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裏有這樣一段話:「在牛頓時代,一個受教育的人至少可能在梗概上掌握整個人類知識。但從那以後,科學發展的節奏使之不再可能。」

現在,知識越來越多,科學越來越複雜,一個人一生也未必能弄懂科學中的一個領域。這種現象歸根到底是由於人類認知能力有限,而認知能力的提高速度遠遠小於科學的發展速度。科學最終是否會變得「不可理解」?

人類如何應對越來越龐大複雜的科學體系,科學的發展是否會因此減慢甚至停止發展?


謝邀,誠答,看到幾位答主的回答,都默許了「知識越來越多,所以學習內容就越來越多」這個基礎概念,然而是這樣麼?

實則不然,國富論裏已經很直白的說到了這點,近代人類的財富(文明)爆發是基於「分工協作」,你不需要學會所有知識,只要學會一部分,然後與他人協作,即可實現財富(文明)的創造。

所以,可以展望的發展模式,是學校的學科分類繼續細化,而不是學生學的知識越來越多。


以前看科幻時候看到一段話,大意是隨著知識爆炸,學科研究的不斷深入,後來者必須花越來越多的時間先學習已有的知識然後才能繼續深入研究創造,待到人類終其一生都無法掌握繼續深入研究所需要的知識時,科技發展就到極限了。

當時看看覺得很有道理,現在覺得這個論斷的基礎是人類的學習能力基本是不變或是隻有緩慢增長的。但是看看現在的小學生,和我當年上小學時候相比,學習掌握的新東西多得多了。未來呢?說不定等到某一天人腦可以和電腦聯機了,直接把電腦裏的知識傳輸到大腦裏,到時候人類學習能力將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科技發展應該更加突飛猛進。
計算機、人工智慧、自動化、存儲技術就是人類延伸的大腦。

人類的認知水平沒有極限,因為人類的認知能力主要依靠的是集體智慧。同樣,科學發展也不會停滯不前,因為科學發展主要依靠的也是集體智慧。任何方向上都有很多人學習、很多人研究。相對集體而言,每個人只要掌握少量知識就可以了。很多人都注意到了知識爆炸,但沒注意到集體智慧也在爆炸。不難發現,集體智慧水平的爆炸式增長足可以應對知識的爆炸式增長。

目前,人類的集體智慧包含了計算機、互聯網和人所形成的整體能力。隨著人口增加、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工智慧的進步,人類的集體認知能力將越來越強大。如今,人類社會已經形成了全球腦,具有全球規模的認知能力。未來,這種能力還會繼續加速發展。相對而言,個體的學習效率、知識量和學術高度都不是決定性因素,不會阻礙集體智慧的發展,也不會阻礙全球腦的進步。

憑藉集體智慧,無論人類知識的圓圈範圍怎樣擴大,都有人觸及邊緣。所謂的站在巨人肩膀上,實質上是後人的集體智慧站在前人的集體智慧上,這個過程輕而易舉,不需要考慮個人智力的侷限性。所以說,科學發展不會停滯不前,不僅如此,還會繼續加速發展。

另外,發現新知識的過程也是通過集體智慧來完成的,一個人不需要學完一個學科的所有知識。

全球腦(global brain),是正在湧現的以地球為基礎,數量巨大的擁有發達大腦和創造力的所有人類個體,他們藉助於各種信息處理工具,通過各種通信方式,彼此之間相互作用,結合成的具有神經系統特徵的自組織巨型網路。該網路具有比人腦更高級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創造力。它所表現的智能,就是地球智能。或者,為了讓大多數人更容易接受和傳播全球腦思想,我們可以將它概括為:地球是一個腦,每個人是一個神經元。

摘自《全球腦 - 楊友三》

參見:

地球演化中有哪些超乎人想像的現象? - 楊友三的回答


有辦法的。大腦不是遠遠未被開放完全麼。外部記憶存儲,或者導入,才能根本解決。但有可能麼?

很長一段時期內,都是個人選擇某個方面學習鑽研吧。


是的。除非信息檢索能力和信息壓縮能力更進一步。或者說,知識的結構必須更加簡潔,模塊更加概括。缺點是細節被封存起來。但如果不同層次模塊具有結構上的相似性,信息量的增加並不會太大。計算機大概指明瞭方向。靠更多的個體去研究不斷細化的領域是絕望的。為什麼我總想起這句話:以有崖逐無涯,殆矣。知識(典型的例子是數學)有沒可能是有限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