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如釋重負得突出胸中一口濁氣,走下飛機,呼吸著大洋彼岸的空氣,稍稍舒緩了一點漫長旅途的疲勞感。經過了飛機延誤的意外,我們比預計到達時間晚了四個小時。疲勞過後,是激動。歷經坎坷,我們終於來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這個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一段長達21天的異國之旅即將開始。

在機場拿完行李,我們與我們寄宿家庭的美爸Justin見了面,他很熱情,笑著和我們三個依次擁抱握手,幫我們將行李搬上車,然後我們就踏上了長達一個半小時車程的歸家之旅。

來到大洋彼岸的美國已經一周多了,回想剛剛到達洛杉磯的時候,由於航班延誤,原本當地時間下午六點就可以到達,結果最後九點多才從加拿大抵達洛杉磯,雖說航班延誤打亂了當天晚上的計劃,但是也讓我們意料之外的欣賞到了洛杉磯美麗的夜景,透過窗戶望去,夜晚的洛杉磯如大洋彼岸的明珠,在一片黑暗中散發著奪目的光彩。我們的美爸Justin在機場接到了我們,他很熱情,在車上一直在和我們交流,回到家中與女主人Dawn和兩個月大的寶寶Coral打過招呼後我們便進入房間,度過了在美國的第一個夜晚。這一周,協調員Mandy幫助我們了解了美國和中國很多地方的不同,包括文化和社會機構等等,參觀了當地的消防局,水處理廠。課餘還去了環球影城,好萊塢星光大道,格里菲斯天文台等著名景點,充分感受了美國文化和美國風情。與寄宿家庭相處的也非常好,期待接下來的日子會有更多的精彩。


在美國,周末的活動佔據了記憶中不大不小的位置,周末生活是身份豐富的。我們去了拉斯維加斯,雖然還沒到21歲的我是不可以賭博的,不過去那裡看看美到極致的夜景還有富麗堂皇的建築,就已經讓人欣悅十足了。我們還去了環球影城,那是我在美國最喜歡的地方了,我可是小黃人的衷心粉絲,當在裡面見到那麼多小黃人的時候我真的樂瘋了,一個勁地拍照曬朋友圈。我們還去了奧特萊,三個字,去那一定要「買買買」,裡面的東西真的是比中國便宜太多。行程的最後三天,我們到達了舊金山,剛下車就被凍得不行,酒店說是舒適型,但到達以後發現是在上海1500多才能住一晚上的五星級酒店「希爾頓酒店」。最後幾天的中餐,動不動就加菜,而且美國的中餐真的是很貴,一份中國5元的涼麵,那邊就要10美元,所以不得不說,這個項目對我們真的是非常好。

後面幾天,我們一起去了漁人碼頭,九曲花街,金門大橋,斯坦福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矽谷谷歌,吃了全美最有名的漢堡······


楔子

短暫的21天過去了,猶記得剛下飛機到美國的那剎似是昨日。而如今我也與結下深厚友誼的同伴們分道揚鑣,在天南地北感受家鄉的懷抱。

Experience是一種體驗

在我看來,真正的美國,50%是你不經意間看到的、你和當地人接觸後得到的,40%是別人(包括導遊、老師)告訴你的他所了解到的美國,10%才是你按照行程紙一天天結束即旅遊後得到的。

別人告訴你的美國感官,可能是假的,可能是冷冰冰的(數據),或許把它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便罷了。而你通過旅遊旅出來的美國,是含水分的美國。因為景區沒有美國人,那裡只有(之於美國的)外國人,和商人。商人,是不分國界的。

真正的美國不會向你招手:嘿,我在這裡!你只有去感受,去體味,從吃食中,從品性中,從生活姿態中,從點點滴滴中,然後,你才能和別人說:噢,美國是這樣的!你說的也對,只是不完全。

有同行的夥伴曾經問我:既然你在澳大利亞已經感受過住家生活了,為什麼還要來美國感受一次?我想,以上便是答案了吧。當然了,美國和澳大利亞的住家體驗還是不同的,這點以後細說。

美國人很愛國

那麼,這50%生成了什麼呢?這是回國後我叔叔問我的第一個問題。(當然原話是:你在美國感受到了什麼?)

然後我開玩笑地和他說:在中國,只有學校里有國旗;在美國,除了學校以外的地方都能看得見國旗,包括遊樂場,鞋子上,哪怕是挖掘機上!

叔叔:當然,美國人可是很愛國的。

我奇怪:但是給我們上課的老師還曾吐槽過特朗普呢!

爸爸:這不奇怪,美國人是先國後黨,你看,不管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總歸是屬於一個國家;而中國是先黨後國,中國人的觀念里就是國都是黨建立起來的,沒有黨哪有國。

種族故事

次日,我看了胡桃夾子的電影,就和我爸吐槽:王子竟然是個黑人呢!

這話確實有點不對,但在以白為美的中國,黑的確要遭些罪。但至少中國人的黑是黃種人的黑,是同一種族的黑。但美國人就不一樣了,不同種族交雜在同一國度,連審美都無法趨於統一,於是,只有政治正確才是保護自己的唯一法寶。

這看起來有點可笑(至少黑人王子是的),但確實要不帶偏見才能更好地生活在美國。在住家的日子我們常看一部搞笑影片講的就是黑人小夥子和黑人寡婦及其兩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在超市裡也常看到黑人媽媽和孩子逛商場。當然也能聽說有個倒霉催的中國移民總有個口頭禪「那個」常常被誤以為nigger被揍得鼻青臉腫。

關於種族,在我去美國之前,我以為我的住家是有著金髮藍眼的「我眼中的外國人」,但後來發現不是的——接待我們的竟然是墨西哥人!!美國竟然是墨西哥人最多!!於是乎,我本以為我本以為我來體驗的是純種美國生活,順帶著連雜種墨西哥生活也體驗了一遍。不過也好玩,當我問住家:墨西哥人是印第安人嗎?——印第安人是黃種人,因為我的住家也呈現黑髮黑眼睛的黃種人特徵。住家媽媽說,一部分人是。所以墨西哥人也是混血種族了。我常常看到一家人爸媽都不怎麼白生出來三個中一個孩子超級白髮色還淺,估計就是體內的白種血脈了吧。

對我而言,這次調研足以掀開真正美國的一角。太多了就顯得累贅,會想念家鄉的美食,想念家鄉的人,進而迫不及待地想奔赴祖國的懷抱。太少了又顯得泛於淺表,像旅遊觀光團匆匆掠過,插上個到此一游的標牌,21天的時間剛剛好。


Education專題調研中,我們前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行採訪。我和小夥伴在學校餐廳里詢問了5、6名學生,他們都表示自己沒有時間,而大部分同學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吃完午飯後就急沖沖的離開餐廳,可見美國知名大學的學生有多麼忙碌。最後我們很幸運的採訪到了一位來UCLA進修研究生的中國學生,她說自己本科是哈爾濱工業的大學的,即使自己本科期間是專業第一,但是來到UCLA以後發現身邊仍時有許多許多比自己優秀的學生,她甚至有一位同專業同學一個星期只睡8個小時,而許多同學每天只睡4、5個小時。她表示美國的大學和中國的大學有所不同,許多中國學生最忙的階段是高中備戰高考的三年,而到了大學因為每人督促就有所放鬆,而美國學生最忙碌的階段是大學,他們的高中每天兩點就放學了,他們為了申請名校,會在中學階段就做許多的社會活動或發展自身興趣特長,並不像中國學生一樣大家看同一套課本並且每天起早貪黑的做卷子。與此同時,在與寄宿家庭交流時,美媽也非常驚訝中國高中生每天上課要上到晚上9、10點鐘,而我們的高考竟然與大學學習一點關係也沒有!看來中國由於人太多,競爭太激烈而形成的教育體制仍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在進行Family structure調研中,我們採訪了處於不同家庭類型的人,在採訪過程中,她們很熱心的為我們解答一些比較私人的問題,如果在中國我們可能會覺得這樣的話比較唐突,比如在中國很少會有女姓談論自己是寡婦之類的,而中國人對於後爸後媽也沒有美國家庭這麼強的包容性,但他們對於家庭的觀念卻十分看重。

項目已結束,在與寄宿家庭相處的時間裡,我們都已經習慣了作為一家人的生活。在我們念寫給寄宿家庭的離別信時,大家依舊有說有笑,然而在說再見的早上,美媽擁抱了我們很多次,捨不得我們走。家裡的孩子們還一路給我們發簡訊,並沒有說再見,因為知道我們一定還會再回來。哪怕短短十幾天,卻也奠定了永久的情誼。

在美國的這21天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與中國不同的氛圍。在這裡,街上的陌生人會互相打招呼,每個人都很大方的樣子。我們的寄宿家庭是一個熱鬧的大家庭,目一共有12個人,常住人口多就算了,流動人口也很多,有一個暫住的義大利小姐姐和日本小弟弟,家裡的孩子都很逗趣,大家都像家人一樣相處。實地調研也更加讓我們了解了美國的社會。


因為朋友之前報了這個項目推薦我去,也跟我講了很多他的經歷,這次我來美國 跟我的預期還是比較接近的

我的寄宿家庭是加州聖伯納迪諾,這裡人給我的感覺就是壓力很小,人與人之間競爭比較也不像中國那樣激烈,比如那邊最一般工作的人一年賺四五萬塊錢,像老師這樣賺錢比較多的人一年八九萬,差距沒有國內那麼大,大家一周工作四十個小時,很少加班,有很多時間休假,養老就醫由於交了大量保險也完全不用擔心,那邊的學生也非常自由,即使不進名校,在鎮里的大學學習也可以找到良好的工作,我經常去同學的寄宿家庭,那個家庭有一個泳池,隔三差五住家小孩就帶著朋友開泳池趴,住家父母就在躺椅上曬太陽,周末一家人就去海灘,遊樂園玩,而比較起來,國內的父母周末上班是常態,小孩也要忙於學習。或許我們去的寄宿家庭,就是最普通的美國家庭,而不是那種精英家庭,或許在那些家庭,壓力會更大一些,另外加州也比較休閑,到了美國東北也許就不是這樣。

在那邊的調研還比較有意思,特別是當地的消防局,每天局裡面只有兩到三個人,分管很小一片區域的小消防局,裡面健身房,廚房餐廳,電影投影一應俱全,就像一個帶有一個裝消防車大車庫的別墅一樣,條件非常好,在那裡的消防員有百分之七十是志願者,這樣高的志願比例也顛覆了我的認知

美國學校的環境非常之好,隨處可見的大草坪,運動場,路上很少有灰塵,教室也很大很寬敞,國內坐一百多人的教室,美國學校一般只有三四十人左右

聖地亞哥的旅程是我最難忘的,中途島航母非常值得一去,回去的路上沿海一路開車,在海邊散步吹風簡直美妙。

最讓我意料之外的是,我們住家的哥哥,是當地教堂的一個神父,我們去了那個教堂,聽了他主持的禮拜,還一起拍了合影,能跟神父合影,讓我覺得十分難得

關於槍支,我原先一直不理解美國為何不能禁槍,認為正常民眾應該普遍反對持槍,但通過我們與住家的交流,發現團隊中有一部分人的住家的支持居民持槍的,他們支持的理由是可以在家中保護自己,增加入室盜竊搶劫的犯罪成本,由於目前的情況是居民大量持槍,同時有很多人通過地下渠道購買沒有註冊登記的槍,如果進行禁槍,那意味著通過合法渠道註冊購買槍支的人會失去他們的槍,而非法取得的槍支卻有可能得以保留,而往往有犯罪傾向的人,更多通過非法渠道購買槍支,這樣禁槍反而損害了正當防衛的利益。從這種角度看,美國槍支合法也具有其合理性。

另外,通知這次美國之行,我對於陌生人更加敢於表達自己了,還從一個購物小白變成了對逛街頗有研究的專家,一個月下來,對整個團隊里的所有人都建立了很深的感情,這些朋友們也將是我寶貴的財富。


經歷了大約20天的行程,最大的感受便是這樣的調研活動帶給我的是一次單純的旅行完全不能相比的。從前我確實是個熱愛旅遊的人,但是也的的確確是個走馬觀花的遊覽者,意思大概就是,取景,拍照,回家,遺忘。這樣的旅行,其實不要也罷。

此後,我應該便認識到了,我渴望的旅遊,應該也本應該是思想與文化的碰撞,你走了,花香還在,它帶著對故地的眷戀,這才是一場好的旅行應有的樣子。

剛剛進到寄宿家庭時,我確實感到了一股撲面而來的尷尬,媽媽是個溫柔的作家,爸爸是個帥氣肌肉男哲學老師(當時完全顛覆了我對禿頭眼鏡老頭這種古板哲學老師的印象),三個娃也是對外人內斂對家人撒潑的類型,大家都是善良和氣人,就因為大家互相害羞,加上媽媽儘力放緩的十倍速講話和我們的poor English,不得不說讓我們沉浸在了三四天的尷尬對話中,只能感受到大家對談話的渴望。不過些許是因為我們對英文環境的適應聽力口語見長,我們的交流越發增多,加上我們倆和媽媽的搞笑細胞,笑聲還是常在的。談到家庭,就不得不談及我們家那隻六月大的小貓崽Tiger,貓如其名,確實很Tiger,由於以前沒有養寵物的經歷,開始的時候我們確實對這樣一隻調皮搗蛋的貓有點束手無策。每天清晨都要和他優雅地共進早餐(雖然他隨時可能跳上桌子吃掉你的食物……),每天傍晚都要和他在卧室殊死搏鬥。不得不說,其實還是開心的。

如果問這次寄宿生活主要帶給了我什麼,其實我想說主要的真的不是對美國文化的深度體驗,它真的是一段感情,一段在18歲這個年華的回憶,這才是真實的回答。出發之前,其實我是從來不會奢望17天的寄宿生活能帶給我多麼大的影響,亦或是產生多麼深厚的感情,也許我就是有點鐵石心腸的人。17天以後,我發現我錯了,我還記得臨別前一天的晚上,我們熬夜到凌晨一兩點,用我蹩腳的英文,寫下了我迄今為止寫過的最長一篇英文書信,收筆那刻,五味雜陳。總覺得可以保持聯繫,同在地球又有何難,但是實際上不枉我長了十八年,這點道理我還是懂得的,同國同省同城的那些,你言之鑿鑿地說要常見面的,你曾經的摯友,你的恩師,你的親人,你可曾與他們見面?所以我也明白,可能一生之中再次相見已是難事,但是我想,這段妙不可言的緣分,這段銘心的經歷,我將會收疊入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此外再說說我們的調研活動,其實旅遊完全不能體驗到的地方,大概就是這些本土的社會機構。也不得不說,聽他們的講解確實也不為是個鍛煉聽力的好方法。雖然這些地方在中國我也並沒有參觀,但還是能感受到中美巨大的差異。其實最讓我感到驚訝的就是美國的志願者文化,到底是多高的公民思想覺悟,才能讓醫生成為志願者零報酬警局小哥,確實讓我大吃一驚。當時去癌症小孩的麥當勞叔叔home參觀打掃的時候,這些完備的設施讓我大為驚嘆。確實,不崇洋媚外的理性分析,我們國家和美帝差距最大的便是社會保障體系(當然我們的公共交通比他們好太多太多了哈哈)。說到水廠,又是個除媽媽外練習十倍速聽力的好地方,不單單十倍速,還有各種專業名詞,當時聽到水廠的presentation分配給我們的時候,確實心裡默道涼涼,但好在先到酬勤,經歷了一個下午的翻譯工作,學習了無數個死亡單詞片語,我們的演講還是受到了協調員的好評(有點自豪)。

當然最激動的不得不說是迪士尼和環球影城,迪士尼我們選擇了childrenland才是迪士尼的正確打開方式,30刀的米奇耳朵讓我們手抖,但是至少我們一天不會都是lemon精。環球影城的鬼屋確實是我段位不夠,我發誓這輩子也不去鬼屋了。

17天的教堂生活確實讓我們最後有些戀戀不捨了,迄今還能回憶起我們一起熱飯的畫面,一起吃炸雞吃披薩的場景,確實捨不得離開,還有我們可愛的協調員……總覺得那麼一個小小的教堂給矯情的我帶來了那麼多的回憶啊。也許就是前些天的生活,讓我本來熱衷期待的市區觀光變得索然無味了。

總的來說,我能寫到這麼些字,確實也突破了極限哈哈哈哈說明這次旅行確實帶給了我很多很多,到這裡,只能說,真的謝謝它充實了我的雲彩18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