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时世尊告梵志长者。

假使有人来问汝者。何所沙门 不当供养奉事。

答曰。

不及 唯佛说之。

佛言。

其有沙门梵志。眼著妙色。耳贪五音。鼻慕好香。口存美味。身猗细滑。志于诸法 不舍于欲。贪嫉恩爱。志求无厌。焚烧之痛。如是之比。沙门梵志。不当供养奉事尊敬

白佛言。

有来问者。当以是答。乃合善义。则应法化。

所以者何。我等著色声香味细滑之法。恩爱之著。贪求无厌。

斯辈之类。迷于五阴。惑于六衰。官爵俸禄。财物富贵。不以懈惓。与俗无别。以是之故。不当奉供 顺此等类。

佛告梵志长者。

假使有人 来问汝者。当供事奉敬尊重 何所沙门。梵志当云何乎。

白世尊曰。

其不著念五阴六衰 淫怒痴。习济色声香味细滑之念。

斯等积德。温雅和顺。正当供事 如此之辈。沙门梵志。

佛告城里聚落梵志长者。

汝等何故 说此言乎。宁有比类。安知沙门梵志。已离淫怒痴。又教人离。及色声香味细滑。恩爱之著。心恼之热。诸情无厌。

答佛言。

吾等数见 沙门梵志。端正殊好。舍色声香味细滑所欲。处在闲居。若树下坐。塳间旷野。弃诸瑕恶。志无所求。燕居独处。

彼则永除 色痛想行识 诸法之念。断求念空。

常察此等 沙门梵志。离淫怒痴。亦教人离。舍色声香味细滑之念。

听闻如是。以斯为乐。

恩爱之著。永以除尽。

可意色欲。诸所慕求。耀然已离。

则以时节 供事所乐。

五阴六情。亦复如是。

我观此等 沙门梵志。处在闲居。若树下坐。塳间旷野。独而燕处。则已永除眼色 耳声 鼻香 口味 身受 心法。积众德本。恭顺和雅。

如是比像。我等观之。沙门梵志 离淫怒痴。及教人离。

我等今日。自归佛及法僧。奉受五戒。为清信士。


拿著证据,到寺庙主持那里揭发。


仁清法师:路上遇到假僧人 护法居士应该怎么如法处理?

弟子问:请问路上遇到假僧人,我们护法居士应该怎么如法处理?前几天网上看到视频,北京居士训斥他(假僧人)脱下僧服,不要抹黑佛教。有的师父说地藏十轮经中说道:遇到假僧人也应该恭敬他那身表法的僧衣!心中疑惑,居士如果真遇到假僧人行骗,请问师父如何如理如法的处理?仁清师父答:看到假僧人,这个我以前讲过。我们对僧服、僧相,要心存恭敬,这样就会得到恭敬僧服、僧相所代表的三宝的整体的功德和智慧。这是他的真实含义。比如说,我们在看戏的时候,如果看到戏台上、电影里,一个演员穿的僧服,是假扮的僧相或佛像,我们都要心存恭敬,是要通过恭敬这种表相,起到恭敬三宝的作用和功德,这是他的真实含义。如果非常有证据、有把握证明某个人穿的是僧服。但他不是个真正的僧人,从经典上来讲,假扮僧人,「实非沙门,伪做沙门」,这个罪过是极大的,如果我们居士和修行人看到这种人的话,有非常明确的把握和充分的证据证明他是假僧人行骗的话,应该予以驳斥。我们驳斥,是驳斥他这种造假违法行为和抹黑佛教的行为。我们不是驳斥的三宝形象。

情况严重者,过去有大德说:把他的僧服脱下来,狠狠的打。我的建议:就是维权也要守法,可以扭送公安机关处理,或者直接报警,有关部门(特别是宗教执法部门)会处理的。

如果揭穿他、驳斥他,一方面就能阻断他正在进行的一些恶业;还有能够洗白,他给佛教抹黑引来的不良后果。让周边的人,明白他那些所谓的化缘等不法行为,那是错的,是假僧人所为。这样在某种程度上。能洗白佛教真实的僧人形象。所以说,对于假僧人这种驳斥、揭穿、披露和阻断他们恶业、恶行,以及对于假僧人穿的僧服的恭敬,这个是一体的两面,他是不矛盾的。我们也正是看到假僧人穿上真僧服,形式不如法的行为,怕给佛教带来不好影响,才驳斥假僧人。他是一个事的两个方面,不矛盾。可以说,我们对于僧相,包括佛教界一切的表法的形象都要诚敬、恭敬,知道他代表了佛教的整体功德,是无量无边的,是积极的、正面的。那么对于给佛教引起不良后果的一些不法行为,我们要予以驳斥和阻挡、阻断。更多请搜「仁清法师」

这个问题很严重,尤其是在中国,不是说别的地方没有,只是说很严重。

我的建议是:使用行政和法律手段严格监管

初步设想是通过两个方面:内部与外部

一:内部

1.首先明白佛教是一种宗教,它不会排斥别人来加入,所以因为来者不拒,使得佛教内部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会有。针对这一点,我们肯定不能选择提高加入佛教的门槛,所以加强佛教僧团的内部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具体方法:(1)再加入僧团的同时要求他们必须再参加各地佛学院的学习,通过普遍提高大众的佛学水平以及素养来说明这样做是不对的。

(2)提高戒师的水平。众所周知,比丘是要受戒的,那么戒师的水平怎么样直接影响比丘的水平。要是连戒师都不能熟练掌握戒律,怎么能渴望比丘可以遵守呢?同时,传戒之后要定期组织大众学习,加强管理。必要时甚至可以定期考核,不合格者重新去佛学院学习。

(但是,这只能防止那些自觉的人,要是那种加入僧团就是想行骗的,谁都没办法)

2.佛教有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那些假和尚骗谁呢?肯定就是骗信众了。所以,佛教内部提倡正信的佛教,告诉信众要正确的认识佛教,不要盲目听从假和尚的谣言。都没有人去信了,当然就不攻自破了。

3.对于管理层的管理。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当一个寺院的管理层,住持,维那,各堂堂主,都不能管理好自己,那他的下层一定会腐朽不堪。通过佛学院的定期学习,来提高管理层的思想认识。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外部

1.这就要依靠国家行政手段来设置有关条例来管控了。建立起宗教团体管理办法,使得有法可依,让法律触及到这一片盲区。

2.各地区的政协委员,宗教局和民宗委,要切实行动起来,不能让权利徒有虚表,要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定期的检查,定期的考核。绝对不能忽视这一方面的要求。

3.公安机关的户籍部门可以与宗教局组织联合。通过户籍大数据,对出家的比丘进行统一组织管理。同时做到数据公开透明,让普通大众也可以通过这一资料库,识别出真正登记在册的比丘,让假和尚无处遁形。

(基本就是这样,要是有什么想起来的会接著更新的。至于如何区别假和尚请参考我之前的回答)


你管不著,因果管著!

信众一粒米,大于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你以为那么容易?你真认得真假么?别骗自已了。你能知道人家是什么境界么?收你那点银子人家的发心是什么么?人家做的事是为了什么么?你能遍知么?你能观世界如观手中奄摩罗果么?没有,聪明点,闭嘴积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