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在全國各地抗戰東北軍一槍沒放,遊擊到西北協助tg抗戰西北軍倒是全國各地積極抗戰,但是西北軍裏孬種太多,投敵比例較高冀魯豫江浙一代的軍人,轉進到了大西南

閩贛鄂湘的軍人,死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說實話,川人從四川穿草鞋出發,抱著十九世紀的土槍全國各地積極抗戰。說個不負國,不為過

我不喜歡題主這種故意引戰的提問!!!

「川人從未負國」是因為抗戰期間,川軍在裝備奇差的情況下,開赴前線,不屈不撓,用以命換命的打法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有句話「無川不成軍」,你可以去了解川軍在抗日戰爭的慘烈傷亡。四川一直是反抗侵略是人力和物資的大後方。

這句話本身是對川人在抗日戰爭中流血犧牲,保家衛國的肯定與敬佩,沒有非要拉上其他的省份的人來比一比或者踩一腳,你也可以說桂軍從未負國等等。

這句話就是字面上那麼容易理解,沒有必要上綱上線,而且恕我直言,先輩們在戰場上流血犧牲纔有了我們現在穩定的生活,各省的傷亡人數也許對我們就是一個數字,但也不應該成為生活在和平中的人尋找優越感和攀比的依據!


要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來答。當時川軍的戰鬥力相對較弱的,裝備也比較差,草鞋單衣,記得有位軍人回憶當時守瀘定橋的部隊就是雙槍兵(吸大煙),加上之前內戰時的戰績也較差,大家其實對他們是不報太大希望的。但是川軍在淞滬會戰時卻打出了精彩的戰績,這極大超出了大家對川軍的預期。所以放在環境下,結合語境,川軍不負國這句話的理解應該是,雖然我們裝備差,戰鬥力弱,戰績差,但是我們不會因此辜負國家,事實上川軍也確實沒有辜負國家。值得一提的是,並不是說其他地方部隊負國,湘,桂,黔,粵,東北軍,西北軍等所有參戰的部隊都可圈可點,篇幅原因不展開說了。這些地方軍閥部隊放下隔閡,為同一個目標不遠千里前赴後繼,讓我們在幾十年後的今天談論起淞滬戰場依然為之震動。


川軍出川,草鞋夏裝,平均三人一桿槍 川軍的旗幟是一塊裹屍布,幾乎中國每一個戰場都有川軍的身影,滇緬會戰,遠徵軍


哪裡都有愛國將領,哪裡都有熱血軍人。也哪裡都有叛敵投降的,所以中國被入侵,不是一省一地一人之過錯,而是全中國之過錯。打退侵略者,也不是一省一地一人之功績,而是全國人民之功績。

就連丟了東三省的東北軍,還有下令的老蔣,你都沒辦法去多說什麼。因為從現在看,都是上帝視角去看的,而在當時全國沒有經過戰爭動員,所有生產力並沒有為戰爭而做準備。所以老蔣當時的應對是無可指責的。

而張學良作為軍人,雖然說軍人不能一槍不發,但一是上面有命,纔是發一槍就有可能讓國戰馬上打響。

要知道,張學良那可是地方軍閥,在自己的地盤那是可以往帝位上爭一爭的,雖然當時已經是民國了,但有地盤有人馬,那是可以總統位上爭一爭的。他真的願意放棄嗎?肯定不!他可能比誰都想戰,當然他清楚自己的實力,必須要舉國之力纔行。

國家層面的戰爭,不是匹夫之勇。後面有億萬同胞,不容自己靠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的熱血。

老蔣所讓人詬病的並不是讓張一槍不發,而是後期跟地方軍閥的奪權。但中央集權是必要的,因為那時候都是地方諸候。但處理好關係即奪權又不引起反彈纔是真的好手腕。沒有實例,從一些小說史料中是操之過急,沒有穩妥安排,過於小氣。


沒什麼好說的,就連馬步芳這種三姓家奴,血腥殘忍,壞的頭頂生瘡腳下流膿的軍閥,手下的馬家軍抗日都打的強硬無比,馬家軍的騎兵部隊不願意被日本人俘虜,跳黃河自殺,各家抗日,都不缺好漢,也都不缺孬貨

至於為什麼川軍在各路抗日軍中最出名,大概是因為劉湘自己親自出川抗日最後死在了漢口吧


@紅葉柒 這個就是你引以為豪的東北軍?我呸!


作為侵華日軍的組成部分,臺灣有大量漢奸參軍,不是作為偽軍身份參戰哦。

現在來看,臺灣在抗戰中沒有被戰爭損毀大量資材,戰爭結束時日本人撤離臺灣時客觀上留下一個比較完整的臺灣省,而且,經過兩代的統治,和皇民教育,抗戰期間臺灣民眾在當地也沒有進行任何有組織的抗日活動。

這應該講,不是臺灣人有負於國家,而是客觀上抗戰當中,臺灣省對日本的抵抗是最少的


我們家五兄弟,我是爸爸,我對你,老五說,你沒有丟我的臉。請問我在說你的哥哥們丟臉了嗎?引戰好玩嗎?


如果沒有陪都重慶,絕無抗戰勝利的結果!詳細解分析參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32208761
廣東三水(祖籍浙江山陰)人。

因為其他省都沒有四川那樣的宣傳,桂湘贛豫陝比四川抗日貢獻低?


額,你這問題,好吧我無法回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