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酒精、洗手液洗手。


以宇宙的時間尺度來看有可能,但是百萬年之內不用考慮。

耐藥性的原理就是細菌分泌出一種物質去降解抗生素。如果細菌突變出了能在體外降解乙醇、苯酚這些物質的能力,確實會對這些東西有耐藥性。

目前來看,生物很難免疫這些小型有機分子,就像它們幾乎不耐紫外線一樣。等細菌進化出了抗乙醇的能力,想必人類的科技也有新辦法對付它了。


過渡消毒會不會產生耐葯菌?

HomeTest家庭實驗室:獨家檢測 | 7款酒精免洗洗手液,真的有用嗎?

控叔曾經在這篇洗手液檢測文章裏也發過一個靈魂之問,醫生不僅對於「消毒」的要求非常嚴格,需求也很大,但很多醫生其實也對此非常困擾。為什麼最嚴重的耐葯菌都出現在醫院?和消毒的關係到底有多大?傳統化學殺菌這個雙刃劍到底該怎麼用?

我們談到過很多化學抑菌成分盡量不要用,但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權衡利弊,不得不消毒,比如人流量大,摸到可能有病原菌污染的東西,以及出門在外不方便洗手的時候等等。除了【氯己定】【聚六亞甲基雙胍】【三氯生】等成分外,有沒有更安全的消毒方式呢?

當然,酒精消毒就是相對來說比較安全的選擇。

至於你說的洗手液,跟使用的消毒成分有很大關係,沒有成分不好分析。

HomeTest家庭實驗室:獨家檢測 | 16款洗衣液哪個好?一定有你用的品牌

在洗衣液檢測文章裏,控叔是這麼寫的:

我們一直在大力科普,環境中既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我們和所有細菌是和平共處的睦鄰關係,輕易不要擅自去打破這種「人菌平衡」。長期使用抑菌劑,不僅容易破壞皮膚及腸道內的菌羣生態,給耐葯致病菌的大肆繁衍埋下禍根,更容易破壞整個生態系統。除非在務必要用的情況下,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要盡量避免使用含有化學成分的抗菌或抑菌產品,比如【三氯生】,【三氯卡班】,【對氯間二甲苯酚】,【過氧化氫】,【聚六亞甲基雙胍】等。

在疫情的特殊情況下,該消毒就消毒,比如當你不得不摸門把手而身邊又沒有水洗手的時候,能用清洗來解決的話盡量不要消毒,比如你身邊正好有水龍頭,那就通過正確的洗手方式來減少消毒液的使用咯。


只要生物還是有機結構,就無法對純物理化學的手段產生免疫。


首先我們要明確,酒精和洗手液(本質是酚類)本來就對很多很多很多的微生物殺滅率很低…(接觸時間30s計算)很少有消毒劑是一殺全死的


應該會很快進化出一些酒量大的細菌


肯定有啊。酵母菌不就可以的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