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很敏感的人,總感覺《出師表》有種逼宮的嫌疑,我知道會被噴,但我還是想說,畢竟諸葛亮推薦的幾位大多數都是自己的親信(重點,後期也不堪重用),蜀國後期也沒人扛起大旗,難免要質疑起才能,我也知道他通篇都是苦口婆心的勸戒,但總有種你不聽我的蜀國必亡的口氣在裡面。


整個出師表可以用以下幾句話概括。

崽,天下危急了,你奧利給一點,懂嗎?

崽,乾爹帶人和曹魏干架去了,要是回不來,你可以用下面這幫人,他們不害你懂嗎?

崽,要當個好皇帝啊,大耳賊,老子想你啊。

不說了,老子帶人干架去了,哭死老子了,要是贏了那皆大歡喜,要是輸了你要拿我在百官面前立威懂嗎?


清代建立以後的奴才王朝才會覺得《出師表》的語氣不客氣。

明朝甚至有點過頭了,動不動就對皇帝進行人身攻擊。

春秋戰國的幾個小故事我講給你聽聽。

齊王見到臣子顏躅,喊他說「你過來。」此人回答:「你過來。」

齊王說你小子這樣說合適嗎?

顏躅說,與其讓我顯得趨炎附勢,不如大王表現得禮賢下士。

魏太子街上遇到他爹的門下的清客田子方,主動打招呼。此人卻不理。

太子就嘲諷說,是富貴的應該驕傲還是貧賤的應該驕傲?

田子方回答,當然是貧賤的可以驕傲嘍。富貴的驕傲了失家失國,而老子無論到哪裡,還得不到貧賤嗎?


這麼說吧,現代人思維帶入古事就是這個毛病。

有三個關係需要理清楚,一是君臣,二是父子,三是師徒。

按照現代人思維,君臣自古全始全終難,不是你整趴下我就是我整趴下你。

嚴父孝子間親是親但總是隔著一層,再濃情也就是我買幾個橘子去。

師徒間更扯了,現在老師跟學生之間有仇大的能直接上刀子。

那諸葛亮跟劉禪之間是什麼感情?

要論君臣,如果諸葛亮有不臣之心他該怎麼做?

第一就是得多生兒子,第二是得深聚財貨,第三是得廣收門客,第四是得清除政敵。

這幾樣事他做什麼了?

他什麼都沒做就拿著一篇出師表去逼宮、、、、、、、

你覺得是你傻是他傻?

從皇帝的視角看,諸葛亮這個臣下即使是舉國託付都不過。

再說父子,劉禪小小年紀沒了老爹老媽,驕兵悍將環伺,能臣門閥林立。

稚童懷金過鬧市,如果他智商在線愁都得愁死。

但是這些問題,諸葛亮全幫他擋了。

不僅擋了,飲食起居,讀書交友事無巨細,親爹親媽加一塊能比諸葛亮還親?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就算劉備還活著,在劉禪的心理天平上倆人分量也能一較高下。

再說師徒。

現代人理解不了古人的師徒情誼。

父子延脈,師徒傳道。

傳道之情,某種意義上甚重於君臣父子。

這個道是為人之道,處事之道,更是為君之道,御臣之道。

如果說父子間的感情是血脈相連,師徒之間的感情就是靈魂的延續。

說到這,我們得來看看出師表這篇文章。

提前說,用百度翻譯看,怨不得你看不懂。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翻譯:你要明白,這些驕兵悍將忠於你,是因為你爹的老感情。你要搞定他們,就得處處學你爹,事事提你爹,讓他們跟你在一起就像跟你爹在一起一樣,這麼幹才能鎮得住場面。

你是個天性善良的孩子,更是聰明的孩子,不要被一時的劣勢嚇住了(即使這次我死在外邊),總覺得自己不行,你漏了怯,外邊的虎狼就會欺負你。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翻譯:你太善良,就容易被身邊有感情的內官糊弄,有問題,就統一交給司法部門,不搞內外有別可以簡化程序,對你有利。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翻譯:這幫人是你爹專門從不名一文提拔上來的,沒後台沒派系,所以就只能忠於你,只能事事以你為重去考慮,你多聽他們的意見。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翻譯:這人性子溫和,能協調事,但是做不了主,不會尾大不掉,如果今後沒有將才,就挑這種人領兵。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翻譯:這些人的忠誠你不必懷疑,他們會像我一樣為你去死,有些事你不願意親自做,盡可以放給他們。事不可為,他們也會盡心儘力地對你明言。

別的就不再多提,這麼多話從你如父親般親近的人口裡說出來,這是要幹什麼?

這是遺書啊同學。

一個跟你沒有血緣關係的師長,為了你即將去面對死亡。

他最放不下的是,你還不成器,不能承擔起你父親和他的期望。

所以他把曾經交給你的每一個道理每一個字都寫下來,讓你知道,沒有他的日子你得怎麼辦。

讀出師表不墮淚者必不忠。

到底哭的是什麼,沒經歷過社會毒打的人不會懂。


下面有請曹公為大家示範一下,什麼叫做逼宮:

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今臣將兵三十餘萬,其勢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江湖未靜,不可讓位;至於邑土,可得而辭。(曹操《述志令》)

曹公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沒有老夫,天下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稱王稱霸。如今老夫手握三十萬重兵,若想取你皇帝狗命還不是易如反掌?老夫本來只想做個好人,勤勤懇懇輔佐陛下,但是天下還沒有太平,居然就有人想要奪我兵權、謀我性命——老夫可以明確告訴你們:NOT TODAY!

然後:建安十七年,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十八年,策命為魏公;建安十九年,位在諸侯王上,授金璽、赤紱、遠遊冠;建安二十一年,進爵為魏王。

大家可以去讀一讀《述志令》全文,再來讀一讀《出師表》。

諸葛亮有沒有像曹公那樣一會說當個郡守足矣,一會說當個征西將軍足矣,一會又說哎呀當官實在太沒意思啦老夫對當官一點興趣也沒有?諸葛亮只說了一句話: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諸葛亮有沒有像曹公那樣洋洋洒洒吹噓自己當年如何如何牛逼,今天領兗州破黃巾三十萬眾,明天平董卓滅袁術,後天征袁紹剿劉表?諸葛亮也只說了一句話: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諸葛亮有沒有像曹公那樣一邊自比周公、樂毅、蒙恬,一邊公然將三十萬大軍當成自己的私兵,耀武揚威恐嚇皇帝,昭告天下老夫絕不讓位?諸葛亮不但沒有,還對皇帝和群臣立下軍令狀: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自古明人不裝暗逼,要論當著天下人睜眼說瞎話,諸葛亮比起曹公可是差遠了。

更多回答:

如果煮酒論英雄時劉備答「天下英雄唯丞相與備耳」會怎樣?

如何破除「諸葛亮從來不問劉備,為什麼我們的箭那麼少」?

為什麼蘇軾辛棄疾頻頻讚美孫權?

臧霸是曹魏忠臣,曹丕為什麼老是跟他過不去?

哪些細節可以證明毛利小五郎不是一個普通人?

(以上同時發佈於個人公眾號「直說」,歡迎關注,如需轉載請註明作者)


@搗漿糊某搗邀我這題幹嘛 ^ ^

題主以為蜀漢後期是個什麼概念?諸葛亮前腳死,後腳蜀漢就亡了?讀個年表先?至於沒人扛大旗,但凡具備點基本蜀漢史常識,也不會鬧出這種笑話:

蔣琬方整有威重,費禕寬濟而博愛,咸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一。

出師表力推的董允、費禕是什麼人?

於時蜀人以諸葛亮、蔣(琬)、費(禕)及(董)允為四相。一號「四英」。

這是薦賢還是薦親?

是以西土咸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當時的蜀人都服諸葛亮的用人,你不服,你算老幾?

歸根結底,題主的問題是想得太多而書讀的太少,典型的思而不學則殆。這不是敏感,而是以己度人,當了回精神皇帝,於是乎發了「你們都是要害朕」的權力神經質。所以,鄙人一直認為阿斗無人君之才,但有人君之器。能讓諸葛亮行君事而不疑,不折騰,不送小鞋,不反攻倒算,這並非一般人能有的器量。

想想題主這樣的若當了蜀漢二代目會發生什麼?


我:題主吃了嗎?到我家吃點?

題主:作為一個很敏感的人,總感覺你有諷刺我吃不起飯的嫌疑,我也知道你就是和我客氣一下,但總有種我不到你家吃就沒飯吃的感覺。。

我:


實名反對高贊答案!

當然是逼宮。看到諸葛亮的逼宮行為我氣得渾身發抖,大熱天的全身冷汗,手腳冰涼,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這個社會還能不能好了?摸魚黨到底要怎麼活著你們才滿意 ?眼淚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這個社會到處充斥著對摸魚黨的壓迫,摸魚黨何時才能真正的站起來!

要知道,在出師表之前,也就是劉備臨死前,劉備甚至給了諸葛亮「君可自取」「事之如父」這種上到自己繼承下到可行廢立的超級大權,可以說諸葛亮拿著這個權力,那真是想怎麼捏劉禪就怎麼捏,想捏成啥形狀就捏成啥形狀,而堂堂我劉禪,大可以過著政則葛氏祭則寡人的摸魚時光。

現在諸葛亮竟然跑過來說什麼「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這是什麼,這是讓劉禪要自己掌握獎懲機制,這不就是逼著劉禪把權力往回收,天天認真上班嗎?這不算逼宮那什麼算逼宮?我劉禪就非得天天幹活,不能過著今天叫人妻陪太后,明天叫太監跳大神的歡樂時光嗎?


諸葛亮造自己的反??劉禪怕他逼宮么,劉禪明顯是怕他跑


我個人感覺《出師表》既不是逼宮也不是勸誡,題主把丞相和斗帝之間的關係想的太生分了。

荊州那會兒,阿斗差點就流落江東,是葛賊派雲妹搶回來的;阿斗看的書都是諸葛亮給抄的,諸葛亮有很大概率做過太傅的活;白帝託孤之後蜀漢內憂外患,要不是葛賊扛得住,當時的危急就算舉國投降了也沒人罵他。耷常年在外打仗,跟他兒才相處過多久,他倆父子感情未必比鬥鬥和丞相的感情深。

不管是勸誡還是逼宮,都是君臣的思維,但葛賊和阿斗之間的感情遠不止君臣。在我看來,《出師表》應該算是殷殷囑託,真情流露。

你是後來人,你是上帝,你知道葛賊一輩子北伐了五次,不會在第一次就翻車,但他自己不知道。

他背後的季漢國小民弱,他面前的強敵堅不可摧。

雖說葛賊狂到骨子裡,相信自己是拯救天下的位面之子,北伐並不是無望的掙扎;但他同時也是個很現實的人,戰場嚴酷刀槍無眼,他的小夥伴龐統怎麼死的他難道不知道?

今當遠離,臨表涕泣,葛賊平南蠻一路都跑到雲南去了,從成都到南鄭就那麼遠?

後來人看史書,只能看到他素衣葛巾瀟洒風流,標準爽文男主。

但把眼睛放到寫《出師表》的時候,誰知道他能不能回來啊。

他只能對著這個從小看大的孩子一句一句地叮囑,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親賢臣遠小人,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至於那段先帝十三連,不也就是葛賊的大半輩子嗎。原本他的理想,他的熱血,他的豪情壯志與燦爛輝煌也都是和大寶備的夢想交錯的。

最後他說,以後朝中有事你別找我,找郭攸之費禕董允,唯有北伐不成這事,你找我。

這他娘的叫安排親信?

這都有囑託後事的嫌疑了好嗎。


逼宮,指大臣強迫帝王退位。也泛指強迫政府首腦辭職或讓出權力。

問題是諸葛亮需要這麼做嗎?

《三國志 諸葛亮傳》記載: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三國志 諸葛亮傳》記載: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

這一時期的諸葛亮,不僅是一個朝廷的百官之首——丞相,還是主要領地行政最高長官——益州牧。基本集軍政大權於一手,而「開府治事」更是標誌著蜀漢的權力中樞轉移丞相府里。

諸葛亮逼他自己的反?

早在他執政初期就已經提拔人才了,而《出師表·》只是作為諸葛亮兵駐漢中時對官員的調整。或許是之前劉禪接觸的·官員少,所以諸葛亮在表文里告訴劉禪可以親信什麼人。

《魏略》記載:及禪立,以亮為丞相,委以諸事,謂亮曰:「政由葛氏,祭則寡人。」亮亦以禪未閑於政,遂總內外。(意思是:劉禪即位後,讓諸葛亮做了丞相,把各種政事都委託給他,並且對諸葛亮說:「政事都由您管,祭禮則由寡人主持。」諸葛亮也認為劉禪不熟悉政務,於是就總攬了內外事務

《華陽國志》記載:(亮)辟尚書郎蔣琬及廣漢李邵、巴西馬勛為掾,南陽宗預為主簿,皆德舉也;秦宓為別駕,犍為五梁為功曹,梓潼杜微為主簿,皆州俊彥也。而江夏費禕、南郡董允、郭攸之始為侍郎,讚揚日月

(意思是:(亮)徵召尚書郎蔣琬和廣漢李邵、巴西司馬勛為掾,南陽郡人宗預為主簿,全是德舉;秦宓為別駕,犍為五梁任功曹,梓潼杜微為主簿,都是益州的俊傑。而江夏費、南郡人董允、郭攸之始為侍郎,負責輔佐皇帝。)

蜀漢在建興初年就已經「政由葛氏」,還需要諸葛亮在建興五年寫《出師表》逼宮嗎?你連諸葛亮權利都不知道有多大就說諸葛亮寫《出師表》是逼宮,不罵你罵誰啊?!

諸葛亮這樣的權利需要逼宮嗎?!


這大概是今年看到的最搞笑的問題,諸葛亮用得著逼宮?

看看諸葛亮的權位吧,全國從中央到地方政治軍事監察人事全由他一把手抓,以臣身行君事,人劉禪都說了「政由葛氏」,國家實權交給丞相,朕只管祭祀禮儀。

你不爽你找劉禪嘛。

試問諸葛亮手握的大權是怎麼來的?搶的?謀的?不好意思啊,是兩任皇帝親自給的。

還記得劉備臨死前怎麼說的?君可自取。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如果諸葛亮想上位,那就是奉旨行事,具有充分的合法性。

貼心如劉備,連口諭都給備下了,殫精竭慮掃清諸葛亮上位面前的一切障礙。

你不爽你找劉備嘛。

但凡諸葛亮有一丁點想上位的傾向,光明坦途都給他備好了,他只用點個頭就行。

還逼宮?可笑死人了。

諸葛亮一輩子沒結黨,沒營私,沒濫用過權力,沒發展過家族子嗣。坐著舉世無雙的權位,干著為國為民的苦事,稍有一點錯失,就自我問罪昭告天下,死後更是主動向國家上報家產,坦坦蕩蕩。


我感覺你一定是來俊臣,大哥你搞錯片場了武周片場在隔壁


作為一個很敏感的人,你應該做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而不是放縱自己胡思亂想之後胡言亂語


吾愚鈍,不曉史書,只聞得人言:讀出師表不墮淚者,必不忠。


來來來,朋友,你可能學《出師表》的時候,語文老師沒給你講透,讓我這個高中語文老師在給你講一遍。

另,尼瑪知乎現在什麼尿性呀,總給我推薦這些黑丞相的帖子。


出師表

要去打仗了,出發前給你寫的一點文字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你爹好過,早早地走了,啥都不用操心了,可還留下「興復漢室」這個當初我們共同許下的理想和任務給我,特么主線任務一半都還沒做完好嘛?團里就剩我一個了(當初三顧茅廬里的四個人,劉關張都掛了),你看任務線才做到「天下三分」這一集呢,我們還是這「三」裡面最弱的益州,你告訴後面怎麼打?啊,怎麼打?你說我是不是也該主動強行銷號算了?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老子為什麼最終沒選擇銷號?還是選擇繼續打下去?尼瑪不都怪你那個死鬼老爹,老來還生下了你,還拉了一幫捨生忘死的小弟。讓你來領導我們又勉強成團嗎?要論狠,我就服你爹!特么當初就不該被他忽悠地走出隆中來。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好了,既然勉強再次成團,啥也不說了,那就繼續干吧。不過先說好哈,你雖然沒你爹的本事,但起碼要會奶人哈,要會時不時給我們加點血什麼的,恢復下士氣。別整天一副自己不行的樣子,見什麼都怕,又不要你上去砍人,裝著像你爹當年那樣,鎮定地站在我們後面當吉祥物總會吧?別在我們在前面砍人的時候,你在後方搞出什麼騷操作哈。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不要總覺得站在後面當吉祥物都難。有嘛難的?

你說相父,我啥都不懂,連好人壞人都分不出來,誰對我好誰對我不好我都辨別不出來,會不會在大臣面前露怯呀?到時大臣們不服、我看不起我,甚至造我反咋辦呀?

能咋辦?你自己做不來,就啥都交給有關部門就是唄,你別瞎逼逼,多說多錯,不說不錯,多做多錯,不做不錯。你一副啥都不插手,包括宮中你自己的人,丞相府中我的人,只要有事,就都公事公辦的樣子交給有關部門去處理,反而會讓你在大臣面前顯得高深莫測,公正無私,顯得牛逼,能震懾住這些人。(這是在幫阿斗樹立威望,設立明君人設呀!懂?)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你既然說到自己分不清這些大臣軍將的好壞善惡忠奸,那我簡單扼要地和你說幾個人吧。

郭攸之呢,為人和順,有器識才學,最主要的是,他是南陽人(彼時屬於荊州,不歸蜀漢統治了),沒根基,祖上也不是望門,沒出過高官,屬於那種只能依靠你這個皇帝的人才,忠心度高,所以你爹提拔的放在你身邊,這個人,你可以放心用。(侍中屬於皇帝近侍,容易成為皇帝心腹)【郭攸之,字演長,南陽人,為人和順,以器識才學知名於時】

費禕,江夏人(彼時也屬荊州),也和我一樣,很小的時候,爹就死了,家族也不是什麼名門望族,在我們蜀國,也屬於那種有才而無根基的人,所以你爹當初讓他做你的黃門侍郎(也是皇帝近侍心腹),也是讓你可以放心使用的意思。【費禕,字文偉,江夏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

董允呢,當年你爹還在世的時候,他爹董和就是你爹的掌軍中郎將,當年和我一起做你爹左將軍大司馬府的事,他兒子,你放心用。【先主定蜀,征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

這些人,你都可以放心用,忠誠什麼的,不用擔心,他們不會害你,宮裡有什麼事,不管大小,你都問問他們意見,再去做,就沒錯了。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軍隊里的事,就交給向寵。當年你爹被火燒連營的時候,各軍潰敗,損失慘重,唯獨向寵的部隊完好無損,你爹都誇他能幹。他性格又是自己不會拿主意、只會聽命行事的那種,用他,握住了後方成都的兵權,就不用擔心會生亂,就沒人敢害你。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關於用人,總結一下,凡是現在那些,是當年你爹和我商量後任用的人,都不用擔心,你安心做你的宅男就行。你爹的看人用人眼光,我還是要要承認比不上的,要不然特么老子會被他拉入坑?(馬謖你咋啦?別激動呀。)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至於我?你更不用擔心!你不知道老子當年過得多瀟洒快活,每天耕耕地,插插秧,種種菜,唱唱歌,看看天氣,排排八卦算算命,在村民面前裝裝逼,活得多滋潤。

你那死鬼老爹,就是老子命中的剋星!抹著眼淚說什麼「漢室傾頹,欲申大義於天下」,扯著老子的袖子說什麼「先生不出,奈蒼生何」,我尼瑪居然就答應了他。出都出山了,噶還能怎麼辦?不就他說什麼就是什麼呀!叫砍人就去砍人咯。

特么砍著砍著,一不小心,怎麼他自己就先被別人砍死了?恍如昨日呀~

老子那次怎麼就沒拉住你爹呀,是,二爺的仇是要報,可你爹那會剛稱帝,他就是等我幫他鞏固好大後方了再去,也行呀。

特么老子是豬腦子呀!早知道夷陵之戰的結果,就算你爹執意要去,老子當初為什麼還心心念念著要守好你爹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大後方呀,沒和你爹一起去呀。結果,這一次你爹就沒了。沒了你爹,還有個屁的大後方呀,還鞏固個屁呀。沒了你爹的大漢,還叫大漢嘛!

要是我去了,肯定不會是那麼個結果,就算天命要輸,至少也能和你爹死在一起,哪用像現在一樣,還要管這一攤子爛事,幫他那不成器的兒子(對,說的就是阿斗你)輔導功課,流著眼淚寫這封信。

你以為這封信是寫給你看的呀,我是寫給你死鬼老爹看的,不信你數下我寫了多個「先帝」。(這是我對《出師表》最核心的理解,諸葛亮其實是在寫給劉備在天之靈看的。)

所以說你爹狠,從被他忽悠出山到現在,都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你也不要覺得你爹臨死前讓你叫我相父是委屈了你,那是他知道我這個人,平時矯情裝逼范十足,但其實做事呢,還是很靠譜的。

自從他撒手不管後,我就按他生前我們商量好的計劃,一步一步在做。先是把南方那些沒開化的蠻子給開化了,算是穩定了大後方,東吳也重新按隆中對時的策略,結盟了,現在就剩北伐中原了。

雖然當初說好的,是二爺從荊州插曹操肚眼,你爹從漢中關中插曹操菊花,可現在曹操也沒了,二爺也沒了,但曹魏還在呀,菊花雖然插不死他曹魏,但也能讓他疼上幾天不是?他一疼,我們就能喘口氣,我們多喘了一口氣,力氣就更大,就能插的更深,說不定,能從菊花直插到十二指腸呢?你要知道,長安就在他曹丕的十二指腸處呀。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所以你就放心讓我去插,反正插不到,我也正好去見你死鬼老爹,卸下這一身的擔子,我這輩子在江湖上也算能留下萬兒了。兄弟嘛,就講個忠肝義膽。

你也要學會自己為自己考慮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哈,努力學著做個人君的樣子,就算讓我放心了。

【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臣不勝感激……不知所言】這一句,其實是遺言了知道嗎,同學?

以諸葛亮的事必躬親的性格,什麼情況下,才會說出「亦宜自謀」的話?是在他自己可能會要死了,再也不能為阿斗「包辦」一切的時候才會呀!

就像父母,再也幫不到自己孩子了的時候,才會說以後要懂事呀,要自立自強了呀,不要整天出去惹事了呀;否則,平時都是會說「沒事,有我呢,我來擺平」,懂嗎?!

還有,諸葛亮居然說陛下你只要更懂事點,臣就不勝感激了!做臣子的,當皇帝變得懂事了點的時候,很感激?聽不出這種語氣嗎?

又說我胡言亂語地不知道說了些什麼。你讀不出這是什麼語氣了嗎?

換作今天的話是:父母瞞著自己的癌症,拉著你的手,滿眼悲苦不舍地說,你不要再沉迷遊戲了,你要學門本事學門手藝呀,只要以後能自己找到口飯吃,我就可以安心了,哎呀,瞧我胡言亂語說的什麼話呢,我兒子以後肯定能有出息。

知道嗎?!懂了嗎?!

小屁孩看點陰謀論、看點厚黑學就開始在這瞎逼逼,還逼宮,我逼你妹呢!學點人情、懂點世故再來讀歷史好嘛?

不開上帝視角,誰知道這次出師,有沒有命活著回來呀!

這是遺囑!遺囑!知道嗎!?

阿斗還什麼都不懂,自己此去,又生死未卜,很多東西,只能強行灌輸了,只需要告訴他結果,說哪些人哪些人可用,哪些人哪些人不能用,來不及給他分析這裡面的道理和原因了。就像張無忌馬上要離開冰火島的時候,謝遜突然不教他武功了,而是天天逼著他背各種武功秘籍,逼他背到滾瓜爛熟忘不掉為止!

為什麼?

因為來不及了呀!來不及了!

還逼宮,我逼你妹呢!


但我還是想說,畢竟諸葛亮推薦的幾位大多數都是自己的親信,蜀國後期也沒人扛起大旗,難免要質疑起才能,我也知道他通篇都是苦口婆心的勸戒,但總有種你不聽我的蜀國必亡的口氣在裡面。

有這個感覺是正常的。

因為出師表磕碎,有點霸道。

是個什麼呢?權臣,嚴父。

權臣霸道不磕碎,嚴父磕碎不霸道。

你這個年紀只看到權臣,看不出嚴父。

就好像逼乎一群小年輕,讀了點書,但不懂人情世故。看不懂裡面的慈愛與用心。

權臣那是雞蛋裡挑骨頭,看你親小人遠賢臣,嘴上不說,高興得要命。

比如後世自比諸葛亮的桓溫。誣陷皇帝有龍陽之好,跟太監有一腿。子女來路不明,逼其殺子女,把他廢了。以顯示自己的權威。

那會跟你嘴碎的囑咐再囑咐,生怕你吃虧。

權臣之類,想要逼宮,有套流程的。

北伐以獲得兵權威信,勝利則加官進爵,無求不允,把兵弄為私兵,利用政治利益得軍事集團綁定要挾朝廷。

敗了就推諉於人,刑殺立威,排除異己。

比如桓溫北伐失敗,明明是自己敗給了慕容垂,上表說因為壽春的偏師守將袁真打不通糧道也這樣,然後逼反了他。

反而威逼朝廷,帶兵進京,要挾王坦之謝安,企圖加九錫。

諸葛亮則是斬馬謖,自貶三級,深自檢討,面對親信蔣琬的開脫,對馬謖的求情絕對不許。

李嚴請求加諸葛亮九錫,諸葛亮反而拒絕。

曹操怎麼篡位的,他不會不知道。

他真想篡位逼宮,以劉禪暗弱,找罪狀立一帝廢一帝分分鐘。

至於宮中,推薦的也皆是忠義正直死節之臣。

兵權不賦予子弟,反而給了姜維,費禕,蔣琬。

而私產只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傾。

同時期,吳國有個故事,有個小官,就要部下,偷偷種了二千棵橘子樹。後代也就吃穿不愁了。

這個根本不算貪污。這個在當時被認為是清廉的。掌軍一輩子只種了二千木奴。

諸葛亮荷國之重,蜀軍十萬,隨便搞點,至於如此清素?

就是因為大公無私,上行下效,才能如此,蜀漢政治才相對清明。


出師表是遺書,是一封父叔寫給子侄的遺書。

諸葛亮寫完出師表是要出去玩命的,他哪知道戰場上會發生什麼?近的關羽威震華夏,旋踵敗亡,遠的龐統入川,流矢喪命,歷歷在目啊。諸葛亮可是和劉備一起經歷過長坂這種人間地獄的人,他不能保證這一去自己能活著回來。

為什麼出師表要安排的這麼細緻?因為諸葛亮怕的是自己萬一出了事,劉禪沒有人可以拖付,沒有人可以信賴,這個時候劉禪才20歲,你讓諸葛亮怎麼能放心?怎麼能不細緻?怎麼能不面面俱到?他反覆的提及當年創業的艱辛,是為了讓劉禪早點成器,知道先輩篳路藍縷,一土一地得之不易。

為什麼為臣者讀出師表不哭必不忠?因為只有一個忠心耿耿的人,才能理解一個人為了他人能夠去死,但又怕自己輕易死了,沒有人可以幫助他的心情。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我死了之後世上只有孤立無助的你啊。


謝邀@殺生

如果是逼宮我覺得好像逼不出什麼,權什麼的武侯都有

也許題主覺得屢次提到先帝感覺有點壓抑,可是我們不能忘了即使身居高位,諸葛也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從南陽草廬的三顧到聯吳抗曹到平定川蜀天下三分再到最後火燒連營白帝託孤,十七年風雨與共,從草創的百折不撓到天下三分的豪情壯志到白帝永安的窮途垂暮,任誰不動情,何況諸葛還是個極有信義和士人情懷的人。《出師表》與其說勸誡,更像是在一廂情願的內心獨白中提出對國家未來的希冀。

如果說《隆中對》是年輕氣盛的他為劉備畫下的一統天下藍圖,那《出師表》就是親身涉險的他為弱小的斗帝備下的保蜀錦囊。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里有一分擔憂,一分傷感,一分浪漫和七分坦蕩,前路生死未卜,弱蜀存亡未知,但他儘力了

我還是喜歡這副對聯

勤王事大好兒孫三世忠貞史筆尤褒陳庶子

出師表驚人文字千秋涕淚墨痕同濺岳將軍


當然是逼宮,看後主的態度就知道了

真正的忠臣,後來都封王了,比如魏王、晉王、吳王,還有後世的隋王,唐王,申王。

你忠心耿耿,君主會看不見?諸葛亮要是那種忠臣,後主早給他封王了。


你以為的劉禪看出師表:「諸葛丞相怎麼這麼專權,重用自己的親信,是我是皇帝還是你諸葛亮是皇帝,老子的權利在哪裡?」

實際上的劉禪看出師表:「相父您說的對,不過這些東西好麻煩啊,這些東西要不還是您繼續操持吧,大權這種東西我不要也罷,您北伐一定要安全回來啊QAQ」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