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19届准大学生,买台笔记本想下游戏,但担心硬碟空间不太够用,所以想储存在移动硬碟或者u盘上,请问大佬这2者有什么比较大的区别吗


都下到「笔记本可能不够用了」,那么就打一共「500GB」来说——500GB的U盘(或者内存卡,或者其他形式的快闪记忆体介质),比起同等容量的机械硬碟来说,又得贵上多少呢?

如题,这里讨论的是「数据的存储」,而不是诸如游戏应该在什么地方运行——我个人是不赞同在诸如U盘及外接硬碟上,直接运行任何游戏的。

——个人觉得,除了批量化的读取、写入及修改其中的数据来看,就目前的技术来说,移动硬碟这样的东西,尽量还是不要长时间联机的说。


还是拿「价容比」来说话吧。

数据收集时间:2019年7月10日。


不过话说回来,我个人还是不建议题主以快闪记忆体介质作为「主存」——毕竟,网上各种关于「快闪记忆体介质在不通电及高温情况下的数据寿命」,以及「不同颗粒类型的快闪记忆体设备的擦写次数限制」的信息比比皆是。无需我再复制搬运了。


接上。某宝天喵上,要说「500GB的U盘」,只有一款梵想的,699RMB/512GB梵想的。而如果按照「实际容量一般达到标注容量的90%」来算的话,那么其价容比便是约1.517RMB/GB。

再说,如果是同样平台上的固态移动硬碟,那么「一线品牌之中最便宜的」,应该是一款金士顿的「HyperX刀锋」了。其价579RMB,同时在商品栏里被标注为「480GB」,如果是实标的话,则其价容比约为1.206RMB/GB。而如何还是以「90%」来算,则是约1.34RMB/GB了。

当然,还有Mini SD卡——还是说「一线品牌之中最便宜的」,那么卖589RMB的512GB的闪迪卡的店有至少两家。而按照前面计算价容比的方法,则排除虚标的话,约为1.15RMB/GB。反之则是约1.278RMB/GB。

当然,这还是没在没算「读卡器」的情况下——对此,自己比较推荐SSK的SCRM053彪王闪灵读卡器——比起那些「拖根线」的性能差不多的读卡器,其体积尚且算小(也根一枚大型号的U盘差不多)。而且必要的话,一根USB延长线,就能够解决其可能遮挡临近的USB介面的问题。

对于这种型号,自己已经买过三个了——压坏过一个,而确实没有用坏过一个。


再补充一下:像是那种只能容纳一个Mini SD卡的读卡器,其「适不适合用于容量不少于128GB的SD卡」先放到一边,只是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通过它向卡里写个一两百GB的数据,那么下一次,机子可能就识别不了它了。


再来说(机械)移动硬碟。时间关系,这里也不再讨论「固定硬碟」+转接线/转接盒/转接座」这样的形式了。

也还是在某宝的天喵上,数据时间同前。

500GB的,最便宜的「一线品牌」移动硬碟,为西部数据「Elements新元素」,318RMB。其价容比约为0.706RMB/GB(还是以「90%的实际容量」来算的)。

而如果是同样条件下的1TB的,最便宜的可能就是东芝的「甲壳虫」系列的了,其价308RMB。价容比约为0.342RMB/GB。

而如果题主还需要容量更大的移动硬碟的话,不妨参考一下鄙人的下面这篇回答——不过,其内容是以「笨重台式机硬碟+拖泥带水的专用转接盒」为主。

网上买多少TB容量的硬碟性价比最高呢??

www.zhihu.com图标如何长时间保存重要数据??

www.zhihu.com图标

最后再补充一下:如果题主确定不需要超过500GB左右的「外在存储空间」,那么还是建议题主采取这样的形式:一块500GB或1TB的移动硬碟+一块500 GB的固态移动硬碟。在容量允许的情况下,两者互为「绝对镜像」。而在平时不用的时候,前者放入电脑包或背包,后者更是可以考虑随身携带。

而其「数据同步」,即可以通过软体,也可以「手工」进行。而如果有时不方便同时操作的话,在其中之一上面操作(增删修改了相应数据)以后,也尽快将之「拷另一盘上面。

——当然,即使随身的固态移动硬碟长期不用,也还是尽量保证至少半年通电一次——不过话说都随身携带了,一星期通电一次也不算频繁吧?

另外,随身携带的固态移动硬碟,尽量不要拿来当做「日常U盘」使用。不然一来平添误操作其中重要数据的风险。二来也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当然,即使对于随身携带的移动硬碟加以妥善保管,又是否还是会带来额外的,数据泄露或介质本身丢失的风险,以及其中的数据(或硬碟本身的访问许可权)是否因此需要加密一番,这些问题,就要由题主自行斟酌了。


区别很大,超级大。

先说移动硬碟和U盘的区别,这里暂时机械式和固态可以看成一类。U盘是U盘,很多时候虽然大家会嘲讽一些垃圾固态是大号U盘,U盘虽然原理储存上和固态一样,但是性能太低,尤其是读写速度,寿命,散热等等,除了cz80土豪,各种wtg diy的固态U盘,大部分U盘写速度感人,而且长时间读写会很烫,在此大容量下也不便宜。

还有内存是内存,硬碟是硬碟,RAM和ROM不一样。真不够用不建议以任何方式外接打游戏,我手里一个nvme,sn500的自组移动硬碟给surface扩容都觉得体验一点都不好。

真要装游戏,除了超级本,超级本也打不了游戏,基本都有多余硬碟位,找个懂的人帮你装硬碟。

250g以上U盘和硬碟存储价格基本上差不多了。除了体积小没优势,但是2242 固态体积也就比U盘大一圈的样子。

笔记本原来硬碟不够用估计是固态,看预算,预算不够加一个300块的机械盘,游戏容量需求一般加一个500块左右500g的固态,赌一赌可以花700到800上1T的固态,比如660p(qlc,存游戏只读不写估计还行),981,蓝盘之类。


区别大不大主要看使用情况。在你问的这种情况下,差别是比较大的。大多优盘性能较差,即使主控好一些的优盘,也就是所谓性能很不错的优盘,4k速度也是比较低的。这个速度直接影响你打开软体的速度,打开软体时通常需要读取很多数量的文件。用移动硬碟,即便是机械磁碟,在使用上也可以近似看成在电脑多加了一块硬碟。

还有一种选择,所谓的固态优盘,这种优盘用更好的主控和晶元,设计之初是考虑用作win to go的。既将win系统安装在此优盘内部。这种优盘有非常好的4k速度,可以近似看做在你电脑加了一块SSD移动硬碟。不过价格通常贵不少,因为体积小,性能高。

最推荐的做法是新增移动硬碟,移动硬碟的介质推荐用SSD。个人觉得这种选择几乎是在性能,价格,使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中最平衡且很有优势的选择了。


买个游戏本,里面机械硬碟换成2T的,够你装二三十款大作了吧


都不行。直接考虑移动固态。淘宝m.2 to usb转接卡+m.2固态硬碟即可


打什么游戏好好学习,游戏本空间足够打游戏,不然买个2t固态存资料,小电影少下,没什么用。


如果你只是为了存游戏数据包,节约空间,哪天心血来潮想玩了再拷回电脑玩,那U盘移动硬碟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要知道USB介面版本也很重要。usb2.0口速度堪忧,正好昨天我拷一个8g压缩包,随手找一个usb2.0的u盘来显示需要40分钟,吓得我赶紧换usb3.0的,两三分钟搞定。就算你对拷数据的时间不在乎,如果你和我一样只玩3a游戏而且游戏多的话u盘不如移动硬碟。


如果你是想直接在外置存储上跑游戏,那个人认为u盘就别想了,除非你上128g usb3.0以上的u盘,然后装一个gta5就差不多了,不过大容量高速u盘不便宜啊,而且寿命也是问题。

我有一个2t的移动硬碟专门用来存游戏数据包,usb3.0,插电脑上跑gta5,相比直接放电脑的固态上,读取时间翻倍,你能接受的话用usb3.0移动硬碟跑游戏也没毛病。

下面是个人认为的最佳方案:上m.2 nvme固态硬碟盒,据我了解现在m.2固态已经可以做到1G一块钱了,所以淘宝上两三百块钱买个256g固态,(资金足够的话上2t固态都行,不过既然这样为何不买高配电脑呢是吧?)再加一百来块,买个硬碟盒,完美。我的游戏本上半年显卡gg了,拿去修,聪明的我送修之前把装游戏的固态和装美剧动漫电影的机械拆了(俩固态,装系统的那个没拆),然后分别装进硬碟盒,然后插我苏菲上,美滋滋。我的固态硬碟盒是typec口,然后一根typec线直接插苏菲的c口,然后苏菲1050跑中画质战地4和gta5无压力,读图时间没感觉有区别。

另外,如果你的笔记本带机械盘,那就拆了当移动硬碟用,自己买个2t的机械换上去(笔记本2.5寸机械盘最大也就2t了没见过更大的),当仓库盘放数据包,我当初六百块搞定,这样固态里装系统,和一两个常玩的游戏,其他东西和数据包扔机械里吃灰,要玩的时候再拿出来扔固态里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