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難出貴子,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但是寒門也不能因此輕易認輸。

自媒體發達的時代,很容易被動接觸各種信息,相信你一定看過各種關於階級固化、寒門難出貴子的文章,是不是看的越多越發認同?或者說剛開始不認同後來看的多了也不敢不認同了?其實這是一種跟風,一種長期的心理暗示積累,一種看似充滿道理其實沒什麼用的觀點和言論。

這類文章少看,這類言論少聽

年輕人思辨能力差,很容易被資訊誘導。

所有的這類文字都在隱形傳達一個信號:家庭因素無形中決定了你的高度,家境不好的再怎麼努力也用處不大。不知道家境不好的孩子看了有什麼感受,頹喪無助的情緒占絕大多數吧,感覺上升之路被堵死了,社會已經鐵板一塊了,努力意義很小了。

如果你是階級固化的受益者,看看還行,起碼能給自己一些優越感,不要小看這種無聊的優越感,很多人沒了它就會吃不好睡不香走路都沒勁。

如果你是階級固化的受害者,你說看這玩意有什麼用,除了助長消極情緒還能幹嗎?許多人就是這種文字看多了心態變得很灰暗,情緒變得很頹廢,整個人負能量爆棚:別人的成功都是家庭優越父母給力,別人的失敗都是能力不行,自己的失敗都是環境家庭條件差父母層次低。別人考個公務員,他說都是靠關係,別人考上好大學,他說都是父母出錢上課外輔導班的結果,你說啥到他嘴裡都是負能量……最後混到狗都嫌,這類人不僅網上就是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反正我是能不打交道就不打。

這是事實存在,你這不是掩耳盜鈴嘛?

這也是很多人的觀點,確實是事實存在,我也承認,但事情絕不是你想的這麼簡單。

首先,因為自媒體時代的信息泛濫,很容易造成誇大和扭曲。

其實階級固化、寒門難出貴子這種論調一點也不新鮮,從大禹禪讓兒子就開始了,也一直沒變過,但是任何時候社會也沒有鐵板一塊,底層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軍功、科舉、高考、招工,各種改革給了很多機會,就看你能不能抓住,就說改革開放恢復高考以來,多少人通過參軍、考大學、進城務工翻了身,甚至階級逆襲。自己沒做到說明意識、運氣和能力不夠,反過來吹捧階級固化、寒門難出貴子不覺得可笑嗎?

有句好話說的好,拼不了爹,就只能拚命。你倒好,拼不了爹,連拼體力拚勤快都不願意,還好意思勸導別人說階級固化、寒門難出貴子。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了,甚至國外、美國、歐洲也是這種現象,但是只要你足夠努力還是有機會翻身的,就怕你一開始就放棄了。

典型的認知誤區

關於這種觀點也存在典型的認知誤區,在大量垃圾信息的洗腦下思維和眼光變得窄如門縫。比如覺得一定是去北上廣深,一定考取清北華五人,一定要成為大款大官,一定要走上人生巔峰迎娶章澤天才算是打破階級固化、寒門出了貴子。

這也是典型的學生思維,把社會看成看一條線,要麼人生巔峰要麼社會底層,忽視了占人口大多數的普通群體。其實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講,尤其是家境不好的農民子弟,通過參軍考大學進城務工有了不錯的工作、穩定的收入,努力好多年買了房,讓下一代受到更好的教育,就算是打破階級固化、寒門出了貴子,這種情況不要太多,每個人都能說出很多案例。

有人說這不是普通人嗎,是普通人,大部分終其一生也只是普通人,但只要比過去過的好很多就算是逆襲了,這個標準主要不在於現在的狀態,而在於和過去狀態的比較。

高考是分水嶺

現在通過參軍、招工改變自己的機會越來越少,高考成為打破階級固化、寒門難貴子的最大機遇。可是每當有農村家庭的孩子考上清北,總有人酸甚至潑冷水,說沒用的呀,階級固化、寒門難出貴子,學兩個時髦詞語看把你嘚瑟的不知道咋顯擺好了,毛都沒長齊把自己整得跟看透社會似得。

大多數清北復交名校學生確實家庭比較好,那不是還有一大批學生家庭不好嘛,絕對數量也不小了,縣中考上名校的還是普通家庭占多數。除了清北復交,還有浙南科同航開武等名校呢,差距有,並不是特別大。何況國家推出了各種專項計劃,農村學生讀名校的機會增加了很多。

人可以認命,但不可以信命

認命是努力過後仍然不如意,但起碼不會後悔了,信命則是一開始就放棄努力了。不要老想著寒門能不能出貴子,起碼你的努力能帶給你一個比較好的平台,可以有機會和好的家庭的孩子一起奮鬥。既然你無法改變家庭的劣勢,那就只能把自身優勢發揮到最大了。

努力的人不會抱怨,不努力的人沒資格抱怨。命乃弱者借口,運是強者謙辭,越努力越幸運,比你強的人也比你更努力,你還有什麼理由腆著臉說什麼階級固化、寒門難出貴子。努力過後你也許會發現,這世界還挺好的,起碼沒那麼糟。

如何看待階級固化、寒門難出貴子等言論??

mp.weixin.qq.com


八十年前我的爺爺和你的爺爺都是種地的農民 有一天日本打來了,你的爺爺為了一家老小的安危 在我軍的掩護下轉移了 我的爺爺為了更多的人不再受侵略者的欺侮,安頓好一家老小後舍他們而去參軍了.二十年後 你的父親心存感激地種著國家打地主分下的田地,過著三世同堂的安逸小日子;我的父親作為革命烈士的遺孤在國家的培養下成了一縣之長,開始了他清苦的政治生涯.又是三十年後你在家裡種著自己的地 利用農閑時節在外面辛苦的打著一份工 因為你發誓要讓自己的孩子過的更好 不要像自己一樣為生活而累;而我因為父親的關係早已在商海打造了一片天地 同樣是一份讓孩子過的更好的拳拳為父之心 孩子送去國外讀書 享受著世界頂級的教育資源 至此不難理解若干年後的今天你的孩子在你的辛勤付出下成了一名公司職員 每天為了房貸 車貸 油鹽醬醋疲於工作 期待著升職加薪,我的孩子作為海歸博士在自家公司直接任高管 每天為了公司業績 社會責任也在忙碌 只是希望家族榮譽不要在自己手中沒落,你認為不公平的只是這個社會的表象 我認為公平的是這個世界的本質 一切存在的即是合理化的 果報皆有緣因 你執著的是我比你並不缺少能力 唯一造成我們社會地位天壤之別的只是我們的背景不同,更可悲的是我們的後代還有世世代代繼續承受這樣的結果,這正是社會的不公平啊!我只想告訴你這不公平的社會表象下正是它在維繫著的公平本質 ,舉個例子來說明 我們中國人的智慧會比德國人差嗎?可是事實上我們就是造不出和人家能媲美的汽車,並且這種差距不會因為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而消失,而更可悲的是這種距離會世世代代一直延續,難道就因為如此我們要抱怨這個世界看不到我們的努力而去青睞一個有著雄厚背景的工業王國 抱怨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嗎?如果這個世界按照你所畏的公平逆轉他的表象 讓一個六十年工業起步史的國家只是因為自己的努力而製造了一台能和擁有一百五十年工業沉澱背景王國相匹敵的汽車 那麼這樣的世界就是公平的嗎?關鍵是你在努力 我也沒閑著啊。可是回過頭來想想我們的努力真的就沒有被這個世界看到嗎?我們的汽車不是越造越好嗎?你的努力不是也讓自己的孩子越過越好了嗎?一個家族的興盛往往是幾代人的努力沉澱的結果,生活中的我們應該少一些抱怨 多一分平和 。不要執念於社會不公平的表象 而要領悟他公平本質的緣因


現在,很多人把「寒門再難出貴子」歸結為父母溺愛。但是,作為一個真正的寒門子弟來說,我覺得這樣認為的人絕對不是來自寒門。豪門子弟坐在父母的寶馬車裡疾速賓士,寒門孩子自己踩著單車在田野艱難前行。

我出生在一個貧窮家庭,父母都是沒有知識的農民,打著散工來維持一家支出。周圍的孩子學習比較差,有的小學就輟學打工。我的姐姐在小學四年級離開了學校,哥哥初中一年級離開了學校。我比較幸運,學習成績比較好,父母不忍心放棄,最終我來到了某985學校。小時候,也萌發過很多興趣,但自己的嘗試總是受阻,最終興趣無疾而終。我想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沒有一個指引我前進的人。現在來到大學,身邊很多同學精通各種藝術,而我卻絲毫不通。


1.首先得定義什麼叫「寒門」?

如果按照絕對貧苦而言,按照每人每天花費在1美元以下標準的國際貧困線而言,不管孩子的天賦如何,如何努力,也難以出所謂的「貴子」,因為起點太低,階梯太多,上一兩個階梯是可以的,一口氣上十個階梯,這並不現實。

對於非貧困家庭而言,決定「貴子」的關鍵是教育,但是是不是意味家庭條件好,教育就更好呢?

答案,顯然不是。

相比花費不菲的社會教育而言,家庭教育不是錢的問題,核心在父母親人上,而對於孩子而言,家庭教育顯然是最重要的。這就不難理解「富不過三代」和「寒門難出貴子」之間的矛盾,很多富二代能夠受到良好的社會教育,但父母忙於事業疏忽家庭教育,以致於富二代出「紈絝子弟」,而很多所謂的「寒門」缺少社會資源,當然包括社會教育,要成功當然很困難。

2.並不存在什麼階層「固化」

階層「固化」的問題是個偽命題,因為從來沒有什麼固化的東西。

階層內部同樣存在非常激烈的競爭,同一階層中的優秀者會脫離本階層再上台階,而淘汰者會被清理出局,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以目前中國社會競爭的激烈程度,根本不用三十年,十年逐一清盤一次。試想十年前福布斯排名前五的,第1名,劉永行、2 黃光裕 3.楊惠妍 4劉永好家族 5周成建家族 到2018年的排名又是什麼樣。

第一代都不能保證自己的位置,那幾十年後第二代是什麼樣子,只有天知道了

還談什麼「固化」的問題

3. 難出「貴子」不是寒門,是時代

封建時代,所謂的貴子,大體指的是金榜題名的「官員」,所謂的「士人」。寒門家庭,全家含辛茹苦教育孩子,供他讀書,寒窗苦讀十載,一朝金榜題名,出侯入相,達官顯貴,所謂「寒門出貴子」。而如今這個時代,學習成績好就可以改變命運,考上大學,考上公務員了 就是「貴子」嗎?

顯然不是。這個時代對所謂「貴子」增加更多的條件,也就是說「貴子」的標準提高了很多。

換言之,原本人分成5等、6等,現在人分成了50等、60等,要成為「貴子」攀登的階梯更多了!

放在過去,中國的貧富差距非常驚人,大部分的都是所謂的「寒門」,所以寒門的基數大

人們認為「寒門出貴子」較為普遍。

而現在寒門的基數小得多。有人拿清華大學裡面的學生戶籍說事,其實根本就是統計玩笑,因為清華大學在北上廣招生名額多,所以城市戶籍人口比例比農村高了許多,例如二線甚至三線城市大學中城市戶籍和農村戶籍的人口比例差距並不大,而且和當地人口戶籍比例相當。這種地域性的教育不平等是古往今來一直存在,也難以避免,也不是所謂的階層「固化」。

4. 無論寒門與否,關鍵在教育,在於個人

有錢也罷,沒錢也罷,都要更關注對孩子的教育,儘可能創造好的條件。物資條件不是唯一的,家庭教育不需要太多的錢,多餘家長而言,關鍵是自己做一個什麼樣的榜樣,又有多少重心在孩子身上。

對於自己而言,無論什麼出生,無論什麼起點,在自己的階層裡面努力奮鬥,不停學習,爭取用十年的時間讓自己上一個台階,用下一個十年再上一個台階。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保持好攀登的狀態,


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底層人民被「奶頭樂」日漸消沉失去鬥志精英更精英 底層更底層

我一直覺得自己很認真學習,和周圍的同學朋友比在學習上花的錢真的算少的了。家裡媽媽自己是樂隊的成員,會黑管鋼琴……只是我不願意學,媽媽也沒強迫,就省了很大一筆學藝的費用。

從小到大在江蘇讀書的成績都很好,也沒補過課,只有初三暑假補了一個月的物理,花了三千。小學學費一個學期一千左右,初中只有幾百,高中忘了。到高中補習過數學,但是時間也不久,大概一個學期忘了費用。讀大學後買專業設備一兩萬,學費一年也要兩萬,轉專業補修課程一個學分一百,三年補了一兩千,報職業培訓一萬左右,考研預計花費也在一萬左右。這樣算下來好像費用並不少,但實際上和我身邊的家裡有礦的同學朋友比,少的不能再少。(考研目標院校一年學費18000)

按照我們家的情況(我是獨生女,爸媽基本上不用負擔家裡的老人),這麼多年讀書已經給爸媽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他們負擔的不僅僅是我的學費,還有生活費旅遊費人際交往等等費用……在爸媽心中,我是個寶貝,他們不捨得我過得比別人差,所以除了在學習上儘可能給我好的,生活中也是有求必應,就算他們沒錢也要儘可能給我最好的。爸媽最常說的就是,買東西要麼不買,要買就買最好的。所以,我問過一次能不能出國,他們說負擔不起我就不再問。不能把爸媽逼死,他們自己也要生活,也想放鬆,也需要學習。在別人看來家裡狀況也還行的我們家,其實負擔一個我已經吃力,更何況條件更差的家庭?

沒有錢想出人頭地,成為人上人,在我看來有一種痴人說夢的感覺,太困難。不是不可能,是非常非常非常困難。別人面前是一個土坑,沒有錢的人面前是一個大洋。

沒有錢讀書讀不起,想出國留學甚至於讀研都是做夢,現在國內很多專業碩士一年學費甚至達到28萬。話說回來,有這28萬我為什麼不出國留學呢?不還是沒這個錢嗎?國外去不了,國內讀不起,然而就業的時候公司就認學歷,你讓沒錢沒權沒勢的窮學生怎麼活?讀了十幾年的書還是做苦力,還是低人一等。不要說企業不認學歷,你拿著普通本科學歷去華為應聘試試?你看看普通本科院校校招來的企業都是什麼企業,你試試普通本科學歷能不能過得去校招網招的刷學歷門檻。

還有現在部分院校對於研究生不提供住宿。雖然學校有獎學金,國家有補助金甚至於貸款,拋開學業壓力不談,背著貸款的生活壓力就足以磨滅一個人的意志。在校期間借貸交學費交房租費負責生活費,那麼畢業後借貸還學費支撐自己的生活費?

畢業後,無論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都要面臨租房子找工作就業,剛踏入社會的工資不用說吃喝,付的起房租交得起水電費就是很牛逼,吃喝呢?還是問家裡要錢,又或者借貸款?尤其是很多公司996的制度,任何人也不會有精力去賺外塊。

問為什麼年輕人的結婚欲、生子欲越來越低,因為沒錢。看著父母養我們都這麼辛苦,不僅父母辛苦,自己也過得累,那為什麼要重蹈覆轍呢?更何況,現階段養得起自己就很困難。從小被父母富養長大,你讓我突然降低生活質量就為了結婚生孩子多養幾個人?我腦子進水了還是被驢踢了? 我能養活自己並且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情就需要拼盡全力,實在無法負擔他人。


變形記第14期到第24期回答了這個答案


此寒門已非彼寒門

數量上 40年前農村人口佔80% 在北大佔3成 現在農村人口應該是一小半45%吧 在北大佔1成 這麼看來的確是比例下降質量上 我們都知道 大城市移民海外的都是非富即貴 那麼農村移民到城市的也是類似 越有能力的移得越早 所以呢 移出的一半人口帶走了七八成的優質生源不為過吧 這麼看來 佔比1成是不是合情合理了?

文人們何必為此悲天憫人呢?我想反問一句 難道應該是『寒門易出貴子 豪門難出貴子』才是合理的?這不合邏輯啊!

現在一大批企業家也是出身農村 那以後我們是不是也要感慨一下『寒門再難出虎子』

文人們還有一個擔憂是階層固化 道理類似

在我看來 階層固化是一個穩定社會的正常現象 簡單的說就是高智商是上層 中等智商是中層 低智商是底層

難道要上躥下跳才正常?50年前上層被打入地獄 500年前李自成由農民變成皇帝 這些正常?

誰說沒上升通道?智商足夠 考大學 考重點大學 考名牌大學 考公務員 現實是農村能走的都走了 今日的農村已不再是40年前埋沒大批人才的農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