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去世了,留下的江湖依舊統治著武俠界。

前浪已逝,後浪何繼?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色,金老先生之於武俠的確有不可磨滅的影響,也奠定了其「武林地位」,但是並不是說之後就沒有武俠了,事物永遠處於曲折上升的發展,只能說武俠可能會有瓶頸,會被限制了思維,可是總會有一天,會有人帶著新穎的,符合新一代歷史潮流的武俠文學出現在某個時間點。我想這也是金庸先生希望看到的,後繼有人。


前一段時間比較消極,覺得的確死了。這兩天精神好了,又抱有希望。

金庸寫完《鹿鼎記》後,武俠界再也沒有能扛大旗的小說出現了,直至老先生去世。

現在中國的文學界不好混,作家生活困難,甚至有一頓沒一頓,吃都吃不飽,哪有力氣幹活。家庭條件好的,又要忙別的事情了,根本沒有時間考慮武俠界。

武俠界是否復興的問題,我覺得並不是取決於作家的技術能力,而是更多取決於當前文學界的嚴峻生活問題,空著肚子誰也抓不穩筆桿。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覺得出這個問題的人很壞,其實這個題答起來都沒有必要,但為了不讓這樣的負面情緒繼續發酵,只好強答了。

1:金庸先生早就封筆了,他離開我們了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損失,但對武俠界而言,失去的更多意義上是一個精神方面的圖騰,按照題主的邏輯,金庸先生封筆的時候武俠就死了,換個邏輯,人走了,作品還在,武俠界的圖騰依然還在。

2:現在好的網路傳統武俠作品並不少,而且有些水平還相當高(缺月梧桐、死人經),完全能夠在魚龍混雜的網路小說界生存,不媚俗、不意淫,站著就把錢給掙了,甚至是利用很多群眾對傳統武俠前輩的熱愛煽動他們產生對當代武俠作品的偏見,都像題主這麼想,武俠才會死!!題主問這個問題,可能是無知,更可能代表的是對當代作家的極不尊重和傳統作家對網路作家的傲慢,金庸先生從來都鼓勵百花齊放,怎麼到你們嘴裡就成了學閥?他走了連傳承都斷了?除了金派武俠,其他武俠小說就要改換門庭另投別家了?或者在你們眼裡,小說通過網路這種載體出版,那就等同於「死了」?荒謬至極,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現在這個年代你不敢把小說放上網,那才是靠關係往機關單位賣掉兒書又不敢被大眾檢驗的某些「微博作家群體」,武俠小說又不是嚴肅文學,受眾是網路後電腦前的每一個人,憑什麼瞧不起他們一票一票撐起來的,在玄幻、修仙等超級ip圍剿下屹立不倒的作品?這種鄙視鏈除了年齡段以外,有任何的根據嗎?

3:任何一個行業的泰山北斗去世,我們都會為此感到遺憾,但如果哪個行業沒了誰就不成,那隻能說這個行業真的該死了,馬三立沒了相聲還能有個郭德綱把它救起來,武俠比相聲受眾可廣多了吧,相聲觀眾都那麼樂觀呢,怎麼武俠的受眾個個就呼天搶地哀嘆再無武俠了呢?地下說唱和地下搖滾還沒死呢,大鼓和嗩吶還沒死呢,輪得到武俠嗎???


武俠

江湖

金老封筆那一刻,就已經是武俠小說的最後一站了。

金老封筆是因為看透了武俠。

為了所謂的理想主義爭鬥到最後,把身邊的一切都放棄了,


《無間劫》,起點網上,武俠沒死啊。

了解一下吧


還沒死,但已經是癌症晚期了。

目前,金庸、古龍之後,在網路小說中,能看的,也就推《缺月梧桐》、《英雄志》兩本了。

我想說的,是為什麼武俠凋零?

=====分割線======

被系統自動屏蔽、過濾了。懶得再寫。

就一句:國人始於作偽,終於無恥。是為根本原因。


武俠不死,只會逐漸凋零......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在它還有的時候,好好珍惜。


我相信有很多寫手正在努力,作品會越來越好的


只能說人們心中的江湖變了,可能加了新的東西。


謝邀,我認為武俠沒有死

我們敬佩金庸先生在武俠方面的成就,但是並不贊同,武俠跟隨金庸先生的逝世而消失,或許將來會出現在武俠方面更有成就的人。

金庸先生走了,但武俠精神卻永遠就在我們心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