生光降解,纖維素的聚合度逐漸降低。尤其是木素含量較高的紙張,對光更為敏感,在很短的時間內木素即被氧化為氧化木素,導致紙張泛黃和變脆,大大降低紙張的機械強度。

4、避免人為因素翻閱、整理、造成書畫紙張掉毛掉粉,甚至一碰即碎。

2 怎麼降低紙收藏的書畫張老化速度?

現代古籍字畫紙質文獻隨著造紙方法的改進,紙張的酸化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且隨著科技的發展,紙質文獻一般都有電子版存檔,即使紙質文獻出現不可逆的損壞,文獻也可以很好地保存下來。但古籍和民國文獻則不同,由於當時的技術水平不高,這些紙質文獻一旦被破壞,很可能永遠消失。因此,全國各圖書館在紙質文獻保護方面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古籍和民國文獻方面。

通過對古籍字畫紙質文獻老化內外因的分析,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以減緩紙張的老化速度:改善紙質文獻的保存環境,如購置恆溫恆濕設備,使紙張在適宜溫濕度範圍內保存;加裝空氣過濾器,減少有害氣體的腐蝕;使用專門的玻璃和窗帘,減少光線的照射;使用樟木書架,並定期對貯藏環境進行殺菌滅蟲;加強大家的保護意識和健全古籍和民國文獻的管理制度;培養一批專業人才,對已老化損壞的紙質文獻進行脫酸、修復;對沒有電子版的紙質文獻進行掃描、微縮、影印等使其實現數字化。


書畫作品主要由紙張及絹、錦等織物構成,具有怕熱、怕光、怕濕、怕霉和怕蟲咬等。「五怕」特徵,易受損,不易保存。收藏保護字畫需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一要避光

因字畫一般都以紙、絹等為載體,陽光中的紫外線會使紙、絹的纖維變質或泛黃、褪色、發脆,造成字畫的損壞,從而縮短字畫的壽命。所以,字畫應放置於避光、陰涼、乾燥和清潔的地方妥善保存,也可以放在樟木箱儲存。

樟木箱

二要去塵

字畫收藏前,最好撣去字畫表面的灰塵,防止把灰塵卷進字畫,也要防止軸頭中引起發霉、污染或蟲蛀。對於絹本的字畫尤應注意,灰塵落在絹縫裡,一定要耐心把它清除,否則一遇潮氣,字畫的壽命就會縮短。此外,灰塵中潛伏著人眼看不到的蟲卵,在溫、濕度適宜時就變成成蟲,日後便會蛀咬字畫。因此,字畫不應該一掛數年,因為掛的過程,就是緩慢風化、變質、褪色和損傷的過程。

三要防潮

首先,選擇不潮濕的牆壁張掛,並要在室內避開有水蒸氣的地方,預防平時的濕氣附在字畫上;其次,當雨季到來之前,應暫時將裸露的字畫收藏起來,梅雨季過後,及時選晴朗、乾燥的天氣,將字畫逐一展開或張掛,以便在通風中驅散潮氣。

四要密封

收藏字畫者最好能把字畫用牛皮紙包裹好放入密封性能好的箱子或柜子里,再放人吸水性能較好的土紙或報紙吸收水分,同時在箱角處放上樟腦塊等驅蟲用品,以防蟲蛀,延長字畫壽命。報紙是吸收書畫表面潮氣的簡單實用品,其油墨還能夠防蟲。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路

想要了解更多書畫資訊,掃碼關注


如果是要懸掛,那就找家靠譜的裝裱店手工托裱一下,裝框或裱成軸都可以,不要受潮,正常懸掛即可。國畫不像油畫,它的材料屬性很穩定,不故意破壞的話在自然情況下就能保存很久很久。如果不懸掛,不用托裱,就裝在檔案袋裡放著就行,不時拿出來晾涼,免得受潮即可

手工裝裱


需要手工裝裱成裱件,放在香樟木類的盒子里,放乾燥劑,書畫作品最怕受潮沁水
手工裝裱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 注意通風和防蟲 不要拿臟手摸就可以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