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發達國家向其他國家褥羊毛的手段


我和老公都在北京工作,我是做風投的,老公是做信息教育的。有兩房,南方的一套全款(是婚前用我們倆共同攢的錢買的,老公送給了我,寫的是我的名字),北方的一套是婚後用公積金貸的,沒車(一我們倆都不會,二是我們倆都懶,只想坐車),沒娃(鐵丁),存款還有些資本。家庭經濟收入在二三線城市算中上等吧,當然在知乎里我們算是只能勉強維持溫飽而已。

前面說這些只是闡明我有能力買奢侈品(只限於單價5萬以下)。因為在很多人眼裡沒有能力是沒資格評論的。請原諒我已經越過及格線。

作為一個學經濟的奢侈品當然是智商稅。(就它的物理屬性而言。材質做工)

那一個動輒n萬+的奢侈品真的值這個價嗎?當然是值的,它作為一個階級符號在那裡,就是代表身份地位的。這就像一個高端的私人酒會的入場券一樣,沒資格的人是拿不到的。

就我國加入世貿後有很多國外的大牌和奢侈品被熟知,引進了,以前在我們眼裡的奢侈品也有很多變成了輕奢品,在一二線城市也經常會看得到,我就親眼見過好多次在北京地鐵里背著小香的女孩。同樣擠地鐵的褲子皮帶T恤都是古馳的男生。(因為我是不買奢侈品的)起先看到他們我會感覺到很驚訝,so他們也不會開車?我想。過會我就想通了,地鐵比開車快呀。要知道早高峰的北京簡直是噩夢。

而我的價值觀是不允許我買奢侈品的,因為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原因。從小到大我一要買什麼東西,爸媽都會問我這個多錢。如果我說的價錢過高。我們就一臉嫌棄的說太不值了。你知道這個東西拿貨多少錢嗎?說一些此類的話。

小的時候我的慾望都被父母充分滿足了,長大後就不是很在意物質上「優越感」。漸漸的我的消費觀念就變得特別實際。覺得買到便宜又好用的東西才會很開心。也覺得這個才是值得炫耀的。我對穿戴其實並不敏感。我大部分的鞋都是80塊錢以下的。我是個裙控。但最貴的也不超過243,大多都是幾十到一百多不等(為什麼那麼精確?因為我為裙子做了一個Excel表)40多條裙子再加上我的衣服和羽絨服一共花費不到5000元。(也會有幾年前的裙子那就按折舊率算)而這個數字連我自己都好驚喜。

有一次我陪我朋友逛街,她是一個公務員。每個月3000塊錢吧。買衣服總愛買牌子,而且都是我不知道的牌子,在卓展,她看上了一件T恤打完折1000多,要調貨,我們就在那喝茶等。她看著我的鞋說,這都哪年的款了。我興奮的跟她說,「淘寶50塊錢耶」,她不說話,店員聽了的話都格外吃驚。一直猛看我的鞋。過了一會兒她又問,「你這個包也很便宜吧」「嗯,35。還不錯吧」弄得她哭笑不得。然後默默的買下了T恤,沒在我面前穿過。

而我的工作也只允許我天天背著個電腦包跑來跑去,也沒有人認為掉價。我是個宅女。不逛街只網購。花錢最大的就是吃和護膚品。

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被替代,(除了愛與美食)而性價比就是最好的風向標。

至於為什麼要賣那麼貴的付護膚品,要永葆青春啊,當然很多護膚品也是要交智商稅的。

而我老公和我差不多。他的最大興趣愛好就是電子產品。他也肯為裡頭砸錢。剩下物質那一面也不在意。

在我看來買奢侈品不如做理財。讓錢滾錢不是更有成就感。還想起一個很有趣的說法,很多女性都會說「那我買包包也是為了升值啊。」一個東西能不能升值,只能在他賣出去的那一刻你才能賺取利潤。請問,女士那些包包你能賣嗎?「買它就是老娘喜歡」說這一句有那麼難嗎?

朋友也問,既然我那麼能省。工資足夠我倆花,為什麼要努力賺錢,一,世界上沒有不拚命的工作。二,我們的父母總有老了的一天,需要給他們無憂的生活是我們的義務。我們沒有孩子,要為我們的養老做打算啊。

平生我只有兩件奢侈品。一個是結婚時老公的表嫂送給我一個小香的錢包。用到3年,兩年前不用了(手機支付),就一直放在床頭櫃里。第2個是13年去法國人肉帶回miumiu包花了不到2萬。我不是因為它是奢侈品而買的。這是單純的喜歡樣式。懂包的人知道。Prada就是適合職業女性。而miumiu只適合少女,而作為30多歲女人背它們實在太違和。但我就是喜歡這個調調,現在在春秋還一直背。可見是真愛了。

很多人購入奢侈品(為了喜歡也罷,為了虛榮感也好)。花自己的錢讓自己開心,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智不智商稅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購買的奢侈品是不是和你的價值匹配?在消費觀會不會給你造成逆反饋?我特別不支持借錢買奢侈品。

人生中當意外出現時。大部分的人還是需要急用金的。而不是名牌包包衣服,鞋子,手錶和飾品。所以在購買奢侈品的時候,一定要留好急用金。以備不時之需。當然,如果你家特別特別有錢。那就當我沒說。因為有錢人自然會有更萬全的準備。


很感謝大家點贊支持。我不是常上知乎,這題也是我無意之中的回答,其間也收到很多知友的觀點討論,我真是與有榮焉。本沒想過再更後續的(觀點已闡述完,至於自己的消費態度與本題無關)。可最近收到了幾個評論是對我的消費觀產生疑慮和不真實感。今天正好有時間就把我的回答闡述詳細清晰吧。

以下種種都與題目無關。是我的個人消費觀闡述。會寫得好長好長。請關心題目的朋友,看到這就好,可自行解散。


首先我要說的是我們家不是有錢人,不是中產小康。(陳述背景有些長,不想看的同學可以跳過。)

我家在遼寧三線城市。父母都是工人,我是80後獨生,出生不足月就生了大病。父母花盡全部積蓄(借了廠里的錢)才救活我。而我的腿也落下了殘疾(跛腳)。那時爸媽一個人打兩分工,偶爾還會撿一些破爛回來。為了還工廠的債和攢我的學費。生活看起來很苦,但是我們三人都不覺得,一天樂呵呵的,爸媽再苦也會滿足我的需要。那時我也很「懂事」,也真對物質需求沒那麼強烈。小時候就沒要過東西,在家自己玩,給父母做飯從來不讓他們操心了我的學習。「後來父母有意識的下了崗,做起小生意(賣皮鞋)。從那起家境才慢慢好起來。爸媽的消費水平也還是一個樣,衣服和鞋都是在上貨地方買的。初中他們就每個星期給我50塊錢(必要時還會增加)。用我爸的話說,孩子大了身上不能沒有錢。除了日常買中飯和花在愛好的東西上。我的錢都存下來。高中開始我就給雜誌社投稿(契機也是跟風,最後只有我堅持下來。)寒暑假給孩子補課。大二開始周末做海爾的電器促銷員。暑假就去旅行社做打雜(手頭是有點錢的。可真沒有什麼好買。那麼迫切的想掙錢,一是我會不經意的看到來錢道。二是那時執行力比較強。三是出於我自身的原因,想要證明自己。)畢業實習去了重慶兩年,在廣告公司做策劃總監助理。陪著總監(女)國內外的跑,那真叫累且沒有同伴,但是增長了很多見識,學人買了幾支股票,(有的賠,有的小漲)也入伙了朋友的奶茶店,又回瀋陽工作了兩年,最後和我老公到了北京工作八年,為了更方便的照顧雙方父母去年把家又搬回瀋陽。(在家辦公,定期去北京開會。平時出差一切正常。)

其實大家可以算出我的工作年限。財富增長也是有跡可尋的。當然我也得承認我倆所在的是比較高收入的行業。可像我們這般年紀,家庭月收入在稅後5萬左右,在北京也實屬一般。根本算不得什麼。這個我沒有說謊的必要。

工作後,因為居無定所,讓我有了一定的強迫症,也特別追求斷舍離。比如家裡的瑣碎的東西,盡量不要擺在明面兒上。用完一定要放回原來的位置。家裡同一類型的東西,不能超過三個(消耗品除外)。不然我會因為用不到而產生壓力。衣物也是這樣。做我們這行的,往往會對數據很敏感,所以我才做了關於衣服裙子的Excel表。上面清晰標註的類品、樣式、顏色、尺碼、購買的時間點、原價、折舊價。1, 我很喜歡統計(一種癖好。),2方便管理。因為我不能允許我的衣櫃里存在同一顏色同一款式的裙子,如果我在網上相中了一條裙子。顏色和款式都和衣櫃里的裙子有80%相似。要麼就不買,那麼就賣掉或捐掉相似那件。反正只能留一件。我的東西和家用的東西都是這樣管理的。我有一個原則如果一件衣服(裙子)兩年都沒穿。第3年也就不會穿,那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其他東西也如此。

老公的東西我是不管的,人都有自己的原則,這個不強求。

關於衣服(裙子)

學生時代會偶爾跟隨父母去上貨。是知道衣服的成本,布料質量。大家不要存在隱形假定便宜的就不好,貴的就很好。這都是以點概全了。重要的是價值而不是價格。

我不認為網購200塊錢以下就找不到好衣服,就不能穿出去見人,網上也有品類、價格篩選機制,郵過來看的不好可以退。避免踩雷。我知道,肯定也有人說多浪費時間,那你去逛街不也是花時間嗎?我在廁所里動動手指也不費體力。

現在二手APP很多,平價的可以去某魚,追求品牌的可以去到某二或某布林,都可以淘到心儀的產品。且價格,質量都比較不錯。通常二三百塊錢的裙子(全新或9成新)。都會100以下拿到。如果遇到好心人價格還會再低。(如果你嫌棄二手的,那我真就無話可說。)學生時代經常和閨蜜換衣服穿,也知道賣衣服的一些小秘密。(哈哈)所以不在意這個,買回來都是要洗的啊,

也許是我第1次回答沒有寫清楚。我有的裙子和衣服都是幾年前買的現在也一直在穿,是按照折舊價說的。所以讓大家誤會了。這一點是我的錯,我要道歉。

關於鞋子

很感謝大家的關心,鞋子的問題上我的需求很少,因為腳傷殘的原因,我不能穿5厘米以上的鞋子。秋冬的鞋子能稍稍貴一點。說80塊錢以下的鞋子都是春夏鞋,平底的或低跟的。幾乎都是包面兒,帶搭扣的。穿一季就不要了也不心疼。我父母是做皮鞋生意的,成本和皮子質量,鞋底軟硬度。我是知道的,關於鞋的方面是有渠道拿到進貨價,網上也收藏了幾家製鞋工廠,所以價格會比市面低不少,質量也有保障。我只有一雙是露腳趾的鞋。是為了去海邊踏水方便,22塊錢的軟牛筋底涼拖鞋。穿了幾年還沒有壞,真是相當扛用的。

關於包包

35塊錢的包早已捐掉,我對包也不是特別敏感,除了電腦包,我背的包都有具體功用。10塊錢某寶的(灰)布包回婆婆家帶東西用。星巴克的大帆布包平時買菜用。某寶軟革的雙肩包75(深棕)平時出遊用。30塊錢在某魚買的國貨牛皮小包(玫紅)吃火鍋或燒烤用(皮質很好,有的時候也作為夏天用)。老公出差在當地花1000多買的手工雲錦包(深藍。好重,沒背過幾次)

不到2萬的miumiu包(暗紅)春秋背。老公送的不到500的Elle包(天藍)夏天背。800多的Salad包(藕紫)冬天背。就這些。我很少混著用。朋友也勸我買幾個換著用。可我覺得這樣利用率剛剛好。除非是一個包壞了買一個新的頂替。要不然沒必要,只能放在那裡擱著吃灰。(對,我就在說老公買的雲錦包。)

從小到大總聽一句,看人要看鞋,男人看錶,女人看包。可是我真的沒有那根弦兒,換句話說,把錢花在這上我覺得不值。(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我和老公結婚的時,我爸媽的買了一對浪琴錶給我們,至婚禮結束後我們就再也沒帶過。(老公是從來沒在手腕帶過東西不習慣。我是覺得錶帶兒太剛不秀氣。要知道我才80多斤。手腕一手就能攆過來,還帶拐彎兒。)看點就靠手機。後來老公按我的喜好先後給我買了兩款施華洛世奇的手錶。(勸大家遠離施華洛世奇。那質量算了。維修也不好。)現在我帶的手錶是去年在日本買的一個手鏈式的手錶43,000多日幣。這還有時候老忘帶。

關於在意的

我的內衣內褲是要買貴的,關係到身心發育。這個也定期換。(內褲分為經期的,平時的)。

我在護膚品花的錢很多,每個月都有固定的支出。(用在身體上的東西,馬虎不得)彩妝倒還好(還是維持一樣東西不到三個原則)其實有很多品牌的明星產品都非常好用,沒必要再去試。(我試過想找替代,其實是個雷。)愛用的就那幾個,不可能做到雨露均沾。

我的首飾也就固定那幾個都是白金的。戒指和項鏈手鏈都是貼身的,戴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爸媽送的鉑金戒指18歲生日禮,現在已經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拔不太出來。)不是卡地亞什麼的(買不起)。都是周大福,周生生的一些接地氣金店。耳環都是30塊錢到60塊錢不等。發箍會稍稍高一點150以內。因為耳環和發箍要配不同的衣服和裙子所以有很多。

我家的裝修是簡約風。家裡所有帶電的東西都是我老公負責。我愛看電影所以老公買了激光投影儀差不多2萬,剩下的家用電器都在中上檔,屬於正常家裡配備。至於電子這一塊是他的最愛,什麼外星人。敗家之眼。nas。耳機音箱。巴拉巴拉。我不懂只要聽他的就好。我不問價,怕自己受不了打擊過世。(這是做老婆的智慧)

出差或旅遊。我們都不怎麼控制,但凡能力所及,不算太出格就行。所謂窮家富路。出來了,就別讓自己憋屈。

美食,應該是我們倆最不控制的。因為我是吃貨。如果我倆都在家每個月都會有一半時間在家做飯。剩下是在外面吃。純粹懶不愛動,就叫外賣。我倆每個月平均吃飯的花銷是差不多4000以內。包括買水果,零食和小不溜的請客。如果有一方出差。吃飯的花銷就會有波動。大部分會少,偶爾會超標。

自從回了老家後,我們每個星期或半個月都會回雙方父母家吃飯。只要爸媽有需要,我們就買。不是他們提出,是我們觀察。我們沒有孩子,把4個老人照顧好就是我們最大的目標

關於工作

我是從事風投的。不是投行,也不是創投。是在風險投資公司做期貨方向技術風控的。金融這一行的平時都穿工作裝。我們也有,我們不見客,工作時穿的乾淨整潔,有一件質量比較能壓得住的小西服就行。我不是銷售人員,不用見客交際應酬。當然也沒有因應酬帶來的附加成本。(我承認在穿這一點我要比有的同行看得很淡,但真沒有落差那麼大好嗎?)

如果你想像金融都是那種像偶像劇里那樣。我也是無可奈何。如果你想像金融是華爾街之狼那樣,我會認為你很有意思,其實金融行業和其實工種並無不同,只是工作方向的區別而已,該光鮮是在人前,該苦逼的依然苦逼。

世界上雖然有先敬羅衣後敬人的人,但這種人大部分都是陌生人。管他們作甚?也根本不會發生什麼利益衝突。清楚你的人自然知根知底,在他們面前圓的扁的也不用裝。

人和人有不同,生活方式更是千差萬別。物質和方法的多樣性才讓世界美好啊。選擇合適自己生活方式的最關鍵。而不是所有人都活成一個樣。那不就像一口枯井了無生趣了嗎?

生活中節流重要,開源反倒其次。因為節流容易,開源對普通人來說比較難。攢錢就要靠消費降級。不必要的就不花或少花,必要不必要只有自己說了才算。但攢錢到什麼時候都是沒錯的。

有知友私信我問:做生意和不做生意的孩子是否一樣?答:確實不一樣。就拿我來說,我們家做的是小生意。我從小就學會記賬,會估算成本和收益。理財的觀念也會比同齡人預想的快。這和有心計是兩碼事。那更別說作大生意的,有錢人家的孩子從小的觀念就和普通的孩子不一樣,再加上資源的整合,(只要有心氣)走向成功的概率是很高的。至於怎樣才能讓孩子內心富足?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看書。


其實在前年到去年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都特別執著於買包。不管是專櫃的新款還是來自二手奢侈品市場的中古款。嚴重的時候到了每天都看包,幾乎是3個月就買一隻。其中有LV、Chanel這樣的大牌,也有JW Anderson、Simon Miller這樣相對小眾的款。好的是,我現在已經從那段執迷於買包的階段脫離出來了。現在回頭看,那個階段就是在交智商稅......

因為驅使我每天都專註於買包的原因是,別人有這款,看起來還蠻特別,那我也想擁有。因為之前一直是做時尚編輯,而編輯同事們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奢侈品物件的。同在一個圈子裡,很多觀念很容易被別人影響,不斷買包就是結果導向之一。

對我而言,智商稅意味著我購入的東西並不能為我所用。我記得去年我還拿年終獎買了一隻中古的Chanel康鵬系列tote,然而,我其實並不喜歡托特大包,生活中它就基本沒有用武之地。還有其他的不同款式的包,我也沒有心思每天都換一隻背。來來去去最喜歡的永遠只有那一兩隻經用耐造的mini包款(一這隻1000左右的LV水波紋麻將包)後來我才意識到,當我花了不少的錢,買了一些設計可能有品位的東西,但卻無法把它們置入日常生活場景物盡其用時,我就是在浪費啊。浪費自己賺錢時的努力,挑選款式時的精力,並且不斷消耗我在花錢時的快樂。

我現在依然喜歡包,但跟之前不同的是,我不再把買奢侈品包看做是對我職業專業度的佐證,自我身份、審美品味的認證。我花錢是要買對它的欣賞、熱愛和珍惜的。

因為「奢侈品所給予我們的不該僅僅是完滿虛榮心和炫富,它應該是與我們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傳承產生聯繫,與我們對生活和自己的態度產生聯繫。」——表姐F

當你在消費奢侈品時,對這件奢侈品的文化背景,工藝創新,歷史傳承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知時,你就不會用簡簡單單一句「智商稅」來概括了。

Maison Margiela Spring 1998 Ready-to-Wear Collection

不是智商稅而是自找稅

上周出差剛剛看完了《格調》這本書,介紹分析了不同階層的狀況,從「看不見的」的上層到最底層。有幾個很有趣的結論值得注意,第一,所謂中產階級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城市白領,其實和藍領都屬於中層階級,城市白領高一小層但區別不大。

中產階級有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有強力的向上爬的慾望,同時擔心向下滑落。所以他們會很熱衷於追捧並模仿上層階級的品味。

我們再來看奢侈品,既然能叫奢侈品,它很重要的特性就是除了本身的實用效益而言(比如包本身是用來裝東西的),它還有另一個重要屬性就是社交稀缺性,通俗的講就是b格。經濟條件好很多的上層之所以願意付額外溢價來買奢侈品,就是因為它的稀缺性。對於他們而言,本質上是希望包越來越貴的,最好中產就買不起。

但是如我前文所說,由於中產階級熱衷與追捧並模仿上層階級的品味,他們中的某些人會砸鍋賣鐵買奢侈品,只為了獲得一種「階級提升」的自我滿足感。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真不是奢侈品商家存心割你的韭菜,人家本來是賺上層人錢呢,無奈你勒緊褲腰帶也要來送,我就只好勉為其難的收了。所以我們可以定於為「自找稅」

所以我們總說,你的認知邊界將決定你擁有怎樣的人生

不妨從我的新書中找的系統的答案,大量乾貨幫你野蠻成長,飛速提升自己的認知和智慧

認知破局:優化努力的34條思維原則(京東尊享簽名版)京東去購買?

點擊鏈接上文鏈接可以買到我的簽名版~

34條實用乾貨思維原則,16個此生必懂黃金知識點,

5款終身受用的自我測評工具

從4個維度「地毯式」拓展你的認知邊界

重塑你的認知邏輯,跑通正確思維路徑

幫你優化努力方式,跳出高效卻無用的怪圈

行動派創始人琦琦作推薦序,鄭毓煌、彭小六、Spencer、趙昂等13位行業實幹家聯合助力推薦


我先說我的狀態

我從沒有買過奢侈品包,也沒有擁有過. 但我有一個特別喜歡的包,價格人民幣一萬左右. 但是我預估至少十年內我沒有辦法也不會去買. 因為我知道自己在這十年內可以把這一萬投入我更期待的事情里. 這個包長這樣.

如果是為了虛榮,單純想買一個帶有巨大標誌的包,跑到店裡去買商標最大那個,背出門配上路邊十元三件的小豬佩奇T恤, 毫無美感不說而且把幾萬的包背的像A貨, 這種操作確實很智熄.

迪奧香奈兒為什麼貴,因為他們請了世界上最好的一批設計師,他們拼了命一個季度畫了千張草圖,最後被選上的就那麼幾幅. 他們花了大價錢請明星代言, 請最貴的模特最好的攝影師來做廣告.最後所有的設計還會持續被Zara HM 免費借鑒然後賣給我們這種這種想精緻卻沒錢精緻的女孩子. 最後的結果就是, 那些價值幾百萬的設計爛大街,100元和10000元買到的東西幾乎一樣, 這樣大約顯得特別像智商稅.

誰不希望有個奢侈品包呢, 不管是為了滿足虛榮還是你喜愛她的品牌價值,喜歡她的設計. 你月入五萬, 背了一個LV的包,這不也是挺好的一件事么.


有的人買是為了裝場面,有的人買是因為品牌背後的故事,還有的人買是為了品牌工藝...買奢侈品的目的不同,自然也會有不同看法。自我認為,買奢侈品不是智商稅,但要是為了爆款買到了一款仿品可就真的是智商稅了...所以教大家幾個鑒定香奈兒的方法:

1、內標logo

正品logo的字母「E」上劃線要比下劃線短一點,logo在皮標的正中間;

2、鐳射標

正品鐳射標數字有明顯的鋸齒狀但清晰;

3、香奈兒身份卡的熒光效應

從2003年開始,卡片上有熒光效應,用鐳射燈照射,會有一行字母變色。具體變色行數,依據序列號的前兩位數字來看。如果開頭是16,那麼就是第五行變色;如果開頭是23,那麼就是第一行變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