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空間的日誌

【他其中一篇日誌】承翔雄董事長王忠超推薦,去唐詩之路研究院上班學習,我看了王弼的哲學,覺得自己是要以文學始,以哲學終了,和院長竺嶽兵談了文學和哲學的問題,決定要以哲學為我主要的事業,由此不合,以先秦兩漢文哲本不分家,何糾結於文哲之分,就問我有何理想,如何實現這個理想,言語之間不便說明,就叫我用手機發信息給他,我發信息道:餘其以文學始,而以哲學終乎?餘少而好文學,嘗欲以文學為一生之事業,今始專力哲學,上窺孔孟老莊、外涉蘇柏康尼,欲獻身於思想、哲學。非廢文史,以思想哲學為主耳。去年就認為,史學比文學重要,哲學比史學重要,哲學比科學都重要,科學教你如何探索這個世界,哲學教你如何解釋這個世界。看到的未必理解,不一定是真實的。好的哲學明確人生的價值觀,指引人類前進的道路,讓人類少犯錯誤。哲學介於文學科學之間,文哲不分家,偉大的文學作品是把偉大的思想用藝術表現出來,哲學著作要用優美漂亮的文筆寫出,才引人注意,讓人欣賞,受人歡迎,否則再有思想內涵,也只能被人冷淡,束之高閣。然對哲學未有深入瞭解,沒看過什麼哲學著作,今年開始對哲學感興趣,專力於哲學,古代的看了孔孟老莊等人書,西方的看了蘇格拉底、柏拉圖、叔本華、尼采等人的哲學,又把莊子和尼採的哲學作了對比。

我想道,我適合於文學創作,還是學術研究呢?最重要的是思想,哲學。時代呼喚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我最善文學,而終點是思想,哲學的研究。我必須多在思想,哲學方面痛下功夫,創立一偉大,有系統之學說。夫詩詞歌賦,小道也,何足以喻揚大義,昭示來世哉!志效孔孟老莊,蘇格拉底,伏爾泰,康德,叔本華,尼采,羅素,于思想哲學上有卓越之成就。

少年時,仰慕蘇軾、曹雪芹、託爾斯泰等大文學家,嘗欲一掃浮艷之文風,振興中國之文學。後觀中國民族西化,傳統式微,就想繼承、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實現中國偉大的文化復興。今見社會人多崇物拜金,追求享樂,思想混亂、道德沉論、哲學更萎靡不振,想興華夏之文化,整四海之風俗,承古代之精髓,開現代之太平,匡大道於明正,回民風於淳樸,志在聖賢之業,不獨徒為文人而已。不獨立於中國,還要影響世界。文學是怡情、描繪世間的百態的,哲學是啟迪人心,開發智慧,指引人的道路。先秦,誠文哲不分家,先秦諸子不但哲學好,文章亦多優長。而其不刻意為文,借辭說理耳。韓愈提倡以文載道,先道後文,我之為文,亦當以思想內涵為重。我認為現在中國乃至世界最需要的是思想家、哲學家。如何實現這個理想,尚無明確目標,我先要紮實自己學問,修鍊有一定的功底,想建立一個文藝集團,或開館講學、雖欲獻身於哲學,文學、歷史亦我之餘事,只是輕重不同而已。文學、歷史、哲學皆要有所建樹。昨天觀王弼在不到二十之齡,就能註解老子,建立一個哲學體系,今我年已二十,於哲學上尚無創見,甚慚之!亦欲研讀老莊,研究哲學自老莊始。不久,我告辭竺老師,回家就想寫部老子評註。我想竺老師以我只靠純粹之自學,無專業之學習,又無高明之導師指導,如何能成為哲學家?餘雖學哲學不到一年,然於哲學自有一番見解,現在就開始寫一部哲學著作,名《老子評註》。想魏晉王弼不到二十而注老,我今年已二十,學術也應當有所創見,既發老子之意,又表達我對人生、世界、宇宙之看法。創作一部不同古代,也不同現代的哲學著作,文白同體!路上就注《老子》第五章道:老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自然無情,物種滅絕,不能逃脫。天地不仁,人類殺戮,不能避免。當寒武紀之厄,雖以恐龍之雄壯,終無避其災;處二戰之殃,雖以聖人之明達,亦難阻其生。聖人不仁,仁者,不忍也,不忍者,情也。萬物皆有情,鳥哀巢之歿,人哀家之敗,皆不忍也,而悲傷生,隨其情而不能止,則傷身矣,聖人理智充足,不為情所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雖同常人有喜怒哀樂,而不會被其損性傷身。所以聖人看似無情。莊子曰:「大仁不仁。」聖人大仁,其志在安定天下,大濟蒼生,統觀大局,以大局為重,很理性很正義,豈比婦人之仁,不忍小傷小害,因小仁而損大仁,聖人處危亂之世,而智有所不逮,當大小之間,則必利大而損小,故從小方面看,聖人為不仁,聖人之仁充乎內心,而不顯於外,其仁非世人所能知也。大仁者,其已超越仁義而上升更高境界,聖人仁義已備,通乎道德,則不侷限於仁義,故為不仁。仁義,道德之末也;道德,仁義之本也。聖人治其本,而不凝滯於末。若夫佛家深體殺戮之慘,而倡戒殺之律,不殺生,雖螻蟻不害;持素食,則遠庖廚;哀眾生之苦,則行放生之法。其大慈大悲,任何宗教家、哲學家不及也。然萬物之生死,皆有其規律,狼之食羊,於吾人觀之,甚殘忍;於狼,則必欲之事也,不食羊,則狼不能存也。吾人以狼為殘忍,若吾人之殺雞殺豬以飽腹,亦何異狼耶。佛氏律自己之不殺,而不能止他人之不殺,使生命活一時,而不能濟長久。不食葷,則食素,素亦生命也,奚謂不殺生乎?佛氏談慈悲,而偏頗之甚也,不知變通,乃當突厥蒙古之入侵,而仍持不抵抗主義,印度淪於蠻族數百年,文明退化,於吾儒觀之,大不仁矣。孔子曰:「我戰則克」,「仁者必有勇」,戰爭為不仁也,不抵抗,以戮吾國人民,亦不仁也,不得已,則必誅暴而存己。老子曰:「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孔老講仁慈,與佛氏同,而不廢兵,足以御暴,多於佛氏。夫戰爭與仁慈本為對立,而孔老合之為一,真高明哉!我少年時就喜歡思考,有時沉思幾個小時,每到睡覺前,都要想一個小時,自感思想深沉,不同世俗之人。又愛寫日記,長篇地記錄了生活的點點滴滴和感想。

十五歲愛好起歷史,接觸國學,看了《史記》、《三國志》等史書,和《孟子》、《韓非子》等子學,由是而好暢論古今,寫了很多歷史評論,想寫本《雜論》,因才力不逮,未成。由歷史的感慨,我開始重視思想、哲學,崇拜起歐洲的啟蒙運動,覺得中國如今也要發動一場偉大文學思想運動。

那時我多愁善感,深深感受到了人生的痛苦,就以歷史上那些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自勵,我開始萌生成為哲學家的想法,我在日記裏寫道:「人生的痛苦實在太多了,不僅是生老病死,還要受到外界環境、事物的阻撓,自己思想、感情的折磨,為了探求人生的意義,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弄懂人世間深奧的道理,我就想成為哲學家。」————————————————————————他本人


非常懷疑這個問題就是陶本人提出來滿足他虛榮心的可惜,沒人認得他

說實話陶揚鴻寫的文章沒什麼實際意義,全是自己yy的,而且妄圖用自己的個人觀點去批判現代政治,還建了一個羣傳播負能量。羣裏他也是獨裁,不接受和他意見不一致的觀點。這種人真的只會侮辱王船山先生。


以為自己多出名,整天批判這批判那的蠢貨

附他的圖片一張


此人思想充斥著反動、封建,且盲目自大,一昧排外。當然這與題目無關暫且不論。

拋除這些來理性認識他作品的話:

其人也:高談闊論,筆下千言而無一利;旁徵博引,紙費萬卷實存百紕。文章拖沓似老鴇之咳痰,詞句空泛若腦癱之夢囈。「蓄髮明志」,請自先生伊始;「排滿抑胡」,誠邀大夫前驅。「桎梏自身」,可嘆命途多舛;「輾轉難眠」,一惜長夜不安。嗚呼元儒廣莫君,天聖神聰孔汗顏!

——自古文人若如此,何來華夏五千年?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正所謂……

呸呸呸,被這人的說話風格帶歪了。

謝邀,不懂那麼多文學,也不好評斷他人的處世哲學。他自得其樂就挺好,我自顧不暇,沒有那麼多氣力去批判別人。


詩詞2分

文學3分

思想-5分

合計0分


不瞭解。感覺看的書很多,也有想法,值得學習。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