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參加過葬禮,想知道它是怎樣的,過後是怎樣的體會,對自己會有什麼影響嗎?


謝邀。

參加過三次葬禮,都是家裡的長輩過世。當時年紀還比較小,沒有太深刻的悲傷感。

農村的葬禮,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吵鬧。從老人過世那一刻開始的哭喪,到後面的做法事、擺酒席、再到莫名其妙的固定歌曲演唱環節,全程都鬧哄哄的讓人不得一刻安寧。

老人走的時候都已經是古稀之年,也不是很突然,因此沒有大動干戈的悲傷,只有在哭喪的時候親生兒女還會擠出幾滴眼淚來。

那會兒我還小,只要躲在房間里管好自己,大人們忙進忙出招待客人,底樓大堂里的嗩吶聲、鑼鼓聲、軍樂隊的演奏聲刺激著耳朵,村裡的鄰居都來幫忙洗碗或者念佛,閑的時候就坐著嗑瓜子嘮家長里短,婆婆阿姨們放開了嗓門說笑,吵得讓人想逃跑。

出殯的時候,因為是直系親屬,所以先要套一件白色外衣——所謂外衣也不過是有袖子的劣質百布而已,再在頭上繫上一條同樣粗糙的白布,跟著家人和近親圍著棺材繞上幾圈,然後再由男人們抬起來往火葬場去。去火葬場的隊伍很長,除去抬棺和抱著遺照、牌位的(一般是由長子抱,長孫成家立業了就由長孫抱),還有還在吹奏的軍樂隊,也有專門舉些假花圈花籃的人,遠的話包一輛小巴士,近的話(3公里以內算近)就走著去,大剌剌地在機動車道上靠邊走,但也不至於和車搶道,一般路上的車會主動讓行。

進了火葬場,先把人和棺放在事先預約好的大堂中間,親屬自動圍成一圈繞著大堂走一圈,有一段路會經過棺材,算是讓大家再看最後一眼。真的悲傷就出現在那個時刻,到那時候你才會意識到,啊,這個人永遠離開我了,以後再也見不到了,所以親近的人常常會在這個時候哭。

接著就像按了快進鍵一樣,焚化爐,等著領骨灰,由家人把骨灰放進村裡簡陋的殯儀館裡,那個地方我幾乎每年清明都要去,平房,牆和地都是水泥的,背陰,照不到陽光,走進去是狹長的過道,兩邊用水泥砌了格子,一家人家一格,村裡都分好的。然後祭一點水果和糖,燃兩柱香,把事先疊好的紙錠燒了,小輩磕兩個頭,就走了。

整個過程就像一場夢一樣,還沒反應過來,就結束了。然後那個人就慢慢從你的記憶里消失,漸漸的就只有清明和中元才會想起來了,其他時候,她/他就好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隨著記憶一點點地變模糊。

非要說有什麼感受的話,就是生命的微不足道吧,我是個普通的人,我有一天也會這樣的普通的死去,然後被忘記。但這沒什麼的,我不覺得這有什麼可悲傷的,我唯一不想的,是被放進那個冷冰冰的陰森的殯儀館裡,把我灑進海里江里也好,普通的草地菜地也好,有陽光就行了。


痛苦的經歷

我最討厭離別了


第一次參加親人葬禮是在上小學,因為逝去親人在我們這姓氏中輩分很高,所有人都要到,所以父母給我請了假。那時對死亡都是很模糊,在殯儀館裡聽到家族裡每個人不絕於耳的哭聲,看到大人們悲傷和憔悴的面容。心裡回想起歷歷往事,是一種失去感無力感還有悲傷和憤怒。就像是心愛的玩具突然丟失或被搶走永遠不會再有的感覺。尤其是在被戴口罩的工作人員推走火化的那一刻,那就是天人相隔,這世間再也沒有這個人。前幾個月還活生生的人,我還有向長輩問好。為何會死亡?這個疑問我沒法解釋或者我不想解釋,不願去如實面對。

我現在是一名殯葬從業人員, 現在每天參加或參與葬禮一天至少三到四場。因為我知道親人逝去是什麼感受。那時的大部分人人心裡是脆弱敏感的,所以盡量讓家屬和逝者多待一點時間,多一些冷靜時間。如果有些額外的要求我盡量滿足,讓逝者和家屬都心安滿意。

我也曾在化妝間做過一段時間,每天天十幾具遺體在我眼前,有老有少,不免會多些思考。他們曾經活過,他們曾經有說有笑,他們曾經都有一段自己的時間。他們已被世界忘記?或許有或許又沒有,這世界還有他曾經走過的身影和他留下的痕迹。至少他的親人或兒女還會記得他。再過幾十年幾百年即使他的後代不會記得,但他的後代還在這個世界上世世代代的活著。或許,每個逝去的人其實並未離去,他們只是已另一種形式活著。那是什麼?我覺得那是一種角度的長生。


我正在知乎瘋狂尋找,能夠讓我不再睜眼閉眼都是他的方法,可惜並未找到。


那就要看那個人,與你的關係是怎麼樣的,你們之間的親密程度又是這樣的

原本我爺爺去世,我應該會很難過,但是由於我父親做了一些騷操作,所以我爸媽就離了,我被判給了我媽。

就這樣六七年,最後是我爸以及奶奶、姑媽都都有一些不好的想法,我們也就算是徹底斷了。

兩三年後,爺爺就去世了,是在我去看望他之後的兩三天走的。

不管怎麼說,情緒低落是肯定的,至於後面其他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將近十年,再親的關係,也會被時間給消磨殆盡。

一年也就見面兩三次吧,父親更是不怎麼見到


我參加過兩次葬禮。15歲的時候外公的葬禮。外公是久病在床,他的去世,我媽媽他們幾兄弟姐妹比起傷心,更像是解脫。而我,當時還不通深層次的人類的世俗情感,只知道外公永遠不在了,傷心難過。

《百年孤獨》有這樣一段話: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帘子。你和死亡好象隔著什麼在看,沒有什麼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面這些東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親戚,朋友,鄰居,隔代,他們去世對你的壓力不是那麼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間的一道帘子,把你擋了一下,你最親密的人會影響你的生死觀。

第二次是今年一月的一個葬禮,我奶奶的一個弟弟去世。我稱為舅公。突發車禍,搶救無效死亡。這雖然不是我的至親,但真真切切的影響了我的生死觀。莎士比亞說過: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撕毀給人看。舅公一家,是我在成長環境里見過最幸福和諧的家庭。舅公勤快善良能吃苦,舅婆大方明理把家操持得很好。舅公是上個年代的鄉村赤腳醫生,務農的同時兼職鄉親們的日常看病工作。那個年代辛苦,物質匱乏,掙錢難,養家糊口很不容易。好在苦日子都過了,正頤養天年。舅公有三個女兒,我稱為表姑,她們個個都有很好的工作,收入頗豐,家庭幸福。表姑們很孝敬舅公,帶舅公去旅遊,經常買豐富的營養品回家。我奶奶他們都沒有這麼好的福氣,倒不是因為孩子沒孝心,主要是沒錢。突然地車禍,至親離世。三個表姑眼睛都哭腫了,很憔悴,然後還要操持複雜的葬禮。作為一個外人,我也很是悲傷。

葬禮第二天,祭文老師來寫祭文,問舅公去世的具體時辰,三表姑精確地報出了年、月、日、時、分,就差秒了。難以想像,在醫院搶救的短短三天,三表姑是多麼痛心,她又是多麼痛心記下了這個時刻。

人世間的生離死別千萬種。這大概是我親身體驗的最真實的悲劇了。

你知道你和她/他不是分別,而是訣別,是生離死別,是今生再不會相見的離別。

死亡是一場終將會到來的節日,葬禮更像是告別。畢竟那個人從此就要從我們的生活中離去。

其實有什麼經歷還是要看自己吧,當然,在那樣一個悲傷的氛圍之中肯定會被其感染。但要說會不會對日後的生活有什麼影響,這要看你和逝者的關係吧!如是親人或至交好友,那日後可能會時時想起,如果只是一般人,也許不久後就釋懷了。

以上之言,只是一個曾經參加過葬禮之人的有感而發,如有冒犯之處,還請見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