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陸遜、賈詡、法正等等等等,有哪些具體的事例?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聽說過吧?

謀士的「謀略」之功,其實是問題解決五個步驟裏的前四步。通常一個人之所以被稱為「謀士」,是因為他特別擅長這四步裡面的其中一部分乃至全部。在實戰中,一個軍政團體通常有多位謀士,大家根據各自的相對優勢(有的擅長謀,有的擅長斷;有的擅長戰略規劃,有的擅長戰場應變等等),組成一個決策團隊,默契合作,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難題。

如房玄齡善謀,杜如晦善斷;郭嘉善戰略,荀攸善應變

所以比較謀士之間的謀略功夫意義不大,到最後還是幾個頂尖謀士之間,」各有勝場"、「文無第一」,要比較也只能是不同決策團隊之間的比較。


可以參考一下之前對郭嘉的研究:

1.履霜:叛逆鬼才——郭嘉到底是個什麼人(一)

2.履霜:中國特色的婆羅門——郭嘉到底是個什麼人(二)

3.履霜:未知用人之機——郭嘉何以看衰袁紹(一)

4.履霜:多端寡要,好謀無斷——郭嘉何以看衰袁紹(二)

5.履霜:曹操與郭嘉的「絕配」

6.履霜:十勝十敗論——郭嘉是怎麼分析問題的

7.履霜:如何把智慧優勢轉化為現場優勢並戰勝敵人——官渡之戰解讀(一)

8.履霜:等到大概率戰機出現時再下手——官渡之戰解讀(二)

9.履霜:勘破時間的奧祕——官渡之戰解讀(三)

10.履霜:郭嘉的功業及謀略特點

11.履霜:「惜哉奉孝,痛哉奉孝」的背後

12.履霜:那些喜歡郭嘉的人

13.履霜:小人or高人——陳羣的疑惑

14.履霜:沮授的悲劇


唐代對文臣有個「房謀杜斷」的評語,這說明即使謀臣也有不同的側面,每個人擅長的部分不同的。而且有很多人並不只是謀臣,比如眾所周知的諸葛和陸遜這種軍政大權一把抓,荀彧這種總覽國政的。即使其他人,也依然不是單純的謀臣,也就是參謀。法正做過太守,程仲德一直都是將領。

如果僅僅只看統軍和行政以外的領域,那麼至少有三個側面:見微知著領悟大勢的能力,推演謀劃的能力,關鍵時刻決斷以及推進的能力。

大局觀,除了知名的十勝十敗、塌上策、隆中對以外,董昭崔惔的挾天子令諸侯,荀攸早年想跑去蜀中等等,都堪稱高瞻遠矚。至於蜀中帶路黨們,到底是張松為主還是法正佔優就不清楚了。

謀劃能力最大的遺憾就是荀攸為曹操做的計謀沒能流傳於世。從被稱讚為用兵彷彿孫吳的曹丞相無比倚重來判斷,荀攸這個極度低調的傢伙被嚴重低估了。

關鍵判斷主要有三個高亮,賈文和不出手則已每發必中天下震動冠絕當世;郭嘉力挺官渡遺計定遼東堪稱傳奇;程仲德滄海橫流卻呂絕袁保曹每一次不是最高難度不動手。這幾位不但認識深刻判斷準確,關鍵執行力還強。要麼說服力上佳,要麼乾脆自己直接上陣領兵。


你還是百度吧……或者可以玩玩三國志11

因為要碼太多字真的好累……


如果按你的要求,荀彧也應該拉出來。因為荀彧的工作和諸葛亮在大多數時候是相同的需要鎮守大本營,這個比前線出謀劃策重要多了


哦不算諸葛和司馬,那周瑜也不能算。周瑜打得赤壁之戰決定了天下命運。

我想,對曹操中期來說,郭嘉最猛。對劉備取西川來說,法正最猛。對孫權來說,魯肅最強。


第一梯隊有好多,(將領)荀攸、沮授、周瑜、陸遜、呂蒙。文官 荀彧、郭嘉 、田豐、法正、賈詡、程昱、劉曄都可以


各位,就我來答題時看到的,題主說的好像是【謀略】是吧?

這什麼打仗治國亂七八糟的,離題了啊(敲黑板)。

我覺得各位心目中的謀略好,應該就是算無遺策,每算必中,是吧?沒太多反對吧?

那我覺得賈詡更有謀略。

我知道,郭嘉也挺能斷言的,問題是他斷言的依據總有點不足,比如孫策之死,如果孫策安心靜養的話,我估計郭嘉的斷言史書就不會記錄了。

還有打烏桓更是危險,沒有張遼曹純,曹操十有八九要交代了。郭嘉這斷言嚴格來說都不太準。

至於什麼法正,魯肅,陸遜。。。取漢中取荊州幾乎是有識之士的共識(難不成去打雲南越南),另外拉長敵線有多少謀略,我沒太懂。

賈詡。。。大名鼎鼎的亂武不多說了,我們大部分人大難臨頭就只想著逃命或認慫。

個人覺得他最強謀略反而是不太知名的兩段:1、敗兵追擊,三國應該僅此一例,真的是把敵軍心理算到了極致。2、巧妙舉例袁紹劉表,我是曹操我都會大笑,這種不動聲色讓當事人醒悟的勸諫,真是太聰明瞭。


謀士,智謀,如果是指那些真正的高智商,博奕奇才,與能力格局戰略規劃沒什麼關係的話。

曹操有個神人,荀攸,這傢伙是真正的博奕型人才,假如我與他為敵,想想都會渾身發抖,他就是那種你跟他鬥地主十鬥九輸,你跟他下棋百戰百敗的傢伙。

官渡之戰,袁紹佔盡優勢,就是被他弄得四面起火的,呂布眼看就要成氣候了,又是這個傢伙壓著呂布打,放水泡城,把座堅城泡死了。堪稱詭計多端陰險毒辣的王牌選手,真正的智商高能。

謀士這個職業,出售的產品各有不同,論規劃能力,荀彧絕對是三國第一把交椅,魯肅孔明全不是個,那格局之廣大,謀劃之深遠,條理之清晰,無人可及,在一片混沌之中,荀彧自帶高清攝像頭,太神奇了。

論執行能力,諸葛亮纔是王牌,你敢想出來,他就能做到,執行力貫徹天子庶民,比做事,五千年獨一個諸葛亮,就沒有他諸葛亮辦不成的事,除非那些邏輯不通連理論上都行不通的事,那諸葛亮也想試試。

這三個人在一起,足以包打天下,你把荀攸給諸葛亮,應該也能包打天下,讓荀彧跟諸葛亮在一起,也能包打天下。一個都不給諸葛亮,那就是天亡季漢了。

戰略高度,諸葛亮不比荀彧差,但規劃能力就差了很多,荀彧對大局與局部之間關係的把控要強於諸葛亮,荀彧更擅於打開局面並做成大勢,孔明的勢比荀彧弱,都以為曹操地盤廣大是因為曹操胸懷大,呸,還不是因為有荀彧。而論奇謀,孔明又比不了荀攸,諸葛亮打牌肯定打不贏荀攸,孔明是正規軍,擅長陽謀,不擅長出人意料的嚇人一跳。法正不死就好了,所謂奇謀,就是別人想不到又特別有效的招,聽上去容易,除非智商特別高,否則想都別想,想了也是臆想。

除開諸葛亮的話,只能二荀選一了。

個人永遠信服諸葛亮無所不能。


袁紹田豐、西涼賈詡、曹操許攸、孫權前期魯肅(後期魯肅是都督)……劉備集團資源有限,諸葛亮、法正、龐統皆是軍謀一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