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楼主本人回答了几个京剧相关问题,现在知乎推给我的全是张yl、李yg……拯救了京剧,大有一副京剧没了他们活不成了的意思,要不然京剧根本没年轻人听。我寻思年轻戏迷们那么多,咋又被各方群体代表了?所以还请各位戏迷朋友大胆发言哈。


提这个问题是因为连续被【推荐回答】里的问题恶心到,知乎上现在京剧相关的没剩几个能看的了,粉丝一拥而进,谁都觉得自己的偶像救了京剧,亮出一幅现在年轻人不通过他们就没有听京剧的架势,我认为众多戏迷朋友对于这一问题实在过于沉默,今天又看见「有多少人是因为听了张yl而爱上京剧」,于是仿照他们提问套路提了这个问题,用意在让年轻的戏迷朋友站出来,拒绝被代表。还有一点小小的意愿是不希望京剧这么好的艺术、目前还未被年轻人彻底抛弃的艺术、且我相信将来还会好下去的艺术,让他们三人成虎闹得众人皆避。

谢谢大家。


不好意思我又要说点什么,看了问题描述的朋友应该知道我是什么意思了吧?我不太会简短地表达,只能更多的叙述以致让大家不要误会。

我绝对、绝对、绝对没有看不起因为别的原因入坑京剧的人(当然是非常期待更多人喜爱)。我提这个问题是因为反感某些粉丝通过踩京剧来捧自家艺人,而想让大家提一提自己爱上京剧的缘由。其实一位答主说的好,归根结底还是在讨论到底是真正喜爱还是爱屋及乌的区别。只希望知乎上的京剧话题能多一点声音,请大家理性讨论,不要上来就喷哦。谢谢!


杨赤算是正经演员吧

二进宫应该是正经唱段

就是不知道李赤妃算不算正经了


张YL我知道,李YG又是谁?

呃,我是看迟小秋的《锁麟囊》入坑京剧的。在此之前痴迷于新凤霞的《花为媒》和谷文月的《杨三姐告状》,以及王君安的《何文秀》《玉蜻蜓》。

跟著我爹了解一些老生戏和花脸戏。比如《秦香莲》《甘露寺》《四郎探母》《武家坡》等等。不过都是随意的听。

一直到迟小秋的《锁麟囊》,让我知道了世界上还有程派这个神奇的派。

自此之后开始正式了解京剧,然后开始有意的听张火丁的《白蛇传》,还有《春闺梦》等等。后来开始听一些老唱片。

然后忽然之间迷恋上了小言。开始听言派。

突然之间开始系统地听梅尚程荀。对尚派也感兴趣很多。

其实我对业余的也没什么看法。毕竟很多「正经」的京剧演员,也都是票友下海。看开吧。闹是肯定要闹的,习惯就好。


那边开了个因为张云雷而喜欢京剧的题,这边对著来个因为正经京剧演员而喜欢京剧。我都不明白这两头杠个什么劲儿,戏曲整个行业来说目前还是很小众,虽然在复兴,但道阻且长。要真爱,该是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多安利多宣传。

八万四千法门,人各不同。只要入得门来,坐住了,花票钱,遵守剧场规则,不干扰演员私人生活,那就是好观众。

谁也不比谁高贵。

张云雷也好李玉刚也好,都行啊。我在网上还见过有姑娘自陈从郭德纲入的昆曲,这哪儿说理去。

我确实是吃了张云雷的安利去看《锁麟囊》,然后喜欢上徐孟珂。不是为了张云雷去喜欢,是戏本身好,是徐孟珂演得好吸引了我。但是没有张云雷各种场合反复安利,我真的有可能就错过这么好的角儿了。至于说谁拯救了谁,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吧。谁家没点中二又真假难辨的粉呢?包括京剧演员的粉。

法门万千,随缘自在。

少撕多安利,图片侵就删


我。

看完的第一本京剧是《游龙戏凤》,但没入坑(当时接受不了这剧情…)。去看这个是因为峰峰在越女争锋反串(客串?)了一小段。

让我真正入坑的是迟团的锁麟囊电影,词好、团团漂亮、孟珂可爱。


You Know Who 粉,刷屏「为XX来」「交作业」「XX带我们听京剧」这种话,我个人能理解,但希望能克制。

真心来听京剧的人,无论怎么入门,都不应该被鄙视。

但借京剧给自己贴金就非常恶心了!有部分人总摆出一副「扶贫」的架势,叫嚣著「没我们京剧就完蛋了」,还到处碰瓷。比如这个通稿:(当天至少三个营销号发了)撰稿人真是个「宝才」!

微博?

m.weibo.cn


于院的《三家店》入坑,那时候刚离家上大学,听到四个舍不得的时候,差点哭出来。


对于这个提问,我觉得听张云雷或者李玉刚而喜欢京剧并不丢人。甚至于说,现阶段只喜欢听听他二人的京剧唱段,不听别人的,也没什么,慢慢熏陶嘛。我一开始入坑的时候只听流水板,原板都不听,更别提慢板和散板了,现在反而觉得流水闹得慌,愿意听点慢的。一开始听老唱片,杂音简直吵死人,觉得芋圆的高音质唱片比杨三爷的强多了,嗓音也又高又赫亮,现在当然是知道开山立派的到底是祖师爷。谁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嘛。

京剧需要流量的宣传让更多圈外的人了解,至于进一步成为戏迷,那当然需要各位艺术家的魅力。王珮瑜说,只有喜欢京剧和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两种人。为什么后一种目前这么多,还不是国家对于京剧的宣传太不到位,或者说毫不得法。靠这个cctv的戏曲频道能吸引来人么。无论张云雷还是李玉刚,有粉丝愿意听完他们的唱段,再去找找老唱段,找找艺术家们的作品,我觉得他们的行为就是宣传,就应该鼓励。


马连良算不算正经京剧演员?甘露寺算不算正经唱段?正经爱上京剧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因为听了正经京剧演员的唱段,还有百分之一是受别人影响。

至于张某顶多是打著京剧的旗号炒作,他的粉丝就没有一个正经爱上京剧的,还整天大言不惭,什么拯救京剧,什么没有某某京剧都没人听……真是井底之蛙。

还整天说什么对宣传京剧有多大功劳,让多少年轻人关注京剧,。然而其粉丝的普遍言论是「京剧就是下九流」,「没有他谁会听京剧」,「专业演员唱的实在听不进去,我就爱听我们二爷」,「拿你们京剧演员砸挂是京剧之福,你们应该感恩」呵呵,这就叫对京剧的宣传???这就叫对京剧有功劳????你对京剧的功劳难道就是让更多的人鄙视京剧,看不起京剧吗?


入坑选段了解一下

李胜素 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


难得被系统邀请一回,我还是答了吧,全当在知乎上回忆一下入坑日记

我肯定是「正经京剧演员的正经京剧唱段」入坑的,毕竟在那个命中注定的下午,B 站的大数据演算法给我推荐的是一个正经现代京剧演员的流水快板合集。但像我这样接触京剧的人就比通过「相声、古风歌曲、综艺」等等其他传播途径接触京剧的人更「正经」,更是「真正的戏迷」吗?我可不敢这么说,毕竟我当初会点开那个推送,纯是因为封面太好看了——是的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颜控,如果当时的封面不是李胜素那张《杨门女将》的高清剧照,我可能根本不会点开这个视频,也不会抱著「找封面在哪里出现」的心态听完了整个合集,当然也就没法 get 到京剧或者说传统戏曲艺术的美。这样入坑的我比「因为张云雷的推荐而接触了京剧从而入坑」的人更高贵吗?不不不,作为颜控入坑分明也是戏迷歧视链最低层……或者说,因为什么接触到京剧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入坑——如果你自称爱上京剧,却只听张云雷推荐过的唱段,甚至只听张云雷学唱的那版,今天知道了《锁麟囊》,3个月后要他再推荐了才知道还有《荒山泪》……那我觉得这根本不算入坑,你分明还是这个演员的粉丝,爱的只是他而不是戏曲艺术。同样的道理,哪怕引领你接触京剧的是梅兰芳程砚秋余叔岩马连良,你从头到尾只听他唱的其余版本风格一概拒绝接触,我也觉得这只是演员的粉丝,并没有入京剧的坑,充其量是站在了门口。

但是站在门口时不时瞟一眼,还是深入戏曲这个大观园饱览盛景,都是游人观众的选择,却怪不到那个站在门前引路的人。


电影《梅兰芳》中,

青年梅兰芳(余少群饰)

就这一个回头,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眼波流转」,再配上梅葆玖先生「蓦乱里,春情难遣……」的音,直接进坑。

看了一下问题描述,我得强调一下:我没说余少群拯救京剧,我们家就一个过气( ?我可能是假粉)演员,从来没想过更不敢想我们家拯救了京剧啥的。

我能喜欢上京剧,一方面是余少群的扮相身段,这是从正经京剧来的,还有很多京剧演员也超棒!各有千秋。另一方面是梅葆玖先生的唱,正正经经京剧!当然还有《梅兰芳》剧组上下的付出等。

下面回到正题:

一条线是从梅派开始,主要是京剧相关的。B站刷了大阁阁、芋圆、素素、《国色天香》MIC、春晚京剧节目,然后了解梅尚程荀张,知道叶派小生(宋小川等)、《跨界歌王》了解到余派老生王珮瑜等,后来发现花脸和老旦唱起来也是真好听……

我要开始推荐了!

( 以防万一啰嗦啰嗦:以下推荐不分高下,推荐了谁没推荐谁也不分好坏,我只是想到哪个扯哪个。要说我爱哪个?对不起,我的心碎成了好多片,见一个爱一个。)

先来个胡文阁老师和MIC男团的吧,戏剧和流行结合的尝试:(这种改编也许有人喜欢有人接受不了吧)

【MIC男团】京剧版《我爱你中国》-20150221国色天香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b23.tv图标

还有郭麒麟加入那版的《无字碑》改编,《夜来香》健次女装……这个综艺里MIC的表现一直在线,当然和大阁阁的指导大大的有关!

这段最近才听到,第一次认识杜老板,相逢恨晚:

《双投唐》孟广禄 杜镇杰?

%E5%88%86%E4%BA%AB%E5%AD%9F%E5%B9%BF%E7%A6%84%E3%80%81%E6%9D%9C%E9%95%87%E6%9D%B0%E7%9A%84%E5%8D%95%E6%9B%B2%E3%80%8A%E4%BA%AC%E5%89%A7%E3%80%8A%E5%8F%8C%E6%8A%95%E5%94%90%E3%80%8B%E9%80%89%E6%AE%B5%20%282010%E6%98%A5%E8%8A%82%E6%88%8F%E6%9B%B2%E6%99%9A%E4%BC%9A%E7%8E%B0%E5%9C%BA%29%E3%80%8Bhttps

噔噔噔!灯神美照:

程派张火丁

其实我想放好多好多张教授的唱段,克制,克制。

张火丁《春闺梦 》?

%E5%88%86%E4%BA%AB%E5%BC%A0%E7%81%AB%E4%B8%81%E7%9A%84%E5%8D%95%E6%9B%B2%E3%80%8A%E6%98%A5%E9%97%BA%E6%A2%A6%20%28%E4%BA%AC%E5%89%A7%E7%89%88%29%E3%80%8Bhttps

弹幕叫孟广禄梦露真是笑死我了。

《打龙袍》孟广禄 袁慧琴?

%E5%88%86%E4%BA%AB%E5%AD%9F%E5%B9%BF%E7%A6%84%E3%80%81%E8%A2%81%E6%85%A7%E7%90%B4%E7%9A%84%E5%8D%95%E6%9B%B2%E3%80%8A%E6%89%93%E9%BE%99%E8%A2%8D%20%28%E4%BA%AC%E5%89%A7%E7%89%88%29%E3%80%8Bhttps


另一条线就是余少群,他学过汉剧和越剧,又为了演老梅先生学了京剧昆曲。说不清是因为《梅兰芳》让我喜欢上了他,还是因为他我喜欢上了戏剧,我觉得都有,恰恰好是那个场景,使我开始关注包括京剧在内的各个剧种。

《女驸马》小时候大人听我顺著听了一耳朵,但也没在意,忽然有一天想起来,「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emm……女驸马?女的?驸马?咋回事啊?所以就扒拉出来这一段听剧情了解八卦去了:

分享原唱的单曲《女驸马 (高品质)》https://s.kugou.com/song.html?id=3XTge73uQV2(@酷狗音乐)?

%E5%88%86%E4%BA%AB%E5%8E%9F%E5%94%B1%E7%9A%84%E5%8D%95%E6%9B%B2%E3%80%8A%E5%A5%B3%E9%A9%B8%E9%A9%AC%20%28%E9%AB%98%E5%93%81%E8%B4%A8%29%E3%80%8Bhttps

B站阿婆主剪的视频快把我笑死了:王宝钏骂娘,对比其他剧种,秦腔真是啊哈哈哈哈哈暴躁!我喜欢!(就骂这个渣男咋的了!)

四大剧种《武家坡选段》对比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b23.tv图标

我还喜欢这一段,哦,我的老天爷呀,看看这惊人的播放量:214.1万!

逐 渐 暴 躁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b23.tv图标

优秀艺术家和好的唱段实在太多了,感兴趣的自己看,如果有大佬来给我推荐!啊哈哈哈哈哈感激不尽!


坏了,准叔算正经京剧演员不...

我其实还是相声进坑的哎,《焦赞打严嵩》。大三的时候当时一度沉迷相声,后来专门沉迷戏曲相关的相声,一天能听八遍。半个月后后知后觉,我这喜欢的是相声吗?我喜欢的是京剧啊?然后火速找戏看,《秦香莲》《四郎探母》《群借华》,认识了张建国言兴朋张佳春张火丁史依弘卢松,尤其是准派艺术创始人李准老师后乐不思蜀,从此不知相声为何物。

谁能想到最近又从京剧扒回相声去了...刷了《大破铜网阵》以后就开始沉迷王璐和白玉堂(那是一个人),然后就摸到了评书,就是高峰老师讲的那个《七侠五义》。然后顺藤摸瓜看了高老板的名场面磨蔓儿,又给我摁回相声坑去了...

这才是人生难预料啊...


问题描述说是针对张云雷问的,作为一个同时关注了京剧和相声的用户,我看到的他的推送显然更密集,想不到京剧因为他,在知乎上又火了一把。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相声、京剧离自己都不那么近。没听说过张云雷的人远比没听说过郭德纲的人多,京剧就更是充耳不闻了。互联网就是个扩音器,扩的还都是极端的声音。别因为耳边的声音很大就以为全世界都在吵闹,现实中有多少人在意这些呢?

题主的问题我可以偏题也可以不偏题。我喜欢上京剧的一大助力也是位相声演员,我是听了马三立学的一段李多奎的「一见娇儿泪满腮」彻底迷上的;也可以说,是听了李多奎原声的版本迷上的。我自己分不清。

这和听张云雷的相声喜欢上京剧何其相似。那么,这是不是就是「不根正苗红」呢?当然不是。我看很多人与其是在争论「张云雷的粉丝是不是京剧爱好者」,不如说是在讨论「怎么分清哪个是爱屋及乌,哪个是真正的爱好」。

我喜欢京剧(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马三立,但我想到京剧的时候不会马上想起他,马三立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再剧烈影响我对京剧的看法。

我因为我喜欢的人而迷上了《海贼王》,但她后来不喜欢海贼王了,或者她和我不再联系了,都不能影响我依然喜欢这部漫画。有时看海贼王会想起她,但大多数时候仍然关注的是剧情。如果因为她不喜欢,我也跟著不喜欢,那只是爱屋及乌,和我喜欢她的口红一样都是假象。

张云雷的粉丝中肯定有京剧爱好者,也肯定有爱屋及乌者,谁是哪一种一眼就可以分清。

借个地方说些题外话。张云雷这几件事在我看来没什么,好也好不到哪里,坏也坏不到哪里。让我奇怪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调侃为什么牵动了两个行业。张云雷这件事和京剧有什么关系?张云雷如果调侃了马云是不是相声和电商就决裂了?我想不通事情怎么会这样。

归根结底,我想不通的仍然是 为什么会有粉丝这种群体。在我眼里,这个词已经完全不同于「爱好者」这样的范畴,而是那样的范畴,具体什么样大家都清楚。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存在?也许我一辈子想不通。也许张云雷也想不通。


我按时间顺序说一下哈:

张国荣《霸王别姬》划掉

尊龙《蝴蝶君》划掉

国家京剧院 杨磊 《锁麟囊》正确

梅葆玖 《贵妃醉酒》《梨花颂》正确

霍尊《霸王别姬》《梨花颂》《贵妃醉酒》划掉

张云雷《锁麟囊》《武家坡》划掉

以图为证

2014年8月:

2014年10月:

2015年8月:

2016年4月:

2017年1月:

2019年5月:

2019年7月:

此为刘桂娟老师的《声声慢》

感谢以上所有让我了解京剧喜欢京剧的人们。没有混过京剧圈,就是普通小粉丝一枚,自己默默喜欢。以上微博言论仅为个人拙见,无意引战。


你问这个问题会给某种人类一个错觉,他们会认为这真的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他们会认为他们所占的比例现在已经大到京剧就靠他们撑著了!毕竟,京剧这玩意儿,正儿八经的喜欢是一种罪,它就该被淘汰!你丫明白不?非要喜欢它也行,你只能用我喜欢某个小郎君,我爱他爱到骨子里,我甚至连他的擦屁股纸都想拿回家煲汤喝这种情绪来喜欢京剧!归根到底几百年的老不死艺术有啥用啊?比得上眼前的良人吗?只需要我花几千万把块钱从黄牛手中买张票,他就得在台上巧笑倩兮巧目盼兮的取悦于我,我还可以在家里贴上他的海报时不时幻想一出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我也可以把他当哥哥当弟弟当远方的亲人当一种如同飞天拉面神教一般的精神信仰,毕竟我吃饱了没事干,而且大多数三十岁以下的人谁不偷偷喜欢个遥不可及的人物啊,何况现在有时候还能挥舞著荧光棒手拿著接机牌似乎还能跟角儿接触一二呢,好像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哟?这是多大的心理安慰啊。至于他唱的那是什么玩意儿与我何干? 我跟你说,这一切跟京剧没有关系的,也就是郭德纲早生了二十年,不然我能带上一票人把他那首我最爱的秀才闹五更和谦儿嫂的十八摸捧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去你信不信→_→淫词艳曲们这是招谁惹谁了你说?

所以还是珍惜那些认真喜欢这门艺术的人吧,就算人少点,人是真喜欢,有人进得门来,您也别管人是怎么进来的,能在这门里待住了,就也是同道中人了。 怕就怕人来是来了,待在这门里,却还老想把他们那领路人往咱的祖宗牌位上供啊!这就是真的惹不起,太闹腾了。有时候就觉得您呐,干脆还是出去吧,咱也就是个风光不再的破落户,小家小户的供养不起您这尊大神,您还是给咱一片清净吧,咱也不求飞黄腾达了。人老郭说的多好啊,那谁谁谁啊,说相声?人那是邪教 人只需要坐那儿吃碗面条 都能站著把钱挣了,明白吗?人自己门里的话事人都明白这已经不是靠艺吃饭了,下面这一茬茬被割韭菜的捧角儿之人还偏要把角儿的屁股往京剧上抬,有必要吗?真是皇上不急太上皇后奶奶们急得抓耳挠腮啊。

书归本源,我曾经在微博上看见过有人说:京剧啥玩意儿啊?这么大脸啊?真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啊?要不是那谁谁谁!谁鸟你啊?姑奶奶我不奉陪了! 大概就这意思,可把我吓了一跳,感觉人小姑娘年纪也不大,倒是还挺可爱的,真的。有点像是小时候跟爸妈吵架赌气不吃饭,谁没这么任性过?有几个真饿死了? 票友们还是把心放肚子里,大部分人还是要吃饭的,据我所知,真正能转化成战斗力的京剧爱好者还是宗各个流派的正统传人的音像制作和现场表演来学习鉴赏,都很不错的,我们没必要杞人忧天。

话又说回来,网易云上余言高马谭杨奚麒四大名旦郝寿臣金少山裘盛戎到现在的康老爷子孟老爷子准叔啊杜叔啊芋圆啊素素啊迟团啊等等他们的唱片好多的,包括b站上面湖北京剧院的高派优秀继承者啊,许多新旧武生戏啊都有一定的播放量,还是有很多人喜欢他们的玩意儿,不过大部分作品真的都是点赞稀疏,评论者寥寥,惨不忍睹,很可惜,也有点可怜 ,这说明正常爱好者,真戏迷绝对数量来说确实很少。相对而言,网易云上确实有几出如迟小秋的锁麟囊名段评论区就异常火爆。但是,仔细看一看不得不说跟风者众多,跟网红景点打卡性质一样,其他名角儿如准叔的一些捉放曹啊,几十条评论甚至个位数都不稀奇。两个不同行当其实也不能这么对比,但是京剧是表演的艺术,各个行当流派不分高低,鉴赏起来各有其妙,还得一起看,看戏看戏,你指著一个人听,听完就去撒尿那是相声,一出京剧不能这么来。这是京剧所谓高大上的一方面原因,真得有点闲才行,还得耐得住一些如同相声垫场演员般业务水平低点的场面,这也是京剧自绝于人民的短板,但是长远来看人们追求品味或者说人民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吃饱了没事干的情况越来越多,京剧有可能会再上一个台阶,现阶段咱中国人还是有相当年月的996要苦熬苦业的,但是京剧未来不可能也不需要成为民国那种局面,那是开历史倒车。说了些废话(?_?)。其实现在有时候去几个音乐类软体一逛就很能说明问题,一窝蜂进来的新戏迷们其实是把京剧当流行歌听了,他们的精神主子灌什么他们就吃什么,就跟解放前养小孩儿一样,那时候粮食都是粗纤维啊,有时候甚至是树皮做的饭,襁褓中的孩子怎么吃啊这不是要命吗?大人就嚼碎了吐出来再喂进去呗,孩儿啊,你就吃去吧你 这也没错,但是谈不上对京剧有啥太大好处。他们的领路人把京剧当歌唱,他们也就把京剧当歌听,梆子里的耍牙,川剧的变脸,三张桌子往下跳,九更天里上钉板,舞台上杀活鸡,摔僵尸,王金璐快一百岁了还在舞台上翻跟斗,唯一还在世的一派之祖赵燕侠老奶奶也快一百岁了吧!这些他们都不会知道,其实好遗憾的说,就像小孩子家里来了小伙伴,我有很多玩具想拿出来跟你一起玩,献宝一般拿出来一大堆,你却捡了个鹅卵石抱著傻笑了一整天。真的是一种遗憾,太遗憾了。

爱之深,责之切,京剧就跟诺基亚一样,它没有犯任何错误,但是它就是莫名其妙的说死就死了,我们人都会死,京剧没人听没人看了又能怎样?现代人还整天磨磨唧唧写格律诗,初看是个热闹,天天这样打死你都不嫌多,每一门艺术都是有他的极限表现力的,未来的星辰大海,平行宇宙,黑洞虫洞,京剧这哥们表示,我真的是太难了,真心做不到啊。我们还要去要求他什么呢?千百年来,戏曲哺养了无数代中国人,并不是我们对张云雷有意见,可能利益相关者们会有一些小动作这也算正常,。作为普通爱好者来说我们是真心觉得张云雷担不起为这千百年来国人的精神世界,质朴信仰,高雅品味,人文关怀,家国天下,乃至于舞台上杀鸡的恶趣味,他都没资格为这些代言,但是他有权力从这深沉厚重的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并且获得利益,。就算是我,我也可以唱戏卖票挣钱,谁都管不了我,只不过没人会来理我。但是要强行拔高说他对京剧有功,言过其实了。

之前跟一个张云雷粉丝辩论过,她说她们在张云雷的影响下开始影响身边人学戏,学身段学唱腔,慢慢的,唱的还都在板上!我还能说什么呢?我只能说,美女,干得漂亮,我支持你。但是,如果她们在慢慢的学习,长期的浸淫其中之后还不能分清艺术和偶像的不同之处,那么,这艺术真是让几个傻姑娘给糟践了,学好京剧只是为了张云雷演唱会上作为五千人之一张嘴和一下叫我说什么好??!但是我相信殊途同归,只要真心爱上了,能感受出好来,那么京剧由谁带进门来我们就应该感谢谁。不过张云雷还得加强练习,他的粉丝们跟他入门,喜欢他,没错,但是不能跟他学习京剧,他毕竟也只是学唱。从这点上来说他那一大票粉丝没闹明白,只爱张云雷不爱京剧者,没资格谈论张云雷对京剧的贡献。又爱张云雷又爱京剧者,自然明白一个人对京剧而言的渺小,并且真心爱偶像者,也明白这不是一回事,而且我相信,京剧的喜爱会贯穿一生历久弥新更加珍贵。

本来不想说这么多的,最后竟然还点名了,没什么说的,您呐,还是杀了我吧,准备好迎接暴风雨了

此文杜绝一切形式的转载。


绝大部分都是听正经唱段喜欢上的吧!你们是不是觉得没张云雷之前京剧演员天天拿个碗在门口讨饭来著。张某人有没有宣传作用,有的,但他的水平并不高。首先他彩唱一定是不会的,那就说他的清唱,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段,而且很基本的一些发音都不正确(比如出字,街字,这俩字但凡认真听过一些就会发,但是他都发错,说明他听得并不多)。稍微有点名气的专业京剧演员,一听就听得出来比他好,但张某人的部分粉丝还是十分推崇其京剧,也就不要说自己喜欢京剧了吧。


我是因为张云雷开始感受到了京剧的美,并在听名家名段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可以说张云雷指给我京剧的门,正经京剧演员让我确认是爱上京剧了,不太可能出坑了。

入坑的轨迹:锁麟囊-武家坡-未央宫-红娘-白蛇传-四郎探母-打龙袍-双投唐,最近几乎天天循环的是孟广禄杜镇杰的双投唐和李多奎的打龙袍。现在差不多能在多版本剪辑中听出迟团、灯神、素团、梦露、珮瑜老板、康三爷的声音唱腔。

入坑时间短,没什么章法和水平,只是确认好听爱听。开始在知乎关注京剧戏曲优秀答主,音乐APP和B站都建了戏曲收藏夹。

两协会发文那两天,确实心情很不好。个人赞成向灯神李老师及家属道歉,也理解两位艺术家的粉丝不开心,但是不太能接受程派协会文字的度。所以那两天,习惯性打开京剧后又觉得心里堵得慌,听不下去,就关了。

但是也就是几天这样的状态。之后也想开了。京剧何辜。哪行哪业都可能会有小部分从业者或粉丝偏激一点。偏激的往往还爱到处刷屏找存在感,佛系的却等闲不爱出声,在网上就容易给别人一种「都爱撕」「都脑残」「都……」的印象。不单程派,不单京剧,也不单张云雷和他的粉丝群,人多的地方都这样。这是人性,远离言语偏激思想狭隘的人就好了。不关京剧的事,不需要因此否定我自己的喜好。

写这么多,不是为了否定提问者的立意来抬杠。其实我挺佩服只听了正经京剧演员唱段就爱上京剧的戏迷们。至少对京剧的敏感程度比我强,或者说和京剧的缘分比我来得早? 不像我,直到听了张云雷的唱才开了点窍。白白浪费了之前的二三十年的好时候。若我在学生时代喜欢上京剧,去看的现场可能就不是《猫》这种,报的培训班也有可能不是拉丁舞这种……

我的意思是,可否不问来处,只问是否同好? 先来者,可否能给后到者在「科普」及审美方面引引路?


凡是智商正常的人,都是因为听了正经京剧演员的唱段爱上京剧的吧!

一个人看个古装A片,说自己喜欢上了历史学研究;勾搭了孩子的女家教,说自己从此立志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睡个歌厅小姐,说自己对音乐有研究……

要么他是脑残,要么他爱的就不是正经玩意儿。


我相信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被京剧吸引的戏迷,最后能留住他的始终都只是京剧本身。

戏迷是天生的,能唤醒他的这份热爱的诱因并不重要吧。

当然那些因为某些原因,整天吵吵嚷嚷,认为自己喜欢上了京剧的,终有一天他长大了变得不急不躁了,要么他真正地沉淀下来,要么他就会离开。

京剧在用它自己的节奏改变,在适应这个时代,有那么多认真的演员,那么多热情的戏迷,我对它满怀信心。

于我而言,从小我就是个反应比较迟钝,但很有耐心的孩子。

我没什么朋友,不爱出门,我很喜欢看电视,父母也不怎么管我,我乐意守在一个时不时闪雪花的电视台前乐呵呵地看相声,也愿意眼巴巴地盯著电视里伴随著锣鼓声长达十来分钟没有一句词的身段。

喜欢,我就停下来看,不喜欢,就调到下一个台。

那时候,我不认识什么名家,不知道他们身上穿的是蟒,扎的叫靠,甩的是水袖,头戴的叫茨菰叶。可能是因为喜欢她花花绿绿的衣服,喜欢她走起来步步生莲,喜欢他看起来干净利落打起来漂亮,喜欢他态度从容唱起来安稳沉著。

慢慢自己发现了一些规律,我还有个几个笔记本专门用来记这些,可能过了十来年之后我才明白我"发现"的这个"规律"用专业术语该怎么说,但这个过程让我对京剧的兴趣更加浓厚。

后来,学会了拿著洛基亚去网吧下载我喜欢的唱段,一个人坐在家里的阳台上,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听哪段就听哪段。

再后来更大了,上了大学,我可以用我的电脑看视频。

更后来,我工作了,自己挣到钱了,可以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去很远的城市去亲眼看京剧,我深深地记得我第一次在剧院里看戏,我身后是一个抱著孩子的爸爸,他一边看一边小声给他的孩子解答疑问,我总觉得很快乐,坐在台下的这么多人都是我的朋友。

总是一个慢慢被吸引,慢慢离它越来越近,慢慢对它了解越来越多,人生那么长,一切都可以慢慢来,京剧也很年轻,我相信很多人愿意在这个新的时代,陪著京剧一起慢慢来。

对年轻的演员也要满怀期待,他们当中很多谦逊努力,相信他们会越来越好的;还有很多正当年的著名演员,他们也为宣传京剧做了很多,有的人却总是喜欢质疑,虽然是关心京剧,但我希望能有更多理解。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喜欢,就停下来认真看;不喜欢,你可以调到下一个台。

京剧那么好,不要不愉快。

虽然我是用安静地方式表达喜欢的选手,但我也见过咋咋呼呼喜欢哇哇叫的戏迷,要接纳更多的人,因为表达真心喜欢的方式,永远都是可爱的。


正经京剧演员……有不正经的京剧演员吗?

虽然现在不怎么听戏了,对京剧的关注限于准叔……

那也不能说人家不正经啊。

至于其他个别艺术门类的部分观众,这种事生气是生不完的。

总说,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要自信。你搭理他就输了。

说真的,要真按那帮念攒子说得那么义正辞严的,为了「推广京剧」,那还不如推广准叔呢。勇于自黑,自身水平又高,简直是京剧界的局座。


理解题主


我从小跟著爷爷奶奶听,年幼无知时曾被杜喆老师的颜值震惊过,一直记到现在。

小时候看的戏,除了《梨园闯关我挂帅》和戏曲晚会之类的中央十一节目(黄圣依的七仙女和霍思燕的七仙女也是因为老家电视常年停留在中央十一而追的),就是各种碟片。

碟片包括但不限于1980年京剧电影《白蛇传》,黄梅戏《女驸马》(记不清楚是严凤英老师还是韩再芬老师的)等等。看过的戏是不记得了。成长途中断断续续会听,但是没有主动找。

为什么现在主动入坑……必须承认在17年底还是18年夏天的时候,因为听了一段时间德云社的太平歌词,在b站首页推荐给我推了《戏迷家庭》……

封箱戏是个好物【遮脸】我爱孟珂!

然后就滚回了戏曲坑。

算是前缘重续?

安利一波↓从我以前的回答截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