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人向華曾說:「每個讀者都能從好繪本里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那麼,當你陪孩子一起讀繪本時,你收穫了什麼?


首先,你覺得什麼是繪本?是圖畫還是文字?我覺得是圖文兩者都有,比例不同而已。既然是圖文就有不同的作用。

你看圖片或者圖畫嗎?比如去美術館看展覽圖片,看網上的美圖之類的。圖片有明顯的年齡界限嗎?顯然沒有。只要眼睛看得見,有正常感知,就能看圖片。繪本也一樣啊。一圖解千言。有些文字不能夠準確描述的,轉瞬即逝的感覺用圖片表達起來是立體的,生動的,它能夠跨越語言、文字、種族、宗教、文化的限制和隔閡,直接傳達給你。你覺得看繪本沒有這個效果嗎?如果沒有,只能說沒用心看。幾米的繪本,蔡志忠的繪本,哪個看了不讓你感動?

其次,關於文字,你有嘗試給小朋友講過什麼是死亡,友誼這樣的話題嗎?你覺得能講清楚嗎?如果被十萬個為什麼問倒怎麼辦?一本《獾的禮物》用簡短的故事就講清楚了。這個就是繪本的作用啊。你巴拉巴拉講半天,小朋友不見得懂,人家用十句話就講完了。而且講的大人都覺得感動,這就是繪本特有的功能。

同樣你讀詩歌嗎?一首《送別》,幾十個字,放在繪本里,朗朗上口,小朋友不用很多時間就記住了。你作為大人是不是想起來也覺得很有畫面呢?

所以,繪本不僅僅適合小朋友讀,也適合大人讀。它用圖文傳遞感情,直接豐富立體,簡短,精粹,給人啟發。

如果思想是一片空地,你願意用什麼來滋養它呢?

作為讀者,你是不是能夠理解作者在圖片里傳達的深意和啟發?

作為編輯,你是不是能夠從繪本里學到如何用幾句話幾十個字來講一個動人的故事?

你用的角度決定你能看到的內容。


很多人覺得繪本就是給孩子看的書,其實並不是這樣。繪本只是書的一種類型,認為繪本都是給孩子看的書,是個很大的誤解,有很多繪本就是給大人看的。大人從中獲得新的思考。

看孩子的繪本,成人會越來越有一顆童心,也能充分地接近孩子的心。所以,成人看孩子的繪本,可能比孩子更能得到成長和滋養!

孩子的繪本並不膚淺,還很有深度。和孩子一起看繪本,還會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享受親子幸福時光。

我陪孩子看繪本的時候,有時候還會被一些繪本故事感動的哭了,比如我最喜歡的一本繪本《我的爸爸叫焦尼》。講述的是一個非常溫馨感人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狄姆是一個離異家庭的孩子,他不能經常見到爸爸焦尼,然而只要能和爸爸在一起每一分鐘都是快樂的。他告訴熱狗店的阿姨、電影院的伯伯、披薩店的鄰居,告訴所有人他身邊站的就是他爸爸。他為爸爸自豪,當電車走遠,他期待著下一次和爸爸見面的時間。

繪本的封面,一對父子手牽著手,一個抬頭,一個低頭,四目相對,相似的模樣,微笑也一樣,這樣溫馨的場面不用多,只是一眼,就會深深地打動你——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

沒有悲傷也沒有眼淚。也許,生活不能事事如意時時順心。也許,在希望和實現希望之間,總會有阻滯。只要擁有愛只要沉著不退縮,就會有勇氣、有力量、有安全感。

沒有埋怨也沒有責備。什麼是親情?親情是敏感、理解、關愛與支持。婚姻雖然破裂,但摯愛親情永遠無法割斷。家庭雖然破碎,但每個人都需要維護自尊、自信和對未來的信念。

這本繪本還讓我想起我的爸爸,小時候爸爸為了養家,經常要外出打工,每次回來都要給我帶小禮物,還會偷偷帶我去吃媽媽不允許吃的東西,有爸爸陪伴的我是最幸福的。想起來這段快樂的童年,又想想遠嫁的我,不能像小時候他照顧我一樣去照顧他,我就哭了。真的是年齡越大內心越敏感。

當然,類似這種繪本還有很多,繪本是適合0-99歲的讀物。有的繪本會給你帶來平靜,有的會成為你和孩子溝通的橋樑。和孩子一起讀繪本時,也是我們最愉快的親子時光。

所以說繪不但是給孩子看的,更是給大人讀的,而且必須是大人先讀懂。繪本讓大人更懂孩子,讓孩子更懂自己,你懂的!


這幾天對繪本感觸頗深。

因為我通過給我家番茄讀繪本終於搞明白了「土星5號」和「阿波羅11」的關係。

我對航天知識的興趣不大,以前只知道個「阿波羅11」還有那句「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再多了就不知道、不明白了,這麼個火箭哪部份是「土星5號」,哪部份是「阿波羅11」,怎麼又有「鷹」號小飛船,「哥倫比亞號」又是咋回事兒……

剛開始給番茄讀《登月》繪本的時候我還是模模糊糊,仔細的把文字和配圖看了一遍之後,我終於搞清楚了!

凱迪克大獎繪本-登月,美國五位宇航員傾力推薦京東去購買?

這不僅僅是繪本可以帶給我知識,最重要的是可以讓我靜心思考。

要說時間管理,沒有娃之前,休閑時間一大把,隨便拿出幾分鐘就能知道這些航天知識,但是我沒有那份耐心和探求的心情。

有了娃之後呢,每天時間比銀行卡餘額還緊巴,但我卻練就了許多技能,說來不僅僅是有娃後的迫切需求,也是因為我能靜下心來去學習和延展自己。

尤其是看繪本的時候,是一天中難得的遠離電子產品的時光,有時候番茄問我一些童言童語的有趣話題也讓我回想起自己小時候。

閱讀繪本於我來說不僅是個人知識和育兒能力的延展,也是時間的延展,就好像每天這部分時光是獨立於24小時之外的。


當家長在讀繪本時,應該在讀的過程中,對自己既有的一些觀念、想法產生疑問,之後再去思考,重新審視我們周圍的東西,重新審視我們的價值觀,找到新的東西,得到新的成長,才是讀繪本最大的意義。

很多人覺得繪本就是給孩子看的書,其實並不是這樣。繪本只是書的一種類型,認為繪本都是給孩子看的書,是個很大的誤解,有很多繪本就是給大人看的。大人從中獲得新的思考。

其實,成人的「內核」也是孩子。但是「兒童內核」的外面還附著著很多東西,包括知識、能力、常識,也包括一些成見或者世俗的東西。如果成人能像孩子一樣去讀這部分的繪本的話,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外圍一圈的部分可以扔掉了,又變成了只有純真部分的孩子!

看孩子的繪本,成人會越來越有一顆童心,也能充分地接近孩子的心。所以,成人看孩子的繪本,可能比孩子更能得到成長和滋養!子的繪本並不膚淺,還很有深度。

和孩子一起看繪本,還會增進親子之間的關係,享受親子幸福時光。


我來推介一本帶有禪意的《石頭湯》,仔細想想,它其實還是一本產品經理和運營大師的指導書。

你要細細品味一下,其實,知乎這個平台本身,似乎也是運用了這種思考方式。看官請看:

話說,有三個和尚,阿福、阿祿和阿壽,走在一條路上。他們一路聊著鬍鬚、太陽的顏色,還有布施。

「什麼使人幸福,阿壽?」最年輕的阿福問。

阿壽年紀最大,也最有智慧。他說:「我們去找找看。」

一陣鐘聲把他們的目光引向山下,那裡有一個村莊。他們站得太高,還看不清楚。他們不知道這個村莊曾飽經苦難,饑荒、洪水和戰爭讓村民們身心疲憊。村民們不相信陌生人,甚至會懷疑自己的鄰居。

村民們辛勤勞作,但從來只顧自己。村裡有一個農夫、一個茶商、一個秀才,一個女裁縫、一個郎中、一個木匠……還有其他很多人。可他們間相互很少來往。

當和尚們走到山腳下時,村民們早已躲進家中。沒有人到門前來迎接。一看到和尚們走進村莊,村民們又緊緊地關上了窗。

和尚們去敲第一家的門。沒有人回答。接著,房裡的燈滅了。

他們又去敲第二家的門,結果還是一樣。

就這樣,一家挨一家,一戶又一戶。

「這些人不知道什麼是幸福。」和尚們說。

「可是今天,」阿壽說道,他的臉龐像月亮一樣皎潔,「我們要讓他們看看我們怎麼煮石頭湯。」

(看見沒有,發現隱藏的需求、用戶以及痛點,迅速找到產品解決方案。而且成本超低——一口小鐵鍋,撿來些樹枝,幾塊石頭。)

一個小女孩一直在看著他們,她勇敢地走上前,問道:「你們在幹什麼?」

「我們在撿柴火。」阿祿說。

「我們在生火。」阿福說。

「我們在煮石頭湯。我們需要三塊又圓又滑的石頭。」阿壽說。

好奇心驅使,第一個用戶來了。我的偶像俞軍說:「好的產品經理需要洞悉人性。」並且,「體驗變得越來越重要」。

小女孩幫和尚們在院子里找石頭。他們找到三個正好合適的石頭,然後把它們放進水裡去煮。

「這些石頭可以煮出極其美味的湯,」阿壽說,「可是這麼小的鍋,恐怕煮不出很多。」

「我媽媽有一口更大的鍋。」小女孩說。

要善於借力,運用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於是,小女孩成了他們第一個天使投資人。

「小女孩跑回家。當她要拿鍋的時候,媽媽問她要做什麼。

「那三個陌生人要用石頭煮湯,」她說,「他們需要我們家的大鍋。」

「嗯,」小女孩的媽媽說,「石頭滿地都是,我倒想學學怎麼用石頭來煮湯。」

看到沒,製造話題,產生裂變效應,帶來流量。

和尚們撥了撥柴火,一時炊煙裊裊。左鄰右舍紛紛探出頭來。那堆火,那口大鍋,支在村裡的正當中,真是稀奇古怪!

村裡人一個接一個走出家門,想看看石頭湯到底怎麼煮。

「當然啦,煮傳統風味的石頭湯,加點兒鹽和胡椒粉,味道會更香。」阿福說。

「不錯,」阿祿一邊在巨大的鍋里攪著水和石頭,一邊說,「可是我們沒帶……」

「我家有鹽和胡椒粉!」秀才說,他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充滿了好奇。一轉眼他就不見了,回來時拿著鹽和胡椒粉,還有一點別的調料。

另一個投資人加入。

阿壽嘗了嘗。「上次我們煮這麼大、這種顏色的石頭時,還放了些胡蘿蔔,那湯可真甜。」

「胡蘿蔔?」站在後排的一個婦人說,「我家可能有!不過只有幾根。」她轉身就跑,回來時捧著許多胡蘿蔔,多得都快抱不住了。她把胡蘿蔔倒進大鍋。

(第三個投資人加入。)

再後來,洋蔥,新鮮的蘑菇,豌豆莢和捲心菜……就這樣,湯里的料越來越豐富,湯聞起來也越來越香。

湯終於煮好了。村民們聚在一起。他們拿著米飯和饅頭,拿來桂圓和甜餅;他們端來了香茶,點亮了燈籠。

大家坐下來一起吃。他們已經很久沒有在一起歡宴了,甚至沒人記得,以前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歡宴。

要深刻理解產品本身,看到產品的背後,洞悉人性,樹立「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價值觀。

宴會結束後,他們又說故事、又唱歌,一直鬧到深夜。然後,他們敞開家門,爭著把和尚請到自己家,給他們住非常舒適的房間。

回顧一下,知乎的發展,是不是也大致經歷了這麼一個過程?哈哈,戲言,慎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