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那麼現代哲學之父應該是第一個提倡實驗實證的羅吉爾培根。如果說因為笛卡爾第一個提出了自我意識的概念,那……我還真沒法反駁,但是自我意識是否是現代的核心呢?


不懂哲學,不過題主既然提到近代科學,就稍微說兩句。

近代科學意義上的經驗主義和實驗傳統是由弗朗西斯·培根開啟,並且在之後由數代科學家逐步完善的(比如波義爾提倡的實驗綱領)。無論羅傑·培根寫過多少以現代人的眼光看足夠「現代」的觀點,他的觀點對近代科學發展都沒有實質性的影響。原因很簡單,羅傑·培根對於16、17世紀的人來說太古老了。

而且經驗主義和實驗傳統並不是近代科學發展的唯一主幹。即使不舉更加複雜的例子,我們可以輕易發現,這種方法論並不能指導數學的發展。近代科學的另一條脈絡仍然強調對於事物本質和內在規律的思考和研究,因為觀察和實驗結果並不能直接產生對於內在規律的認識。笛卡爾則是這種思想在17世紀的重要人物和象徵之一(這並不是說笛卡爾排斥實驗方法)。這種思想粗略的說可以視為柏拉圖主義在16世紀之後的復興,和經驗主義相比原創性可能弱一些,但這種思想和經驗主義的相互衝突和融合是近代科學核心問題之一(牛頓通常被視為集兩者之大成者,但牛頓的作品依然保留了內在的緊張關係)。

所以不論笛卡爾在哲學上的其他成就,僅論他在科學領域的思想和研究成果,也當得起近代科學的奠基者。


首先是笛卡爾對形而上學的貢獻,理性的範式,一種現代理性,懷疑、理解、純粹與確定性,真正達到拒斥神秘、信仰和複雜的地步。方法論上的巨大創新,使得哲學思考從本體論轉向認識論。對本體只能懸置,形而上被重新架構,這種形而上學成為了一種普遍共識。

我們對科學的理解,並非來自科學本身。信任作為一種知識的科學,我們需要理解知識如何可能,而這依賴於有範式的理性。

其次是笛卡爾哲學的內容本身,「我思故我在」,思考所肯定而依賴的存在是思維本身的延伸,絕對確定存在的只有自我,一個懷疑者思考者。

公眾領域,內容、本質或者真理都是不絕對確定的了,在討論思考之中,變成了主義、意見、知識、感覺經驗、意志、信仰或觀點。而我們仍然可以獲得絕對的確定作為依據。

這種體系下,不存在純粹的信任,基於理解的確定性是「信任」不可缺失的補充,注重證據、論證過程、可能性而非結論。

甚至,這是思想的範式,現代思想,這是現代性是開端而不僅僅是現代哲學。

這樣的理性是現代思想者不可缺失的,也是我們相對於之前的人們最大的優勢,是人本主義、人道主義、自由主義等的基礎。個人存在作為主體被放在了自己形而上的中心,而不是邏各斯或者什麼理念。

人類傑出者在這種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共識,是文明啟蒙、覺醒的開始。

哲學從這裡明顯的開始區別於之前。


我們該用什麼方法才能得出可靠的、經得住懷疑的結論呢?


笛卡爾從幾何學中找到了靈感。


笛卡爾時代的幾何學,也就是我們一般人學的幾何,是歐氏幾何,源自歐幾里得撰寫的《幾何原本》的前六卷。


歐氏幾何是什麼東西呢?


它一共有五條公設和五個公理。這些都是歐幾里得硬性規定的。然後他的整個幾何世界,所有的定理,都是從這幾條公設和公理中演繹推理出來的。


我覺得,咱們普通人只要一學歐氏幾何,肯定都匍匐在地上把它當成神了。


您先看看它的五個公理和前四個公設,不用細看,掃一眼就行:


公理一:等於同量的量彼此相等。


公理二:等量加等量,其和相等。


公理三:等量減等量,其差相等。

公理四:彼此能重合的物體是全等的。


公理五:整體大於部分。


公設一:任意一點到另外任意一點可以畫直線。


公設二:一條有限線段可以繼續延長。


公設三:以任意點為心及任意的距離可以畫圓。


公設四:凡直角都彼此相等。


感覺到了嗎,這些公理和公設都超級簡單,全都是小學課堂上一句話就可以帶過的知識。大部分在我們看來就跟廢話一樣,都想不出,寫出這些來能有什麼用。


然而,就是這麼區區幾句話,竟然能一路推理推理,寫出厚厚的前六卷《幾何原本》來,內容能夠涵蓋世間所有的平面幾何知識。幾何世界千變萬化,大自然中的幾何圖形更是無窮無盡,都逃不過上面這簡單的幾句話。


這能不讓人膜拜嗎?


但這還不是最牛的。

咱們來看看剩下的第五公設。


內容是:若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相交,並且在同一邊的內角之和小於兩個直角,則這兩條直線在這一邊必定相交。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

林欣浩

讀客出版社

¥10.21 會員免費


我思是個很有情緒衝擊感的隱喻,代表著法國人追求的高程度掙脫感的情緒化的自由。而自由既是近現代對中世紀的掙脫,也是科學時代對前科學時代的掙脫,科學帶給人們的首先是自由。法國人這種高程度掙脫感的自由隱喻,直接給予了主體前所未有的一種尊嚴,哲學在這種人性尊嚴的空前提高的前提下才更稱得上是思考之學。

我思的重點不在思,而是我的私人體驗感-用疑來掙脫信的自由感-由自由的不確定來對我在進行確定的戲劇化感。是個詩化特效很好的隱喻。哲學的認識論轉向固然不是笛卡爾一人的功勞,但即使不說這個思路誰最早提出,就說這種對主體自由尊嚴的戲劇化隱喻效果,就能讓參與了認識論轉向的哲學研究者們非常願意將笛卡爾的我思認同為認識論轉向的起點。這是一個象徵,代表了認識論轉向的基本精神:自由。也就是說,不管客觀上是不是起點,主觀上人們都非常願望將這作為起點。

笛卡爾憑什麼被稱為現代哲學的開端?

現代的核心是什麼?如果說科學是現代的核心,那麼現代哲學之父應該是第一個提倡實驗實證的羅吉爾培根。如果說因為笛卡爾第一個提出了自我意識的概念,那……我還真沒法反駁,但是自我意識是否是現代的核心呢?

笛卡爾被稱為現代哲學的開端,最關鍵的原因在於,笛卡爾的哲學是「現代性」(modernity)在哲學領域的開端。所謂的現代性,代表著現代世界所特有的精神氣質,如自我意識、對超驗(transcendence)的懷疑、人為自然立法的信念等等。對科學的崇拜固然是現代世界的典型特徵之一,但與其聲稱科學就是現代的核心,不如說科學是現代性的衍生品之一。

哲學以追求普遍真理為己任。寬泛而言,前現代的哲學,無論是以柏拉圖為代表的古典哲學,還是後來的基督教,都認為真理是先驗的、客觀存在的。與之相對,在現代哲學看來,任何的真理都需要經過普遍懷疑的檢驗才可能稱之為真理。換句話說,現代哲學認為,沒有任何東西是可以視為「自然而然」加以接受的,也即沒有什麼是可以take for granted的。既然要有普遍懷疑,就必然要強調自我意識的重要性。如果人以自我意識所導出的普遍懷疑作為判斷真理的標準,那麼從邏輯上說,進一步的結論就必然是,人的自我意識本身成為了標準。由此,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真理不再被視為客觀存在於人的意識之外的,而是由人的自我意識來判定。在現代哲學看來,真正的主體或本原(ousia)並不像柏拉圖認為的那樣是客觀存在的「樣式」/「理念」(eidos),也並非如基督教認為的那樣是上帝。真正的主體就是自我意識,所謂的本原不過是人的自我意識的表象。在此基礎上,一切永恆的真理,乃至一切超驗的政治和道德秩序,都失去了其根基。

公允地說,笛卡爾並沒有徹底完成上文所說的全部工作。在《第一哲學沉思集》中,笛卡爾仍然試圖用普遍懷疑來證明上帝的存在。因而,他雖然運用了普遍懷疑,但沒有真正實現對超驗秩序的摧毀。然而,笛卡爾的普遍懷疑是現代性工程全部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自笛卡爾以降,直到黑格爾集大成的工作,哲學家們用了兩三百年的時間,終於在哲學領域完成了笛卡爾所開啟的現代性工程。即便這一哲學領域的現代性工程在尼采之後的哲學家那裡受到了強烈的質疑,但即便是尼采之後的哲學,其所做的工作其實仍然是以現代哲學為地基而展開的。

用西方哲學史上著名的太陽喻來做一個總結,可以清楚地看到笛卡爾所開創的現代哲學與不同形態的前現代哲學之間的根本區別所在:

(1)以柏拉圖為代表的古希臘哲學:本原和至善的東西是太陽,太陽超越於人和人所在的世界,照亮了人的心靈,人才可以去認識這個世界。

(2)以奧古斯丁為代表的基督教哲學:上帝創造了世界,並給人以恩典,人才可以去認識這個世界。這套模式在整體結構上和(1)非常相似,只不過用上帝替代了太陽/eidos。

(3)以笛卡爾為代表的現代哲學:對外在的、獨立的、客觀的本原產生懷疑,認為心靈才是真正的本原。心靈本身就有natural light,心靈本身就能發光,就是真理。(笛卡爾沒有完成現代哲學的全部工作,但為之奠基)

(4)尼采之後的哲學:本原是人虛構出來的東西,也即所謂權力意志的創造,用來在變動不居的世界中為人提供虛假的安全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