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為他成功將時間、空間、事件的維度交織在一起?還是有其他的原因呢?


被很多作者模仿這事,我不瞭解,但《百年孤獨》的開頭確實很值得學習。在技法上,杜拉斯的《情人》開篇給人以類似感,但仔細推敲,還是有不同。從現在到過去,再到現在,是《情人》開篇中時空的尺度,意在指向未來的——拋開肉體的衰老——心靈和精神上的永恆美(杜拉斯歷經情感磨難後,對感性中不乏理智,卻仍然抱著熾烈、兇猛的愛情的理解)。讓我特別欣賞的是,她在回顧和尋思自己時,在寫作中找到了作為一個女人應當具備的「絕對存在」,認為無論時空如何變,這是女人應當持守的底線。年少歲月時,她在懵懂狀態下(雖然也深陷泥潭)履行了這份信念,而現在,她是在有意識的前提下,在能充分理解的條件下,肯定了她曾經不經意時在愛情上做出的種種選擇,並決定將這份執念帶向未來。

相比較下,《百年孤獨》是從未來一下跳回到過去,但這個「過去」又正是馬爾克斯的全文起筆點,是這本書的「現在」(雖然這個時間點定位在從前的記憶上),假如去掉「多年後,面對行刑隊」這半句,將後面「奧雷裏亞諾·布雷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裏的「將會」去掉,就會變成蒼白無力的倒序:奧雷裏亞諾·布雷迪亞上校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的馬孔多……相信這部小說還沒動筆時,馬爾克斯就很清楚整個故事的前因後果,在情節安排上,先交代一個作者已知的未來時間點,再跳回到過去的一個已知時間點,虛晃一槍造成時空上的大斷層,從溫情和愛到流年的蒼白,直到家族生命線最後的遊絲被白蟻吞噬殆盡,在這份悽惻的黎曼幾何圖中,隱隱體察到「百年」和「孤獨」的蒼涼、絕望的宿命感。

杜拉斯和馬爾克斯在開篇都採用了時空跳躍法,但目的本質上不同,相同的是兩位作者都將積蓄了多年的強大能量付諸於紙上,風平浪靜只是表面的假象,實際感受到的是火山即將爆發時的強烈不穩定感。除此之外,兩者的開篇都設下了懸念,也都以此為全文統括,在我看來,這兩者對於作者而言顯然都是次要,題主說被很多作者模仿,我猜也可能有出於這個意圖,想達到這兩個效果,但這已經屬於技法範疇了。

另外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可能,例如《百年孤獨》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或者曾被某些愛奇藝、優酷上的知識分子大力吹捧過?這些可能性都存在,但我想說的是,文學中也存在系譜,一開始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隻身片影,認為這個也許我能辦到,那個或許我能摹仿,這些現象都不壞,但只要始終順著一定的脈絡摸索下去,總會找到自己的路,這時就跟什麼獎項,某些知識分子愈行愈遠了。


大概是因為這個開頭真正地做到了「讓故事像流水一樣地展開了」

幾乎沒有一個多餘的字和任何背景鋪墊,就像走進了一個蟲洞,直接到了另一個世界

就拿我手頭的幾本書舉幾個栗子(木有比較幾位作家寫作水平的意思哦~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只是個人敘事風格不同而已)

=====================================================

《紅與黑》開頭(同樣有著極其拗口的名字:)

維裏埃爾這座小城可以算是弗朗什-孔泰的那些最美麗的城市中的一座。它的紅瓦尖頂的白房屋散佈在小山的斜坡上,一叢叢茁壯的慄樹把山坡每一個細小的起伏都顯示出來。杜河在它的城牆下面,離著幾百尺遠的地方流過,城牆是從前西班牙人修築的,現在已經成了廢墟。

可以明顯地看出來遼,這是對故事發生的自然環境的介紹

《老人與海》開頭

他是孤身一人搖小船在灣流打漁的老人,已經八十四天沒打著一條魚了。

《老人與海》的開頭也十分經典。惜字如金如Papa,完美地做到了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讀者熟悉故事的主角

《了不起的蓋茨比》開頭

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懶得碼字了)

這個開頭是對」我「自身經歷的回憶(也算是介紹了)當讀到這個開頭的時候,我們會預判出」我「後面要說的那句話很重要,而且它揭示了整個故事的主題。個人感覺這個開頭其實生活中用到很多,「我的大學教授說過......";」我最叛逆的時候高中班主任送了我一句話......"

=====================================================

But!《百年孤獨》的開頭呢?

很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不給你介紹自然環境,不告訴你這個名字巨長的上校是誰,但是自然地,你就跟著他的回憶,走到那個遙遠的下午,走到故事裡

當時,馬孔多是個20戶人家的村莊,一座座土房都蓋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著遍佈石頭的河牀流去,河裡的石頭光滑、潔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這句話是對自然景觀的描述,但它不像是介紹,而像是我們進入到作家建好的世界後第一眼看到的景象,這樣的話代入感就更強(估計是老爺子為了平衡掉那些詭異複雜的名字帶來的疏離感吧~哈哈哈哈哈哈)

私以為馬爾克斯老爺子的開頭極具特色,仔細品品能感覺到他的開頭幾乎都有這樣的效果~


第一是因為牛逼,一句話打通了不同時空,拓寬了文字的表現空間,直接塑造出了百年孤獨的敘事特色,讓我再感嘆一下老馬的天才

第二是因為百年孤獨有名而且超有名,所以很多人買它,但是很多人中又有很大一部分看完這一句話就把書擱一邊了,所以就這一句流傳最廣……

(但是百年孤獨真的太值得一讀了,求求大家來讀


因為他運用了多種敘述時間,例如多年以後,回想起那個午後等,造成了一種時間相互交錯,給人一種彷彿是倒敘但又是從頭到尾的敘述,彷彿是插敘但又是故事貫穿沒有斷節。


非常高大上的開頭,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我表面看一是這樣覺得:

在開頭做了鋪墊,把時間帶到了20年之後,之後又忽然拉回了之前。有點類似於電視裏的回憶錄。

而且文中很多類似敘事手法,好奇心一直懸著沒掉下來過


不難看出,老馬的想法只想讓讀者感覺羊皮卷即百年孤獨,一本由梅所寫的全知全能的羊皮卷,他的空間與時間是封閉的,不為外人所侵犯的家族和重複的時空,開篇的話體現了其全知全能也有帶入之感和時空交錯的錯覺,也是後文名字特點都極為相似的人出現的合理解釋,這一安排絕非隨意。


我也納悶,一個病句咋就恁流行,真不如,天下大事,幸福的家庭都啥啥的好。


因為寫得好,至於為什麼好,我就不多說了,回答太多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些作者都愛讀這部小說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