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交際過程中,不管健不健康,我覺得人們都能看重自己,讓別人為他們著想。我就不敢,好像自己是下等人,為自己著想一點就覺得好自戀。

我這個自戀不是專業詞,是人與人正常交往中把自己看的有一定分量(不知道和自體心理學的自戀定義差距在哪)。如果看自認為分量高於應有的會被別人認為自戀;我是看自己太低,應有的分量高於自認為的分量,如果我做了正常人做的事就往往覺得自己太自戀。我想知道的是正常交往中,自己怎麼看待對方自認為的分量,以及怎麼看待自認為自己的分量?內心都有什麼樣的感覺呢

ps:本人在做客體關係的諮詢,很靠底,知道我這種原因是哪裡來的,但是和諮詢師的依附關係建立還有難度。未來和諮詢師建立起關係後自然能解決問題,現在只是想聽聽大家對這個問題的內心感覺。要是有心理學大神的話,可以解釋的話,更謝謝了


瀉藥。

不覺得「自己的分量」是應該被看重的東西

個人覺得與其為現狀煩惱不如提升自己的價值

本人女 留學高中生

說一下情況吧 班裡七個女生

有人缺東西來我屋借 儘管門口寫著大大的我在睡覺也硬會把我敲醒。有人自己的錯誤非要犟嘴連累全組 我說錯一個音標都會計較半天 還吐槽我的指甲顏色有人把善意的提醒不屑一顧甚至反過來諷刺

有人地區差異攻擊北方人【我

有人社會姐莫名其妙罵髒話

我的「分量」幾乎是最低的一個 但並沒有對我的生活造成影響

早上六點起來以後複習或者練聽力 抓緊課間時間整理生詞 課下去最安靜對地方整理筆記 晚上去圖書館背筆記【默背】不管其他人眼裡我處於什麼「地位」 也不期望他們對我怎麼怎麼好。我認為:我自己認為是班裡最優秀的一個 就足夠了

週末他們組團去逛街看電影 我留在屋背書。所以星期一老師提問的時候只有我對答如流;

他們每天看劇,下課討論劇情 我在一旁寫作業。所以他們會在上課前問我要作業抄;他們上完課以後趕去下一節課所在的教室【走班制】,我留在教室裏把他們用的尺子和白板都幫收起來放好凳子也放回桌下,所以老師更喜歡我;他們上課的討論永遠都是用中文,而我在別國同學的面前用英語,所以我們見了面會打招呼;

他們中有人問我:為什麼我在學校裏認識的人這麼多。我只是幫手裡拿了很多東西的人開一下門而已,從此就認識了。

雖然我的英語水平不是班裡最好的。但我感覺自己活的比他們更有意義

有時會因為很多需要記憶的東西苦惱。有時會買一大束玫瑰送給自己。要活的讓自己開心就要努力不斷提高自己,並不需要在意別人對你的態度,在某些方面你比他們優秀很多。你只需要讓自己覺得:自己的分量是很重的。就夠了。
這個其實是很複雜的東西啊,實際中每一次和別人互動情境都不一樣,能熟練把握分寸的人其實是某些環境裏自然形成的模式,既然已經做諮詢了,就多做一些,感覺你並不容易信任別人,建立親密的關係,這種時候諮詢師其實是不錯的選擇了,至少他們不會隨便評價你,可以嘗試用新的交流方式交點新朋友,不知道你是不是受過過多極端價值觀的影響才這樣,比如從小就被教育對別人無條件的要體貼,要大方,要客氣等等類似的
吸引力和真誠比較重要。沒什麼分量不分量這一說。自身價值所在的圈子大概就是跟自己差不多類型的朋友,窮人不會身邊一堆有錢朋友。但是人一定要時刻保持自信。才會有光~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別固化你的思維,本就沒有標準答案。


就我個人而言,人際交往彼此舒服就行,天天稱分量多累。
不是所有的魚都在一條海洋裏,我遇到了別的魚,首先是保證互相尊重,其次是根據對方態度決定自己態度,最後呀,分量這個東西不能量化,我也不會在意,喜歡跟氣場合的人玩,不喜歡熱臉貼冷屁股,一切看心情吧(o^^o)
不知道,我覺得我是屬於那種可有可無的人。所以,不把自己看得太重,所以有些事情可以自己消化就不會傾訴
在意識裏,對方與我是平等的,我不比任何人低,也不比任何人高。但是在言行舉止中,要充分尊重對方,盡量地顯得謙遜,這樣更容易得到對方的尊重和說服對方。總是抬高自己,並不會有很好的溝通效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