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蘇菲的世界》中寫到「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蘇格拉底也說:「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我認為人類現在即使發展了數千年,對生命、宇宙等等許多東西依然一無所知。我在思考各種問題時也因常常碰壁而苦惱。故提問,望解惑。


不是的,恰恰相反,大部分人覺得自己學到的知識足夠多。

蘇格拉底說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儘管各種各樣的知識或主張很多,但是都不夠準確描述我們所感知的客觀世界,經不起理性思辨的推敲和質疑,所以他得到一個結論,這些所謂的知識都是經驗或者意見,算不得真知識。在這個結論基礎上,他得到其它推論:1、人類真正知道的知識太少。(因為我對這些所謂的知識深感懷疑。)

2、我唯一能夠確定的是:我對世界還是一無所知。

蘇格拉底自知其無知的思想中,是以切底懷疑當時世界的各種知識開始的。所以,當智者們向年輕人兜售各種知識,都經受不住蘇格拉底的詰問。

蘇格拉底因此成為當時最牛X的雄辯家。

如今,我們處在知識爆炸式增長的時代,每個人都在吸收科學知識,但是,真正的蘇格拉底式的智者並不多,因為要審查檢驗這些知識的確需要邏輯和思辨方法,這些方法就是蘇格拉底式深入靈魂的哲學方法,可是,我們這個時代已經遠離了哲學方法而獨尊經驗科學了,所以我們的時代沒有蘇格拉底。


人類對於世界,確實知之甚少,說無知也可以;

知乎的大部分人之於人類認知平均值,應該是高於平均值的,在人類群體中不算太無知。

都是相對的嘛。看參考系了。


不,大部分人認為自己很牛逼


謝邀。蘇格拉底是超一流的哲學家,科學家和學者,他對當時已有的各種知識與流派,特別是關於世界本源的解釋感到不滿,也對忽視現實中的人類自己感到不滿,所以說出了那句話,他還有其它的一些流傳下來的名言,集中反映了他的哲學思想。這些名言能夠經曆數千年而流傳下來,實質上也說明了人類的某些方面的根本需求和心理。這句話還提醒我們要有獨立思考的習慣、要有懷疑精神,對所學知識要經常再思考與重新審視,多問幾個為什麼,要弄懂其中的真正含義,明確它到底能說明什麼?能證明什麼?

說到當今世界,我覺得想撈到大錢的人比較多,想人前顯富、人前顯貴的人比較多,只想即時行樂的人也不少。當然我說的不一定對。

只有少數真正愛學知識的人才可能感覺到自己懂的太少,覺的自己還很無知。對於年青人,不要為感覺自己撐握的知識太少而苦惱,知識都是一點一點學的,一點一點理解的,由淺入深,沒有捷徑。人的基礎智商都差不多,沒有天才。要多學基礎科學和哲學,多學已經得到可靠證實的內容,當然,還要學關係著自己職業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少學那些變換不定的,不斷出新的流行「科學」,對那些只需當作一般信息關注,只要不顯得脫離時代就行了。這些流行內容太多太雜,很費時間,它們當時顯得神奇又高深,但往往一陣兒流行就過去了。


這種無知是相對個人知識域而言的,但對整個人類只能用認識不到,不能用無知來形容。


答主很有哲學天賦,耐心的看下去,在晚蘇格拉底2000年的黑格爾哲學那裡,將擺脫這種靜止、孤立、片面的眼光,我們不會不動不變的、永恆的處於某種狀態,如:無知的,應該量化的去理解無知,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更有知識了,也或許更無知了,但人類發展到今天顯然比以前更有知識。

以上只是從黑格爾哲學中引用了一個"量變"的概念,而整個黑格爾哲學更為宏大。


知識越多覺得自己越無知,這絕不是謙虛或是一句客套話,而是真實如此。


人類確實稱得上無知,但現在知道的就足夠你超乎想像了。


卸腰。根據我的名字,我也許能發表下個人意見供參考。

什麼是知?我們知道我們真的知嗎?知是不是我們認為的知?那麼我認為這個屬於我的知,其他人並不認為這個是我的知算是知嗎?有人說自物體不可知,其實是無法定義知到底是什麼。現階段普遍來看,我們有意識地根據事物的運動總結的理論暫時叫知,也叫規律。

對於人類,我認為大部分還是趨於社會意識的,這個也怨不了我們,是物質基礎發展問題,是人類歷史走向問題。比如你可以看看現在英國好多人就像當時想脫歐一樣,咋呼著不脫,脫不脫不是根本問題,是人類普遍具有被煽動性,理智有時候只適用於個體,以擴大到群體就不行了,很多歷史都可以證明,可以看看無論近代還是古代,想挑起戰爭的一方哪個不是正義滿滿,有宣稱自己是邪惡的還能成事的嗎?那麼誰是邪惡?這跟本就定義不了。

所以各個時代的人,總會覺得自己生活在優越的時代,總會覺得自己很先進、很高端。


世界是無止境的,所以一個人再怎麼博學多聞也不可能窮盡天下的所有事物和現象。

而世界又是有一定的規律。所以發現和理解規律,遵循和應用規律,甚至人還可以部分的創造規律性的事情。所以如果從規律和道的角度出發,世界又是可以逐步認知和局部掌握的。


謝邀。

所有的人都有知、在知、是知。

至於是否知道自己無知,那是某種【知道了的什麼】。


知可以當名詞或動詞,前者又實際上分為知識和常識,事實上大多數的都是常識,你知道或不知道都沒關係的就是常識,所謂的知識應該能夠用來解決未知的問題,或者說那是一系列的方法;至於動詞,不存在無和有的問題。


《新哲學》中說,人性非善,人性非惡,而是人性愚。面對環境,人的能力是不足的。知道人性愚的人其實是聰明的,不知道人性愚的人就表現在他的態度上——比如知乎中一些提問者的高高在上——對真誠中肯回答者一句感謝也懶得給,倒好像別人服侍的還不周到似的。

youyang:《新哲學》為什麼不一樣?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