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鏈是一種生物學的概念。也是喫與被喫的關係,也稱為營養鏈。食草動物為第一級,食肉動物為第二級,喫小型食肉動物的大型食肉動物為第三級,如獅、虎、豹等猛獸猛禽,為第四級,這樣一級一級形成食物鏈,然而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是什麼呢?


貝爺


人啊。。。

這還用問嗎


沒有

一定要說人類的話,天敵還有細菌病毒這些人類搞不定的,還有人類自己。


其實題述已經寫明瞭兩個思路:

思路1),單純的從【喫與被喫的關係】出發,可知每一條食物鏈都必然有一個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處於該食物鏈最頂端位置的動物。常見的頂級捕食者比如北極熊啊虎鯨啊之類的都是,人自然也是。

思路2),從營養級的角度出發,可以不受具體食物鏈的約束跨生態環境評比出一個營養級最高的生物,即【世界上營養級最高的動物】。由於海洋生物的食物鏈往往比陸生生物要長,所以營養級最高的十之八九都是海洋裏的頂級捕食者。比如營養級可以達到4.5左右的虎鯨就是一個有力競爭者。

順帶一提,按照思路2),人類作為素食為主的雜食生物營養級連2.5都不到,跟豬差不多一個水平。

最後稍微扯一點題外話。食物鏈作為一個生態學模型反映的是被人為簡化到面目全非之後的捕食/被捕食關係,並不能全面反映真實的生態關係,所以不太經得起較真(換言之很容易就陷入擡槓嘴炮對噴)。比如常見的食物鏈裏大多都只有成年動物而很少涉及幼崽,但我們其實都知道很多頂級捕食者的幼崽,小熊小老虎小獅子什麼的同樣都會面對被捕食的風險(下蛋的同理)。只是對於整個生態系統而言這些現象常被認為是次要的,就慘遭忽略不計了。再比如有些隨季節變化的捕食/被捕食關係(所謂「蛇喫鼠半年,鼠喫蛇半年」)也很難直接套用簡單的食物鏈模型,不然就該出現無限循環的bug了。除此之外,小概率的捕食事件往往是也都是被忽略不計的,比如露營的人被狼喫了,但就此說狼算是人類的捕食者顯然是很荒謬的。同理人類偶爾喫個熊掌啥的,但就此說人類是熊的捕食者也是不妥滴。


問題太籠統,答案只能是人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