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理科生一枚。第一次思考這個問題是在學習了萬有引力與原子的構造之後。當時我對天體與原子驚人的相似性的成因的理解是:二者都符合一個相似的公式(Gm1m2/r2與kq1q2/r2)。然而,當我了解到雪花的「微觀」與「宏觀」又具有驚人的相似性,以及《烏合之眾》所指出的個人的無意識與群體的無意識的驚人的相似性時,我才發現我的理解的淺顯之處。以下是問題:

1.請問現有的哲學對該問題的解答是什麼?

2.我原本對該問題的解答:「微觀與宏觀都符合一個規律」是否正確?

3.請問分形幾何學對該問題的解答是什麼?(作為高中非競賽生的我啃不動分形。。)


謝邀。

1、 客觀物質世界作為一個整體,從宏觀到微觀不同層面都具有其共同性,但更有其差異性。至少無論是宇宙還是質子、中子、原子核都佔有空間,這是無論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都具有的共同性。

2、 題主在問題中提到萬有引力和庫侖力之間驚人的相似性,好像萬有引力可以解釋宏觀世界,庫侖力解釋微觀世界。其實用庫侖力來解釋原子模型是早期的物理學這樣做的,但後來發現無法解釋原子的穩定性。現在是用的波爾模型和量子力學。而且圍繞原子核旋轉的電子呈現的是電子云而不是像圍繞太陽旋轉的地球一樣是確定的軌道。

3、 關於分形,其最大的特徵就是它的自相似性,也就是說不論採用什麼樣大小的標度對它做測量時,其形不變。目前在對宇宙宏觀尺度進行測量時,發現宇宙中的空洞的平均直徑的分布具有其自相似性,所以可以通過研究宇宙空洞分布的自相似性來研究宇宙結構的分形性質。但是這裡請注意,我們在做測量時,總是對一個物體的形狀做測量,而不是對虛無做測量,而這裡是把利用實物分布來研究宇宙結構的方法到過來了。所以微觀和宏觀並非是簡單的縮影。而是共同和差異的對立統一。

G


謝邀。不僅是題主舉例的物理層面,已知的所有生物也都是擁有著同樣的本能,即生存與繁殖的。我們的世界很明顯是由簡至繁,層層堆疊演化的結果,自然會互有關聯。

正因為萬物有如此明顯的共性,所以很難認為世界的本質是一片混沌,規律與真理從何而來?要解答這個問題目前仍然超越人類的能力範圍,被限制在表象層面的精神只能通過推理與想像來解釋形而上的問題,那裡就是所謂神的領域。

先驅者柏拉圖是如此形容人類的處境的:

我們就等於是黑暗岩洞里的人,被牢固地綁住坐在那裡,連頭也不能轉動,什麼也看不見,只有賴於在背後燃著的火光,才能在對面的牆壁上看到在火光和這些人之間出現著的真實事物的一些影子。甚至於這些人互相看到的,每人所看到的自己也只是那壁上的陰影而已。

而在我們的背後燃燒著創造出光的,就是真理。

當然我認為到了今天,我們肯定是比兩千年前的祖先要自由地多了,只是離真正地轉過頭去還是有相當的距離。


大概學物理的都有這樣的直感吧。我也覺得是形態學的問題。保持關注,或會更新。我們所認識到的事物,包含其質料(元素/成分)與形態。質料經分析,是更底層的質料及其形態。歸根結底,都是形態。宏觀與微觀相似的,就是形態。各尺度出現相似形態,其根本原因,應當是數學。具體講,如果有兩個對象的某個方面的(物理)形態具有相似性,那麼分析其形態的產生原因或運行機理,所抽象出來的數學模型(的形態),必然也是相似的……甚至就是同一個數學模型。

……

我說的是群啊環啊理想啊同構啊這一類的東西。大概是這樣的感覺。但是具體怎樣呢我至今不懂。當年就學也懵逼,考也懵逼。到現在還是懵逼……雖然不是很懂,但總覺得很厲害的樣子……

謝邀!

混沌、分形、奇異引力等是非線性世界的現象同時也是本質和道。

混沌是世界的正常真實狀態,自組織性是潛在和必然的存在狀態。自組織性就可以用分形和奇異引力來描述。

分形的分數維度重複構建,構造了紛繁複雜的宇宙人生的萬事萬物。

中國的易經哲學認為,陰陽是基礎分形,陰陽分數維度重複構建,可以解釋大無其外小無其內宇宙人生的萬事萬物的狀態。在某一維度下,就完全分類為64種狀態(陰陽組合)。如果這一維度過於紛繁複雜,就大一維度看,還是完全分類為64種狀態(陰陽組合)。宇宙人生的萬事萬物不過如此。這是古人從圭土測日發現並演繹出來的。

從花菜、蕨菜等等,從微觀離子到銀河系,分形的多維度重複構建無處不在。

易經認為,世界是全息的,64卦就是宇宙人生的萬事萬物的映射。說微觀是宏觀的縮影是對的。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邀請我

可能是世界在形成時不想佔用太多資源去演算新的結構,就把之前用過的函數啊方法啊再用了一遍


如果是哲學問題這也只是古代哲學,大概到相對論發明和原子結構發現就打止了。這個問題現在變得意義不大了。古代人類為何依賴哲學,是因為缺乏工具。數學工具,物理學工具,化學工具,生物學工具。包括一些社會科學工具。那時候是人類僅存的工具就是肉體的五感和一個頭腦。所以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來。但是現在有了各種工具之後這個問題就不太應該提出來了。畢竟這些現象的回答有更完善和正確的回答了。其本身學科就足以回答這些感覺是在一些層次是成立的,但不是所有層次都成立。

微觀組成宏觀?


微觀不是宏觀的縮影。把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作類比,是人類認知有限情況下,研究微觀的拐杖而已。


當學到原子的結構時。。我在想,這不就是太陽系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