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打工,換了好幾份工作,可面對房子車子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入職餐飲業,不曉得從何下手,當前是應該辭職花錢去培訓,還是直接找店鋪去加盟別人的,開店需要辦理什麼手續?不知道有沒有相關的App,希望大家可以給點建議。


先培養自己的用戶思維。

經驗是葉,規律是根

有一個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絕大多數人在犯錯的第一時間是辯解和找各種理由?

比如,上班遲到了,就會說是因為堵車;當語言傷害到了別人,就會辯解說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還說你怎麼這麼小氣,我這麼說還不是為你好。

你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嗎?

按照經驗,我們就會覺得辯解是想逃避責任。但如果我說,你不用承擔任何責任,我也不怪你。這時,犯錯的人還是會辯解,說明這並不是本質原因。就像前兩天,我媽不小心把碗打碎了,沒有任何人怪她說她,她說是碗太滑的原因。

人在犯錯的時候第一反應為什麼是辯解而不是承認?我當時也不知道,但我不能容納這種模稜兩可的感覺。於是深入研究,發現其本質心理學上的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指的是當人的態度和行為出現不一致時,就會出現認知失調,從而導致內心緊張不安,人們就會找理由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本來不想遲到,這是態度,實際上遲到了,這是行為,找的理由就是堵車;本來不想把碗打碎,這是態度,實際上打碎了,這是行為,找的理由就是碗太滑。知道抽煙有害健康,這是態度,實際上抽煙了,這是行為,找的理由就是那麼多抽煙的人沒事,所以我也沒事。

所以,一個人辯解的本質原因是出現了認知失調,但又改變不了已經發生的事實,為了緩解內心不安的情緒,然後就會找理由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看出來了嗎,經驗和規律的差別?經驗可以有千萬條,規律就一個!

知道了規律的好處就是可以一通百通,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比如,如果以後我的孩子不小心犯錯了,想要辯解的時候,我就會告訴他每個人都會犯錯的,這並沒有什麼丟人的,而想要辯解是人的本能。但我們認識到了這一點,就要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然後想一想怎樣下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這纔是教給孩子對於錯誤的一個正確的態度。

如果沒認識到這個規律,要想承認自己的錯誤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那在我們餐飲經營過程中,有沒有規律可循呢?也是有的。

但我們現在絕大多數餐飲人,都是在憑藉經驗和感覺在辦事。比如,一家店生意好了,你問老闆生意是怎麼好的。很多時候他自己也說不上來,或者說他說的原因並不全面,甚至不是主要原因。

我一朋友在市區開了一家燜烤店,生意火爆。他總結這家店生意好的原因:品類紅利、健康、有價值感、味道好。然後信心滿滿地去高校外面開了一家,結果生意差得不行。

餐飲經營是一個系統而全面的工程,今天就先說說規律中的自我思維與用戶思維。

店鋪名

自我思維:老闆覺得不重要,起得很隨意或者自認為很有創意和個性,或者追求有寓意。比如像「驫驫老火鍋」、「面」等就很失敗。

用戶思維:店鋪名是用來被消費識別記憶和傳播的,怎樣提高認知效率,降低傳播成本纔是重點,所以需要簡單,好記,易於傳播。你看那些有名的品牌,是不是都很簡單好記,像「外婆家」「真功夫」「老鄉雞」等。

品類名

自我思維:很多老闆還在延續過去的思維定勢,可能對品類都沒有概念,我看到街頭仍然有很多餐廳招牌上的字是「xx飯店」,飯店到底賣的啥呢,中餐,粉,還是面?還是都有?還有的老闆對品類有概念,但是認知並不清晰,比如我看到一家賣甜點的,招牌上寫的是「xx新中式甜點」,新中式甜點是個啥?

消費者停留在一個門頭上的時間不會超過三秒,如果在他一眼掃過去的時候不知道裡面賣的是啥,那麼他就很難記得並選擇你。

用戶思維:品類表達清晰,能讓消費者一眼明白你賣的是啥。像「貴州牛肉米粉」,「喜家德蝦仁水餃」,「雲海餚汽鍋雞」等。

廣告語

自我思維:老闆認為很隨意,沒什麼價值,不寫或者隨便寫些不痛不癢的話。

用戶思維:廣告語是一家店的購買理由,是一個無聲的銷售員,消費者能通過廣告語知道你家的賣點特色等,從而降低決策成本,提高進店率。比如巴奴的「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纔是」,雲海餚的「不加一滴水,蒸汽凝結一鍋湯」,真功夫的「營養還是蒸的好」。

菜單

自我思維:老闆認為菜單就是消費者的一個點單工具。

用戶思維:考慮的就是怎樣設計和引導能提高消費者的點單效率,怎樣消費者點單才輕鬆而且滿意。所以會通過菜品圖片、文字描述、結構設計等,既提高顧客點單效率和滿意度,也能降低成本,減少食材浪費,從而提高利潤。

菜品

自我思維:老闆覺得自家菜品食材好,工藝好,但總覺得顧客是「傻子」,自家的好顧客感知不到。

用戶思維:不能被消費者感知的價值都是對資源的浪費。有個做湯鍋的老闆,用了一種很好的菌類,但是顧客反響並不好。一開始他也覺得顧客不識貨,後來自己和廚師團隊仔細找原因,才發現這種菌類煮出來的湯和其他菌類煮出來的湯口味差別並不明顯,只有他們作為專業的廚師能覺察出其細微差別,一般消費者根本覺察不出來,後來他就果斷把它撤掉了。不要去教育消費者,而是要順應消費者;如果你家菜品好,就要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

經營本質

自我思維:我開店就是為了賺錢的,所以生意不好了,就打折,搞各種促銷活動。可用可不用的材料就用,能節約成本。顧客結賬的時候一點零頭也不能抹,積少成多嘛。

用戶思維:餐飲的本質,也是商業的本質,是價值交換,所以轉換視角,怎樣才能給顧客提供差異化的價值纔是重中之重,而盈利是對提供價值的回報。所以,會在開店之初就明白自己的優勢所在,不會想著做所有人的生意,針對主要競爭對手,設計自己的價值,並在後續的經營過程中將價值放大,吸引更多的目標消費者,是一家獨特的有價值的店。

人最大的成長來自於思維的改變。毛主席說過,不懂軍事理論也能打勝仗,但是不能常打勝仗。古時候那些常勝將軍也是深刻地明白這個道理,先勝後戰,這也是《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做事之前先找方法,培養用戶思維,做正確的事。

END


如果不是無路可走 或者有家底有人帶著你玩套路 建議你不要入這行 餐飲業競爭很慘烈 70%的人都撐不過第一年 這是很殘酷的 甚至你沒有相關的經驗 連入門的途徑都沒摸到 在我看來 你和案板上那塊白花花的五花肉沒有區別 你從報培訓班 選店面 買設備 開業註冊 新店拉客活動 一路走下來 有無數把刀等著從你身上剮下一塊肉來 底層行業 無非就是兩種玩法 一種就是賣苦力 小作坊 啥事都親力親為 壓榨自己的時間精力換取一點餬口錢糧 一種是資本運營 壓榨其他生產者的勞動價值 前者又苦又累收益不穩定風險係數高 我烤了8年串串 現在覺得自己就是個廢人 啥都不會 8年青春都餵狗了 錢也沒存到 孩子也沒帶好 老婆老媽一起捆在這破店裡受罪 比黃牛還不如 後者的玩法要建立在資本運營上 我琢磨著你要有三五十萬啟動資金 不會在知乎上問這個問題了.... 我也沒錢玩運營..就不瞎評價了 反正感覺風險係數也不低 我兩個老表投資加盟了x舞x夫 xx茶 一個虧了20w半年跑路 一個虧了13w欠了手底下工人三個月工資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 我高中一定不會輟學 哪怕去技校學開一手挖掘機 都比現在烤串的我強


1.從小店做起

2.不要借錢做,有多少資金做多大生意,重點

3.培訓或加盟,費用看第二條,超過你自己資金範圍的就不要考慮了


可以看看我的文章


最好不要加盟,並且要慎重,畢竟創業和打工不一樣。


因為選擇匿名,我說的就放任天性一點。

我是職業做餐飲的,主要搞市場運營。

首先大兄弟你千萬別花錢去聽課,不值得。我就拿自己的案例說,在公司內部給各個項目的區域經理、店長做培訓的時候還會說一些實質性的問題。至於去外邊的小公司講課培訓,都是忽悠人的,自己就三套PPT換著用,內容我自己都覺得假大空(當然不能讓你們感覺出來),談談大趨勢,再說幾個實操案例(這個是真的),用大趨勢的角度回答提問的小問題。你告訴我誰能反駁,他們反駁不了,因為他們不是同級別的對手。不符合大趨勢你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聽完還讓你們覺得受益匪淺(特別是你這種沒接觸過餐飲的),其實都沒有用,聽再多你回去也不會操作,真正喫飯的本事兒你們出的那點錢我是不會去教的。

再者你千萬別想不開,從事餐飲這麼多年我副業也就是講講課,抽時間接一些餐廳案子,我自己都不會去開店,不是開不了,太費心不說還不一定有我工作掙得多,並且風險不低,在同行眼裡我也能勉強算是餐飲老司機了,開店回本週期不說能不能賺錢都不敢保證。

最後給你點建議,因為你沒有接觸過這個行業,先做點小餐飲、零食之類的試試水,投資小,做不成也傷不到本源,經過一段時間你體會到一些真東西,並且覺得自己能幹餐飲的時候,再去考慮加盟也不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