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长期生活在城市里,很少有机会去爬山什么的,哪来那么多的山可画呢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泻药,以我个人的粗浅经验来看,山水已经「过时」了。难得还有这么多人在意这个画科。

文人山水画的重要点是山水是不临摹的,只有学习山水才会临摹,画者一般是游走盛景,回返后难忘却才写就,或者是心境有所感念,情愫难解写于绢布宣纸,它并没有严格的目的动机,山水的价值在于同一类人的认可共鸣度。而往往这类人多是社会精英阶层(以前)。

山水画是反省的艺术,所以你在缺乏这一点,画出来的画就变成了风景画!也就是匠气!死板。体会读悟不出来更深刻的那一点东西,那你就欣赏不了山水画,就像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解读出来的是小农自给自足,烂泥扶不上墙的意思,那那只能说你压根就不懂人家,也不懂这句诗要说的什么。山水画亦如此。山水画,是作者把一点心事或者体悟用笔墨加进去云水茫山里面。你在看那些云山苍苍,江水泱泱里的喜怒哀乐,得失茫然,恬静悠远,孤傲寂寞,随波逐流,阴晴圆缺。

所以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山只是山,水只是水。重要的是山水之间会有故事藏在里面,也许就是伯牙子期。画就在画它的故事。


有些人在画钱,山水画好卖,因为古来观念:背有靠山

有些人在画哲学,几千年来的山水画绝大部分是在画古人心中的天地

时至今日,山水没有多大推陈出新,越看越俗气,各种所谓大家不过都是摹古家,催牛逼大家


(1)立意立意是美术作品的灵魂,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立意的高低,决定了绘画的寓意深度以及艺术魅力。倘若无立意而构图,必然随笔填凑,胸无主宰。构图随「意」而立,才能产生相适应的构图来完成作者的绘画意图。(2)取势山水画的构图,首要是取势。所谓「势」是一种形象的动感。古代山水画论中,早就提到:「画山水大幅,务以得势为主。山得势,虽萦纡高下,气脉仍是贯串,林木得势,虽参著相背不同,而各自通畅。水得势,虽奇怪而不失理,即平常亦不为庸。山坡得势,虽交错而不繁乱。何则?以其理然也。」优秀的山水画作品,总使人感到有气魄。而有些画却使人感觉像园林中的假山或盆景一样,主要就是没有画出大山应有的气势。「势」与透视的处理有关,有些景物,通过透视的处理,就可以表现出它的气势来。(3)宾主关系一幅画要有一个主题,要突出它的重点所在。切忌零散支离,平均对待,没有一个主要支点。画中的主题便是主,陪衬便是宾。确定宾主,不仅要宾主分明,而且还要互相呼应,不能各自独立。有宾无主就散乱,有主无宾就单调乏味。只有宾主安排合适,画面才感到舒服。(4)虚实、疏密、轻重的处理就表现对象而言,在一般情况下,树木是密处,山石是疏处。树石是实处,云水是虚处。但有时画面需要,也有把山石处理为厚重坚实,而树却处理得简淡。在一般情况下,山石、建筑物、树木是重,而云彩等为轻。但有时在画面上静止的东西虽大却轻,运动的东西虽小却重,就涉及到轻重均衡的处理问题,中国山水画对轻重、大小的适当配置,要取得像中国杆式秤有变化的平衡,绝不能取天平秤的平均。一幅画在考虑这些方面时,重要的是虚、实二字。而在虚实处理中,画面的四条边及四个角的处理极为重要,因为它关系画面的远效果,也就是第一感觉。一般应禁忌画面图像与四条边成平行态势,以及图像动态间成对角线形。并特别注意禁忌对四条边及四个角的虚实处理雷同,要注意变化。所谓「计白当黑」,即是这个道理。如山石本实,可是用云烟一遮就虚了。又如水是空明虚处,可添上舟楫岛屿、倒影之类的东西就实了。我们所说的虚并不是不画,而是有计划地不画,不画之处仍然感觉有画。往往画虚的地方用淡墨或干枯的浓墨,用笔也要简略一些,寥寥几笔便要意足。(5)透视与光暗山水画采用散点透视法,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用移动视点的办法来观察景物。也就是说把视点逐步向前移,向后推,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动,从这座山到那座山,一边看,一边画,面面观,前顾后盼,把看到的景物,不受视域的限制,集中在一个画面之中。正如宋代郭熙所谓的「山形步步移」、「山形面面看」的观照方式。这种移动视点的透视就是山水画的传统透视一一散点透视。在实际运用时,也不能违背焦点透视的规律,一根线应该是向上的,绝不能向下,近距离的物体应该是大的,不能小了。不然的话会感觉不舒服。另外,西画强调光,其光源也是从单一方向而来,所以是统一的。而山水画一般不强调光,而且光源也不一定要求统一,可以从多方面来。大多数山水画的光照,也采取自上而下,或者偏于上。(6)三叠两段与开合古人提到山水画时,说画面可作「三叠两段」的处理。所谓「三叠」,就是「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所谓「两段」,就是指「景在下,山在上,云在中,分明隔做两段」。「三叠两段」是古代山水画中的一种构图程式,但它不是必须遵守的法则,所以画家还是要根据自己对自然景观的审美体会,灵活运用,不可硬套。所谓开合,「开」一般是指把景物铺开。而为了防止景开得乱而散,就要把过散的点聚起来,然后突出主体,使其集中,这就是「合」。实际上开是制造矛盾,合是统一矛盾,小开合包含在大开合之中。矛盾制造得尖锐而又统一得好,画就越有气势,艺术感染力就越强。总之,要在考虑构图时,取势避免平,要突出重点;实际处理时,繁简、轻重、虚实都要注意。用笔则要干湿浓淡互用,起止徐疾并行。


画心中丘壑!


你著相了,国画其实是在意识和形态中间找一个平衡点。你看的山多,那你的风格就可以更偏向一点点写实,很多现代的山水画都是偏向于写实,受到了明显的西方画感染。如果你没那么多时间,建议你提高自身的素养,把你的想法你的艺术感融入画里,可以更偏向意境。最重要的是,你要提高自己的国画水平,提高自己对笔纸墨的控制力,不要自己画的和脑子里想的不一样。当你的控制力足够的时候,哪怕你没看过山,自己创造一一种山一种水种树又有何不可?

-----------

古代人交通并不便利,但是却不妨碍他们绘画风格各异,艺术造诣颇高,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能画自己想画的,形成风格之后,笔下的山就是自己的山,而不是自然的山。

根据市场上不同的需求,出现不同的风格,可知雅俗共赏必然的。所以有艺术家与画工之说,有低端市场与高端市场。这时候,要看一个人的追求,与选择。无论他是画者还是读画者,都有一些喜好及与自己产生共名的东西。或者说这是一个价值的选择,是选择一般装饰作用,还是选择人文精神的满足。简而言之,这件作品什么地方打动你?别回答过早,你的回答很大一部份会被价值观所左右,不错,就是钱。卖者,与买者的价值观,而画什么买什么画。高端的艺术品,永远只有很少一部分,而且是精英的人收到,无论是出于观赏还是其他目的。


如果从学习的角度出发,您画的是古人笔下的山水。如果从创作角度出发,您画的是心中的山水。


泻药。古人胸有成竹。今人胸有成山。大概。 ∠( ? 」∠)_
古人游山玩水,对自然有感悟才能画出那么多美景,现代人追求不同,对自然感悟不用心所以古人的画成为了不可超越。要说画什么,就是心性的抒发。

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和书法是中国艺术异于世界其他国家艺术的一个突出部分。

首先区分一个概念,就是山水画不同于风景画。风景画画得是一片美好的景色,山水画画得是山水。那么什么是山水?在此按下不表。

诗词也是中国艺术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综合以上,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艺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喜好和玩这些艺术的人是同一批人——中国文人!

那么什么是中国文人?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科举考试,或者极富才华因为某些原因未通过科举考试的人,就是一批和他们比起来我们就是个认识字的文盲的一群人。他们是他们所在的时代里最具天赋,最勤奋,最刻苦,知识最渊博,最会为人处世的一群人,简单说就是智商情商双巅峰。

现在回答题主的问题。山水画画的是什么?是他们心中的世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