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是


可以說,對半分。

自己沒有接觸過瘋狂追求kpi,資本注入之後跑偏的自媒體,有些學新聞的朋友轉行做自媒體,都還留著傳統媒體那種堅守真相的信念,公眾號也是不溫不火,但是對得起自己和讀者。

有的確實過分,單從讀者的角度看他們的東西,我想學過新聞的人是絕不會這樣的,今日頭條CEO是計算機出身,還有各種平臺的出現,他們都無法理解媒體行業的意義。

每個行業都一樣,有一羣專業的工作者,還有邊緣的工作者,淘寶也有黑心商家和良心商家。

正是因為今天亂象叢生,我才相信,堅守的人,最終纔是長久生存的人,才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和職業素養。


做了新媒體之後,我只能越發地討厭自己!一邊在討伐這種蹭熱點,不用心寫文的人,一邊在寫著這種毫無靈魂的文章,都是為了流量和數據,我也是為了生活。

我也很想去改變這種狀態,但是這18萬娛樂至死的粉絲......這個娛樂至死的社會,很噁心,連我自己都覺得自己很噁心!


這是整體現象,不是一家而已。

你永遠不知道在後面義正辭嚴痛心疾首怒斥的人,看到這蹭蹭蹭漲的數據(閱讀數轉發數增粉數)是怎麼開心的。人血饅頭真好喫。

新媒體時代,深度乾貨基本沒人看了,只有那些吸引眼球的標題黨、挑撥情緒的口水文才有轉發。這是整個行業的悲哀。


亂象一直都有,為了熱點有時候,沒有辦法


作為一個新媒體從業者,是非常苦惱的事情。整體的從業可以說像金字塔尖那樣,底層很多,但是能向上爬,在金字塔尖的極少。這一行門檻低,從業人員參差不齊,工資待遇低的有一個月2、3千,高的像咪蒙那種一條廣告就60幾萬(忽略其他成本因素),當然這中間相差就近百倍了。

如果一個公眾號想實現像咪蒙那樣的變現,除了持之以恆的更新外,更期待能有一個熱點契機,趁機將自己的公眾號實現快速漲粉,想做到那所謂的10W+。

前面也說了,並不是所有人水平都很高,很多人連追熱點的底線在哪都不知道,不清楚什麼該追什麼不該追。所以就造成了很多去觸碰到禁區的現象。

再次強調一遍,涉及政治、喪事、色情低俗這些就別碰了。


主要是自媒體行業門檻低,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很多人沒有接受過職業道德教育,當然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