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英語環境下如何練就好的聽力和口語看劇說話無障礙


我的辦法是在網上找外國網友語音聊天,但是我可能太能說chinglish(況且只是為了練口語聽力,目的不純)了,幾個網友都不怎麼回復我語音,更多的是打字給我。。。只有現實中一兩個外國朋友聊著吧,不過有時候他們也很忙沒空。

前一陣子被朋友拉進「鮮榨語感」APP的坑,有很多外國帥哥美女的口語小視頻,可以練聽力口語。先用著試試,反正是免費的hhh

放幾個我喜歡的博主~


多看美劇~~


謝邀(^-^)

本人英語過四六級,口語日常交流基本沒問題,無留學背景。

首先,現在是一個網路信息時代,因此題主沒必要把沒有英語環境作為前提去學英語,現在軟體商店是有各種真人英語角軟體的,對此我在相關問題上已有回答,如果題主想知道可以看瀏覽下我的一些回答,我也有詳細說明一些口語的練習方法以及軟體的使用。

其次,口語和聽力最終還是靠兩個字堅持,都需要每天都練習,你想想,一個正常人如果在深山洞穴住個幾年,他也會變成啞巴,因此長期的開口練習很重要。而口語也絕對離不開聽力,我從小的家鄉基本上人人都是說方言潮汕話,身邊很少有說普通話的機會,但真要說的時候卻沒問題,這其實就是靠從小我們都會聽中文課文,故事,背誦,默寫,詞語造句,同樣沒有語言環境,但這些練習還是讓我能夠在大學時候說想對流利的普通話,因此練英語口語的時候可以多想想中文怎麼練的,語言都是相通的。

希望這個回答能幫到題主(^-^)。


有一個詞叫浸潤式學習,題主可以試試。

學英語口語和聽力第一個要點就是辭彙量,只有辭彙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聽懂能運用。但是背單詞是一個需要反反覆復遠徵,高考時,一本3500就是我的噩夢,我被背單詞就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所以很費力,沒有充分的理解也加速了遺忘。後來我是用某APP來背單詞的,每天學一百個,有新學習的,有之前學過的,反正複習什麼單詞是機器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來決定的,解釋也全面,我背也不那麼費力了。

沒有英語環境就自我創造,學會用英語去表達自己,不管多麼尷尬試一下總沒有壞處,開始去想怎麼說,開始去說出口是一大進步,不管是多麼中式英語說出來都不會很尷尬,你在表達的時候已經在學習了,反正我周圍一堆人不怎麼會表達就是要用英語,說久了就習慣了。

如果不敢和周圍的人說就去找可以人機對話的APP,我之前就是很內向,所以都是一人在家對著某APP唸的,也許機器識別效果存在偏差,但是大致上還是比較準確的,我 th 的發音就發不準,機器識別不出來,我對著手機唸了好多次才成功,然後再多重複幾次記住那種發音。

聽力真的就是要靠磨耳朵,要麼一篇文章反反覆復聽到所有句子都會,要麼每天進行多個對話音頻的練習,在短對話中學會正宗的表達方式,我也是靠某APP的聽力學的,有需要可私信。

我感覺自己都是靠著APP學習的混過來的,現在的APP真的挺有用的,最好的方面還是打卡免費學,畢竟對我來說有投入才會更努力。

多嘗試幾次總能找到最佳方法的。


先選對材料,口語的材料,影視劇,或者短故事。而新聞,報紙的長複雜單詞是適合大腦深度理解的,不適合口語表達的。往往背了很多的四六級單詞就是新聞體單詞。

你可以找,口語APP,比如一點APP,英語流利說,也可以看口語描述型的外文書。日常短對話是其中一種口語,更難的就是對一件事的自我獨白,和描述。類似這樣的書,有瘋狂校園,和小屁孩日記。基本上就是外國小孩讀的課外書。雖然單詞很簡單,但是未必能像本土的小孩一樣組合起來用。

舉個例子:

我永遠不可能…

It is impossible for me to…(如果大腦第一反映是想到這個的話,恭喜你,你的書面語很好,但很不自然)

在口語材料中,基本上看到的是I would never/ Theres no way I am going to

表達的意思雖然相同,但是日常一點都不會說it is impossbIe for me to~顯得太「裝」重

所以,選對材料是第一步,材料的輸入會改變你說話的方式。以往背的大多數素材,適合寫作用。

有輸入,不僅是用眼睛看,而且這些材料最好是帶音頻的,用耳朵習慣聽,接受信息的效率會比用眼睛看高。

第二點是輸出,有的英語學習者,練口語基本上是一天讀半小時,到一小時,然而,這樣做其實很多時候還是沒效果的,經過半年,可能進步也不大。朗讀的確使口腔肌肉更發達,但是它沒有鍛煉大腦在使用的能力,信息是需要人為去組合加工的,用多了,自然會反應快,而讀書往往,句子都寫好了,不用自己大腦去思考,有的人會記得一些自己經常讀的東西,但一換了話題,就一點都不敢談,也不知如何去談,連基本的描述都做不到。

想要訓練英語思考,第一是複述,不是復讀,嘗試看完一句話,或者聽完一句話,先一模一樣說出來,同時錄下來,看看自己究竟自己哪裡和原句不一樣。是介詞少了,還是某個單詞自己用了其他不一樣,但又不恰當的詞。比如 原句是I got stuck in a traffic jam. 聽完後非母語者會自動翻譯,我被困在一次塞車中了。

然後他的複述是I was in a traffic jam. 那這時候就努力告訴自己被困是 got stuck in,不斷把自己認為的改過來

外文小說中有很多好的短語,比如迴心轉意,have a change of heart,所以能供學習者很快轉換自己的意思,而不是做字字翻譯

還有一個就是寫口語故事,可以每兩到三天,去寫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盡量寫得詳細點,題目自擬,其實參考國內小學生作文的題目就可以了,比如a happy day,現在儘可能用自己學過的東西,寫關於a happy day的東西,你可能就會動用到你的以往學的知識來描述,一個地點,一些人,一件事是怎樣的。大腦就會在用思考英語。不會的表達,就用詞典去查找。查到最合適的表達為止(往往口語的表達都會簡單,而且是個短單詞,或短語)。

其實可以想想,如果給時間把自己的口頭想法寫下來後都語法錯誤很多,但口頭講的語法錯誤不也是很多嗎?

困擾我們口語的真的是所謂的自信心,和辭彙量嗎?還是我們本來就沒有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語去思考,組織的話語。我們利用英語的時間又有多少呢?是不是等到一月一次英語角。又或者一年一次的國外旅行纔想起把單詞用起來呢?如果本天都在用英語思考不同主題的東西,打好草稿後,嘗試以後寫的稿更少,看著一些關鍵詞把自己完整的想法講出來,那這樣的進步將會是比那些一天背很多小時單詞,或者背文章的人進步得快。因為你已經在把你的英語用起來了,你的大腦開始適應用英文思考的感覺了。

最後是單詞,我不建議背單詞,除非是考試,如果是想學習好使用英語,多做聽力,多看閱讀,新單詞每天都會遇到,可以把它們抄下來,先結合文章猜測一下什麼意思,然後再查詞典,看看自己猜測得對不對。因為現實世界,本來就沒有人一邊談話,一邊說,等等你剛才說的是什麼意思,我查一查。只有不斷地聽和看,不斷地猜,提高自己的判斷力。最後用詞典,判定自己的猜測準確性這纔是學習的過程。那就把這些每天從口語材料中新學的單詞或短語,記在電子筆記中,哪天寫故事要用到以前在材料中記下來的詞或短語,可以直接查自己的筆記,都不用逐字逐句去詞典琢磨自己應該怎麼翻譯這個意思了。遇到新的詞最好是一塊塊地記,比如,文中有,instant這個形容詞,不要只抄這個詞,看看旁邊是什麼,原來是noodles,組合起來就迅速的面-速食麵,下次想到速溶咖啡,你也會知道那叫instant coffe,而不是絞盡腦汁翻譯速溶。

這種方式學習,很多單詞就會印象特別深,一開始比較慢,但是比起速成的單詞,更實際。只背單詞的學習者,有多少是畢業後,英語基本遺忘的,或許能看懂,但是說起英語來,自己都覺得難受。學習,沒有捷徑。所有走過的捷徑都會他日付出相應的代價。

如果感覺有幫助,請給我一個贊。謝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