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和同事聊買房的問題,她的觀點是貸款能貸多久就貸多久,多付的利息遲早會被通脹和可預期的收入覆蓋。

為什麼很多人都認為以後得收入都會比現在的高,錢也會越來越不值錢。那麼這個究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還是因為當前社會都在高速發展給大家的錯覺,是否會在經濟停止的時候,會出現緊縮的情況?


當過聯儲主席嗎?當聯儲主席,要巧立名目,拉攏華爾街。他們同意印鈔了,美國人才能跟著同意。

印鈔之後,華爾街被稀釋的財富如數奉還,鐵鏽帶被稀釋的美刀三七分成

貨幣超發如何做到劫貧濟富??

www.zhihu.com圖標

以上只適用於美國等【】國家


這不就是某些經濟學派專場嗎。

其實原理非常簡單,資本主義內生性經濟危機是生產過剩。

生產過剩是有效需求不足導致的,需求不足生產過剩就是通貨緊縮。

為了規避通縮帶來的大蕭條,提高需求就行了。

怎麼提高需求?增加需求端的消費能力自然就增加了需求,說白了就是給錢。

但社會上錢都是私人的,不可能強制讓他們繳稅,就只能是額外印鈔。

印鈔就帶來通脹,也就是說人們並沒有真的增加收入,只是社會整體財富被稀釋了。

老百姓本來為了抵禦危機只想存錢度日,結果莫名其妙被通脹稀釋了財富。這就意味著只能被迫投資讓手中的錢增值避免通脹,或者把錢花點今朝有酒今朝醉。

這就是為什麼必然會通脹的原因,只要是私有制,政府只要是不想倒臺,就只能是寅喫卯糧用通脹刺激消費和投資。


當然這是產業資本主義時代的發展模式,通脹刺激總有極限,就是滯脹,之後就會進入金融資本主義時代。

因為生產過剩壓力下實體經濟是不可能賺到錢的,而通脹壓力同樣影響到企業收益。結果是實體經濟收益率也會跑不過通脹,就會迫使實體經濟資本析出流向虛擬金融經濟。

如果說產業資本主義時代金融還是以為產業資本提供資本為主,金融資本主義時代金融就可以脫離產業獨立生存,只需要把各種資產貨幣化放到金融市場上交易獲利即可。

此時產業空心化和轉移現象出現,正常情況下通貨緊縮基本不會再出現,進口商品帶來的是低通脹。

此時印鈔增發的貨幣為了獲利會全部流入資產交易中,反過來推高資產價格。此時的社會通脹是資產價格通脹製造的,並非商品通脹製造。

所以不管怎麼看,通脹是幾乎不可避免,除非資產價格暴跌。


錢是怎樣變得越來越不值錢的?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通貨膨脹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國近幾年的通脹率為3%~4%,我們姑且按每年3%來算算看:

一年後:10×(1-3%)=9.7兩年後:9.7×(1-3%)=9.4三年後:9.4×(1-3%)=9.12

四年後:9.12×(1-3%)=8.85

五年後:8.85×(1-3%)=8.58也就是說,在5年的時間裡,10萬元就會變成8.58萬元;再過5年,進一步縮水到7.37萬元,足足「蒸發」了2.63萬元。這裡體現的就是通貨膨脹的威力。

為什麼會有通貨膨脹?

假設一個社會裡有10萬人,每人擁有10元錢,那麼社會上就一共存在100萬元;

如果這個社會上存在100萬件商品,那麼相對應的,每件商品的價格就是1元錢;每個人都可以拿出自己的10塊錢來購買10件商品,人人平等,社會和諧公平。突然有一年,政府增加發行了100萬元貨幣,社會上的錢增加了1倍,同時商品數量不變;也就是說,社會上有100萬件商品和200萬元貨幣;這個時候,每件商品的價格就變成了2元錢;同樣的商品需要花更多錢去購買,人們的錢貶值了,這就是通貨膨脹的含義!

通貨膨脹對一般人弊大於利

要解釋清楚通貨膨脹的影響,就不得不提及CPI的概念。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消費者物價指數,是選取一籃子的消費品和勞務,以它們在消費者支出中的比重為權數來衡量的市場價格變動率,主要反映了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

翻譯成人話就是,CPI能夠用一些商品價格的變動率,反映整體的物價變化情況。

中國現行的CPI構成和權重如下,俗稱8大類:

  1. 食品——34%
  2.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14%
  3. 居住——13%
  4. 交通通訊——10%
  5. 醫療保健個人用品——10%
  6. 衣著——9%
  7. 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6%
  8. 煙酒及用品——4%

CPI中食品的權重最大,約佔1/3,所以在豬肉漲價的時候,你媽媽往往就會感到物價上漲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居住」大類裏並不包含房價!所以,當國內的房價猛漲時,同期的CPI並不會有同樣的漲幅。

因為按照官方的說法,購買商品房屬於投資行為,而不是消費行為,自然不能算到「消費者」物價指數的CPI裏咯(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到的物價上漲速度,比CPI發布的數據要更快)。

如何讓你的錢跑贏通貨膨脹

按照最傳統的方法,存銀行賺利息,還可行嗎?

嗯,現在的一年期定存利率約為1.75%(央行基準利率是1.5%,但一般商業銀行都在1.75%以上);

假設你今天拿出1萬元,定期存款1年,而這一年的實際通脹率在5%,那你第二年有多少錢呢?

本金+利息=10000×(1+1.75%)=100175(元)

但在減去通脹率後,只剩下了:實際購買力=10175×(1-5%)=9666(元)

綜上,按照這個時代的通脹率,如果你的錢不能每年以5%的收益率增長,就意味著每年都會虧損。更扎心的還在於:存得越多,虧得越多;放得越久,虧得越重。

既然不能放銀行,就只有學習投資理財,去配置你的資產了:股票+債券+保險,投資三件寶,越早學習運用越好。

千萬不要辛苦奮鬥5年,等到想買房的時候,才發現積累下的50萬縮水成了40萬。


以央行現在的貨幣投放速度,本該出現通脹,但由於工業產能過剩疊加消費市場萎靡,央行釋放的流動性只在金融體系空轉,推高資產價格,而不願流入工業生產或是消費市場,使得市場在貨幣寬鬆政策下還是無法掙脫通縮泥沼,但流動性實實在在已經釋放出來,只是堰塞在資產端,而不能為市場所感知、反饋。

理想狀態是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竭力維持的微通脹下,社會和生產大體平穩地熬過這段時期,重新進入經濟擴張週期,消費市場逐漸恢復活力,工業生產也開始獲利,此時堰塞在資產段的流動性就會流向實體市場謀利,推高商品價格,而央行也會通過提準加息,回收一部分流動性,與現階段的貨幣寬鬆政策,共同構成完整的逆週期調節。

噩夢狀態有兩種,一種是貨幣政策完全失效,流動性堰塞在資產端,消費市場大通縮,大量人員失業,貧富差距極速擴大,社會動蕩惡性事件頻出;另一種是資產端維持不住估值,在還未走出經濟收縮週期時就被流動性衝垮,大量貨幣湧入消費市場投機,使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但社會整體消費能力未能恢復,滯脹加資產被廉價收割,拉美化。

現在央行進行操作時有點進退維谷,既怕通縮又怕滯脹,既想要打壓資產價格過快上漲,好引導貨幣流向實體生產,又怕下手太狠,直接把資產估值打崩,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所以就會看到央行頻繁地通過MLF等金融工具,不斷維持市場微妙而脆弱的平衡。

結果就是現階段資產價格不許暴漲、不許暴跌,只能慢慢漲;商品價格決不許暴跌,漲價無所謂。


目前是滯脹 下來大蕭條 當然會通縮

如果想買房抗通脹的人就太搞笑了

去看看辛巴威和委內瑞拉的房子 保值不 抗通脹不

遲早被債務壓死 去看看阿里上的法拍房 還有銀行直供房 那麼便宜 咋個賣不動?

金融危機 次貸危機 聽說過嗎?借錢是還的 如果沒有了收入 拿啥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