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撿起道德批判,一邊扔掉道德研究


因果是逃不掉的,各算各的帳。


理論上,再偉大的發現,也難以抵償哪怕是一丁點的道德傷害。

實際上我們的生活,是一直在與各種痛點做戰鬥,發現所能帶給我們的不過是騰挪空間,並不能真正解決痛點。

不道德的行為,毫無疑問是給我們的生活捅上一刀,這種傷害,理論上,再大的騰挪空間也解決不了。

所以,二戰時,德國人與日本人做的某些實驗,無論其發現多麼偉大,在學術上都是萬萬不能被接受的,其罪惡也是永遠不能被洗刷的。

但是,人是生活在感官的世界裡,在感官觸及不到的地方,痛點也好,道德也罷都難以形成影響力。

比如拿小白鼠做實驗,在理論上是不道德的,實際上卻是可以被人們接受的,因為小白鼠與多數人的生活聯繫都很遙遠,小白鼠實驗對多數人都不能形成很強的感官衝擊。沒有感官衝擊,道德約束力也就無從談起。

最終,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這種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直至被徹底拋棄,節外生枝的他歧所惑中止運行,回歸道德本有家鄉。


一將功成萬骨枯,總要有所取捨的


就是發現很偉大吧,不道德又不等於違法,違法依法辦事,不違法社會譴責,沒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