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固化真是无孔不入,你以为这种高级人才的循环往复从高中开始?婴儿时期就开始了!我早说绘本迷信是精英教育的阴谋,还有家长不信!在高知家庭的引导下,绘本的启蒙发散思维会得到充分的展现,孩子也会从这种教学中获得思维与情感的提升——这是有高素质家长的促进,绘本的阅读舒适性下会相对下降;他们到了五六岁就会更自然地进入更高深的文本阅读阶段!

但精英宣扬普通家庭孩子阅读绘本,却忽视了普通家长的认知深度与广度,一味强调自主阅读的重要性却刻意无视高级思维向初级思维的传输作用……普通儿童必然会沉浸在绘本提供的简单世界不可自拔。到了小学中高年级自然会不爱看书,从而在文化认知、思维拓展等方面不如精英家庭的孩子!

这样一来,精英教育就永远不是普通家庭所比拟的,普通家庭的孩子就永远不会对精英教育构成威胁!

整个精英社会,就是快形成一种教育闭环了!

普通家庭的婴幼儿在绘本的简单世界里自嗨,家长一点危机意识都没有!还觉得培养孩子从小阅读的好习惯!

肯定有人不信,来,附上同为我本科中文师范的同学和我的聊天!

总之,读绘本的前提——

1,你有能力让孩子觉得绘本读起来并不轻松,能有精力引导孩子在绘本提供的简要信息素材里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

2,你不痴迷绘本,并会在当断则断时把绘本扔到一边,给你孩子的书柜进行大换血;

3,你能分清书籍的功能性,分辨哪些书籍只是娱乐用书,哪些可以提升孩子的思考与审美档次;

4,你得先确定情绪与思想的复杂性,告诉孩子绘本中的内容不是必然出现或一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并注意发现并排除孩子由于看多了绘本形成的思维偏见;

5,你得懂得分析画风,有一定的艺术美学修养,知道绘本的风格与画家的精神层次之间的关系;

6,你得需要看清哪些绘本有宗教色彩……

……

我一直宣扬的是,低龄幼儿可以看绘本,看什么内容的绘本呢?反正不是什么情绪管理的绘本——学术界认为儿童情绪管理的实践要从小学开始,并不鼓励从低幼儿开始,低龄儿童需要做的是观察体验情绪的复杂性与社会性,并不建议从低龄消解什么负面情绪。我最近在推崇《爷爷总是有办法》类似这样开拓思维的绘本,那种通过平面化的方式罗列简单知识点的绘本也推荐看一些,但不要过多。另外,数学思维相关的绘本也可以看看。英文绘本中的口语训练式绘本也可以多读。但是,到了五六岁,就必须开始对孩子的图书进行换血。我已经换了几次了,石榴现在书架上几乎没绘本了。更换过程可能会让孩子痛苦,让家长失望,但这是蜕变的过程,必须经历的!

算了,普通家庭还是别迷于绘本了……


好的绘本和故事对小孩子的成长肯定是有意义的,就看家长们怎么利用这个工具,让孩子从绘本阅读中得到成长,也就是说有效地阅读绘本。

1:选择合适的绘本

首先,家长想要让小孩子从绘本中得到成长,不论是知识的提升还是好习惯的培养,家长对于绘本的选择要把关。对小孩子来说,合适不仅仅指的是适合的年龄段,还有符合时代的故事,不血腥、不暴力的情节,以及一些对小孩子成长有针对性的绘本。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很多都存在各种各样不合适的部分,即使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经典童话故事也会有内容过时和情节暴力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绘本,是不希望揠苗助长,也是希望合适的绘本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2:绘本要能够引起小孩子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朵朵读绘本我从来不要求她能从中学到什么很深的道理(如果可以当然最好啦),我最期望的是能够培养她的兴趣,她在阅读这些内容的时候是不是快乐的。兴趣是对一件事情深入了解的开端,所以家长希望阅读绘本有效,就要在内容选择上多下点功夫。我在选择绘本时偏向于选择故事性强的,颜色鲜艳的,插图有趣的。一开始阅读绘本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家长讲,所以故事情节要足够吸引到小朋友。那小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是看插图,所以选择一些有有趣插图的绘本是能够吸引小朋友注意力的。

3:让小孩子讲解绘本

阅读绘本不只是停留在单纯的阅读阶段,不是你讲了、小孩子听了之后就没有意义了。我们会和朵朵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告诉朵朵她现在是一个老师,我是小学生,让她给我讲故事,这样跟小孩子的互动是双向的, 当她们能够自己把故事讲下来甚至是讲清楚,至少在语言和逻辑这两个方面来讲绘本的意义已经达到了。除此以外,讲故事更重要的一个好处是可以锻炼孩子概括总领的能力,当她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看故事,也就更能体会故事的意义。

4:将绘本阅读生活化

任何故事都依托于现实生活,所以将绘本阅读生活化更能加深小孩子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关于传统节日、风俗、文化等内容的绘本我经常购买,小孩子从现实生活中理解了关于传统节日的某些内容,通过阅读故事来了解更多,当他们再遇到这样的节日时会有更多的感受。像那些关于大自然的绘本也是我家书架上的常客,森林系列、海洋系列······阅读平时生活中会遇到的事物对小孩子来说总会有更深、更真的感受。

5:重复阅读

我周围有些家长觉得故事书读一遍就行了,再读也没什么意思,我是不同意这样的看法的。我们每次带朵朵去书店,都会让她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看的书。小孩子看的绘本故事都是很简短的,朵朵几乎每次在店里都可以把书看完,我们都会把书买回去,尽管当时不太会再去看,但碰到她特别喜欢的内容之后还是会让我翻出来。小孩子成长是很快的,相信她们每次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那以上就是我们平时怎么让小孩子阅读绘本的,不过每个小孩子性格、成长环境都是不一样的,还是看看自己家孩子适合什么样的阅读方式啦。

儿童新阅会 (公众号ID:Dodorobook):儿童新阅读理念的公益推广组织,为孩子免费提供适合这个时代的知识


成人阅读是自主阅读,而儿童不识字或对书面文字理解不够流畅,不能进行自主阅读,读书的最佳途径是「耳朵×眼睛」,是亲子共读。换言之,让孩子进入书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读书给孩子听」。

「耳朵」的「听」对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和大脑的发展至关紧要。当文字没有产生时,人类文化的传承也是主要通过「听」。儿童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在这个阶段获得惊人的发展,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的积累,主要依赖于听觉,这也是人类掌握和运用语言的基础。

儿童用耳朵来听成人的声音语言,用眼睛来读画的语言,在儿童心中形成立体的故事世界;儿童的听觉通道和视觉通道同时打开,并相互贯通交融,有利于儿童多通道感知的能力形成和发展,这种刺激对儿童大脑(突触联系)的发展、想像力或联想能力发展至关紧要;儿童用耳朵听大人读书,用眼睛看图画,是亲子情感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不仅有利于密切亲子情感、有利于儿童情感的发展,播下爱的种子;同时,也能够把阅读与成人的关爱之情联结起来、把阅读与温馨的亲子共读画面结合起来,把阅读和美好的回忆结合起来,使儿童爱上阅读。

绘本,没有成人与孩子共读,就没有办法生根,也没有办法形成永远深刻的印象。因为在共读的每一个情境里,我们和孩子所创造出来的那个共同的经验,是只有我们和孩子所知的经验。所以,书一定要由大人读给儿童听。即使儿童认字能读,也应该由大人读给儿童听。0-8岁儿童最优美的读书姿态是:儿童坐在大人的怀里,眼睛看著书页上的图画和文字,耳朵听著大人读书的声音。即亲子共读。

正确阅读绘本的11个注意事项!

1、要坚持每天读,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是终生大事。

2、读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孩子爱惜书的习惯和对书敬畏之心。

3、阅读过程中让孩子感到愉悦和享受。舒适温馨的环境、放松的心情,亲密的姿态。

4、书要精读,一本好书要读很多遍,千万不能读一遍就放下了。

5、引导孩子读图。

很多父母和老师习惯于指著文字给孩子读书,这是读绘本最大误区之一,因为绘本里的画不单是用来欣赏的,还是另外一种语言和表达方式,让孩子从小掌握绘画语言,就要从绘本中养成阅读图画、通过图画理解故事、表述故事的习惯。

6、抛弃功利的目的。

不要把早期阅读看作是小学学习的提前开始。不要把图画书当作教科书。就0-6岁这个特定的发展阶段而言,孩子的大脑的发展、认知和语言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生活习惯与兴趣养成、阅读和审美品位的形成、心灵和精神的成长等等远比信息和知识的掌握重要得多。如果把孩子比喻成容器的话,0-6岁这个阶段应该主要解决如何让容器本身变大的问题,而不是解决在容器里放多少东西的问题。

7、注意选择的多样性或多元化。

给孩子选择不同主题、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

8、要注意朗读的方法。

根据故事的情节情境,语音语调语速有著相应的变化。但是,又不可用过于夸张的表情,因为这样容易使孩子注意你的表演而忽略了对图画的欣赏。在朗读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不是太好理解的情节,可以用一些口语来加以解释,帮助孩子理解。但我们主张以照本宣科的方法为主,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把大师的语言、情感和人生体验传达给孩子。

9、榜样的作用。

成人要以身作则,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经常阅读,而且,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阅读而阅读,把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和最美的人生姿态。不要让孩子觉得只有孩子才需要读书。

10、帮孩子建立自己的藏书架。

让孩子有自己的阅读空间,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富有」(精神上的),培养与书的亲近关系。让孩子知道积累和珍藏图书、了解图书管理、分类的基本常识。当然,也需要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阅读和购买图书,让孩子真正与书交上朋友。

11、创造共享与交流的氛围。

同一社区里的家庭、或网上社区或者通过其他途径组织起来的父母可以带孩子在野外、在集体活动室、在公园等场所一起举办以读书、讲故事为主题的活动,让孩子享受共读的乐趣,同时有好书可以大家分享、交流心得,甚至可以建立可以共享的家庭书库。这样可以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读书是多么重要的生活,而且通过分享和交往使孩子的社会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对于还没有识字的儿童来说,辨别角色、分析图意、看懂绘本有点难,看不懂就会使他们的兴趣越来越淡。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读绘本就是看图片,可能看两天就厌了,不想再看了。

但是如果我们把绘本里的故事读给孩子听,用我们的表情和丰富的语言把语言的乐趣、故事的乐趣一起留在孩子心中,孩子就能记得甚至复述整个故事,还会继续想听你读故事。

如果妈妈们实在选不出来,那就可以参考国际大奖的绘本哦。这样的经典作品层层筛选出来,一般都不会出错。

美国的凯迪克大奖

国际安徒生绘本大奖

英国格林那威大奖

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最佳童书奖

林格伦文学奖

就是桌面上有这些小图标的书啦~

那怎样让他们爱上阅读呢?

1、讲述与提问

家长可以换一种读绘本的方法,与孩子多互动,边讲用提问的方式或者设想的方法,大胆推测、想像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导孩子改编故事的部分情节或者续编故事等等,引导孩,调动他们的兴趣。

比如:「宝宝,看到这幅图你猜小熊要干什么呀?」「如果是你,你会对小熊说什么呢」

边读边提问题,或者引导孩子提问题。

2、角色扮演

很多妈妈周末会带孩子们一起去公园或社区玩耍,那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就很喜欢玩过家家等游戏,那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角色扮演,把读过的绘本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角色扮演,又可以加深对绘本的印象与理解。

3、读中玩

每个孩子都有很多的玩具,玩具车车,布娃娃,我们就可以让这些玩具「活」起来,赋予这些玩具书中主人公的名字,编一个包括孩子在内的绘本故事,让孩子进入绘本故事中,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4、做手工

幼儿园或者兴趣班经常有做手工的活动,经常妈妈帮孩子一起做手工,那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孩子一起把绘本里出现的人物、人物饰品、人物住的房子,用的工具等以做手工的方式呈现出来,让绘本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著」。我想与有趣的绘本相伴著的童年也一定是幸运的。


家长每天陪伴孩子读绘本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不仅可以和孩子进行情感的互动,还可以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等。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是否需要每天有固定的时间来读绘本?绘本的选择要由孩子来进行,孩子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绘本。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商量每天读绘本的数量

读绘本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亲子互动和情感连接的过程。家长在读绘本的时候不要只是为了读而读,专注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们要时刻觉察孩子是否和绘本中的某个词、某句话或者某个角色产生了连接或者共鸣,孩子的每个提问也可以帮助家长来发现孩子通过绘本收获了什么,也许是逻辑,也许是新的辞汇,也许是的感受或者的连接……

家长可以放下期待,每次读绘本时更多地去感受与孩子之间的爱的连接就好。至于孩子能收获什么,需要由他自己来体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