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聽到過好幾次這個說法,不太理解是什麼原因。而且使用的鏈輪是有偶數齒,不知道和齒輪的區別是什麼?


沒聽說這個規定啊,不過有個規則是相嚙合的齒輪最好互質。那麼奇數齒輪互質的概率的確比偶數齒輪小一些,畢竟偶數齒輪相互嚙合必然有2這個公約數。

至於為什麼要互質,主要是考慮到齒輪加工誤差造成的磨損和衝擊的均勻性。

為便於理解,假設小齒輪和大齒輪分別是10齒和20齒,顯然這是不互質的齒數組合。那麼如果裝配時小齒輪的1號齒與大齒輪的1號齒相嚙合,那麼在今後的運行過程中,小齒輪1號齒永遠只會和大齒輪的1號以及11號齒嚙合,沒有機會嚙合到其他齒。如果小齒輪的1號齒有加工缺陷,那麼大齒輪的1號和11號齒容易受到衝擊和磨損,機器也會產生有規律的振動和脈動,長此以往這3個齒也會提早失效。

假設我們將大齒輪減小到19齒,此時齒數互質,同樣觀察小齒輪的1號齒,依次與其嚙合的大齒輪輪齒序號為1,11,2,12,3,13…可以看到整個齒輪副所有齒都有機會相互嚙合,這樣可以分散加工誤差帶來的磨損和傳動性能損失。

當然這也不是什麼不可打破的鐵律,只是一種推薦的設計準則。


不是沒有偶數齒輪,而是偶數設計會導致裝配完成後每對齒輪相對位置固定。不利於均勻磨合。


均勻磨損


應該是質數或者是沒有公約數的。不然捏合的時候會有幾個齒捏合的比別的齒多,造成磨損的不均勻。

我在b站上上傳過一個視頻講過這個問題,是齒輪箱振動分析的。


齒數是奇數是為了均勻的使每個齒參與捏合,不然就會出現磨損和受力不均勻的情況,帶來的後果就是震動,異響等等


只有質數,沒有奇數偶數。

互為質數,那麼齒數比不是整倍數,每個齒都有互相嚙合的機會,這樣磨合後,使用壽命更長。


齒輪有偶數齒的,前幾天剛選了德國Maedler的齒輪,偶數齒的很多,你可以去Maedler的網站上查。

倒是鏈輪 ,我印象中買來的成品鏈輪基本上是奇數齒的。


一般來說互嚙齒輪的齒數最好互為質數,這樣可以保證較小齒輪的某一個齒與較大齒輪的每一個齒的嚙合幾率幾乎相等,從而儘可能的保證每一個齒的磨損平均。所以通常情況下齒數為單數。

舉個例子。兩個齒輪,一個是16齒,一個32齒,那麼這兩個齒輪嚙合時會存在總是相同的某兩個齒嚙合,這樣齒上就總是某個點受力,很容易疲勞斷裂。奇數最好是質數齒的話,兩個齒嚙合後一次,很長的周期這兩齒都會錯位開,使用壽命會長一些。所以設計齒輪最好有奇數齒,最好不要讓兩個齒輪齒數剛好成倍

我在查這個問題的時候同時看到幾個提問的,另幾個的答案蠻讓人信服的我就搬運一下。


不知道你說的是那種齒輪,在什麼情況下。對於一般的齒輪和一般的情況並沒聽過這種說法,上圖是sw自帶國標斜齒輪的齒數調整表,它可以取大於等於10的連續正整數(10齒已經很難生產,小於10則要為了避免切根而把齒根挖掉太多,容易斷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