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一句魯迅的話,我記不清了,反正我說寒門和貴子你一定會很疑惑,我說寒門出貴子你就會思考,寒門出不出貴子


從概率上來說,確實是難啊。

富貴人家真的不止有錢,還有資源,人脈,這些東西出身寒門的孩子可能要奮鬥十幾二十年才能擁有其中的一項,而富貴人家的小孩需要的是學會如何合理整合利用資源,這難度對比可想而知。

以及現在這種信息時代,出身寒門的小孩在信息戰中已經落後了很多了,所以要出人頭地變得額外困難。


出了貴子還能叫寒門嗎?

就是死活出不來才成寒門啊。。。


富貴險中求,平平淡淡才是真


不管寒門和豪門都不易出貴子,豪門也有敗家子!天時地利人和才易於成功!意識 才能 才情 貴人 (運氣)!努力未必會成功,它只是基礎!


解讀「寒門再難出貴子」

netkiller:解讀「寒門再難出貴子」?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什麼是寒門?

「寒門」在古代是指不掌握政治資源「庶族」,「庶族」是相對於「士族」而言,他們並不是貧民,而是殷實的家庭,俗稱地主,員外。例如明朝的沈萬三。

我們在影視作品中常常聽到皇帝將某人貶為庶民,是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的意思,開除公職。

你可以想像進京趕考,從廣州徒步到北京,一路車馬,人吃馬喂,住店,要多少錢,什麼樣的家庭能支付這筆費用。

在古代能做到半耕伴讀的家庭都是大家族,要考取功名,家中必須有足夠的書籍,對於普通家庭,讀書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個勞動力。

我在廣東這邊看到很多民居,客家圍屋,這些家族的特點就是祠堂邊上有個私塾(記得是葉挺故居)。

所以當今社會的寒門就是沒有掌握政治資源的中產階級。例如王思聰,可以稱他為寒門子弟。我是不配自稱寒門,你呢?

而很多人把寒門理解成了貧窮家庭,這是錯誤的。

寒門再難出貴子?

寒門出貴子,在古代是指當官。即使是國土面積最大,需要官員最多的清朝,通過科舉改變命運的人也屈指可數。每次科舉錄用人數也不過 500 人左右,並不長每年都有一次科舉考試。即使當了官更多是外放一個七品縣令而已。

在古代當官有兩條職業通道,文官和武官。文官集團通常都是士族把持,極少數寒門才能進入。庶族看到了武官這個通道,因為士族不願拿生命冒險,所以他們不做武官,當庶族武官集團逐漸龐大後就可以跟文官集團抗衡,甚至佐佑朝廷。但是在和平時期武官的晉陞是極難的。

同理,從民國道中國人民共和國建國這段時間最容易寒門出貴子。49年以後進入和平時期,只保留了高考一條通道,一個普通公務猿升遷到縣長,不犯任何錯誤,也需要十幾年,且競爭非常激烈。

現代社會不只有當官一條出路,古代社會結構:士農工商,如今:士商工農。所以「商」 是不錯的出路。每個時代都有它的風口,想改變社會階層,只需追逐風口。

我是2000年來深圳,見證了深圳20年,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機會擺在面前,卻看不到。

焦慮來源

最焦慮的那些人是他們的孩子無法維持在父母現在所處的階層,很可能將來孩子會下沉到社會底層。

對自己孩子有信心的家長,並不會焦慮,例如王健林。

社會階層原本就是可上,可下的。

在古代農耕社會講究多子多福,家庭人口就是勞動力,孩子成人後要分家,每次分家家族資產就會縮水。所以富不過三代。

窮人只要多生育,家庭人口增加,勞動力增加,很快就能積累起財富。這需要過程,至少需要三代人。

很多人太急於求成了,還沒有成為中產就想成為富人。


可能會出貴子,但是,貴子得付出比別的多的多的多的努力


據我所知,這個時代窮的真的活不起,畢竟吃飯最重要,你說呢


你的十年寒窗,憑什麼贏過幾代的積累

雖然很不願意承認,但事實往往是如此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