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長期生活在城市裡,很少有機會去爬山什麼的,哪來那麼多的山可畫呢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瀉藥,以我個人的粗淺經驗來看,山水已經「過時」了。難得還有這麼多人在意這個畫科。

文人山水畫的重要點是山水是不臨摹的,只有學習山水才會臨摹,畫者一般是遊走盛景,回返後難忘卻才寫就,或者是心境有所感念,情愫難解寫於絹布宣紙,它並沒有嚴格的目的動機,山水的價值在於同一類人的認可共鳴度。而往往這類人多是社會精英階層(以前)。

山水畫是反省的藝術,所以你在缺乏這一點,畫出來的畫就變成了風景畫!也就是匠氣!死板。體會讀悟不出來更深刻的那一點東西,那你就欣賞不了山水畫,就像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你解讀出來的是小農自給自足,爛泥扶不上牆的意思,那那隻能說你壓根就不懂人家,也不懂這句詩要說的什麼。山水畫亦如此。山水畫,是作者把一點心事或者體悟用筆墨加進去雲水茫山裡面。你在看那些雲山蒼蒼,江水泱泱裏的喜怒哀樂,得失茫然,恬靜悠遠,孤傲寂寞,隨波逐流,陰晴圓缺。

所以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山只是山,水只是水。重要的是山水之間會有故事藏在裡面,也許就是伯牙子期。畫就在畫它的故事。


有些人在畫錢,山水畫好賣,因為古來觀念:背有靠山

有些人在畫哲學,幾千年來的山水畫絕大部分是在畫古人心中的天地

時至今日,山水沒有多大推陳出新,越看越俗氣,各種所謂大家不過都是摹古家,催牛逼大家


(1)立意立意是美術作品的靈魂,是作者要表達的思想與感情。立意的高低,決定了繪畫的寓意深度以及藝術魅力。倘若無立意而構圖,必然隨筆填湊,胸無主宰。構圖隨「意」而立,才能產生相適應的構圖來完成作者的繪畫意圖。(2)取勢山水畫的構圖,首要是取勢。所謂「勢」是一種形象的動感。古代山水畫論中,早就提到:「畫山水大幅,務以得勢為主。山得勢,雖縈紆高下,氣脈仍是貫串,林木得勢,雖參著相背不同,而各自通暢。水得勢,雖奇怪而不失理,即平常亦不為庸。山坡得勢,雖交錯而不繁亂。何則?以其理然也。」優秀的山水畫作品,總使人感到有氣魄。而有些畫卻使人感覺像園林中的假山或盆景一樣,主要就是沒有畫出大山應有的氣勢。「勢」與透視的處理有關,有些景物,通過透視的處理,就可以表現出它的氣勢來。(3)賓主關係一幅畫要有一個主題,要突出它的重點所在。切忌零散支離,平均對待,沒有一個主要支點。畫中的主題便是主,陪襯便是賓。確定賓主,不僅要賓主分明,而且還要互相呼應,不能各自獨立。有賓無主就散亂,有主無賓就單調乏味。只有賓主安排合適,畫面才感到舒服。(4)虛實、疏密、輕重的處理就表現對象而言,在一般情況下,樹木是密處,山石是疏處。樹石是實處,雲水是虛處。但有時畫面需要,也有把山石處理為厚重堅實,而樹卻處理得簡淡。在一般情況下,山石、建築物、樹木是重,而雲彩等為輕。但有時在畫面上靜止的東西雖大卻輕,運動的東西雖小卻重,就涉及到輕重均衡的處理問題,中國山水畫對輕重、大小的適當配置,要取得像中國桿式秤有變化的平衡,絕不能取天平秤的平均。一幅畫在考慮這些方面時,重要的是虛、實二字。而在虛實處理中,畫面的四條邊及四個角的處理極為重要,因為它關係畫面的遠效果,也就是第一感覺。一般應禁忌畫面圖像與四條邊成平行態勢,以及圖像動態間成對角線形。並特別注意禁忌對四條邊及四個角的虛實處理雷同,要注意變化。所謂「計白當黑」,即是這個道理。如山石本實,可是用雲煙一遮就虛了。又如水是空明虛處,可添上舟楫島嶼、倒影之類的東西就實了。我們所說的虛並不是不畫,而是有計劃地不畫,不畫之處仍然感覺有畫。往往畫虛的地方用淡墨或乾枯的濃墨,用筆也要簡略一些,寥寥幾筆便要意足。(5)透視與光暗山水畫採用散點透視法,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用移動視點的辦法來觀察景物。也就是說把視點逐步向前移,向後推,向上向下,向前向後,向左向右移動,從這座山到那座山,一邊看,一邊畫,面面觀,前顧後盼,把看到的景物,不受視域的限制,集中在一個畫面之中。正如宋代郭熙所謂的「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的觀照方式。這種移動視點的透視就是山水畫的傳統透視一一散點透視。在實際運用時,也不能違背焦點透視的規律,一根線應該是向上的,絕不能向下,近距離的物體應該是大的,不能小了。不然的話會感覺不舒服。另外,西畫強調光,其光源也是從單一方向而來,所以是統一的。而山水畫一般不強調光,而且光源也不一定要求統一,可以從多方面來。大多數山水畫的光照,也採取自上而下,或者偏於上。(6)三疊兩段與開合古人提到山水畫時,說畫面可作「三疊兩段」的處理。所謂「三疊」,就是「一層地、二層樹、三層山」。所謂「兩段」,就是指「景在下,山在上,雲在中,分明隔做兩段」。「三疊兩段」是古代山水畫中的一種構圖程式,但它不是必須遵守的法則,所以畫家還是要根據自己對自然景觀的審美體會,靈活運用,不可硬套。所謂開合,「開」一般是指把景物鋪開。而為了防止景開得亂而散,就要把過散的點聚起來,然後突出主體,使其集中,這就是「合」。實際上開是製造矛盾,合是統一矛盾,小開合包含在大開合之中。矛盾製造得尖銳而又統一得好,畫就越有氣勢,藝術感染力就越強。總之,要在考慮構圖時,取勢避免平,要突出重點;實際處理時,繁簡、輕重、虛實都要注意。用筆則要乾濕濃淡互用,起止徐疾並行。


畫心中丘壑!


你著相了,國畫其實是在意識和形態中間找一個平衡點。你看的山多,那你的風格就可以更偏向一點點寫實,很多現代的山水畫都是偏向於寫實,受到了明顯的西方畫感染。如果你沒那麼多時間,建議你提高自身的素養,把你的想法你的藝術感融入畫裏,可以更偏向意境。最重要的是,你要提高自己的國畫水平,提高自己對筆紙墨的控制力,不要自己畫的和腦子裡想的不一樣。當你的控制力足夠的時候,哪怕你沒看過山,自己創造一一種山一種水種樹又有何不可?

-----------

古代人交通並不便利,但是卻不妨礙他們繪畫風格各異,藝術造詣頗高,究其原因,就是他們能畫自己想畫的,形成風格之後,筆下的山就是自己的山,而不是自然的山。

根據市場上不同的需求,出現不同的風格,可知雅俗共賞必然的。所以有藝術家與畫工之說,有低端市場與高端市場。這時候,要看一個人的追求,與選擇。無論他是畫者還是讀畫者,都有一些喜好及與自己產生共名的東西。或者說這是一個價值的選擇,是選擇一般裝飾作用,還是選擇人文精神的滿足。簡而言之,這件作品什麼地方打動你?別回答過早,你的回答很大一部份會被價值觀所左右,不錯,就是錢。賣者,與買者的價值觀,而畫什麼買什麼畫。高端的藝術品,永遠只有很少一部分,而且是精英的人收到,無論是出於觀賞還是其他目的。


如果從學習的角度出發,您畫的是古人筆下的山水。如果從創作角度出發,您畫的是心中的山水。


瀉藥。古人胸有成竹。今人胸有成山。大概。 ∠( ? 」∠)_
古人遊山玩水,對自然有感悟才能畫出那麼多美景,現代人追求不同,對自然感悟不用心所以古人的畫成為了不可超越。要說畫什麼,就是心性的抒發。

國畫,尤其是山水畫,和書法是中國藝術異於世界其他國家藝術的一個突出部分。

首先區分一個概念,就是山水畫不同於風景畫。風景畫畫得是一片美好的景色,山水畫畫得是山水。那麼什麼是山水?在此按下不表。

詩詞也是中國藝術裏的一顆璀璨明珠。

綜合以上,我們不難發現,這些藝術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喜好和玩這些藝術的人是同一批人——中國文人!

那麼什麼是中國文人?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科舉考試,或者極富才華因為某些原因未通過科舉考試的人,就是一批和他們比起來我們就是個認識字的文盲的一羣人。他們是他們所在的時代裏最具天賦,最勤奮,最刻苦,知識最淵博,最會為人處世的一羣人,簡單說就是智商情商雙巔峯。

現在回答題主的問題。山水畫畫的是什麼?是他們心中的世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