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網上對閔行的評價,很多18,19年左右的文章還說很差很窮,給人三線城市小縣城感覺,髒亂差下九流聚集地,不過溯源看似乎是老文,而且言語粗魯,感覺在抹黑;個人了解上交華師等高校在閔行也有校區,發展至今應該也不錯了。請熟悉實際情況的朋友介紹下,可以從經濟發展、居民生活、高校教育、交通狀況、行業介紹與工作情況、閔行內部發展差等角度回答,力求客觀!


瀉藥,家住梅隴。閔行太大,發展還是很不平衡的,充不充分還難說。

華漕、北虹路街道、馬橋、浦江鎮沒去過+沒印象,不談。

就以我目前所看到的而言,閔行中北部分地區肯定不能算荒,比如虹橋鎮是一個無限接近於內環的鎮,因為內環內部的商業以及居住發達存在有外遷,而外遷自然也會考慮較近的地方。並且虹橋鎮從明清時期就已經有一定規模的商業活動發展,所以在中環內,虹橋鎮的發展程度可以說是相當高的。在中環外,因為吳中路本身也是一條快速路,而且有地鐵10號線的輻射,因此發展程度雖然沒有那麼高,但是也未必差到哪裡去。

而七寶鎮就可能要開始分了,七寶非常繁華的地方在於9號線七寶站沿線,在這附近方圓一公里多的區域都是高度發展的,居民區密集,而且也有七寶萬科廣場這種大型商業區,還有七寶老街等地方帶動旅遊業發展。七寶的西南部分我只去過一次,就是顧戴路嘉閔高架附近,感覺發展得就沒那麼好,稍微有點荒涼,不過這畢竟是兩三年前的體驗,現在我也不敢說。另外七寶的基礎教育水平很強,有七寶中學這種頂尖八校。

莘庄的話,因為定位是城市副中心,所以肯定是按照很高的規格要求進行建設的,比如一號線和五號線在莘庄的交通樞紐,以及亞洲最大的莘庄立交,這幾點凸顯出莘庄的硬體設施很強,而莘庄龍之夢等地方,也表現出了其商業的高度發達,居民區也密布,應該說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城鎮。

然後說一下鄙人所在的梅隴。這個鎮很難說,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太大……徐匯區有個凌雲街道,其實曾經是梅隴鎮的一大部分,但是現在歸在徐匯。其次梅隴的發展差距很大,最北部是南方商城以及蓮花路交通樞紐,這一塊自然是高度發展的區域。稍微偏南一些,沒有南出過外環的部分,其實發展得也不錯,但是實際上呈現的是一大塊發展很好的高密度居民區+一小塊未拆遷的房屋,比如朱行附近,虹梅南路莘朱路往北一些,是比較密集的商業區,有很多的餐館以及商店,但是過了莘朱路接近外環附近可以看到有很多破舊低矮的房子,城鄉差異非常明顯。再往中部走一些,就更能體現出所謂的發展不平衡了。從外環開始,到金都路之前,發展都還不錯,雖然沒有什麼高層建築,也沒有什麼比較大的商業區了,但是至少看起來不像個郊區,也不像個會很荒涼的地方,但是過了金都路,就顯得比較荒了,比如原曹行地區,房屋開始比較破敗(比如虹梅南路靠近雙柏路那塊開始體現得尤為明顯),居民區和商業區變少,以工業區為主,這很顯然是受到了邊上吳涇化工廠的影響,不過綠化還是很多的,這一點還是相對比較綠色的。不過這樣也就會顯得荒涼許多,至少乘729路的時候,過了雙柏路就感覺要進郊區了。

顓橋沒去過,不多談。不過肯定比梅隴的南部強得多,至少從衛星圖上來看,顓橋地鐵站附近還是充分發展過的,而稍遠一些就是工業區。據我所知顓橋以前是進行航空航天技術研究的,所以現在應該也還可以。

然後接下來就是吳涇鎮。吳涇鎮北部因為化工廠問題,所以環境怎麼樣我們也不多說,同時也造成了龍吳路坑坑窪窪,乘958/956的時候顛簸得要吐。相傳化工廠要搬走但是至今沒有特別明顯的特徵。虹梅南路上的三根鐵軌拆了兩根也許暗示要搬走?然後南部地區,過了放鶴路之後還是有一定發展的,龍吳路沿線發展得相對不太好,房屋比較破舊,而劍川路沿線到虹梅南路感覺上更好一些,雖然以中密度的住宅區為主,但是綠化做的不錯。不過總體而言還是缺乏商業區(龍吳路上的應該不能算比較高端的商業區,但是可以滿足大部分需求了)。過了劍川路,就是華東師大和東海學院,還有華二紫竹一所985一所大專一所從幼兒園到高中的神奇學校三所學校佔據了主體,滿足了讓人在這裡讀25年的需求(劃掉)。然後再往南就是紫竹高科技園區的主體了,作為國家級的高科技園區,這裡的特點就是綠化多,綠化覆蓋率可以說有50%,自然感覺稍微有點荒涼,而且邊上是黃浦江,空氣比較濕冷一些。當然這裡的科技研發水平還是不容小覷,只是體感上不太行。紫竹高科技園區中的住宅區和商業區相對較少,密度也不是很大,所以在這附近生活,體驗感不是很好。

江川路街道明天去,到時候說一下情況。

總體而言,閔行發達的地方是非常發達的,和市區相比也沒差到哪裡去甚至更好,但是仍然有相當多的區域仍需發展。在有了15號線和19號線之後,相信閔行會發展得更好。


去了江川路街道,滬閔路以東的部分,總體來說還可以,沒有什麼顯著的破舊的地方,整體以中密度的住宅區為主,也有一些高層住宅錯落有致。路邊有一些小商店,生活較為方便,但是缺乏一些大型的商業中心,顯得不夠熱鬧。公交班次有點偏少。總體來說和市區相比其實差別不大,除了冷清了些罷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塊區域15年前還是真正的閔大荒。我老師說他當時(15年前)在交大讀書的時候真的連個外賣都叫不著,現在好歹有人氣了。


有小夥伴想要知道凌雲路街道的情況。這一塊區域曾經應該是梅隴鎮的,隨著上海縣和閔行區合併,這一塊區域在之後被划到了徐匯區。不過這一塊區域大多是梅隴x村的,梅隴路主體也在這一塊區域,也就會讓對這裡不熟悉的人感覺很奇怪,因為這會讓人感覺像是一個鎮橫跨了閔行區和徐匯區。當然其實不是這樣的,這一塊就是歷史遺留。

至於發展嘛……這一塊區域大多以六層左右的居民用房為主,密度中等,但是也有一部分的高層住宅,人口還是較為密集的。但是配套的商業區域還差一些,在凌雲路沿線、羅秀路沿線都有那種小型的商鋪,大的商業區域有兩個,一個現在似乎叫做梅隴商業中心(之前叫華輕購物中心(似乎不是華涇)),在梅隴路龍州路邊上;一個叫做凌雲·壹街坊,在上中西路天等路邊上。但是兩個購物中心人流量都不算很多,有些冷清。而且整個凌雲街道的辦公區域也不算很多,至少我印象中幾乎沒有。而且還值得一提的是這裡倒是有一定的教育資源,比如說華東理工大學這所211的一個校區在這裡,還有一些職校、大專或者二本也在附近,例如上海健康醫學院。

總體來說這裡還是以較為老的居民區為主,但是有還不錯的商業區域以及教育資源,但是可能因為這附近的人的消費需求並不算很高,導致這一塊區域看上去較為冷清,較為破舊。


上海閔行近幾年發展怎樣?還荒么?

房哥的回答: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閔行區的城鄉體系

在上海,有個區特別委屈,它面積遼闊,卻被冠以城鄉結合部的稱呼,它GDP排名前列,卻難逃落後偏遠的誤會,它就是閔行區。

然而,了解閔行區的都知道,閔行區的前身為老閔行,文化底蘊深厚,經貿市面繁華,具有"申江門戶,水陸要津;農商雲集,經貿重鎮;群賢畢至,書香傳世;國企搖籃,工業新城"的地域特點,這裡延續著數百年的建城史,有著「小上海」的美譽。

正是因為這樣深厚的歷史積澱,閔行區人民歷來對自己居住的這片區域都有著深深的自豪感。多年來,閔行區持續地吸引眾多外來戶在此落地生根,海納百川。同時,這裡眾多的本土人士勇於拓展自己的成長空間,闖蕩上海灘,努力打拚,且有所作為。

如今的閔行區,佇立於整個上海的地域腹部,形似一把「鑰匙」,是上海最靠近市中心的郊區之一,也是上海市主要對外交通樞紐,目前投入運營、在建及規劃建設中的軌道交通線有11條,幾乎覆蓋了閔行全境。據統計,截止至2016年,閔行人口已達242萬,僅次於浦東,成為上海人口第二大集聚地。

2016年,上海正式出爐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恢弘地描繪了上海的未來。其中提到,閔行等四個區域將納入主城區統一管理,增加虹橋、莘庄等六個城市副中心,規劃將閔行在未來上海的定位勾勒得更為清晰,也畫出了閔行未來的發展宏圖。

片區發展:四大板塊

北部板塊:國際商務集聚區

包括華漕鎮(南虹橋地區)及新虹街道(虹橋核心區),是虹橋主城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現狀虹橋核心區功能割裂、空間聯繫不暢的問題,規劃重點提升南虹橋地區的國際配套功能,提高設施能級,完善虹橋主城片區的高等級文化、體育設施配套和居住生活配套,強化綜合交通銜接,尤其是強調完善骨幹路網和中運量系統,促進南虹橋與虹橋核心區的直接通勤聯繫,建設虹橋商務區的國際化配套新中心。

中部板塊:宜居生活提升區

包括七寶鎮、虹橋鎮、莘庄鎮、古美路街道和梅隴鎮,是閔行區城市化程度最成熟、人口最密集的區域。針對現狀生活居住高度集聚,但城市建設短板明顯、居職存在一定程度失衡的問題,規劃重點結合存量更新增補設施、增補綠地,提升城區宜居生活品質,並引導低效商辦退出,圍繞軌道站點集聚一批集中商務區,形成就業核心,優化職住關係。

南部板塊:科技創新核心區

包括顓橋鎮、莘庄工業區、馬橋鎮、江川路街道、吳涇鎮,是閔行區先進位造業最核心的承載區,龍頭園區、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高度集聚。針對現狀產城交織、中心體系不完善、城市功能欠缺的問題,規劃重點促進園區、校區、社區的三區聯動,強化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融合,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型產業社區的建設理順產城關係,通過公共中心體系的健全優化產城配套,通過綜合交通體系的提升優化通勤環境,打造上海西南部的科技創新中心。

東部板塊:宜居宜業文化新市鎮

包括浦江鎮、浦錦街道,是上海中心城周邊發展基礎較好的新市鎮之一,也是上海城鄉統籌試點之一。針對現狀有浦江漕河涇園區、義大利風貌小鎮、大型居住區、郊野公園等重大市級項目落位,但對全鎮發展的整體思路缺乏提前規劃,導致多種功能之間缺乏聯繫,空間拼湊的問題,規劃重點強化對區域性職能的培育,通過閔東工業區轉型、郊野公園建設和古鎮開發,彰顯文化特色,形成中心城周邊新興經濟的重要集聚空間。同時加快推進城市開發邊界外減量化,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同時進一步加強與周康航浦城鎮圈的統籌發展,重點加強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綜合交通、生態廊道等方面的銜接。

人文發展

營建有溫度的社區。

按照居職平衡,以20萬人左右組織地區公共中心和就業核心;踐行15分鐘生活圈標準,以3-5萬人左右組織社區中心,實現設施全覆蓋,出門見公園;推進社區漸進式更新,提升已建社區的生活居住品質。

營建產城融合的創新園區。強化居職平衡,實現5公里範圍內居職平衡佔比達到70%左右;通過園區、校區、社區三區聯動促進創新融合,建設更具引領性的產業研發社區;通過中運量環線+巴士環線+慢行綠道環線促進便捷通勤,打造工作生活圈。

長期目標:

至2035年,把閔行建設成為上海全球城市重要的戰略支撐區,品質卓越、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新城區。

至2050年,全面建成品質卓越、生態宜居的現代化新城區,各項發展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構建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重要戰略支撐區。


我的情況:

家住在閔行區古美路街道,在七寶鎮讀的高中,在吳涇鎮上大學(華師大紫竹國際教育園區),爺爺奶奶居住領近的凌雲路街道,經常去浦江鎮拜訪朋友,有一戶來往親密的親戚住華漕鎮,其餘的街道,鎮,工業園區也基本都去過。

說閔行窮的,大概是被以前的固有印象帶壞了吧。有一說一,20年前的閔行的確有些地區如題主描述的那樣。但是現在,時代變了。

@chenzhe 的回答已經十分充分且中肯,所以我就說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我家這邊的古美路街道,這個地區離徐匯很近。地段可以說是閔行區最好的之一,街道轄區內有幾所不錯的初中,街道轄區內的小區也算是較高檔的。以我所居住的WYC小區為例小區內很多住戶都是做律師,外企高管或者偏精英階層的人群。居民的素養和日常生活的節奏都很宜人。另外就我家門口的平吉路和幾個街區之外的古美路而言。開車10分鐘就能上中環高架。無論是走路,騎車,開車,公交車等交通方式,都能在20分鐘之內到達梅隴地區的生活娛樂中心(中庚漫遊城,百聯南方購物中心和蓮花國際廣場等),可謂是生活便利。

七寶鎮,莘庄工業園區,梅隴鎮,顓橋鎮這四個地區的情況請參閱 @chenzhe 的回答。

補充一個梅隴鎮地區的細節,2018年暑假我在梅隴鎮的雙柏路駕校學車。經常坐162路來回於家和駕校之間。沿途所見多為磚瓦建造的民房,沿著虹梅高架路一路往南,便可見到相對於CBD而言的「荒涼場景」。

重點說一下吳涇鎮。

大部分針對閔行的負面言論大抵源於對吳涇鎮及江川路街道等閔行南部地區。原因在於當時上海市政府著重開放開發該地區,向全國拋出橄欖枝,吸引大批人才,其中或多或少就會有一些渣滓匯入。再加上閔行本地的地痞,這些閔行的本地人世代祖居於此。雖然手握上海戶口卻沒有受到過太好的教育,導致文化素養偏低。之後本來細微的問題被逐年逐漸放大,最終在社會上造成了負面印象。(詳情請參閱ZJ企業等的成長史)

現在的吳涇鎮,北部依舊以發電廠化工廠等重型工業企業組成,不過根據十三五規劃會改建成環保類型的工業企業,希望能改善附近一帶的生活環境。

而南部,被徹底打造成了一個低生活成本的學生聚居衛星城,以交大,華師大,東海職業技術學院,紫竹國際教育園區為首的教育部門和教育產業帶頭催化了一批新式的教育機構。消費群體也主要以學生為主(例如劍川路上的寶龍,到了晚上全是華師大和交大的小姐姐嘿嘿嘿)。不過倒是有一個特例,就是位於談家塘路上的中國航發研發中心和附屬家屬小區,這個小區是典型的大型國企工廠作風,我的一位老師就居住於此,她的丈夫和她雙雙從法國歸國回到上海之後,丈夫入職航發擔任研發工程師,妻子受聘於紫竹國際教育園區擔任法語老師,該小區像這樣的一家三口甚至一家五口也有幾百家,也是一個中等規模群體的住宅區。除了學生和少數住宅區之外,當地的人員組成就主要集中在紫竹高新園區。有些人會覺得這個地區荒涼,希望多一些生活設施。可是,從城市規劃的角度來看,紫竹高新區的人口十之八九是潮汐人口,何為潮汐人口?指的是朝九晚五,早上來上班下午下班走人的工作人群。相同類型可搜索武漢光谷,北京亦庄等地。這就意味著,在這個地區所建造的電影院,大型賣場,購物中心等生活設施,將不會有很多人來問津。因為他們周一至周五都在該地區辦公樓或者工廠里工作,就算在周末出現了消費或娛樂需求也不太可能來工作所在地本末倒置地完成自己的需求。簡而言之,這裡被閔行區的區政府建造成了一種「你就來這裡上班下班,創造GDP,儘可能拉低恩格爾係數,別的什麼事回你家那邊再做就行了」的感覺的新型科技園區。

江川路街道由於受到奉賢區開發開放的刺激,現階段的房價有一些回落。這就導致像我的一位朋友一樣的一些市民選擇在江川路街道投資房產做為日後的儲蓄資本。由於人口密度並不像CBD或者古美路街道這麼多,所以生活的便利性產生了下降,比較有名的例子就是西渡渡口的沒落和與此相比的奉賢BRT公交線路的開通運營,吸引本就人口不多的江川路街道中部分人口流入奉賢,造成稀疏冷清的現象。

總結:閔行區的GDP能穩定在上海前四,是少數幾個能衝進2000億元的區級行政規劃轄區,除了浦東新區這個BUG不算之外,閔行區的影響力還是足夠的。考慮到閔行的地理位置,一定會是上海未來提升能級發展的重要拼圖。

在我看來,這裡不僅僅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更是使我接受教育,學會做人的場所。如今的閔行早已今非昔比,各大產業蓬勃發展,帶來非凡的人口紅利和較高的生活指數。讓更多人無憂地生活。


刑事犯罪率大概佔到全市的六七成肯定不荒的。


住在莘庄的閔行人,工作在陸家嘴,家人工作在徐家匯的中心區,回答這個問題是不是挺合適的。

說實話,2010年前的閔行確認不怎麼樣,不過最近3年發展的特別快,尤其是商業配套,城市基礎建設,教育配套這些方面的發展速度遠超上海平均水平。

更不要提莘庄的地鐵上蓋大型工程了,那是建成後要打造上海城市副中心的。

建議對閔行有偏見的,來看看就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