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19屆準大學生,買臺筆記本想下遊戲,但擔心硬碟空間不太夠用,所以想儲存在移動硬碟或者u盤上,請問大佬這2者有什麼比較大的區別嗎


都下到「筆記本可能不夠用了」,那麼就打一共「500GB」來說——500GB的U盤(或者內存卡,或者其他形式的快閃記憶體介質),比起同等容量的機械硬碟來說,又得貴上多少呢?

如題,這裡討論的是「數據的存儲」,而不是諸如遊戲應該在什麼地方運行——我個人是不贊同在諸如U盤及外接硬碟上,直接運行任何遊戲的。

——個人覺得,除了批量化的讀取、寫入及修改其中的數據來看,就目前的技術來說,移動硬碟這樣的東西,盡量還是不要長時間聯機的說。


還是拿「價容比」來說話吧。

數據收集時間:2019年7月10日。


不過話說回來,我個人還是不建議題主以快閃記憶體介質作為「主存」——畢竟,網上各種關於「快閃記憶體介質在不通電及高溫情況下的數據壽命」,以及「不同顆粒類型的快閃記憶體設備的擦寫次數限制」的信息比比皆是。無需我再複製搬運了。


接上。某寶天喵上,要說「500GB的U盤」,只有一款梵想的,699RMB/512GB梵想的。而如果按照「實際容量一般達到標註容量的90%」來算的話,那麼其價容比便是約1.517RMB/GB。

再說,如果是同樣平臺上的固態移動硬碟,那麼「一線品牌之中最便宜的」,應該是一款金士頓的「HyperX刀鋒」了。其價579RMB,同時在商品欄裏被標註為「480GB」,如果是實標的話,則其價容比約為1.206RMB/GB。而如何還是以「90%」來算,則是約1.34RMB/GB了。

當然,還有Mini SD卡——還是說「一線品牌之中最便宜的」,那麼賣589RMB的512GB的閃迪卡的店有至少兩家。而按照前面計算價容比的方法,則排除虛標的話,約為1.15RMB/GB。反之則是約1.278RMB/GB。

當然,這還是沒在沒算「讀卡器」的情況下——對此,自己比較推薦SSK的SCRM053彪王閃靈讀卡器——比起那些「拖根線」的性能差不多的讀卡器,其體積尚且算小(也根一枚大型號的U盤差不多)。而且必要的話,一根USB延長線,就能夠解決其可能遮擋臨近的USB介面的問題。

對於這種型號,自己已經買過三個了——壓壞過一個,而確實沒有用壞過一個。


再補充一下:像是那種只能容納一個Mini SD卡的讀卡器,其「適不適合用於容量不少於128GB的SD卡」先放到一邊,只是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通過它向卡里寫個一兩百GB的數據,那麼下一次,機子可能就識別不了它了。


再來說(機械)移動硬碟。時間關係,這裡也不再討論「固定硬碟」+轉接線/轉接盒/轉接座」這樣的形式了。

也還是在某寶的天喵上,數據時間同前。

500GB的,最便宜的「一線品牌」移動硬碟,為西部數據「Elements新元素」,318RMB。其價容比約為0.706RMB/GB(還是以「90%的實際容量」來算的)。

而如果是同樣條件下的1TB的,最便宜的可能就是東芝的「甲殼蟲」系列的了,其價308RMB。價容比約為0.342RMB/GB。

而如果題主還需要容量更大的移動硬碟的話,不妨參考一下鄙人的下面這篇回答——不過,其內容是以「笨重臺式機硬碟+拖泥帶水的專用轉接盒」為主。

網上買多少TB容量的硬碟性價比最高呢??

www.zhihu.com圖標如何長時間保存重要數據??

www.zhihu.com圖標

最後再補充一下:如果題主確定不需要超過500GB左右的「外在存儲空間」,那麼還是建議題主採取這樣的形式:一塊500GB或1TB的移動硬碟+一塊500 GB的固態移動硬碟。在容量允許的情況下,兩者互為「絕對鏡像」。而在平時不用的時候,前者放入電腦包或揹包,後者更是可以考慮隨身攜帶。

而其「數據同步」,即可以通過軟體,也可以「手工」進行。而如果有時不方便同時操作的話,在其中之一上面操作(增刪修改了相應數據)以後,也儘快將之「拷另一盤上面。

——當然,即使隨身的固態移動硬碟長期不用,也還是盡量保證至少半年通電一次——不過話說都隨身攜帶了,一星期通電一次也不算頻繁吧?

另外,隨身攜帶的固態移動硬碟,盡量不要拿來當做「日常U盤」使用。不然一來平添誤操作其中重要數據的風險。二來也增加了數據泄露的風險。

——當然,即使對於隨身攜帶的移動硬碟加以妥善保管,又是否還是會帶來額外的,數據泄露或介質本身丟失的風險,以及其中的數據(或硬碟本身的訪問許可權)是否因此需要加密一番,這些問題,就要由題主自行斟酌了。


區別很大,超級大。

先說移動硬碟和U盤的區別,這裡暫時機械式和固態可以看成一類。U盤是U盤,很多時候雖然大家會嘲諷一些垃圾固態是大號U盤,U盤雖然原理儲存上和固態一樣,但是性能太低,尤其是讀寫速度,壽命,散熱等等,除了cz80土豪,各種wtg diy的固態U盤,大部分U盤寫速度感人,而且長時間讀寫會很燙,在此大容量下也不便宜。

還有內存是內存,硬碟是硬碟,RAM和ROM不一樣。真不夠用不建議以任何方式外接打遊戲,我手裡一個nvme,sn500的自組移動硬碟給surface擴容都覺得體驗一點都不好。

真要裝遊戲,除了超級本,超級本也打不了遊戲,基本都有多餘硬碟位,找個懂的人幫你裝硬碟。

250g以上U盤和硬碟存儲價格基本上差不多了。除了體積小沒優勢,但是2242 固態體積也就比U盤大一圈的樣子。

筆記本原來硬碟不夠用估計是固態,看預算,預算不夠加一個300塊的機械盤,遊戲容量需求一般加一個500塊左右500g的固態,賭一賭可以花700到800上1T的固態,比如660p(qlc,存遊戲只讀不寫估計還行),981,藍盤之類。


區別大不大主要看使用情況。在你問的這種情況下,差別是比較大的。大多優盤性能較差,即使主控好一些的優盤,也就是所謂性能很不錯的優盤,4k速度也是比較低的。這個速度直接影響你打開軟體的速度,打開軟體時通常需要讀取很多數量的文件。用移動硬碟,即便是機械磁碟,在使用上也可以近似看成在電腦多加了一塊硬碟。

還有一種選擇,所謂的固態優盤,這種優盤用更好的主控和晶元,設計之初是考慮用作win to go的。既將win系統安裝在此優盤內部。這種優盤有非常好的4k速度,可以近似看做在你電腦加了一塊SSD移動硬碟。不過價格通常貴不少,因為體積小,性能高。

最推薦的做法是新增移動硬碟,移動硬碟的介質推薦用SSD。個人覺得這種選擇幾乎是在性能,價格,使用環境等多方面因素中最平衡且很有優勢的選擇了。


買個遊戲本,裡面機械硬碟換成2T的,夠你裝二三十款大作了吧


都不行。直接考慮移動固態。淘寶m.2 to usb轉接卡+m.2固態硬碟即可


打什麼遊戲好好學習,遊戲本空間足夠打遊戲,不然買個2t固態存資料,小電影少下,沒什麼用。


如果你只是為了存遊戲數據包,節約空間,哪天心血來潮想玩了再拷回電腦玩,那U盤移動硬碟本質上沒什麼區別。

要知道USB介面版本也很重要。usb2.0口速度堪憂,正好昨天我拷一個8g壓縮包,隨手找一個usb2.0的u盤來顯示需要40分鐘,嚇得我趕緊換usb3.0的,兩三分鐘搞定。就算你對拷數據的時間不在乎,如果你和我一樣只玩3a遊戲而且遊戲多的話u盤不如移動硬碟。


如果你是想直接在外置存儲上跑遊戲,那個人認為u盤就別想了,除非你上128g usb3.0以上的u盤,然後裝一個gta5就差不多了,不過大容量高速u盤不便宜啊,而且壽命也是問題。

我有一個2t的移動硬碟專門用來存遊戲數據包,usb3.0,插電腦上跑gta5,相比直接放電腦的固態上,讀取時間翻倍,你能接受的話用usb3.0移動硬碟跑遊戲也沒毛病。

下面是個人認為的最佳方案:上m.2 nvme固態硬碟盒,據我瞭解現在m.2固態已經可以做到1G一塊錢了,所以淘寶上兩三百塊錢買個256g固態,(資金足夠的話上2t固態都行,不過既然這樣為何不買高配電腦呢是吧?)再加一百來塊,買個硬碟盒,完美。我的遊戲本上半年顯卡gg了,拿去修,聰明的我送修之前把裝遊戲的固態和裝美劇動漫電影的機械拆了(倆固態,裝系統的那個沒拆),然後分別裝進硬碟盒,然後插我蘇菲上,美滋滋。我的固態硬碟盒是typec口,然後一根typec線直接插蘇菲的c口,然後蘇菲1050跑中畫質戰地4和gta5無壓力,讀圖時間沒感覺有區別。

另外,如果你的筆記本帶機械盤,那就拆了當移動硬碟用,自己買個2t的機械換上去(筆記本2.5寸機械盤最大也就2t了沒見過更大的),當倉庫盤放數據包,我當初六百塊搞定,這樣固態裏裝系統,和一兩個常玩的遊戲,其他東西和數據包扔機械裏喫灰,要玩的時候再拿出來扔固態裏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