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必要對立兩者。

現在的「對立」僅僅是因為企業沒有意識到互聯網的本質——那不過是一種溝通方式和營銷手段。

所謂「互聯網企業」不過是拿著他們的東西在網上叫賣賺錢。

如,阿里拿著他們的東西比來比去,拉低了他們的利潤,自己卻越喫越多;百度不過是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逼著他們買越來越貴,越來越沒用的排名;現在騰訊也半路殺出來,逼著他們買微信服務。

難道10年前,20年前,這些實體企業不比他們有錢?

商業在進化,因為社會在進步。

所以,實體企業必須擺脫任何思想束縛,大膽得更新自己。恐龍滅絕了,就是因為他們不適應新的地球氣候。實體企業不要忘記自己有現金,不要忘記各個行業對自己都沒有障礙。


互聯網到底取代了什麼?門面。在早原的計劃經濟時代,每一噸鋼,每一噸煤,都被計劃著從a到b,哪怕不那麼經濟和高效,那個年代不用廣告,不用傳播傳媒,因為沒有意義。改革開放之初,誕生了無數多的廣告標王,上億的廣告費用投入給的是報紙,電臺,電視,雜誌。互聯網沒有普及的年代,這些媒體就跟街邊的門面房一樣,要做生意,就得在這上面播你的廣告,他們是壟斷者,跟房地產商無二。互聯網普及開了之後,人人都能在淘寶京東上開店,只要東西好,做微商都能發大財,qq空間裏從來都不缺小廣告,微博上一個買豆漿機的姑娘都能引發營銷大戰。這些傳播的門面,便宜,高效,影響力足夠。

所以你能看到街邊門面換了一個又一個老闆,再也沒人說央視標王如何如何。小米雜貨鋪進入哪個行業革了哪個行業的命,走線下的手機廠只剩了本土的藍綠廠(進店摸真機,跟諾基亞這種塑料模型的不在一個層次)。

感謝互聯網,給了全民一個創業致富的夢想,你有真本事,做的東西真的好,價錢實惠,開個淘寶店,發發微博微信,去專門的論壇水個贈品抽獎貼,生意就做起來了。不用再去看房東和房地產商的臉色,不用跑去搶時段廣告。那麼結論就是,你的實體經濟,跟互聯網不是對抗的,互聯網是實體經濟最好的幫手,是消滅地產寡頭,傳媒巨頭的優秀工具。「搞死實體「的不是互聯網,是你交的房租地租。
是的,商鋪地產的被淘寶搞崩,炒房炒出一批本地民工,然後一兩年後蒼蠅店又遍地開花了。


實體經濟必須與互聯網相結合併融合,這是趨勢,大概不會改變了。
我個人認為它們會相互融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